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1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第2节联想与想象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7981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第1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第2节联想与想象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1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第2节联想与想象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1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第2节联想与想象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1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第2节联想与想象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1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第2节联想与想象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第1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第2节联想与想象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1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第2节联想与想象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1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第2节联想与想象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第1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第2节联想与想象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1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第2节联想与想象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第二节 联想与想象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在1951年为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幅水墨画。

齐白石老人接到老舍先生送来的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后,用了三天三夜去思量如何实现老舍先生的设想,即将它变成具体的画面。

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可以让人联想到在交配季节里青蛙那此起彼伏的叫声。

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但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着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

白石老人正是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在写作中运用联想和想象,自然能使文章含蓄别致,摇曳生姿。

1.联想有哪三个层次?

                                    

                                    

                                    

【答案】 

(1)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联想。

(2)某个方面具有共性的联想。

(3)有哲理性的联想。

2.单纯联想和复合联想有何区别?

                                    

                                    

                                    

【答案】 复合联想比单纯联想难度大,更需要大量知识的储存。

单纯联想就是只沿着一个方向做延伸思考,复合联想就是在一篇之中兼顾联想的几个方面。

复合联想在内容和结构上比单纯联想复杂。

3.联想和想象有何区别?

                                    

                                    

                                    

                                    

【答案】 想象能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

联想可以使我们思维缜密,想象可以使我们思维活跃。

4.课文中列举的“春”“笑”联想的内容使用了哪些联想方式?

                                    

                                    

                                    

                                    

                                    

                                    

                                    

                                    

                                    

【答案】 

联想题目

联想方式

联想内容

相关联想

花朵、柳丝、绿草、燕子、风筝……

相似联想

婴儿、花季年华、充满生机的祖国……

类比联想

冬去春来、苦尽甘来、死亡与新生……

罗列、

归纳

笑的产生

心理学原理……

笑的作用

医疗作用、社交作用、教育作用……

笑的艺术

相声、诗歌、戏剧……

技法一 联想

[技法·点拨]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联想就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甲事物联想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

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心理思维过程,教材把联想分为单纯联想和复合联想。

联想的方法主要有左思右想、正思反想、前思后想三种。

一、左思右想

1.阐释

左思右想包括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类比联想、相近联想等联想方法。

它们的共同点是从眼前的一个事物出发,进而联想到与之相似、相关、相近的其他事物。

2.作用

(1)延展我们思维的广度,打开我们的眼界。

(2)丰富写作内容,帮助我们解决写作的无话可说、材料单薄的问题。

3.使用位置及效果

这类联想多用在作文的开头或主体部分。

用在作文开头可以使中心话题的引出更生动自如,用在作文主体部分可以使内容更丰富充实。

如新课标全国卷优秀作文《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开头段:

修船工刷漆时顺手补上船的漏洞,因此挽救了一群孩子的性命。

生活中也是这样,小小的举动往往有大的收获。

尽己所能,与人为善,何乐而不为?

一句赞美,重塑他人别样的人生。

台湾作家林清玄不会想到,许多年前他的一句话竟有如此大的作用。

当他还是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件很平常的盗窃案,不同之处在于他在结尾做了一句点评:

“以如此娴熟,细腻的手法作案,真让人惊叹,这样的人若做其他事,难保不成行业先驱。

”那名小偷为此大受鼓舞,洗心革面,如今已成为台湾某连锁食品店的总经理。

林清玄一次衷心的赞美,点醒了小偷的人生,助他演绎了别样传奇。

就像黑暗中的一丝光明,善良的话语能带来无限希望。

从这篇优秀作文的开头,我们可以窥见一些作文成功的秘诀。

这篇作文并没有一开始就简单直白地亮出观点,而是通过相似联想引出中心话题。

由修船工刷漆时的善行想到了林清玄的“一句赞美改变他人人生”,联想合理,过渡自然。

二、正思反想

正思反想主要指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指就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或两种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所表现事物的性质、特点等。

由是及非、由快及慢、由动及静、由利及弊、由功及过、由苦及甜等都属于对比联想。

运用对比联想,可以拓展我们思维的宽度,使作文的内容变得厚重。

如大纲版全国卷优秀作文《爱,为人之本》中的片段:

爱是什么?

爱如果是雪域高原,那么胡忠、谢晓君夫妇会不顾一切去攀登。

在那片高原上,他们用爱心培育着那些孩子,不求回报,孩子们的笑脸便是他们最大的欢愉。

他们是雪域绽放的并蒂雪莲,与那些虐打孩子的老师相比,他们的灵魂多么高尚。

有人问,心灵在哪里?

心灵不在他生活的地方,但在他所爱的地方。

胡忠、谢晓君夫妇的心灵就在他们所爱的雪域高原上!

爱是什么?

爱不是大难来了各自飞,爱是对周围人的关心、爱护。

是的,爱不是地震来了的范跑跑,爱是地震来了,怀抱六台电脑,身背三部单反相机,手提一只小乌龟冲出去的“最美室友”黄昱舟,危难见真情,危难时刻他一个人拯救全宿舍的财产。

对比网上报道的那些向室友投毒、残杀室友的学生,黄昱舟的行为感动了同学,更感动了社会,传递着大爱的正能量。

该考生运用联想,在列举事例时采用正反对比论证,比如在列举胡忠、谢晓君夫妇时,与那些虐打孩子的教师对比;在列举“最美室友”时,与范跑跑对比,从而体现主题“爱,为人之本”。

三、前思后想

因果联想是一种揭示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联想,所谓“前思后想”就是要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一个有思维深度的人,往往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能探究事物的原因和结果,能预见事物发展的进程。

运用因果联想,可以训练纵向思维的能力,以挖掘思维的深度。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进行因果联想时,对原因或结果的分析不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而应进行横向的拓展和纵向的追问。

因为事物产生的原因或结果往往不是单一的,而可能是纷繁复杂的,所以横向拓展才会使分析丰富且全面。

如高考湖北卷优秀作文《消逝的钟声》中的片段:

4月7日,美国新闻主播迈克·华莱士去世的消息,让我扼腕叹息了好久。

又是一颗璀璨的明星,陨落于斯。

这位九十余岁高龄的主播,终于迈不上《60分钟》的节目主持台。

我忘不了他鞭辟入里以至于让嘉宾面红耳赤的提问,忘不了他奔走美伊战场为世人带来的最真实也是最残酷的纪实报道,忘不了他“无耻,无畏,但极棒”的头衔。

他走了,但更让我感到害怕的是,他曾让人震撼的警钟声,也似乎离我们更远了。

我不断寻觅着一些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中国不能有一个为了事实而近乎疯狂、近乎“无耻”的记者?

为什么中国没有一个能带给人沉重和反思的《60分钟》?

为什么中国少有勇敢大无畏者不断涌开黑暗最深处的肮脏?

看看现在的中国媒体吧!

娱乐“狗仔”强势入侵,“闯关”类、“征婚”类、“才艺竞技”类……几乎席卷所有综艺频道,甚至开始在各个黄金时段抢滩登陆。

纪录片越来越少,穿越剧越来越多。

人们整天被麻醉在宫廷、游戏、征婚中,接触事实真相、时事政治的途径越显无助!

我从未听说过中国有九十多岁的主播,更何况还是像华莱士一样受大众敬仰的人。

中国的记者,35岁以上的仅占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有太多不谙世事的人扮演着引领国人剖析世界的角色,甚至还有一些仅图生存的伪记者,根本不懂得他所谓的“事实”将多少人引入了歧途!

为什么“三鹿奶粉”之后还有三聚氰胺?

为什么屠呦呦在获得拉斯克奖后才被世人知晓?

为什么国足的黑手总是不能被有效命中?

我开始怀疑我们的记者也许成了传话筒,事实总是走在他们前头,他们丧失了作为记者所应拥有的主动权。

我于悲伤中呐喊,中国媒体,你究竟失去了什么?

你该寻找像华莱士一样的勇士来修补你了!

你应该寻找一个人来为你暮鼓晨钟了!

斯人消散,心有所感,以此为念。

作者从美国新闻主播迈克·华莱士去世的消息写起,想到了他作为一名记者发出的让人震撼的声音也似乎离我们更远了,由此对中国的媒体进行分析,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了对中国媒体的担忧,用理性的笔调传达出的是浓浓的爱国情感。

运用因果联想,分析有深度,令人警醒。

[真题·验证]

一、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60分)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少于700字。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提示】 “老”是指历史传统,历史的积淀、文化的精华。

“规矩”是指对文化传统的继承,是人们共同的约定,是对人的行为的约束。

“老规矩”包含三个层面,即国家、社会和个人。

一是要“爱国”,即精忠报国;二是要“敬业”,即敬业乐群;三是要“诚信”,即诚实守信;四是要“友爱”,即友好善意,邻里和谐。

“老规矩”,实际上都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通过日常的生活、活动来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恢复。

立意角度

写作点拨

从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立意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在世易时移、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的今天,让“老规矩”失而复得,是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从恪守传统美德的角度立意

我们虽然不认可被讥讽为这是“中华民族最缺德的时代”,但我们也要看到在经历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大部分人的道德水平急剧下降,人的劣根性得到了最彻底地发挥。

我们恪守传统美德刻不容缓。

从提升民族整体素质的角度立意

在外国人的眼里,国人几乎成了“低素质”的代名词。

之所以素质低,与丢失“老规矩”不无关系。

从注重个人修养的角度立意

言行举止体现人的品德修养,“老规矩”正是品德修养的必修课。

从重家教、立家风的角度立意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人的素质和修养之所以有高低之分,家教、家风起了关键作用。

从“老规矩”“古为今用”的角度立意

“老规矩”并非都是不合时宜的、守旧的,在新时代,可以付之以全新的内涵,让其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二、三管齐下

病文示例

①梦在边城

②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座桃花源,那儿和谐美好,民风淳朴,生活怡然。

如沈从文笔下的边城那样。

然而社会飞速发展,现代文明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也席卷了我们许多的传统美德,冲击了我们许多的传统文化。

③一桩桩令人不忍直视的丑闻清楚地摆在国人面前,控诉着社会道德的滑坡。

快节奏的生活让现代人过于浮躁,迷失了本心,古朴的社会风气逐渐变淡走远。

④我们要呼唤传统礼仪和美德的回归。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古老的民族传统重新吸引人们的眼球,引起了热议。

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淳厚古朴的社会风尚已经受到重视,重建民族的道德风尚很有希望。

⑥不由得想起边城。

一座座吊脚楼以及热情友好的湘西人民向我们展示了多么和谐恬然、古色古香的画面。

翠翠坐在门前白塔下看着夕阳一点一点落下,困了便和那条大黄狗一同睡去,这样的情景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⑦一座边城,沈从文所表现的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⑧历史在断裂的同时总试图保持一份延续,因为人类需要心灵的寄托,人类需要栖息的精神家园。

“老规矩”的重新回归就是明证。

我们需要重建继承传统的信念,重新唤醒民众灵魂与人性之美。

守护这份传统,保有这份人性,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社会找到心灵的栖息地,让诚信、友爱、礼貌等如一泓清泉,去洗涤外界带来的污浊和焦躁。

⑨我相信有一天,我们将回到边城,那个宁静美丽的世外桃源。

或许,我们也可以和翠翠一样,坐在那座白塔下,静静地欣赏这个世界的美好……

考场得分:

内容16+表达16+发展15=47

病文点评:

文章由传统古朴民风与当今道德滑坡、现代人过于浮躁、迷失了本心进行对比,从而说明“老规矩”是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观,是我们心灵的家园,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联想自然,思路较清晰。

缺点是有些地方对思路表示不够,联想不够自然。

诊断与修改

①题目简洁,指向明确。

但是“梦在”与下文内容不符。

②“我想”由材料直入主题,导入立意方向。

但对边城那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没有写。

③“然而”一转,联想到现代社会中对传统美德及文化的冲击。

联想自然,只是缺乏必要的事实论据的支撑。

④本段想到呼唤传统礼仪和美德的回归。

要注意标明思路的转换。

⑤这句话是对现状及将来做法的概括。

“已经”用得不准确,表达上也值得商榷。

⑥“不由得想起边城”运用对比联想,由现实转向对边城的描写,实现了思路的又一次转换。

联想自然,只是两句间的跨越性太大。

⑦指出了沈从文所表现的“人生的形式”,显然就是作者所提倡的。

但与下一段联系不紧密。

⑧思路重新回到现实,指出了“人类需要心灵的寄托,人类需要栖息的精神家园”,其途径是“重新唤醒民众灵魂与人性之美”。

⑨结尾继续生发联想,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理想的画面。

照应开头,余味无穷。

升级处方:

1.标题可以参考内容,注意上下文的照应修改。

2.“沈从文笔下的边城那样”中“那样”的内容可以具体写出来。

3.在③处加入几个新颖的社会热点事例。

4.在④处,改写原句,加入表明思路转换的句子,可以联系现实。

5.在⑤处,要体现出“传统美德以及淳厚古朴的社会风尚”变化发展的过程。

6.“不由得想起边城”后进行恰当联想,注意对那种生活状态的描摹,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

7.在⑦处加入一句起到过渡的话,实现思路的自然转换,可用问句。

升格作文

重回边城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座桃花源,那儿和谐美好,民风淳朴,生活怡然。

如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远离世俗喧嚣,充满自然、风俗和人性之美。

然而社会飞速发展,现代文明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也席卷了我们许多的传统美德,冲击了我们许多的传统文化。

震惊国人的“小悦悦事件”,令人愤慨的“彭宇案”,让人痛心的“马加爵案”……一桩桩令人不忍直视的丑闻清楚地摆在国人面前,控诉着社会道德的滑坡。

快节奏的生活让现代人过于浮躁,迷失了本心,古朴的社会风气逐渐变淡走远。

可喜的是,不久前,网友把一些淳朴的“老规矩”贴在网上,呼唤传统礼仪和美德的回归。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古老的民族传统重新吸引人们的眼球,引起了热议。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淳厚古朴的社会风尚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望重建民族的道德风尚。

不由得想起边城,那个安宁美好的湘西古城,环山绕水,民俗原始自然。

一座座吊脚楼以及热情友好的湘西人民向我们展示了多么和谐恬然、古色古香的画面。

翠翠坐在门前白塔下看着夕阳一点一点落下,困了便和那条大黄狗一同睡去,这样的情景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一座边城,沈从文所表现的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这种人生形式不正是我们如今社会所需要的吗?

历史在断裂的同时总试图保持一份延续,因为人类需要心灵的寄托,人类需要栖息的精神家园。

“老规矩”的重新回归就是明证。

我们需要重建继承传统的信念,重新唤醒民众灵魂与人性之美。

守护这份传统,保有这份人性,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社会找到心灵的栖息地,让诚信、友爱、礼貌等如一泓清泉,去洗涤外界带来的污浊和焦躁。

我相信有一天,我们将回到边城,那个宁静美丽的世外桃源。

或许,我们也可以和翠翠一样,坐在那座白塔下,静静地欣赏这个世界的美好……

模拟评分:

内容17+表达18+发展18=53

升级感言:

联想贵在自然,注意由此到彼的转换。

升级作文的优点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

优化后的文章思路更清晰了,联想更自然了,对比更鲜明了,因此主题也越突出了。

技法二 想象

[技法·点拨]

能充分发挥形象思维作用的,就是想象。

联想可以使我们思维缜密,想象可以使我们思维活跃。

联想和想象结合起来,可以为我们的思维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实际的思维中,联想和想象是难以分开的,但又各有侧重。

联想重在对存在的事物的连接,想象侧重于“无中生有”。

所谓“无”,是指“故事”和“情节”,情和理却是真实的,是和“客观”相连的。

想象的方法主要有编创法、组合法、梦幻法、假设法和比拟法。

一、编创法

此法可以编织故事的情节。

一般记叙文要求写真人真事,不需要编故事,但是如果写童话、小说、科幻故事或者写看图作文、想象作文就得编故事了,编织故事情节在文艺创作上叫虚构,它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

虚构的内容未必是生活的真实再现,但一定要符合生活逻辑,也就是说是虚拟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如北京卷优秀作文《隐行网》:

一天,时光机将爱迪生带到了现代,他便在这个以他的发明为起点的科技社会里漫步,感受着浓郁的科技信息氛围。

21世纪人们首选的通信工具——手机,自然而然地引起了爱迪生的格外关注。

各大手机卖场柜台里躺着的各种手机这时也不再沉睡,热情地介绍起自己了。

“嗨,我是iphone,是手机里的高端产品,我的功能之强大,是其他手机所不能比拟的。

每次我的新产品推出时,总能引起一场抢购风暴……”“嗨,我是小米,我的反应速度可快了,触屏手写,一点一个准……”“嗨,我是山寨机,拥有它们一样的外表,比它们低廉的价格,我啊,超经济实惠。

各种款式的手机,让爱迪生看花了眼,不禁感叹起科技进步之快,人类智慧之树的苍翠繁茂。

他走在大街上,看着繁华的街市,熙攘的人群,却莫名地涌起了一种陌生的感觉。

人们匆忙的脚步,似在地上飞驰一般不留任何痕迹;高耸的大楼如同一座座灰色的牢房,没有丝毫的生机;汽车的轰鸣声,嘈杂喧嚣,震耳欲聋……尤其是他所到的每一处,都有色彩、款式各异的手机呈现在他眼前,令他眼花缭乱。

“原来,利的后面,还有这样大的弊。

原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把科技的硕果运用到极致,物尽其利。

作者紧紧扣住材料所反映的主题,以丰富的想象编织了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

爱迪生穿越到了现代,体验着手机充斥的生活方式,他眼花缭乱。

文章语言生动活泼,思路流畅,行文上给人一种收放自如的感觉。

二、组合法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拼凑在一起,形成新的人物形象、新的事情,可称组合法。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人物的模样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鲁迅讲的是文艺创作,对我们借助想象写出好作文同样有指导意义。

这种方法就是人们所说的“移花接木”。

例如,鲁迅创造人物形象阿Q,就运用了组合法。

三、梦幻法

梦境能把人们已有的生活、未来的生活以及精神状态曲折形象地反映出来,是心之声的复制图画。

幻想是在特定情境中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个巧妙手段,梦幻法常用来凸显作品的主题思想,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化愿望为实景,化现实为理想。

运用时要注意以正确的思想为导向,紧扣一个中心展开想象。

想象就像飞翔的风筝,无论飞得多高多远,总要有一根绳子牵在手中才行,这根绳子就是“中心”。

四、假设法

假设法,其实就是给想象一个“支点”,然后生发开去,表现在写作形式上为扩写、改写、续写、虚拟故事等,借助某一事物,想象出合情合理的原本没有的内容。

如对诗歌形象意境的扩写,对历史故事的补充,对小说故事结尾的续接等。

如“孔乙己之死”“祥林嫂之死”“阿Q新传”“昭君出塞”“李白醉酒”“陶令回家”“采菊东篱”等。

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都是假设法运用的典范。

五、比拟法

运用拟人手法,把物拟作人,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人的情趣,使物具有人的灵性和活力;也可采用拟物手法,把人拟作物。

让人物形象在物的映衬下更形象、具体。

如高考辽宁卷优秀作文《那蜕变》中的片段:

珍珠与沙子,那位年轻人怎么那么熟悉,他的遭遇虽与我不尽相同,但那是我的缩影。

他的起点是沙子,我会看到他的蜕变,看到他成为珍珠,因为只有那蜕变才能……

而我,起点连沙子都不是,只是海边那泥砾。

我羡慕过沙子,羡慕他们在阳光的照射下也能放出光芒,海边的散步者有时也会捧起他们撒向大海,去感受那蔚蓝的大海,甚至有时会簇拥着那珍珠。

但我呢,只是那泥砾,无人问,无人看,他们嫌我丑陋,嫌我肮脏,等待我的只是不屑的一瞥以及海水无情的浸染。

我默默地低头,看着沙子,羡慕着他们,幻想着珍珠的样子,幻想着他们的生活。

有些沙子被海水冲到我的身边,他们也是对我一瞥,傲慢,傲慢,只有傲慢!

我只能把头埋得更低。

……

我在这泥砾里,可我要成为那沙子,我要让她看到我,把我撒向大海。

我每天努力地向那海水能冲到的地方前进,一年,海风的洗礼,人们的践踏,我咬着牙,终于到了那海水能冲到的地方。

我看到了充足的阳光,我想我的机会来了,我会在阳光的照耀下,赶走我身上的污水,去除我那股阴湿的味道,最终成为那沙粒,但我的周围还是那么多的泥砾,他们怎么没有变成沙子?

浸染,强光,践踏,没有多少泥砾会成功的?

但我想被她捧起,她依旧隔一段时间来一次,我咬紧牙关。

又是一年,我忍住了,我的周围还是那些泥砾,但我在阳光的照耀下会放出光芒了。

我忍受住了,我做到了,但这些日子她没有来,我依旧坚持着等待她,忍受着一粒沙子所需忍受的。

……

但她在未来的某天还会来的,我相信,而我要做的就是继续忍耐,将自己打磨成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

作者紧紧抓住材料立意,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第一人称展开叙述,通过“我”的内心独白,生动地表现出自己不断地向虚设的“她”靠近,希望得到赏识的过程。

整篇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情感丰富,格调很高。

[真题·验证]

一、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

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

你逛秦淮河时。

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

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提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