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悲剧命运的原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7843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悲剧命运的原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试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悲剧命运的原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试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悲剧命运的原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试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悲剧命运的原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试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悲剧命运的原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悲剧命运的原因.docx

《试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悲剧命运的原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悲剧命运的原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悲剧命运的原因.docx

试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悲剧命运的原因

摘要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描写了正值青春期的霍尔顿在社会上游荡的期间发现了成人世界“假模假式”的本质,从而使其向往的一切美好的生活场景化为泡影,最终精神崩溃的故事。

霍尔顿不仅未能顺利的完成从“纯真”向“假模假式”转变的成人化过程并且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这导致他在单纯的理想与残酷现实的巨大反差之下精神崩溃。

在物质生活日益充盈的今日,青少年的成长却伴随着比以往更加巨大的挫折与痛苦,因此研究此类成长小说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悲剧

 

Abstract

Thenovel"TheCatcherInTheRye"describesthenatureoftheadulthoodintheadultworldduringtheperiodofthepubertyHolton'swanderinginsociety,whichmakesallthebeautifulscenesoflifesheyearnsfor,andeventuallythestoryofthespiritualcollapse.NotonlydidHoltonfailtosuccessfullycompletetheprocessofadulttransformationfrom"innocence"to"pseudomodel",andwasstillanidealidealist,whichledhimtocollapseunderthegreatcontrastofthepureidealandthecruelreality.Intoday'smateriallife,thegrowthofyoungpeopleisaccompaniedbyagreatersetbackandpainthanbefore,sothestudyofthiskindofgrowthnovelalsohasacertainsocialsignificance.

 

Keywords:

TheCatcherInTheRye;Holton;tragedy

 

 

引言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讲述了一个出生在纽约中产阶级家庭的16岁中学生霍尔顿被退学后游历街头的故事。

他的父母和老师强迫他努力学习,为的是日后能出人头地,买一辆“该死的凯迪拉克汽车”。

然而他发现周围的人谈论的事情都是关于女人、酒和性的,他觉得这一切虚伪极了。

他厌倦身边一切“假模假式”的事情,他不明白到底自己为什么要学习。

“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

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

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

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

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

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

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是霍尔顿唯一的愿望。

被学校开除后,霍尔顿不敢马上回家,生怕自己的母亲歇斯底里起来让他疲于应付,只有等母亲完全消化了这件事以后才好和她沟通。

于是他不得不在纽约住了两个晚上,通过喝酒、打架、抽烟、找妓女来消磨时间。

他在旅馆里看到了喜欢穿着女装的男人,通过用嘴巴互相喷洒酒水来寻欢作乐的男女,这使霍尔顿感到异常的恶心和惊讶。

从夜总会出来的霍尔顿回到旅馆时,心里依旧觉得十分烦闷,稀里糊涂的就答应了电梯管理员毛里斯找妓女的事情,并且和他谈好了“五块一次”的价钱。

可当妓女真正站到霍尔顿面前时他却不知所措,给了妓女五块钱便打发她走了,但是妓女要十元才肯罢休,霍尔顿只好忿忿的关上房门把妓女赶出去。

次日早晨,妓女带着毛里斯来找茬,毛里斯把霍尔顿痛打一顿后,拿走了他们要的另外五元钱。

霍尔顿看透了周围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假模假式”的,他努力的想要摆脱这个“假模假式”的地方。

一面是“虚假”的成人世界,一面是对纯真的心灵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他因为无法调和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精神世界轰然崩塌,落得个需要看心理医生的下场。

这部小说以霍尔顿在纽约街头流浪的三天为线索,作者塞林格以霍尔顿的名义详细叙述了他精神崩溃的整个过程。

这个过程是每个青少年在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是青少年们走出象牙塔接受社会洗礼的第一步;是理想与社会现实激烈冲突,乃至被残酷的现实绞碎的过程。

1.霍尔顿成人化失败

真正的成人世界终究是和青少年普遍认知中的世界相差甚远的,在单纯的青少年眼中,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所有的一切都是绝对的。

而成人的世界则充满了“假模假式”。

每个人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如何让自己适应这个“假模假式”的成人世界,如何在社会立足的过程。

青年时期是人们从“单纯”的青少年向“假模假式”的成年人转变的重要时期。

小说“成长主题的产生大概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从青少年到成年的转变过程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不论是在以捕猎为生的蛮荒时代,还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每个年轻人都面临着走出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去承接责任的考验。

所以,成长主题出现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内,文学作为传承时代精神的载体,当然对这一重要主题进行了深刻的挖掘,从古至今各个时期都有经典的描绘成长的文学作品出现”

排除一些特例,所有人的童年时代几乎都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

在这个阶段我们不问吃穿,不理家务。

所有的一切都有父母替我们考虑,后来我们慢慢的开始和社会发生联系,首先是学校。

在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有不少人开始厌学,霍尔顿便是其中一例。

虽然他处理不好在学校的“事务”,但是生活却一直由父母保障,霍尔顿仍然可以无忧无虑的过活。

随着在读年级的升高,他慢慢开始有了紧迫感,开始困顿,开始彷徨。

美国成长小说通常是以主人公“诱惑一流浪一迷茫一顿悟”的历程为线索来展开故事的。

这一基本情节模式也以古代民间信仰中意义重大的成人仪式为原型。

成人仪式是一种标志着少年向成人转化的社会仪式,人类学家又把入会仪式称为‘成人礼’

”主人公经历了困惑、迷茫、外出流浪的过程后,会受到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的启发而顿悟。

“除了这一占统治地位的,数量众多的小说类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鲜为人知的小说类型,它塑造的是成长中的人物形象。

这里,主人公的形象不是静态的统一体,而是动态的统一体主人公本身的性格在这一小说的公式中成了变数,主人公本身的变化具有了情节意义。

与此相关,小说的情节也从根本上得到了再认识,再建构,时间进入了人的内部,进入了人物形象本身,极大地改变了人物命运及生活中一切因素所具有的意义这一小说类型从最普遍含义上说,可称为人的成长小说。

如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麦尔维尔的《白鲸》,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等。

从这些小说的布局中我们不难看出,青年时代是人们从“单纯”向“假模假式”转变的时期

1.1对“假模假式”现实的抗拒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存在于书中的“反面教材”,他更是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个出生在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霍尔顿虽然只有16岁,但却比常人高出一头。

他不愿读书,整日穿着一件大风衣带着一顶红色猎人帽,游游荡荡。

他对学校里的一切——功课、老师、同学、球赛等等,全都腻烦透了。

由于他实在不愿读书,导致学校对他的评价极差,曾三次被学校开除。

在潘西学校的又一个学期结束了,他因为五门功课中的四门不及格而被校方开除。

霍尔顿所做一切的事情都顺从着本心,喜欢的事情就去做,不喜欢的事情无论如何也不愿做,在他看来如果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就是一种“该死的假模假式”。

拿“学习”这件事情来说,霍尔顿早已对它腻烦透了,即使他一直在学校里读书,但最终的结果无一例外——被学校开除。

在霍尔顿这样一个单纯、直来直去的人眼中,所有的一切不遵循自己的本心说出的话、做出的举动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改变自己处事方式的行为都是“假模假式”。

霍尔顿眼中第一个假模假式的人物——他在潘西中学的历史老师斯宾塞,因为老斯宾塞在评论霍尔顿的父母时说,“他们都是再好没有的人。

”这种客套话霍尔顿听起来刺耳极了,他认为这是完完全全的“假模假式”。

做为一名老师,斯宾塞不可能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对学生的家长进行负面评价,这样一来会让人诟病,使众人认为自己喜欢嚼人舌根从而使自己的名声晚节不保。

二来,家庭教育较于学校教育而言,其重要性更甚,如果让学生失去了对家长的信任,会使对该生的教育过程变得更加艰难。

霍尔顿觉得老斯宾塞假模假式是因为,老斯宾塞只见过自己父母一面,就能评价他们是再好不过的人,这让他感到十分恶心。

事实上,这和老斯宾塞与霍尔顿父母会面的次数无关,只要霍尔顿的父母不是那种道德败坏到极点的人,斯宾塞都只能对霍尔顿说“他们都是再好不过的人。

霍尔顿眼中第二个假模假式的人,也是他认为最假模假式的人是他就读学校潘西中学的校长,老哈斯。

“哈斯先生就是我生平见到的最最假仁假义的杂种。

比老绥摩还要坏十倍。

比如说,到了星期天,有些学生的家长开了汽车来接自己的孩子,老哈斯就跑来跑去跟他们每个人握手,还像个娼妇似的巴结人,除非见了某些模样儿有点古怪的家长。

你真该看看他怎样对待跟我同房的那个学生的父母。

我是说要是学生的母亲显得太胖或者粗野,或者学生的父亲凑巧是那种穿着宽肩膀衣服和粗俗的黑白两色鞋的人,那时候老哈斯就只跟他们握一下手,假惺惺地朝着他们微微一笑。

然后就一径去跟别的学生的父母讲话,一谈也许就是半个小时。

我受不了这类事情。

它会逼得我发疯,会让我烦恼得神经错乱起来。

在单纯的孩子眼中,大人的一些做法常常和他们自己所提倡的相悖。

大家总是说人人平等,可实际对待起每个人来的时候,又不那么的平等了。

做为一所颇有名气的中学的校长,老哈斯在更多的场合代表的是学校的形象,哪怕私底下他是个十足的邋遢鬼,在正式场合还是会西装革履的和众人侃侃而谈。

老哈斯像个娼妇似的巴结那些开着汽车来接孩子的家长的样子,相信不止霍尔顿看到了,周围的老师、家长、学生也都看到了,可觉得老哈斯是个“假仁假义的狗杂种”的只有霍尔顿。

就老哈斯的行为而言,其实并无不妥之处,他照顾到了每一位家长的感情,微笑着和所有来接孩子的家长握手。

霍尔顿对老哈斯不满的是,他只是假惺惺的和那些长得太胖或者粗野,或者是穿着宽肩膀衣服和粗俗的黑白两色鞋的人握一下手,就一径去跟别的父母讲话了,有时甚至一谈就是半小时。

霍尔顿觉得老哈斯如果要谈话,就要付出同样多的时间给每一位家长,这样才能显示出所谓的“平等”。

这里霍尔顿的思想仍然是片面且幼稚的。

以哈斯个人的角度来看,将更多的时间花在那些“优质”家长的身上无疑对自己的发展更有利。

做为一名成年男性,哈斯背负着养活整个家庭的重担,而在五十年代的美国能开汽车来接孩子的家庭,无疑掌握着巨大的社会资源,因此这些“优质”的家长的确值得哈斯去结交。

同理,做为潘西中学的校长,哈斯结交这些“优质”家长,对学校发展的帮助之大也是不言而喻的。

相信在那些被示以“假惺惺”笑容的家长眼中,哈斯的举动也看不出丝毫的“假仁假义”,他们感到更多的应该是无奈与辛酸,因为自己还不够资格成为别人巴结和结交的对象。

此外,霍尔顿曾经最崇拜的人,他的哥哥DB,也因为把自己卖给了好莱坞当“婊子”而被霍尔顿认为是一个“假模假式”的人。

作为一名颇具天赋的作家,DB写了一本畅销书《秘密金鱼》而被众人所知,可后来DB却靠给好莱坞写一些无聊的哗众取宠的低级剧本来过活,这让霍尔顿简直要疯了。

这些在成熟的人眼中再正常不过的言语和行为都被霍尔顿认定为“该死的假模假式”。

1.2缺乏合理的外界引导

霍尔顿在这个从“单纯”的青少年向“假模假式”的成年人转型的关键时期缺少了合理的外界引导。

在家庭方面,本该作为他的榜样的父亲由于整天忙于应酬,缺少了对家庭的关怀,让霍尔顿与父亲之间产生了隔阂,认为自己的父亲和其他成年人一样,整天在一些“假模假式”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曾经是霍尔顿崇拜对象的哥哥DB,也因为把自己卖到了好莱坞当“婊子”而让霍尔顿对他的好感急剧下降。

在学校方面,有两位老师也有机会帮助霍尔顿完成这个从“单纯”向“假模假式”过程的转变,可他们都失败了。

第一位老师是斯宾塞,这位到了古稀之年的老人仍然在恪尽其教师的本分,试图给霍尔顿分析试卷错误的原因,把他拉到学习的正轨上来。

可他不明白霍尔顿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只是徒劳的自说自话,让霍尔顿一秒钟也不想多呆在他的房间里。

第二位老师是安多里尼。

“安多里尼先生可以说是我这辈子有过的最好老师。

他很年轻,比我哥哥DB大不了多少,你可以跟他一起开玩笑,却不致于失去对他的尊敬。

我前面说过的那个叫詹姆士.凯瑟尔的孩子从窗口跳出来以后,最后就是他把孩子抱起来的。

老安多里尼先生摸了摸他的脉搏,随后脱掉自己的大衣盖在詹姆士.凯瑟尔身上,把他一直抱到校医室。

他甚至都不在乎自己的大衣上染满了血。

于是霍尔顿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想到了这位自己最最尊敬的老师。

他在遭受了一连串的打击后,充满希望地来到安多里尼的公寓,渴望能从这位“好老师”的身上找到安慰与理解。

事实也正如霍尔顿期待的那样,他们一起铺了床,霍尔顿如愿的找到了一处容身之所,并且和房子主人相处的很愉快。

可霍尔顿半夜却因被一双大手抚摸头部惊醒,这位衣冠楚楚的“好老师”原来是个性变态,这让霍尔顿如何也难以忍受,只得匆匆提着箱子从安东里尼家里出来。

至此,已经没有一个人能够帮助霍尔顿完成这个从“单纯”的青少年向“假模假式”的成年转变的过程了。

2.理想主义者是现实的弃儿

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从古至今,从中至外,出现过许许多多的理想主义者。

他们犹如天上坠落的流星,在漆黑的夜空中发出最亮的光芒,也在极短的时间里燃烧了自己的生命。

事实证明,流星的光茫虽然消失了,但它们在地上砸出的大坑却永远的证明着他们曾经来过这里。

而事实也向我们说明了,理想主义者们在与人相处、融入社会的尝试中是何其多艰。

2.1理想主义者的悲剧命运

“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

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

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

我呢。

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

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

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

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

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向往着能过上自己心目中的乌托邦式的生活,周围全都是象征着纯真的小孩子而没有一个大人,因为成人的世界充满了“该死的假模假式”,这让霍尔顿如何也接受不了。

在周围人的形象与霍尔顿想象世界中的形象发生冲突的时候,霍尔顿都会在心里将他们骂上无数遍,并将他们全部归入到“假模假式”的一类人当中。

霍尔顿沉浸在自己理想的世界当中无法自拔,这让他在现实生活中饱受折磨。

巨大的孤独感、无处倾诉的痛苦、现实与理想的种种反差,彻底逼疯了霍尔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霍尔顿•考尔菲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理想主义者都是孤独的,痛苦的,他们的命运都充满了悲剧色彩。

曾有一位中国诗人的命运,和霍尔顿•考尔菲徳的结局何其相似。

这位诗人就是写下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顾城。

“和少年时期在山东不愿意弄明白当地方言一样,顾城还是主动选择边缘的、孤独的存在方式。

1988年,顾城在奥克兰大学担任汉语老师”。

“他喜欢默默地坐着,注视着他的学生,等待学生们对话的开始,然而学生们却在等待他去讲话。

没过多久,学生们就不来上课了。

后来学校发现了此事,他失去了教师的工作。

随后他搬到了激流岛上,过起了一种基本与外界隔绝的生活:

“他还不愿意学习英语,一句话也不说。

他是岛上唯一一个不说英语的人,这给岛上居民留下神秘的印象。

我想,他是觉得,有一种使用性的语言就足够了。

不说英语的顾城在岛上走来走去,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人们就猜测:

看哪,这个人在想什么呢?

他和他的儿子木耳无法对话,木耳一口英语,一个汉字不说,他们见面也是互相微笑,一个字不说。

“对此他的解释是:

‘如果一个中国人去学习其他语言,他便会失去自我存在的感觉,失去自己。

’”

当然,他也有不那么孤单的时候,“谢烨用鸡肉做春卷,拿到集市上去摆摊。

顾城闲着无聊,也想出力,就在旁边画肖像,每张标价8元钱。

可是谢烨说:

岛民互相认识,画好了,基本都是白白赠送,收不了几个钱。

但是顾城喜欢。

两千多个岛民画着画着认识了不少。

顾城不懂英语,孤独很久了,因为画像,有了一些朋友”。

“他们就这样在岛上住下来,搬石头,劈木柴,养蛋鸡,喝雨水,采贝类,对抗冷和饿。

顾城和谢烨的儿子,长到了五岁,一直寄养在当地毛利人的家中,原因是顾城要求妻子一心一意对他,“他想成为家里唯一的男性”

一个理想主义者,内心描摹的生活场景与现实世界发生激烈的冲突。

作为一个隐居在异国他乡的外来客人,顾城内心始终铭记着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是中国人就要按中国人的方式生活。

他坚持讲中文,不学外语,因为他觉得一个中国人如果学习了外语就会失去自我存在的感觉,失去自己。

这导致他在激流岛无法与人交流,也交不到一个朋友,唯一可以说话的人是他的妻子谢烨。

又因为顾城想要成为家里唯一的男性,他们的儿子木耳从出生便寄养在当地一户人家里,因此木耳说话时总是一口流利的英语,不吐一个中文,而顾城与儿子见面永远都是相互微笑示意,根本无法交流。

长期坚持着按自己内心渴望的方式去生活的顾城最终精神崩溃了,在结婚十年后,用斧头创伤妻子头部致其死亡,自己则缢于一颗大树之下。

不能适应环境的人,终究会被淘汰,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顾城如此,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笔下的霍尔顿亦是如此。

2.2理想主义者霍尔顿

“青春的霍尔顿还没有像存在主义者那样没完没了地自省,探索人生的极限。

他的身上缺少存在主义者所具有的那么一种深刻的悲观情绪,并且在这底色描绘出各式各样的对于生命和人类的绝望的想法。

他只是用他那双清澈的眼睛望着社会这一潭浊水,感到没有热爱和忠诚的目标。

他有一颗年轻的心,但他已不再做他那个年龄的孩子常做的梦。

他的清醒的理智之所以不能杜绝幻想,是因为他受着青春的热情的鼓动他不甘心找不到出路。

他对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幻想,叫人良生感喟。

霍尔顿对生活从来都保持着一颗积极的心,可他的积极是片面的,将自己关在象牙塔里,不愿面对残酷的生活,因此他对生活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变得失望甚至愤怒。

我们看到他对离群索居和孤独感的有意无意的寻求,就知道他对社会的不满和失望已经根深蒂固:

他不愿认可成人世界缺乏自然和天真状态的事实,也不能容忍任何一个社会群体及其生活方式的任何不良的一面,因而终将无所归属。

就是在这个意义上,霍尔顿·考尔菲德实际上并不能算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虽然他在思想感情上有与“垮掉的一代”相通的地方。

福克纳曾经有过评论说,霍尔顿得不到社会接纳,不是因为他“不够硬气,不够勇敢,或缺乏价值”,而是由于他找不到能够接纳他的社会和人类。

这同时也说明了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理想主义者,如果不能够通过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那么他终究会被社会所排斥,沦为异类。

其实由此看来,霍尔顿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霍尔顿没有完成他“成人化”的过程,“假模假式”的成人世界颠覆了霍尔顿的观念,这个世界并不“单纯”,处处充满了“假模假式”和人类原始肮脏的本性,并且霍尔顿在青少年阶段——由“单纯”向“假模假式”转变的阶段,缺少了合理的引导,致使霍尔顿没能变成一个“假模假式”的人。

找不到任何一个能够理解自己,能够一诉衷肠的人,让霍尔顿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和绝望,同时也让他一遍遍的反思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想安静的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其二,霍尔顿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他的理想凌驾于生活之上,并且严重脱离了实际,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中,导致了精神的崩溃。

结论

霍尔顿曾经最热爱的老师安多里尼对他说过一句话“一个不成熟的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的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我认为这句话正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也正是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

虽然罗姆•大卫•塞林格意识到了这一点,可他还是甘愿做一个不成熟的,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的去死的男子。

但我想作者写下这句话的目的不是号召广大的青少年以他为标杆,为了某一个自己的事业一往无前的“去死”,而是希望每一个和作者有相似心路历程的人能够做成熟的那个男子,愿意为了某种事业卑贱的活着。

不过,如果我们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当今社会缺少的正是一种甘愿为了某种事业英勇献身的精神不是吗?

 

注释

[美]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M].施成荣译.江苏:

漓江出版社,1983:

220

刘丹.麦田里的守望者——流浪者的成长之歌[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8

[前苏联]巴赫金.小说理论[M].河北: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30

[美]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M].施成荣译.江苏:

漓江出版社,1983:

71

[美]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M].施成荣译.江苏:

漓江出版社,1983:

88.172.220

陈昶.背向生活的理想主义者——论顾城与海子[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论》,2017:

141

[美]艾略特·温伯格.猎人与野兔[J].毛珠峰译.《今天》2012年夏季号

王安忆.岛上的顾城[J].《视野》2012年第7期

[美]艾略特·温伯格.猎人与野兔[J].毛珠峰译.《今天》2012年夏季号

舒婷.灯光转暗,你在何方?

[J].《今天》2012年夏季号。

胡亮.诗人之死[J].《今天》2012年夏季号。

[美]艾略特·温伯格.猎人与野兔[J].毛珠峰译.《今天》2012年夏季号

尹德祥.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J].《外国文学评论》,1988:

50

参考文献

 

[1][美]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M].施成荣译.江苏:

漓江出版社,1983:

220.71.88.220.172

[2]刘丹.麦田里的守望者——流浪者的成长之歌[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前苏联]巴赫金.小说理论[M].河北: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4]陈昶.背向生活的理想主义者——论顾城与海子[J].

[5][美]艾略特·温伯格.猎人与野兔[J].毛珠峰译.

[6]王安忆.岛上的顾城[J].

[7]舒婷.灯光转暗,你在何方?

[J].

[8]胡亮.诗人之死[J].

[9]《今天》2012年夏季号

[10]尹德祥.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J].

[11]《视野》2012年第7期

[12]《外国文学评论》,1988:

50

[1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论》,2017年6月:

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