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一章总论 大多数内容只是要求熟悉和了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8352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第一章总论 大多数内容只是要求熟悉和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第一章总论 大多数内容只是要求熟悉和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第一章总论 大多数内容只是要求熟悉和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第一章总论 大多数内容只是要求熟悉和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第一章总论 大多数内容只是要求熟悉和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第一章总论 大多数内容只是要求熟悉和了解.docx

《关于第一章总论 大多数内容只是要求熟悉和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第一章总论 大多数内容只是要求熟悉和了解.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第一章总论 大多数内容只是要求熟悉和了解.docx

关于第一章总论大多数内容只是要求熟悉和了解

关于第一章总论大多数内容只是要求熟悉和了解,唯一要求掌握的是“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各种观点”,这个需要大家自己参照教材体会,直接翻到第二章。

  参照考试大纲要求,第二章预算管理要求掌握“预算特征、作用、预算体系”、“预算编制的各种方法”、“各种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的编制”。

相对这部分各种参考书中的汇总和论坛帖子中大量的知识点罗列都有涉及,学友们一抓一大把,我再发到这里就显得重复了直奔第三章筹资管理。

  与前两章相比,第三章在考试内容中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的分值有明显增加。

这和本章内容设置有关,考试大纲要求:

“掌握筹资感念、分类”、“掌握股权筹资、债券筹资和衍生金融工具筹资”、“掌握资本成本计算和资金结构决策方法”,相比前三点只要熟记就可以拿分,第四点显得更为重要“掌握资金需要量预测的因素分析法、销售百分比发和资金习性预测法”,这一考点背诵同时需要理解记忆,也是出计算分析题、综合题和本章复习点的重中之重,需要我们特殊对待。

而这一部分的详细内容年前我已经发在论坛中,感兴趣的学友可以看一下。

分别是第三章筹资管理--资金需要量预测

(一)和第三章筹资管理--资金需要量预测

(二)。

  越过多余的重复,下面我们直接进入今天的正题--第四章投资管理。

网校陈华亭老师预测10年本章考分在16分左右。

而这其中绝大部分分数应当出在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

先说一下大纲要求,除去一处熟悉和两点了解后,剩下的包括“掌握财务可行性的要素估算”和“掌握投资项目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预算”。

  财务可行性要素的估算包括:

◎投入类财务可行性要素的估算

              ◎产出类财务可行性要素的估算

  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测算:

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的测算

              静态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动态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们展开介绍:

  ◎投入类财务可行性要素的估算又分为:

建设投资估算

                  *流动资金投资的估算

                  *经营成本及相关税金的估算

  其中建设投资估算出现频率稍小,着重介绍另外两项。

  *流动资金投资的估算:

  1分项详细估算法基本公式

  某年流动资金投资额=本年流动资金需用额-截止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

  或=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上年流动资金需用数

  本年流动资金需用额=该年流动资产需用额-该年流动负债需用额

  2周转天数、周转次数、周转额与资金需用额

  周转次数=360/周转天数

  一年内最多周转次数=360/最低周转天数

  某一流动项目的资金需用额=该项目的周转额/该项目的最多周转次数

  3流动资产的项目估算

  某年流动资产需用额=该年存货需用额+该年应收账款需用额+该年预付账款需用额+该年现金需用额

  4流动负债项目的估算

  流动负债需用额=应付账款需用额+预受账款需用额

  *经营成本及相关税金的估算:

  1经营成本的估算

  经营成本是所有类型的投资项目在运营期都要发生的主要现金流出量,它与筹资方案无关。

  某年经营成本=该年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该年工资及福利费+该年琉璃费+该年其他费用

  或=该年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该年折旧额-该年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摊销额

  2相关税金的估算

  

(1)经营税金及附加的估算

  在项目投资决策中,应按在运营期内应纳的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估算。

  

(2)调整所得税的估算

  为了简化计算,调整所得税等于息税前利润与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乘积。

  ◎产出类财务可行性要素的估算

  营业收入:

应按项目在运营期内有关产品的各年预计单价(不含增值税)和预测销售量(假定运营期每期均可以自动实现产销平衡)进行估算,计算公式为:

年营业收入=该年产品不含税单价×该年产品的产销量

  补贴收入:

根据按政策退还的增值税、按销量或工作量分期计算的定额补贴和财政补贴等予以估算。

  固定资产余值:

如果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等于运营期,则终结点回收的固定资产余值等于该主要固定资产的原值与其法定净残值率的乘积,或者按实现确定的净残值估算。

  在运营期内,因更新改造而提前回收的固定资产余值等于其折余价值与预计可变现净收入之差。

  回收流动资金:

在假定运营期内不存在因加速周转而提前回收流动资金的前提下,终结点一次回收的流动资金必然等于各年垫支的流动资金投资额的合计数。

  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测算的静态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动态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分别在之前的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预算

(一)与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预算

(二)中涉及。

之后会带给大家第四章的重要考点,欢迎大家发信息类共同探讨。

  下面配上例题,方便大家熟记知识点并掌握公式。

单选:

已知某工业投资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为2000万元,无形资产投资为200万元,开办费投资为100万元。

预计投产后地2年的总成本费用为1000万元,同年的折旧额为200万元、无形资产摊销额为40万元,开办费在投产第一年全部摊销,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为60万元,则投产后第二年用于计算净现金流量的经营成本为()万元?

A.1300      B.760

C.700      D.300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核经营成本的估算,某年经营成本=该年的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该年折旧额、无形资产和开办费的摊销额=(1000-60)-(200+40)=700(万元)

多选:

在进行投资项目财务可行性评价时,终结点的回收额包括()

A.固定资产余值    B.经营收入

C.上级补贴      D.流动资金

答案:

AD

解析:

在进行财务可行性评价时,将在终结点回收的固定资产余值和流动资金通称为回收额。

判断:

在计算项目投资的经营成本时,需要考虑筹资方案的影响。

()

答案:

×

解析:

经营成本是指在运营期内卫满足正常生产经理而动用现实货币资金支付的成本费用,它的估算与具体的筹资方案无关。

计算:

已知某工业投资项目运营期某年的有关资料如下:

营业收入为300万元,不含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为150万元,经营成本为120万元,假设运营期各年没有发生财务费用,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为120万元,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为1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

试计算:

a.该年折旧摊销费为多少万元?

b.该年调整所得税为多少万元?

C.该年息税前利润为多少万元?

D.该年营业税金及附加为多少万元?

解析:

a.该年折旧摊销=该年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150-120=30(万元)

  b.所得税=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120-100=20(万元)

  c.该年息税前利润=20/25%=80(万元)

  d.由于没有财务费用,该年息税前利润=该年税前利润=80(万元)

  该年调整所得税=80×25%=20(万元)

  该年营业税金及附加=该年营业收入-该年不含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息税前利润=300-150—80=70(万元)

第五章营运资金管理的必备考点!

根据本章考试大纲要求,除去要求了解与熟知的,剩余必须掌握的有三项,分别为:

“现金管理的目的、持有动机、目标现金余额的计算及现金收支管理方法”、“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信用政策及其决策方法、应收账款的监控与日常管理”、“存货的功能与成本、最佳存货量的决策方法、存货控制系统”接下来我们就上面提到的第二点做详细介绍。

  应收账款的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功能及成本

  1应收账款的功能:

(1)增加销售;

(2)减少存货

  2应收账款的成本:

(1)机会成本;

(2)管理成本;(3)坏账成本

  二、应收账款信用政策

  15C信用评价系统

  传统的信用评价主要考虑以下五个因素:

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

  2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是指销货企业要求赊购客户支付货款的条件,由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两个要素组成。

  3信用期间和折扣条件

  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间。

企业采取什么程度的折扣条件,要与信用期间结合起来考虑。

  三、应收账款的监控和日常管理

  1应收账款监控的主要措施:

(1)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析;

(2)应收账款款龄分析;(3)应收账款账号余额分析;(4)ABC分析法。

  2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

调查客户信用;评估客户信用;收账的日常管理;应收账款保理。

  参照这些知识框架,相信在学习和之后整体复习的过程中都会为您节省一部分宝贵时间。

下面例举几道习题,方便大家理解考点:

1.单选题: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加强收账管理,及早收回货款,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A.坏账损失增加    B.应收账款投资增加

  C.收账费用增加    D.平均收账期延长

答案:

C

解析:

一般而言,企业加强收账管理,及早收回贷款,可以减少坏账损失,缩短平均收账期,减少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但会增加收账费用。

2.多选题:

下列不属于应收账款管理成本的有()。

  A.无法收回应收账款而发生的费用

  B.对客户的自信调查费用

  C.催收应收账款而发生的费用

  D.因投资应收账款而丧失的利息费用

答案:

AD

解析:

本题考核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即在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时,所增加的费用,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收集各种信息的费用、应收账款账簿记录费用、收账费用等。

选项A属于坏账成本,选项D属于机会成本。

3.判断题:

在5C评价系统中,资本反映的是公司或个人在其债务到期时可以用于偿债的当前和未来的财务资源。

()

答案:

×

解析:

在5C评价系统中,资本指如果公司或个人当前的现金流不足以还债,他们在短期和长期内可供使用的财务资源。

4.计算题:

B公司目前采用30天按发票金额付款的信用政策。

为了扩大销售,公司拟改变现有的信用政策,有关情况如下:

  当前信用政策

  新信用政策

  信用期

  n/30

  2/10,1/20,n/30

  年销售量(件)

  72000

  79200

  销售单价(元)

  5

  5

  变动成本率

  0.8

  0.8

  可能发生的收账费用(元)

  3000

  2850

  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元)

  6000

  5400

  平均存货水平(件)

  10000

  11000

在新的信用政策下,估计会有20%的顾客(按销售量计算,下同)在10天内付款、30%的顾客在20天内付款,其余的顾客在30天内付款。

  假设等风险投资的必要报酬率为10%,每件存货按变动成本计算,一年按360天计算。

要求:

  

(1)计算收益的增加

  

(2)计算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计利息的增加

  (3)计算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的增加

  (4)计算现金折扣成本的增加

  (5)计算采用新信用政策后税前损益的增加,并对是否改变信用政策作出决策。

解答:

  

(1)收益的增加=增加的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79200-72000)×(5-5×0.8)=7200(元)

  

(2)当前信用政策下: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72000×5)/360×30×0.8×10%=2400

    新信用政策下:

    平均收现期=10×20%+20×30%+30×50%=23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计利息=(79200×5)/360×23×0.8×10%=2024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2024-2400=-376

  (3)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11000-10000)×5×0.8×10%=400(元)

  (4)现金折扣成本增加=(79200×5)×20%×2%+(79200×5)×30%×1%-0=2772

  (5)税前损益的增加=7200-(-376)-400-(2850-3000)-(5400-6000)-2772=5154

    由于改变信用政策能够增加税前损益,因此,应当采用新的信用政策。

第六章收益与分配管理必备考点!

根据本章考试大纲要求,除去两点需要了解的内容外,剩下的两项需要我们重点掌握:

“掌握销售预测的方法和销售定价管理”、“掌握成本归口分级管理,成本性态分析,标准成本、责任成本及作业成本管理”下面就第二考点做详细介绍:

一、成本归口分级管理

  又称成本管理责任制,它是在企业总部(如厂部)的集中领导下,按照费用发生的情况,将成本计划指标进行分解,并分别下达有关部门、车间(或分部)的班组,以便明确责任,把成本管理纳入岗位责任制。

二、成本性态分析

  1.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的变动与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按照成本性态,通常可以把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2.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主要有:

  

(1)高低点法(确定a、b的方法);

  单位变动成本b=(高低点业务量成本-最低点业务量成本)/(最高点业务量-最低点业务量)

  固定成本总额a=最高点业务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高点业务量

  或:

固定成本总额a=最低点业务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低点业务量

  

(2)回归分析法;

  (3)账户分析法;

  (4)技术测定法;

  (5)合同确认法。

三、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的确定

  1.标准成本的含义

  标准成本的含义

  标准成本,是指通过调查分析、运用技术测定等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目标成本。

标准成本主要用来控制成本开支,衡量实际工作效率。

  2.标准成本的确定

  

(1)标准成本种类,可以非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2)标准成本的计算公式:

  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3.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1)变动成本差异计算的通用公式:

  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2)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a=实际固定制造费用

  b=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c=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d=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下标准的固定制造费用

  两差异分析:

  耗费差异=a-b

  能量差异=b-d

  三差异分析:

  耗费差异=a-b

  产量差异=b-c

  效率差异=c-d

四、作业成本管理

  1.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含义。

作业成本计算法是指对所有作业活动动态地追踪反映,进行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计算,并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方法。

它基于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配,根据作业耗用资源的情况,将资源分配给作业,再依照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情况,把作业成本分给成本对象。

  2.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

就间接费用来看,二者的分配对象和分配方法都不相同。

作业成本法分配对象为作业,分配方法是先将资源耗费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去,然后再将作业中心的成本按照各自的成本动因和作业的耗用数量分配到各产品;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分配对象为产品,分配方法是先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制造费用、辅助费用生产等项目中,然后再以产量等为基础分配到各产品中。

关于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分配,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一样。

  3.作业成本管理的含义。

作业成本管理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标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

它既是精确的成本计算系统,也是改进业绩的工具。

  4.流程价值分析,流程价值分析关心的是作业的责任,包括成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和业绩考核三个部分。

基本思想是:

以作业来识别资源,将作业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并把作业和流程联系起来,确认流程的成本动因,计算流程的业绩,从而促进流程的持续改进。

  

(1)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的判断。

同事符合下列三条标准的作业为增值作业,否则为非增值作业。

  a该作业导致了状态的改变;

  b该状态的变化不能由其他作业来完成;

  C该作业使其他作业得以进行。

  

(2)从作业成本管理的角度看,节约成本的途径主要是改善作业,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和消除非增值作业。

具体包括:

作业消除、作业选择、作业减少、作业共享。

  老规矩直接上例题:

  单选:

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具有客观性、现实性和激励性等特点的标准成本是()。

  A现行标准成本    B历史平均成本

  C正常标准成本    D理想标准成本

  答案:

C

  解析:

正常标准成本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等,具有客观性、现实性和激励性等特点。

通常,正常标准成本大于理想标准成本。

正常标准成本被广泛地运用于实践中。

  多选题:

下列成本差异中,通常不属于生产部门责任的有()。

  A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B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C直接人工效益差异

  D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答案:

AB

  解析:

材料价格差异的形成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较为复杂。

如市场价格的变动、供货厂商变动、采购批量的变动等,都可以导致材料价格的差异。

但由于它与采购部门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其主要责任部门是采购部门;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的形成原因也比较复杂,工资制度的变动、工人的升降级、加班或临时工的增减等,不在生产部门,劳动人事部门更应对其承担责任;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工人技术状况、工作环境和设备条件的好坏等,都会影响效率的高低,但其主要责任部门还是生产部门;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的形成原因与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的形成原因基本相同,因此,其主要责任部门也是生产部门。

  判断题:

从作业成本管理的角度来说,增值作业产生的成本才是增值成本,而非增值作业产生的成本是非增值成本。

()

  答案:

×

  解析:

增值作业又可分为高效作业和低效作业。

增值成本是指那些以完美效率执行增值作业所发生的成本,或者说,是高效增值作业产生的成本。

而那些增值作业中因为低效率所发生的成本则属于非增值成本。

  计算题:

1.已知甲产品的标准成本卡如下:

成本项目

用量标准

价格标准

单位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

3千克

45元/千克

135元

直接人工

1.5小时

10.8元/小时

16.20元

变动制造费用

1.5小时

3.6元/小时

5.4元

固定制造费用

1.5小时

12元/小时

18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174.6元

  

(1)假定本月投产甲产品8000件,领用直接材料32000千克,其实际价格为40元。

要求计算:

『正确答案』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8000×3×45=1080000(元)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32000×40=1280000(元)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1280000-1080000=200000(元)(超支)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32000-8000×3)×45=360000(元)(超支)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40-45)×32000=-160000(元)(节约)

  

(2)假定本月实际生产8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应付直接人工工资110000元,要求计算:

『正确答案』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110000-8000×1.5×10.8=-19600(元)(节约)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标准工资率

          =(10000-8000×1.5)×10.8=-21600(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人工工时

           =(110000/10000-10.8)×10000=2000(元)

  (3)假定本月实际生产甲产品8000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40000元。

要求计算:

『正确答案』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40000-8000×1.5×3.6=-320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10000-8000×1.5)×3.6=-720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40000/10000-3.6)×10000=4000(元)

  2.(2007年考题)某企业甲产品单位工时标准为2小时/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为5元/小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为8元/小时。

本月预算产量为10000件,实际产量为12000件,实际工时为21600小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固定制造费用分别为110160元和250000元。

  要求计算下列指标:

  

(1)单位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2)单位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3)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4)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5)两差异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6)两差异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解析:

(1)单位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2×5=10(元)

  

(2)单位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2×8=16(元)

  (3)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600-12000×2)×5=-12000(元)

  (4)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10160/21600-5)×21600=2160(元)

  (5)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50000-10000×2×8=90000(元)

  (6)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0000×2×8-12000×2×8=-320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