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问题解决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8232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问题解决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药问题解决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药问题解决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药问题解决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药问题解决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问题解决方案.docx

《中药问题解决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问题解决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问题解决方案.docx

中药问题解决方案

中药问题解决方案

  篇一:

现代中药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现代中药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

中医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段,现代也依然起着很大的作用。

但随着世界多元化发展,西药不断涌入中国,中药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然我们没有理由拒绝西药在中国的销售,也不该拒绝,只有接受其存在,才能更好的促进中药市场的发展,督促中医药研究者把中医药发扬壮大,走向全世界。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了近年来中药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建议。

关键词:

中药发展问题解决措施

  中医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临床与疾病做斗争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医学科学,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伟大光辉成就。

他为中国人民远离疾病困扰做了巨大贡献,也对西方医药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现代中医药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1现代中药发展面临的问题

  

(1)传统中医正面临现代医学的严峻挑战。

尽管国家近几年来有关支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逐一出台,各地中医药事业发展也呈现出良好态势,但相对现代医学发展而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却难以与其相提并论。

并且目前全国的中医院几乎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纯粹中医诊疗的医院都难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因此,中医院中医诊疗特色不明显,也是许多中医院为维持生存或医院发展而无可奈何的事情。

  

(2)中医药教育西化现象严重。

近几十年来,中医教育西化现象严重,中医药院校培养的传统意义上的中医人才有限,培养的学生大都是中西医理论、技能兼有的医药卫生人才。

中医界的国医大师都是八九十岁高龄的名老中医,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国医大师未见踪影。

可见,中医药院校对学生的中医基本功训练力度不够,名老中医和学科带头人明显不足,继承不够与创新不足同时存在。

  (3)中医药科学研究难题重重。

由于中医药的整体论思维方式与现代医学的还原分析方法有质的不同,因而运用现代医学科研模式来研究中医困难重重。

如中医理论概念中的许多键问题仍没有解决,最佳突破口仍在寻觅;中医理论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建立问题仍没定论;经络实质的研究也暂告一段;藏象病机证候的实验室研究尚未有实质性进展。

另外,中医阴阳概念的实质仍不明晰,还没有找到较为定量的指标等。

所以在科学研究方面仍存在或过分追求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和高新指标,或基础研究与临床实际脱节,或中药研究与中医理论脱节等现象。

  (4)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仍模糊不清中医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至今仍未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理解和认同。

从民国余云岫提出“废止中医”到现代社会一些学者发起“废除中医”运动,说明当今社会在现代医学的冲击下,仍有部分人对中医药没有持客观、正确的认知态度。

  (5)有关中医药的政策法规仍不健全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条例和规定。

一些地方性法规也对中医药继承、发展作出了扶持性规定,许多省、地区也出台了专门的中医药地方性法规,这对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但中医药的政策法规仍不健全,尚缺少一部法律层面的中医药法。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传统医药实行了立法管理。

我国作为传统中医药大国和发源地,如果缺少国家层面的法律保障,中医药发展必将充满坎坷和艰辛。

法管理。

我国作为传统中医药大国和发源地,如果缺少国家层面的法律保障,中医药发展必将充满坎坷和艰辛。

  2现代中药发展的解决方法

  

(1)重视中医经典,振兴中医中药。

各中医药院校应在教学上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药经典教育,开展“重视中医经典,学习中医经典”的热潮,让更多的中医学子认识到振兴中医药是世代炎黄子孙的责任。

同时加大中医药进社区、进家庭的宣教力度,形成全社会接受中医药、应用中医药的氛围,让中医药人才有成长的土壤和发展壮大的根基,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临床人才。

  

(2)规范中医药行政管理。

中医和西医虽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但在学术上应该是平等、互补的,绝不能用管理西医的方式来指导中医、管理中医,更不能简单地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对代中医。

应对中医药进行科学管理,做好中医药成果转化,形成从中央、省、市到县、区及农村的中医药系统管理模式。

  (3)开展中医临床研究。

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已形成了自身的发展规律,有比较独立、系统的教育与传承方式,在实施中医临床研究时要根据自身特色,将中医药理论、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1]

  起来,组织名医、大师,或者采取名医、大师与科技人员合作的方式,用科学手段研究中医药理论,对中医学术传授、学习、继承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细致研究和探索,充实现有的中医药理论,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广泛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傅维康.中国医学通史.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叶纯影,梁青松.浅议中医药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百家园地.20XX25:

352-353.

  2青蒿素研发给我们的启示?

  青蒿素确实说明了中国传统药物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中草药、天然产物的研究还是大有可为。

新药的发现,以及其它功能分子的发现都有可能是在向自然学习、探索中获得成功。

现代重大科研成果的取得已不可能由个人自由研究来完成,而是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来进行,对发展中国家来讲,由于科研的基础薄弱、设备条件不足,则更只能依靠多学科、多单位的通力协作,青蒿素的发现和青蒿素类药物的成功开发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对于60,70年代的艰难条件,我国的科研环境、设备条件、人员经费已经显著改善,但是当年科研项目的组织、系统工程式的协调,尤其是团结奋斗的精神仍然是值得发扬的。

重大科研成果的意义通常不仅仅在于成果的本身,而且还在于对周围学科发展的影响和促进。

  青蒿素分子发现后,“523”项目即安排药物合成实验室开展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从而成就了新一代的抗疟药物,这是青蒿素成果第一步工作成功的扩展。

从药物化学角度下一步工作是从青蒿素过氧化合物这一特征出发研究含过氧基团的青蒿素类似物,这方面主要是国外实验室开展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结果,虽然现在还只在实验室的阶段,但也不排除将来可能会超越青蒿素衍生物。

随着青蒿素类化合物其它药理研究的展开,出现一类有多种药用的青蒿素类药物或过氧化合物药物也不是不可能的,我们的研究人员、科研规划部门也许可以给予多一些的关注。

  青蒿素过氧化合物这一特征是很值得探讨的科学问题,植物体生源合成中过氧基团是如何引进的,这不仅是一个基础研究的课题,而且也可能是青蒿素生产的问题。

青蒿素的化学合成迄今还只是纯学术的课题,主要还是因为缺少高产率引入过氧基团的方法,有机合成化学家应该来迎接发展方法学的挑战,在有机合成中开拓出一个新的领域。

  青蒿素的作用机制、化学生物学研究应该也是一个有深远影响的工作,如果确证青蒿素药物的作用是由在现场形成的碳自由基多靶点进攻疟原虫蛋白酶的话,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减少或甚至消除对产生抗药性的担心;青蒿素类化合物体外有抗癌活性,但体内大多无效,如果活性也是由于形成的碳自由基,那么也有可能找到体内也能生效的方法;与此同时也可能为青蒿素找到更多的用途。

生物体内生物分子间通过自由基发生的作用应该说研究得还不是很多,因此青蒿素作用机制的探索,对整个学科是大有意义的。

  青蒿素是在中国大地上开放出来的奇葩,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但是回顾起来我们还是没有把握好这一机遇,以此带动学科更多的发展,取得更好的成果。

90年代以后青蒿素研究在国内冷冷清清,成了难于获得资助的昨日黄花,但国际上反而出现了研究热潮,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

今天在感慨之余也还看到青蒿素仍然留下不少的科学问题有待探索,而今天中国的科研条件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知识面更广的一代新人,希望他们能在多学科的精心合作下,在绽放青蒿素的故土上结出新的果实。

  篇二:

中药炮制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中药炮制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和制剂的不同要求,对中药所采取的各种加工处理技术。

其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便于服用,提高疗效。

然而,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企业和机构忽视了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传统特色的工艺。

  存在的问题

  中药饮片不纯净。

中药饮片是所有方剂的原料。

中药药用部分需要净选、除去药物中的泥沙、夹杂物以及霉败品,分离其不同的药用部位。

而有些中药饮片生产商,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都一一省去了这些必要的工序,将皮、茎、根、须混为一团,粗制滥造。

甚至以次充好、以劣充优、掺杂使假,不仅严重地扰乱了医药市场,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辅料标准不统一。

药物在炮制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入一些辅料与药物一起

  共制,如酒、醋、盐、蜂蜜等,目的在于消除有害物质,发挥有利作用。

同一味中药,经过添加不同的辅料炮制后,作用各异。

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辅料标准,该用蜂蜜的用红糖,该用食盐的用工业盐,该用米酒的用白酒,甚至用矿物酒精代替白酒。

此外,用油、盐、糖制药,要因病而宜:

高血脂病人,应注意少用动物油炮制的药品;高血压、心血管病病人应慎用盐制药品;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糖制药品。

同时还应注意液体辅料的浓度、数量,固体辅料的使用次数、存放时间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中药炮制的质量。

如果只是象征性地添加辅料,不仅起不到协同作用,还会造成相反的作用。

  炒焦、炒炭法不卫生。

中药炮制中的炒法是将药物置于炒锅内,用中火加热,翻炒至药面焦黄。

而炒炭法则是武火加热,翻炒至药面焦黑色,主要是针对一些原生药材,以制其苦寒性。

但是,原生药材炒制至加热冒烟,一般说温度已超过200℃,这时含油脂的药材其油脂迅速氧化,结果不仅破坏了油脂价值,而且产生大量有害物质。

  用有毒有害物质炮制中药。

如用硫磺熏制药材,硫磺有毒,属于外用药,用硫磺熏制过的中药,或多或少地含有硫磺化合物医`学教育网整理,因此,不仅不卫生,还对人体有害;用明矾制中药,明矾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钾铝,含有大量铝元素,而水解制药又有一定浓度,制出的中药便含有相当量的铝元素,对人体有害;用灶心土或焦黄土炮制中药,灶心土主要成分为硅酸盐、钙盐及多种碱性氧化物,而焦黄土经反复使用后其性质与灶心土成分大体相同,在加热的过程中,灶心土、焦黄土中的焦糊物质及一些重金属也随之“入侵”中药材,对人体有害翳学敎育网整理。

  变质中药处理后再使用。

变质中药主要指虫蛀、发霉、变色、走油的中药。

当前,对变质的中药,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处理后再当正品使用,其主要方法有:

一是对虫蛀过的中药

  进行筛、捡、烘、晒、除去虫卵;二是对发霉的中药,采取水洗、喷液、烘烤和暴晒除霉;三是对变色的中药实行白酒淋、硫磺熏,使其变白转色。

对于变质的中药,原则上都不应使用,特别是霉变、虫蛀的中药,不仅降低或失去了药用价值,而且变质滋生了有毒有害物质,经处理后也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药炮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是加强中药炮制的管理,制定统一的炮制标准,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范畴管理,建立资质准入制度,由药品监督部门定期进行检查;

  二是增加投入,加大中药炮制的硬件建设医`学教育网整理(如房屋、设备、电脑等),创立新工艺,向现代化迈进,提高科技含量,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合理利用传统的辅料,开发高分子有效成分的辅料,寻求更多的控释、缓释以及靶向制剂翳学教育网整理;

  四是加强中药炮制专业队伍的建设,在更新现有从业人员知识的同时,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如硕士生、博士生等。

提高中药炮制人员的待遇,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搞好传统的中药炮制技术经验的继承,加速中药炮制品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全方位地发掘中药炮制学宝库;

  五是加强对中药炮制的宣传,设置中药炮制科研机构,在大专院校开设中药炮制学专业,创办中药炮制刊物,普及中药炮制知识,提高对中药炮制工作的认识。

  篇三:

中药口服液存在的疑难问题与解决方法研究

  浅谈中药口服液的制备与生产中的疑难问题

  中药口服液是经浓缩制成的内服单剂量包装的液体制剂。

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为提供质量稳定、口感好及最佳的有效成分,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

  从化学观点来看:

自然界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无论单味药或复方,其所以产生疗效,必有某物质做为基础,有时是一种,在时是几种,且互相关联,因此我们要对其有所认识,有所分离,并有所发行改造,制成人类适用的制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方便服用。

一般采用试管预试法进行成分预试。

  

(一)样品准备:

  1、酸性乙醇提取液:

20目筛粗粉10g加70ml%HCL乙醇液,水溶回流10分钟,趁热过滤其提取液,检查生物碱、有机酸、酚类。

  2、水提取液:

20目筛粗粉10g加100ml水,室温浸泡过夜,过滤,滤液供检查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剩余滤液及药渣混合于50度水浴加热10分钟,立即过滤,检查糖、多糖甙、皂甙及鞣质。

  3、甲醇提取液:

10g粗粉加70ml甲醇回流10分钟,趁热过滤,滤液检查黄酮、蒽醌、强心甙、香豆素、内酯、挥发油、植物甾醇及油脂。

  

(二)定性鉴别:

  1、酚性成分:

FeCl3试验:

取lml酸性乙醇液加1%FeCl3乙醇溶液1-2滴,变绿、兰绿、暗紫为阳性。

  2、生物碱:

15ml本性酸性乙醇液加5%氢氧化铵使呈中性,水浴蒸干,加3mll5%H2SO4溶液,过滤,滤液lml加硅钨酸试剂1-2滴,变浅黄灰白沉淀为阳性。

  3、有机酸:

水提液试PH为酸性,即有机酸为阳性。

  4、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茚三酮反应:

lml水提液加%茚三酮液2-3滴,沸水浴上加热5分钟,放冷,变兰、紫为阳性。

  5、糖、多糖、甙:

lml热水提取液,如新制碱性酒石酸、铜试液4-5滴,沸水浴上加热4-5分钟,如为棕红色,说明有还元糖(单糖);若为阴性,则无单糖,则另取lml滤液,加入10%HCllml,沸水浴上水解10分钟,冷后调成中性,再按上法检查;若阳性,则为多糖及甙。

  6、皂甙:

泡沫试验。

2ml热水提液,调成弱碱性,置带塞试管中,用力振摇一分钟,如产生大量蜂窝状泡沫,且放10分钟,并不全消失,则为阳性。

  7、鞣质:

FeCl3反应同酚型成分项下。

  明胶试验:

lml热水提液加1%NaCl白明胶液1-2滴,呈现白色沉淀或混浊为阳性。

  8、黄酮及甙元:

HCl-Mg(Zn)试验lml甲醇提液加浓HCl4-5滴,加少量镁(锌)粉,沸水浴加热3分钟,红色为阳性。

若加HCl后(不加Mg粉)即已呈红色,则为花青素。

  9、挥发油、油脂:

中药粉2g加20ml乙醚浸半小时,过滤,取1ml滤液,置表面皿上挥干,有油性残渣、异味、加热可挥去,则为挥发油。

2ml乙醚提取滤液,挥干,残渣加无水硫酸钠1-2粒,加热、产生丙烯醛味之气泡,为油脂。

  二、制备方法:

  1、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一般先加水浸泡小时,再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出挥发油,药渣再用水煮提、浓缩提取液,备用。

  2、其余生药材,根据有效成分的性质,选用适当溶媒和提取方法进行提取。

  具体方法如下:

  

(1)取生药材,以水为溶媒的,加水浸泡小时,提取三次,每次提取约2小时、1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

加热浓缩至1:

1左右(比重约为左右),加入1-3倍量的95%乙醇,充分搅拌后,放入冰库冷沉24小时,滤除醇不溶性杂质(如植物蛋白、糖、树胶、粘液等)、滤液用减压蒸馏法回收乙醇。

必要时可重复上述操作,用乙醇处理两次,滤液浓缩至需要量。

  

(2)取生药材,以乙醇为溶媒,用渗漉法或回流法提取其有效成分,滤液用减压蒸馏法回收乙醇至需要量;或将浓缩液转溶于适量的水中,加热后再冷沉,使水中不溶性杂质(如树脂、色素等)沉淀滤出,滤液再蒸发浓缩至需要量。

  3、将以上各浓缩提取液及水蒸汽蒸馏液混合,加入调味剂、防腐剂,用蒸馏水或离子水调整至总量,放入冰库泠沉24-48小时。

过滤,灌装,流通蒸汽灭菌,即得。

  口服液生产工艺流程:

  饮用水→去离子水→蒸馏水

  中药材预处理→浸出(煎煮法、渗漉法等)→净化(沉淀、过滤)→浓缩(回收乙醇)→分装→灭菌→包装→入库

  容器洗涤→干燥→冷却

  三、口服液制剂生产中疑难问题的探讨:

  中药口服液系在汤剂应用的基础上改进和发展的,它既是常用汤剂的浓缩制品,也常按照药材成分的性质,结合运用多种浸出方法,故能综合浸出药材中多种有效成分;浓度较高、用量小、能较大量的制备和贮存、病人服用和携带方便,省去临时煎煮的麻烦。

  口服液用途较广泛,既可用于治疗疾病,亦可用于营养、保健、滋补品。

当服用进入胃肠后,直接吸收,呈现作用较快。

  1、药材的加工:

  为了使药材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选用经过切制的饮片或粗粉。

饮片具有“细而不续”的特点,也易于辨认,煎煮时不致堵塞设备,易于滤出药液,但其活性成分的蒸出率一般少于粗粉。

为此,可根据具体提取方法确定药材的加工。

一般煎煮法易用饮片,渗漉法、回流法易用粗粉。

  2、煎煮器具的选择:

  现在对中药材的煎煮用具,多为金属搪瓷或不锈钢器具,采用蒸汽或高压蒸汽煎煮法。

通过试验证实,蒸汽或高压蒸汽煎药所得口服液质量与直火煎煮基本相同。

药材饮片在煎煮前,冷水浸约1小时,再蒸汽煎煮沸腾后,以表压约维持45-60分钟,共煎煮2-3次。

  3、溶媒的应用:

  口服液所用溶媒主要用水,有时根据药材的特性也用乙醇。

  煎煮用水宜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也可选用含少量矿物质或其它杂质的水,必要时煮沸放冷,使其中部分矿物质沉淀、气体排除(CO2),可改善水的质量。

煎煮时的加水量应视药材的质地及吸水量的多少而定,一般第一次提取的加水量为药材的8-10倍。

传统经验,加水量至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沸腾后能覆盖药面为宜,这是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方法。

第二次、第三次煎煮的加水量,可适当减少,一般加水量为5倍左右,但加水仍以超过药物的表面为宜。

  4、加热的方法:

  一般用蒸汽加热。

蒸汽加热时,蒸汽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与产品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蒸汽阀门过大,水分蒸发得快,致使煎煮时间不能延续长久,药材成分不宜充分浸出,且由于局部温度过高。

  易损失其有效成分;如果蒸汽阀门过小,则温度低,不易达到浸出的目的,造成提取不完全。

煎煮时所用的蒸汽,一般未沸腾前先开大阀门,沸腾后再关小阀门,以保持微沸为宜。

目的是减少水分的蒸发量,增加浸出的效果。

  煎煮的时间应以药材的坚硬度、粉碎度和数量的多少而定。

一般药材第一次煮沸30-60分钟;第二次煮沸20-40分钟。

滋补性及质地坚实的药材,第一次煮沸小时,第二次煮沸小时。

而对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则首先用蒸馏法收集挥发性成分,然后再按常规提取。

煎煮前,药材应先用溶媒浸泡约20-60分钟,以使药材中有效成分易于提出。

煎煮次数,根据习惯与经验,通常以提取2-3次为宜。

  5、口服液的制备工艺特点:

  

(1)浸出:

药材一般按汤剂的煎煮先进行浸出,由于中药口服液是批量生产,一次投料量多,故煎煮时间每次约2-3次。

含有芳香性药物如薄荷、菊花、柴胡等,可先用蒸馏法收集挥发性成分备用,再将其药渣与处方中其它药材一同煎煮。

此外,根据药物有效成分的特点,亦可选用不同溶媒,应用渗漉法、醇提水沉法、水煮醇沉法等浸出。

  

(2)净化:

将提取液静置沉降一定时间,然后进行过滤净化处理,以便浓缩。

有些中药口服液为了提高质量,增加制剂稳定性,也可将浓缩的提取液,加入适量乙醇(含醇量达55%左右)去除部分杂质,这样提取液中的无效成分如淀粉、粘液质、蛋白质、果胶质等,将被沉淀除去。

  (3)浓缩:

净化的药液通常要适当地浓缩。

其浓缩的程度,一般以不超过配制量为度,经过醇沉净化处理的药液,应先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4)配药:

在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口服液的防腐。

中药口服液常含有糖类、蛋白质等杂质,久贮易引起发霉、发酵变质。

故须注意防腐,采取必要措施。

  第一、制备过程注意工具清洁卫生及环境卫生,勿使用长霉菌的原料。

  第二、口服液瓶一定要用离子水或蒸馏水洗涤、干燥、消毒;瓶盖要用75%的乙醇处理后备用。

第三、配药后药液要煮沸消毒,置冰库冷藏,经过滤后灌装。

灌装后采用流通蒸汽或其它方法进行灭菌。

  第四、通常加入适量的防腐剂为:

  苯甲酸:

用量一般为%,制剂呈酸性者适用,本品防酵作用较好,但防霉作用不够理想。

(先配成20%醇液中备用,比例为1:

2~3)

  苯甲酸钠:

用量一般为%,制剂呈中性者适用,本品防酵、防霉都有一定作用。

  尼泊金:

用量一般为~%,本品防霉作用较好。

甲酯-~%;乙酯-~%;丙酯-%;丁酯-%。

  苯甲酸与尼泊金混合使用,对较难防腐的品种,可用苯甲酸%及尼泊金%作混合防腐剂,效果较好。

  使用防腐剂时,一般预先配成贮备液。

如苯甲酸配成25%的乙醇液(乙醇浓度为50-70%),尼泊金配成5%的乙醇溶液,用时每1000ml药液中加入贮备液各10ml(即相当于含苯甲酸%、尼泊金%),苯甲酸钠易溶于水,可直接投入,加入后要充分搅拌,使混合均匀。

  口服液常用防腐剂:

  乙醇:

一般用量在20%(g/ml),对在有甘油或挥发油等抑菌药物,乙醇量可酌情减少,在中性或弱酸性液中,乙醇量则在22%(g/ml),方可达到防腐的目的。

  甘油:

一般单独使用时,浓度为30%以上,才有防腐作用。

如PH值偏酸偏碱时,用量可酌情减少。

氯仿:

常用饱和的氯仿水作溶媒配制合剂,具有防腐和矫味的作用。

  挥发油:

挥发油具有较弱的防腐力,如薄荷油含量达%时,有一定防腐和矫味作用。

桂皮油常用口服液制剂,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用量为万分之一。

  山梨酸:

常用浓度为~%,本品对霉菌和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特别适用于含有吐温的液体制剂的防腐(如5%吐温80、山梨酸则%)在水中最低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