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休常润禅师第六十七世禅宗三十五代曹洞宗二十五代少林寺曹洞宗第十一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7419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幻休常润禅师第六十七世禅宗三十五代曹洞宗二十五代少林寺曹洞宗第十一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幻休常润禅师第六十七世禅宗三十五代曹洞宗二十五代少林寺曹洞宗第十一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幻休常润禅师第六十七世禅宗三十五代曹洞宗二十五代少林寺曹洞宗第十一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幻休常润禅师第六十七世禅宗三十五代曹洞宗二十五代少林寺曹洞宗第十一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幻休常润禅师第六十七世禅宗三十五代曹洞宗二十五代少林寺曹洞宗第十一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幻休常润禅师第六十七世禅宗三十五代曹洞宗二十五代少林寺曹洞宗第十一代.docx

《幻休常润禅师第六十七世禅宗三十五代曹洞宗二十五代少林寺曹洞宗第十一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幻休常润禅师第六十七世禅宗三十五代曹洞宗二十五代少林寺曹洞宗第十一代.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幻休常润禅师第六十七世禅宗三十五代曹洞宗二十五代少林寺曹洞宗第十一代.docx

幻休常润禅师第六十七世禅宗三十五代曹洞宗二十五代少林寺曹洞宗第十一代

幻休常润禅师(第六十七世、禅宗三十五代、曹洞宗二十五代、少林寺曹洞宗第十一代)

(?

~1585)明代曹洞宗僧。

南昌(江西)进贤人,俗姓黄。

字大千,号幻休,世称幻休常润禅师。

幼入伏牛山礼坦然平出家,越三载而质疑未决,遂南游径山,参谒万松林,复参礼大方莲,不得所契,闻小山宗书之法道异于诸方,遂往宗镜庵参]

之,得嗣其法。

宗书示寂后,应众之请,于神宗万历二年(1574)继席少林,力荷大法,以道自任,入室者二百七十人。

于万历十三年四月示寂,世寿不详。

[五灯会元续略卷一、五灯全书卷六十一、续灯正统卷三十七]明神宗万历年间,中国佛教界一度很活跃。

紫柏真可(1543~1603年)、莲池株宏(1535~1615年)、憨山德清(1543~1623年)、雪浪洪恩等等,皆名噪一时。

而少林寺,也以幻休常润和无言正道为住持,振兴了—阵子。

常润,号幻休,生年不详。

江西进贤人,父名黄彦明,母亲王氏。

十九岁时,受具戒于伏牛山,礼坦然平公和尚,炼魔三年。

复行脚于四方,南下浙西,谒万松慧林法师(1482~1557年),示以禅要。

未几,人九华山莲花洞,精勤修习。

忽一日,觉得自己身如空虚,将有所省悟,便下山,历诸讲肆。

更北上京师,依松、秀二师座下,学习天台、贤首(秀法师传贤首宗)、慈恩三宗,研究《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典籍。

再南巡五台山,在大寿宁寺受瑞云长老之请开讲《法华经》。

后来在郓城西,值寇纵火焚寺,逃出后,再人京师。

他在城西镇国寺领众修道,还延请西怀法师主讲《华严经》。

再迁入兴德寺,阅读《大藏经》。

大约在嘉靖末年,他同好友知休登嵩山人少林,谒小山宗书长老,告香入室,勤求四载,遂蒙印可。

辞行时,小山付偈语曰:

“定作人天主,当思少林秋。

”常润惶恐不安:

“常润是什么人,怎敢当此重托?

”小山又说:

“吾道不振久矣,岂宜袖手旁观耶?

”常润来到登封县,向僧会司三空周了(1509~1565年)告别。

了公指着在场的常润、三洲及一庵说:

“你们当中必有一人将做少林寺方丈!

及至小山去世(1567年),大众先后推举三洲及一庵,但二人先后病逝。

大众再举常润,经陆树声授牒,请为少林寺住持。

居六年(1574~1579年),被召人京。

又六年而示寂(1585年)。

时汝州风穴寺住持凤林常鸟,也是少林寺嗣法门人,可能址常润的师兄弟。

他写有《风穴寺重修祖师殿记》(1585年)及《金粗千佛圣像铭记》(1598年)。

 

幻休常润有一个弟子游化于南方各地,叫大觉方念。

由—于肆游诸方,所见非一,所修非一,常持大悲咒、秽迹咒,行吃水斋。

1587年间,捻一度双目失明,晚年不知所终。

方念的弟子小,以绍兴云门寺的湛然圆澄(1561~1626年)最为有名。

万历年间,少林寺最引人注目的和尚是无言正道。

鲁凤仪为道公撰有碑记。

鲁凤仪为万历间著名文士,精研佛学,著有《金刚经宗通》七卷、《楞伽经宗通》八卷等。

他为道公撰写的碑记题为《★赐嵩山少林禅寺传法住持曹洞正宗第二十六世嗣祖沙门无言道公雪居禅师行实碑记》。

此外,董八㈠山撰有《道公碑》。

前者立于道公生前,后者立于道公死后,读此二碑,可知道公生平。

正道,原字无方,因犯无方可从之讳,后改字无言。

正道系江西省新建县胡永泰之子,母姓杨氏。

初投南昌东郊的上兰寺玉峰磷公薤染,诵读儒书。

他聪明好学,关心国事。

十六岁那年(1562年),目睹奸相严嵩罢官、其子严世藩下狱,宫讲郭希颜因谏言被诛杀,给事朱某因朝廷黑暗愤而自焚,嗟叹不已,遂灰心冠冕仕途,雅慕方外,一心出家。

恰在此时,知休文禅师来上兰寺礼马祖道一(709~788年)故迹,正道究问出世之旨,知休略加开示,并给他取字无方。

二十岁(1566年)时,正道西上南岳衡山,投知休于净瓶崖,发愤趋承,朝夕问道。

知休说:

“欲明此大事,须将宗教葛藤穿过。

我的同参好友逊庵昂禅师,今住松树坪弘演教法,接纳云水。

你可去他处,受彼钳锤,定会有大成就。

”并亲自把正道送往松树坪。

参学三载后,逊庵告诉知休说:

“无方足称法器,切不可以一知半解入他胸臆。

可令他北游讲席,自参自悟。

”于是,正道到石龙塘无尽禅师处受戒,复还净瓶崖时,知休指示他北上少林寺参学,又送诗一首以资鼓励:

“世道如醪饮者多,饮之孰不困沉★。

弊囊安得百年共,旧习终难一旦磨。

白碧可轻时可竞竞,残编宜宝物宜和。

长途惜我无为赠,半幅遗君谩自哦。

正道辞别南岳,北迈西京(洛阳),得遇幻休常润禅师。

万历甲戌(1574年)秋至,幻休为少林方丈,命正道为书记。

他锐志参宗,无间寒暑,请益入室,孜孜不怠,八年如一日(即1572年人洛,至1579年幻休北人京师)。

正道见地高爽,能发合宜,屡被幻休称许。

一日,呈偈语曰:

“云缵绝顶,月锁幽岩。

石人抚掌,木女舒颜。

”遂获幻休印可,并授记曰:

“无言的旨不离言,玄唱玄提妙绝传。

今日单传亲印授,他年双桂利人天。

”幻休命其更字为无言,因法堂露柱上有联云:

“一灯常不灭,万法总无言”,可见深寄厚望。

此后,正道做了少林寺首座。

诸缙绅游少林寺者闻风拜会,喜听清论。

如晋川刘东星、冲庵顾养谦(1537~1604年)、聚所邹德涵(1538~1581年)等等,说:

绍祖灯者,必无言正道也。

幻休常润北上京师(1579年)后,正道浮沉云水,更欲博综教典,为人天眼目。

乃于壬午(1582年)之春,北登五台山。

这时,在五台山中心的台怀镇建造的“大宝塔”即将完工。

这座高达75公尺的瓶状舍利宝塔是明神宗生母李太后即“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所造。

由于工程浩大,三年方得完工(1579~1582年)。

在大宝塔即将完工时,以憨山德清、妙峰福登二僧为首,正准备法物纳入塔顶,庄严法事。

憨山刺血和泥金写《华严经》,每下一笔,念佛一声,念念不断。

妙峰则刺舌血和朱砂写《华严经》。

而无言正道刺血书《普贤行愿品》,连同幻休常润老师的法偈,一起纳入塔顶。

大宝塔完工于这年十月,李太后为祈皇储遣官大做法事,果然十个月后,太子(光宗朱常洛)诞生。

正道又在五台山住了九个月,以便系统地听大干法师讲解《华严疏抄》。

万历十—年(1583年)八月,正道北上京师,先后参访了千佛寺★融、双塔寺宝藏、龙华寺瑞庵、广化寺荆川诸尊宿,又听东岩法师讲经一周年。

十三年,南下南海普陀山,刺血书《法华经》,跪诵之,自朝抵暮,勺水不人口,精虔之至。

据说他在睡梦中,见到观音大士用净瓶圣水为他灌顶,洗净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正道返京后,受大方如迁(1538~1598年)之请为首座,提唱公案,讲论诸经,名刹争筵,岁无虚日。

每次法会,僧俗千人,清规肃然。

董其昌的《道公碑》中说无言正道“作宾王家、名动京阙”。

道公在京九年(1583~1592年),正是京师官绅学禅如狂的年代,声气相求,函盖相合:

董其昌本人以龙华寺为中心,“缔莲社之交”,请无言正道、憨山德清等禅师传禅。

每日所为即焚香、煮茗、习静、寻僧、奉佛、参禅、说法、译经、忏悔、放生、作画……

万历庚寅(1590年)冬,少林寺提举筠庵普均、太和洪好及净庵焦公等人奉命赴京聘请无言正道为少林寺方丈,恰遇李太后准备派官员到少林寺上香。

他们备好了斋银、冬夏紫衣、僧帽、僧履、香烛等礼物,一道请无言正道赴寺上任,主持斋仪。

道公焚香接领了礼物,到礼部领取了钦依“★子”,准备赴任。

听说道公要南下少林寺,京师好友纷纷为之送别。

太宰、五台陆公(陆光祖),对泉李公,内翰、绮园焦公(焦蛇,154l~1620年),铨部、德园虞公;工部、石帆乐公等等,各为文以赠。

内阁、洪扬张公赠诗云:

“不依一法有何传,且赴名山结道缘。

直指眼前明白事,从今休信妙中玄。

”宫谕、龙华敖公赠诗中,有“予章多宝气,一道烛中天”之句。

宫保、平泉陆公(陆树声)也写信给道公送行。

据说道公离开京师时有二、三百人送别至郊区,倾动一时,可见影响之大。

万历壬辰年(1592年)十月,浮沉云水十多年的无言正道回到了少林寺。

幻休常润禅师悟道因缘

  西京万寿幻休常润禅师,北京宗镜小山宗书禅师之法嗣,俗姓黄(亦作王),别字大千,南昌进贤人。

润禅师幼时父母双亡,随叔父出游,后入伏牛山,礼坦然平禅师落发,并在其座下修学了三年。

在用功过程中,常润禅师深知,用压制念头的方法来摄心,犹如水上按葫芦,随按随起,起灭相乘,无有了期。

关于如何正确用功,他心中犹疑未决,感到很茫然。

于是他辞别坦然平禅师,前往径山,参礼万松林禅师。

  初礼径山,常润禅师首先便向万松林禅师通报了自己的疑处。

万松林禅师反问道:

“疑是何人?

措者何物?

”常润禅师不明其旨,只好退出,又前往九华。

  一天晚上,常润禅师坐禅的时候,忽然觉得身同虚空。

因不明其理,心中更加疑惑。

  后入都,听松、秀二法师讲《楞严经》,至“圆明了知,不因心念”这一句时,忽然有省,顿觉眼前境象,廓然如镜中象,不落空有。

常润禅师由是领悟到,前境虚空,只尘劳一息耳。

  于是,常润禅师便离开九华,往参大方莲禅师。

  常润禅师问:

“现镜中像时如何?

  莲禅师道:

“直须打破。

  常润禅师又问:

“打破后如何?

  莲禅师道:

“亦未离心镜。

  常润禅师虽经莲禅师开示,然而心中疑团犹在。

不得已,他只好又前往少林,礼谒宗镜小山宗书禅师。

  刚到小山,常润禅师便把自己参礼大方莲禅师的经过告诉了宗书禅师,并向宗书禅师提出相同的问题:

“现镜中像时如何?

  宗书禅师回答道:

“何必打破!

  常润禅师道:

“其奈镜像何!

  宗书禅师道:

“镜像安在?

  常润禅师一听,恍然有省。

  过了几天,宗书禅师问常润禅师:

“畴昔之疑决否?

  常润禅师便举起手掌。

  宗书禅师道:

“将毋以罔象问景耶?

  常润禅师道:

“此外更无何有。

  [“罔象问景”,出自《庄子》一书。

  宗书禅师道:

“试披衣捡之。

  于是,常润禅师便谨遵师教,奋志参究了两年。

  一日,宗书禅师举洞山禅师悟道偈中的“我今不是渠”一语,诘问常润禅师:

“既不是渠,毕竟是何人?

  [“洞山悟道偈”见本书“洞山良价禅师悟道因缘”章。

  常润禅师闻言,当下豁然有省,遂作偈答曰:

  “若要识此人,有个真消息。

   无相满虚空,有形没踪迹。

   曾为佛祖师,尝作乾坤则。

  

   龟毛拂子清风生,兔角杖头明月出。

  宗书禅师闻偈,便道:

“子无(不要)勦(chao)说(抄袭别人的言论),更须自入悟门。

  常润禅师道:

“尚不借缘,从何门入?

  宗书禅师道:

“既不借缘,何为至此?

  常润禅师道:

“因不借缘,所以至此。

  宗书禅师道:

“就不借缘一语,于意云何?

  常润禅师道:

“彩凤翻飞身自在,铁牛奔吼意常闲。

  宗书禅师一听,便大加赞赏:

“善哉!

  常润禅师得到印可后第二天,便前往丈室,向宗书禅师辞行。

  宗书禅师以偈咐嘱云:

“定作人天主,当思少室秋。

  常润禅师道:

“常润是甚么人,安敢当此!

  宗书禅师道:

“吾道不振久矣,岂宜袖手耶?

  常润禅师于是连连称是。

  宗书禅师圆寂后,大众商议请常润禅师继其法席。

常润禅师先是执意谦让,一再推辞。

大众不得已,便拿出宗书禅师生前所写付法偈示之。

常润禅师一见,潸然泪下,便不再推辞,住持少室,殚精竭力,重振宗风。

其座下入室弟子有二百七十人。

  常润禅师圆寂于大明万历乙酉年(1585)。

六十七世幻休尝润禅师

师。

生南昌进贤王氏。

阅楞严。

至圆明了知不因心念处。

有省。

参大方莲公。

未决。

复参小山。

举前话。

山诘之。

师又无所对。

一日。

山问畴夕之疑决不。

师举掌。

山曰。

毋以罔象问景耶。

师曰。

此外何有。

曰。

子试披衣自检看。

师如是。

益加精进。

究之二年。

乃契证之。

师因将洞山渠我话。

呈偈略。

曰。

若要识此人。

有个真消息。

无相满虚空。

有形没踪迹之句。

山遂付之。

万历乙酉四月告寂。

备载全录。

大宗伯树声。

陆公文其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