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十单元教案.docx
《苏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十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十单元教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十单元教案
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
1.“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82—8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学会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了解这些数的数值,能正确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习估计物品的数量,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并正确地读数。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教学准备:
小棒20根;学生准备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0~10,导入新课
师:
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0~10,会数吗?
请小朋友们从小到大数一数,从大到小数一数。
生按要求数数。
师:
你还知道比10大的数吗?
(生举例)你们真了不起,还知道这么多比10大的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1~20。
(板书课题:
认识11-20)
二、动手操作
1.认识“十”
师:
大家都有小棒,和老师一起边数边摆10根小棒。
(师摆在黑板上)
师:
你摆了几根小棒?
有几个一根呢?
10个一根是几根呀?
在学习时为了方便,通常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样一捆就有10根,10根就可以……(捆成一捆)。
师(举着一捆小棒):
那这一捆表示几个十呢?
请大家也把你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把它放在你的左手里,想想它表示什么。
2.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师:
下面我们拆开一捆,再一起来数一数。
师边在黑板上贴拆开的小棒,生边数:
1,2。
师:
这2是2个?
(2个一)再来1个一是?
(3个一)继续!
(4个一,5个一,…,10个一)10个一就可以捆成一捆。
(师在黑板上贴一捆小棒)
师:
那么几个一是1个十呢?
(板书:
( )个一是1个十)也就是1个十里面有几个一?
(板书:
1个十里有( )个一)
三、摆一摆、说一说
1.动手摆一摆
如果让你摆出12根小棒,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摆得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吗?
动脑筋想一想.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操作,师巡视。
2.学生介绍摆法
谈话: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
师将巡视时了解到的有代表性的方法指名学生说,然后评价、总结。
四、深化认识
1.借助小棒说摆法
师:
下面老师说一个数,看你能不能又快又清楚地摆出来。
11怎么摆的?
为什么表示11?
13怎么摆的?
是表示13吗?
生说摆法,师贴小棒图。
2.直接说摆法
师:
刚刚是我们借助了摆小棒来说的,现在没有小棒你能不能直接告诉我怎么摆?
15怎么摆?
18呢?
生说摆法,师贴图。
师:
那20又该怎么摆呢?
(学生有可能说一捆和10根,先肯定,再和摆两捆的方法进行比较)(板书:
( )个十是20,20里有( )个十)
反馈:
学生提问,学生答。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抓一抓,摆一摆(“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
请小朋友抓一把小棒,数一数有多少根,再想想怎么摆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抓了多少。
2.11~20数的顺序(“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
在我们的学习用品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数呢!
瞧!
这是直尺,看着尺子上的数读一读。
(生从0读到10时停顿一下再继续读)12的后面是多少?
18的前面是多少?
18和20中间的数是多少?
10离13近还是17离13近?
(师讲解原因)
3.数一数(“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
如果没有直尺,你还会数吗?
老师说第一个数,你们“开火车”接着数。
(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
4.估一估。
(“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左边的草莓图。
(1)先不数,估一估一共有几个草莓?
(板书学生估计的数)数后一起评价学生的估计。
怎样能很快知道有几个草莓呢?
(演示把10个草莓圈起来)
(2)照样子在书上先估一估,再数出有多少把雨伞。
5.读一读。
(“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的图片。
谈话:
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数?
你会读这些数吗?
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数?
请学生说说图中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再说说生活中那些地方见过11—20各数。
6.捏一捏。
(“想想做做”第6题)
谈话:
请大家在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用手捏一捏,再看一看有多厚;重新数出20张纸,用手捏一捏,再看一看有多厚。
两次的感觉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
六、全课总结
提问:
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数?
学到了哪些本领?
课后请小朋友们留心观察生活中在哪里能见到这些数。
七、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课内完成配套作业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就是一个十
2个十是20
2.11—20各数的认识(写数和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页例题及“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计数器,初步认识数位,通过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数,学习11—20各数的写法,了解11—20各数的写法,了解11—20各数的组成。
2.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教学重点:
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计数器、学生准备学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摆小棒认识了11—20这10个数,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出示:
分别写11、14、17、20)学生齐读。
谈话:
有的小朋友可能会想,11为什么左边写个1,右边写个1呢?
过去我们学数的分与合的时候,知道1和2合成3,也就是1和2能组成3,那么11是怎样组成的呢?
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设疑,探索新知。
(1)谈话:
老师手里拿着一些小棒,你知道有多少根吗?
(2)请几位学生猜测一下,师生共同数小棒验证猜测。
(3)老师如果再添一些小棒,谁来猜一猜现在有多少根了?
如果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地数,你感觉怎么样?
(4)那你有什么好办法既快又对地数出小棒的根数吗?
(5)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
2.教学11的组成和写法。
谈话: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数学宝贝——计数器。
(出示计数器,介绍计数器的基本结构以及数位“个位、十位”。
)老师示范在计数器个位上拨一个珠,表示一个一;在十位上拨一个珠表示1个十。
指名一个学生来尝试拨一拨算珠,表示15。
这两粒算珠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1粒算珠表示1个十,右边的1粒算珠表示1个一。
因为它们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就不同,“十”所在的位置是十位,“个”所在的位置是个位。
在十位上写几就表示几个十,在个位上写几就表示几个一,那么11应该怎么写?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1)现在你明白11为什么这样写了吗?
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师板书: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
3.教学16的组成和写法。
谈话:
请小朋友用小棒摆出16。
(学生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在计数器上怎么拨珠表示16?
(指名学生上来拨珠)
提问:
他这样拨对不对?
为什么这样拨?
你能写出16吗?
(学生自己写数)
提问:
1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表示什么?
6写在哪一位上?
表示什么?
16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
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16。
)
4.教学19的写法和组成。
出示计数器,教师拨珠表示19。
提问:
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
你怎么知道的?
请大家写出这个数。
(指名学生板书19)
提问:
写19用了几个数字?
各在什么位上?
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教学20的写法和组成。
学生出示20根小棒。
提问:
你知道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20吗?
学生各自在计数器上拨珠,再指名学生上来拨珠。
为什么在十位上拨2粒珠?
个位上不拨珠表示什么意思?
怎样写20?
(学生自己写,再指名板书)
提问:
个位上为什么写0?
这个0不写行吗?
20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
2个十是20)
6.学生看书,完成相应的填空。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2,安排学生一起写数,指名回答1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然后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书上认真写数,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展示书写漂亮的学生作业。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导学生看懂第1幅图,明白要求后独立完成后面的练习。
4.“想想做做”第4题。
教师引导学生先读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最后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课内完成配套练习。
3.11—20各数的认识(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页“想想做做”第5、6、7、8题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写数,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2.进一步认识数位,知道“个位”和“十位”,会用小棒表示11—20各数,会用计数器表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计数器、小棒2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位和数的组成
1.教师在上摆出11根、16根小棒,提问:
老师摆了几根小棒?
你怎么知道的?
有几个一和几个十组成的?
在计数器上怎么拨珠?
(学生动手在学具计数器上拨一拨,然后指名学生来拨珠)
教师说明:
左边都摆了10根一捆的小棒,就是1个十,所以左边一位是“十位”,右边分别摆了1根和6根,也就是几个“一”,所以右边对着的一位就是“个位”。
明确:
这就是数位表中的两个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个位上摆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摆的数表示几个十。
2.提问:
现在你能快速地在计数器上拨出14和19吗?
再和同桌说说它们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提问:
我们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你能把它们写出来吗?
学生在自己本子上写数,然后介绍怎样写的。
教师说明:
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写数时先在左边写十位上的1,再写个位的1,两个数字要靠近一些。
(再请几位学生说说15、18、20是怎样写的。
)
二、基本练习
1.按顺序写数。
( )、( )、( )、13、( )、15、16、( )、( )
( )、( 18、17、( )、( )、( )
2.看图写数。
(图略)
3.在计数器上画出算珠。
4.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1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0里面有( )个十。
9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
17是( )位数,个位上是( ),十位上是( )。
5.教材第81页第5题,学生先在书上填写,然后思考下列问题:
(1)18接近10还是20?
13呢?
(2)13后面第5个数是( )。
(3)比15大又比20小的数有( )。
(4)和1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5)19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6)18和16中间的数是( )。
借助直线上的点的位置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接近”的意思,让学生体会接近10的数比较小,接近20的数比较大。
6.教材第81页第6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交流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7.教材第81页第7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书上给小动物房间编号并在括号里填数,然后组织交流。
三、拓展题
1.找规律写数。
(1)1、3、5、7、( )、( )、( )、( )、( )、( )、
(2)2、4、6、8、( )( )、( )、( )、( )、( )
(3)0、5、( )、( )、( )
(4)18、15、12、( )、( )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
2.16、12、8、14、20、10
一共有( )个数,两位数是( ),从右往左数,14排在第( ),12排在第( )。
这些数中,比11大的数有( ),大于8小于12的数是( )。
3.猜猜她们的年龄。
小红说她今年的年龄是由2个十组成的。
小丽说她的年龄是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小芳说她在她们三人中排行老二。
小红今年( )岁,小丽今年( )岁,小芳今年可能( )岁。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交流思考过程。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课内完成相应的作业。
4.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8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小棒2捆;学生准备小棒2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谈话:
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谁来说说如果老师要用小棒表示15,怎样摆又对又快?
学生可能谈到先摆1捆小棒,再摆5根小棒,因为10和5合起来是15。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星期天,小明家来了很多小客人。
小明为大家准备了很多好吃的食物,有果冻、巧克力、棒棒糖、蛋糕等。
小朋友做喜欢精美的小蛋糕了,瞧!
2.出示例题的苹果图
(1)提问: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盒子里有10个苹果,盒子外有5个苹果)
(2)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学生说算式,教师相机板书:
10+5= 15-5=
5+10= 15-10=
3.提问:
10+5表示什么意思?
(把10个苹果和5个苹果合起来)你知道10+5等于多少吗?
你怎么想的?
(让学生充分交流,可能出现一个一个数的,和可能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的。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的想法)
4.提问:
5+10表示什么意思?
5+10等于多少?
你怎样想的?
(多请几位学生说说)
5.提问:
15-5表示什么意思?
等于多少?
你怎么想的?
15-10呢?
6.比较四道算式,有什么发现?
7.提问:
你能口算10+8=( )吗?
那么18-8=( ),18-10=( )?
小结:
小朋友们看一幅图列出了四道算式,还算出了得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算式。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看小棒图,列出四个算式并独立完成计算。
交流校对,重点说说计算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观察一下算式,再引导学生运用算式之间的联系,一组一组独立完成。
交流怎样算得快。
老师出一题:
10+6=16,你能说出另外的3道算式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写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看图说说图意:
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根据加减法含义,确定计算方法,填写算式,计算结果。
(3)交流汇报。
5.补充练习:
在〇里填上“>”、“<”或“=”。
10+2〇15 10+6〇14 15〇12-2
3+10〇13 14-4〇10 10+7〇15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
四、全课总结
提问: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你能举出这样的算式吗?
五、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课内完成相应的作业。
5.练习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7页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加深对11——20各数的组成的理解,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并能熟练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的认识,发展数感。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组织学生进行视算。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运用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来完成练习十的一些练习,比比谁学得最好。
(板书课题:
练习十)
3.圈一圈,数一数。
出示练习十第1题的图片:
谈话导入:
森林里今天特别热闹,小动物们都聚集到一起,原来它们在举行智力运动会呢。
瞧!
(1)现在向大家飞来的是蝴蝶方队。
提问:
怎样才能很清楚看出有多少只蝴蝶呢?
学生独立思考。
请你很快地写出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交流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先圈出10只,再写出一共有多少只。
(2)排在第二个的是小蜜蜂方阵,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了,请你很快地写出有多少只。
(运用刚才的方法)
4.按顺序填数。
出示练习十第2题,学生先在书上独立填写,完成后进行交流。
5.猜数游戏。
(1)教师示范游戏方法,猜数时可以提示,引领同伴正确猜出数。
(2)学生两人一组轮流猜数,熟悉游戏方法。
(3)师生游戏,要求:
看谁能用较少的次数猜出老师卡片上的数。
6.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练习(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校对,并请学生说说计算顺序: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求未知加数的练习(第6题)
(1)学生独立计算9+( )=10 8+( )=10 7+( )=10
提问: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交流方法。
(2)( )+( )=10
交流:
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有序地整理( )+( )=10
二、拓展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图略)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
2.在()里填上“>”或“<”。
(1)△-8=〇-7
△( )〇
(2)★+8=☆+5
★( )☆
(3)10-□=8-△
□( )△
(4)☆+7=□-7
☆( )□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分析和思考。
三、全课总结
和你的同桌比比,这节课上谁的表现比较好?
四、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课内完成配套作业。
6.第九单元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进一步认识数位,能正确读、写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能正确口算10加几以及相应的减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用刚学的统计和11——20各数的认识这些知识来进行一些练习。
比比谁学得最好。
二、综合练习
(一)填空
1.看图写数。
(图略)
学生看图独立写数,然后集体核对,并指名学生说说每个数的组成。
2.填空
(1)1个十和6个一组成( ),2个十是( )。
(2)1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
(4)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7,这个数是( )。
(5)19后面一个数是( ),18前面一个数是( )。
(6)10和12中间的数是( )。
(7)比14多1的数是( ),比20少1的数是( )。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并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3.在〇里填上“>”、“>”或“=”。
10+3〇14 15-5〇10 20〇10+10 12-2〇10+3
18-8〇14 7+2〇6 13〇19-9 16-10〇3+3
学生独立思考并填写,然后交流思考过程,教师及时评价。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 )+8=18 3+( )=13 ( )-2=10
( )-10=5 6+( )=16 ( )+4=14
5.在〇里填上“+”或“-”。
10〇7=17 8〇2=6 16〇6=10 20〇0=20
学生明白题意后独立思考并填写,然后集体订正。
(二)选择,在正确答案后面的()里画“√”。
1.下面和18最接近的数是几?
10 ( ) 20( ) 19( )
2.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多2,这个数是几?
13( ) 20( ) 14( )
3.第一组栽了11棵树,第二组和第一组栽的差不多,第二组栽了多少棵?
17棵( ) 10棵( ) 2棵( )
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选择,然后请学生说说想法,教师及时评价。
(三)计算
4+3+2= 10-6-2= 10+3-3= 17-7+5=
8-7+3= 4+5-6= 19-10-0= 14-4+1=
5+2+10= 9-5+4= 20-10-5= 18-8+9=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
(四)看图列式计算
(图略)
学生看图列式计算,然后说说根据图意所编的数学问题,教师及时评价。
(五)根据调查的数据完成统计表
下面是小红调查的学生喜欢体育活动情况。
篮球□□□□□□
跑步□□□□
跳绳□□□□□□□□
1.请你认真数一数,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篮球(人)
跑步(人)
跳绳(人)
2.回答问题。
(1)喜欢哪一项体育活动的同学多?
喜欢哪一项体育活动的同学少?
(2)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人?
(3)小红一共调查了多少个同学?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统计。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加几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凑十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对策:
组织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索算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理解并学会“凑十法”。
教学准备:
小棒2捆;学生准备小棒2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手偶“小猴灵灵”,教师表演并配音:
小朋友,我是小猴灵灵,今天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好吗?
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
请小朋友从袋子里先取9个桃(实物图),再从袋子里随便取出一些桃。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共取了几个桃)会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9+1、9+2、9+3、9+4、9+5、9+6、9+7、9+8、9+9、9+10(有顺序地排成一竖排)
小猴灵灵:
大家列出的算式真多,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揭示课题:
9加几)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探讨算法。
(1)看一看:
小猴灵灵也取出了一些桃,我们看看它是怎样取的?
(出示例题图:
盒子里9个桃,盒子外4个桃)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
列出算式:
9+4。
(2)算一算:
请大家想办法算一算9+4得多少,也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
(3)说一说: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不同的算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数一数。
②9+1=10,10+3=13。
③4+6=10,10+3=13。
④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