基于标准的数学下一年级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8425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91 大小:10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标准的数学下一年级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1页
基于标准的数学下一年级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1页
基于标准的数学下一年级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1页
基于标准的数学下一年级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1页
基于标准的数学下一年级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标准的数学下一年级教案.docx

《基于标准的数学下一年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标准的数学下一年级教案.docx(1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标准的数学下一年级教案.docx

基于标准的数学下一年级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李晓莹

2017年2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安排下面教学内容:

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课程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难点】:

教材的重难点教学内容是: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广发的应有,是计算多位数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

引导启发式、讲授式、演示式、实践活动式、课堂练习式

(二)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三)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4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5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

  例1…………………………………………………4课时左右

  例2……………………………………………………5课时左右

  例3……………………………………………………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三、分类与整理(4课时)第五周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5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

  数数  数的组成…………………………………4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4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5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八周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3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17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5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10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4课时左右

七、找规律(4课时)第十五周

八、总复习(4课时)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

(四)课外拓展性练习

以《学习巩固》为主,以课外作业为平台,巩固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及计算能力。

教学评价:

(一)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按时完成的:

优、良、中、差。

写的干净整洁的:

上、下。

)、成绩等构成。

1、学习态度包括:

(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

从课堂上的回答情况来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

(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学习态度评定等级为:

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课堂上老师对孩子发言的评价:

你回答的真好、你真棒、再想想。

2、作业情况构成:

(1)是否上交

(2)是否独立完成

(3)是否及时纠错评定等级:

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二)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

卷面测试,统一命题;评定等级:

(2)80—100为优秀;

(3)79—60为及格

(4)60分以下为不及格;

 

《认识图形

(二)》教案

总序号:

01

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二)

教学主题:

认识图形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李晓莹朱塘池小学

备课时间:

2017年2月8日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继认识《物体和图形》中“立体图形的认识”之后的“平面图形的认识”。

学生在认识立体图形后来认识平面图形,在教材的内容安排上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由模糊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

同时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非常喜爱游戏、看动画,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充满幻想,有强烈的比赛愿望。

3.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亲自动手折一折、量一量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让学生在方格纸和钉子板上画出、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更有助于学生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会说出各种图形的特征。

(2)、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评价任务:

任务1.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任务2.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任务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具.学具: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探究新知

说出图形的名称

(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会认识立体图形

环节二

操作感知

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找生活中的图形

根据学生回答,贴图。

通过出示学生熟悉的图形,并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室里找长方形和正方形,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

在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前,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的特征。

(评价任务一)

环节三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介绍对边:

真好,同学们,你看,在长方形里,因为上、下两条边的位置是相对的,所以我们称长方形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对边。

还有哪两条边的位置也是相对的?

所以左、右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

长方形有几组对边?

刚才小朋友们发现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也就可以说成“对边相等”。

(板书:

对边相等)

让学生经历猜测、讨论、验证、汇报等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同时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掌握。

(评价任务一)

环节四

巩固发展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长方形:

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3个角

环节五

提高练习

总结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通过基本练习,有效的巩固了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附: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

  有4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正方形:

  4条边相等 ,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   

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

(二)》教案

总序号:

02

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二)

教学主题:

拼一拼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李晓莹朱塘池小学

备课时间:

2017年2月7日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通过操作,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初步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操作,显示对美的追求,领略数学知识的美.

2.学情分析

认识图形是一个空间概念。

平面图形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学生刚接触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所以只要求学生能辨认不同的平面图形就可以了。

教学中要组织学生操作交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3.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并直观感知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利用七巧板这一既然学生感到熟悉,又由于其千变万化而易引发学生探索兴趣的素材,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

3.通过操作,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初步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

评价任务:

任务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任务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任务3.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初步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

课件、平面图形、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学生动手做风车,并介绍自己的做风车要用的东西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

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

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再次熟悉正方形

环节二

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正方形的边。

自由选择证明对边相等的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

提问:

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为什么?

通过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验证猜想正确与否。

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

环节三

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教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环节四

小结

让学生发现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也就可以说成“对边相等”。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让学生明白今天所学知识

附:

板书设计

拼一拼

对边相等

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

(二)》练习课

总序号:

03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教内容来源:

小学一年级学生下册

教学主题:

认识图形

(二)练习课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李晓莹

备课时间:

2017年2月8日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认识,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够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在生活中感知这些图形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上个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对图形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学习平面图形方法上应该有知识的迁移,学习起来不会很困难,对平面图形特征要让学生掌握精确,特别是正方体,长方体,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要突破。

三、评价任务

任务一: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任务二:

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内容:

第4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点:

1、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准确认识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七巧板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引入

 

环节二、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环节三、

巩固新知

 

环节四、

课堂小结

 

环节一、

1、出示第四页中的图形。

提问:

你知道这是用什么拼出来的图形吗?

拼出了什么图形?

今天我们也用七巧板拼一拼我们认识的一些图形。

2、要想拼出图形,就要先知道图形的特点,谁来说说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环节二、

完成第四页的例3。

做一做

1.介绍一套七巧板都有什么?

 

2、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你会怎么拼?

比一比,看谁拼的方法多。

3、你能用一套七巧板拼几个长方形吗?

 

环节三、

1、第6页练习一第4题。

(2)题:

用几张正方形纸剪一剪,贴一贴,在图上色,你能做出漂亮的图案吗?

2、第7页练习一第8题。

 

环节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用激趣引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评价任务一)

 

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评价任务二)

 

教学反思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总序号:

04

教材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主题: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课时:

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李晓莹朱塘池小学

备课时间:

2017年2月8日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上期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并学会了利用相关的知识解决求总数、求剩余的问题,其实生活中求剩余的现象很多,需要用到更大的数来解决,那么20以内的退位减就是学生学习的需求,牢固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是小学阶段计算的核心,而退位减是小学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又是今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基础,本节课是20以内退位减的第一课,是基础中的基础,让学生掌握方法,明白口算的道理非常重要。

3.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而且方法多样,以数手指、画图、用小棒摆等直观方法居多,还有部分学生会用破十法,相加算减,借助十几减10来推算十几减9、连续减等方法来解决,说明学生有自主探究的能力,但速度很慢,没有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而且方法的各异体现出学生的能力差别很大。

看来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算理,掌握又对又快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目标

1.通过小组内的观察和操作,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15-9的口算方法。

2.结合口算15-9,理解口算的道理,对比各种方法,会选择优化的方法正确口算十几减9。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能正确运用十几减9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评价任务

任务1: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自己口算15-9的方法。

任务2:

回答“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15-9的?

”和“哪种方法算得又对又快?

”两个问题;选择又对又快的方法口算“13-9”;完成做一做第2题和11页第2题。

任务3:

完成教材第12页第8题,编1道用十几减9解决的实际问题。

学具准备

为每小组准备1捆零5根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回忆旧知

学生逐题进行计算,并说出用“凑十法”计算的方法。

出示5张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卡,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会用“凑十法”口算。

 

环节二

提出问题,探索方法

观察、交流主题图中的内容,说出卖气球活动的信息,提出问题,列式并说出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知道什么是退位减。

四人一组探索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呈现主题图,课件定格在卖气球的情境上,引导学生发现条件,提出问题,列式并说出理由。

出示15-9与15-4,引导学生对比观察。

明确什么是退位减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交流解决15-9退位减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会提出减法问题。

至少能用一种方法解决15-9。

环节三

汇报交流,理解算理

汇报交流口算的方法,结合小棒说清楚破十的方法和口算过程。

提出问题:

“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15-9的?

”重点引导破十法,梳理各种方法:

破十法、相加算减、连减法。

学生都能理各种口算的道理。

 

环节四

对比分析,感悟优法

找出自己认为又对又快的方法与同桌交流口算13-9,独立解决“做一做“的题,说口算的方法。

参与11页的送信活动,说出口算方法,观察十几减9的规律,发现:

十几减9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原因是10减9后剩下的1导致的。

此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破十法是口算十几减9的最优法。

提出问题:

“哪种方法算得又对又快?

”引导学生选择用喜欢的方法计算13-9,教师巡视。

出示教材做一做的第2题和第11页送信游戏,让学生独立做。

引导学生把11页的算式按顺序整理,提出问题串:

“有什么发现?

”“十几减9的差为什么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你更喜欢用什么方法口算十几减9?

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解决几道检测题的体验中,发现十几减9的规律,发现用破十法口算十几减9的算得又对又快。

环节五

解决问题,体会运用

独立解决第8题,交流解决的思路。

独立编写一道实际问题,写在练习本上。

呈现教材第11页第8题。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编一道用“16-9”解决的实际问题。

能结合生活实际编题。

全课小结,拓展方法

 

学生尝试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解决十几减9有多种方法,而且破十法是又快又对的方法,破十法能解决十几减8、减7……吗?

请同学们课下思考,尝试。

至少能说出一方面的收获。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有15个气球,卖9个,还有几个?

15-9=6

小华投中了12个圈,小雪投中了7个圈

小华比小雪多投中了几个圈?

12-7=5

教学反思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练习课》教案

总序号:

05

教材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主题: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课时:

第2课时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李晓莹朱塘池小学

备课时间:

2017年2月9日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上期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并学会了利用相关的知识解决求总数、求剩余的问题,其实生活中求剩余的现象很多,需要用到更大的数来解决,那么20以内的退位减就是学生学习的需求,牢固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是小学阶段计算的核心,而退位减是小学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又是今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基础,本节课是20以内退位减的第一课,是基础中的基础,让学生掌握方法,明白口算的道理非常重要。

3.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而且方法多样,以数手指、画图、用小棒摆等直观方法居多,还有部分学生会用破十法,相加算减,借助十几减10来推算十几减9、连续减等方法来解决,说明学生有自主探究的能力,但速度很慢,没有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而且方法的各异体现出学生的能力差别很大。

看来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算理,掌握又对又快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目标

1.通过小组内的观察和操作,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15-9的口算方法。

2.结合口算15-9,理解口算的道理,对比各种方法,会选择优化的方法正确口算十几减9。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能正确运用十几减9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评价任务

任务1: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自己口算15-9的方法。

任务2:

回答“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15-9的?

”和“哪种方法算得又对又快?

”两个问题;选择又对又快的方法口算“13-9”;完成做一做第2题和11页第2题。

任务3:

完成教材第11页第8题,编1道用十几减9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一、复习:

(1)9+()=139+()=169+()=1513-()=9

16-9=()15-9=()

9+()=189+()=14

9+()=1718-9=()

14-()=917-()=9

(2)12-9=()11-9=()27-9=()

(3)听算练习

(4)看图列式

学生看黑板做题,小组讨论,派代表读出正确答案

上黑板板演,做完后口述计算过程。

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二、练习:

每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