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嘉杭设计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7319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嘉杭设计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苏嘉杭设计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苏嘉杭设计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苏嘉杭设计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苏嘉杭设计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嘉杭设计总结.docx

《苏嘉杭设计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嘉杭设计总结.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嘉杭设计总结.docx

苏嘉杭设计总结

苏嘉杭高速公路常熟至苏州段工程项目设计总结

一、概述

(一)项目背景及工程概况

苏嘉杭高速公路,是江苏省规划建设的公路主骨架“四纵、四横、四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省规划建设的公路主骨架“两纵、四横、五联”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国家公路主干线“同三线”的分流线的组成部分。

该高速公路是连接苏南经济区和杭嘉湖平原经济区的纽带,它的建成将与建成的沪宁高速公路、沪杭高速公路连成一个“A”字型的上海西翼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对地方工农业、旅游业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苏嘉杭高速公路常熟至苏州段(简称为“苏嘉杭北段”),它北连规划中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与规划中的沿江高速公路相交,南接苏嘉杭高速公路苏州至吴江段,为苏嘉杭高速公路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5年6月和1996年4月,苏州市交通局委托江苏省交通科研所对本项目进行了前期工作,分别编制了“新沂~吴江省道主干线,苏州至王江泾段公路预可性研究报告”和“苏州工业园区苏虞疏港一级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7年3月,苏州市政工程设计院编制了“虞苏嘉高速公路苏州段规划研究报告”,4月8日,苏州市规划局组织专家对报告进行了评审。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交二公院”)在1997年至1999年,根据江苏省交通厅、苏州市人民政府和中交二公院签定的《苏(州)嘉(兴)杭(州)公路江苏段可行性研究合同》、《苏(州)嘉(兴)杭(州)高速公路常熟至苏州段初测、初步设计合同》,以及江苏省计经委关于《苏嘉杭高速公路江苏段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和关于《苏嘉杭高速公路常熟至苏州段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开展苏嘉杭高速公路的预可、工可、初测、初勘及初步设计工作。

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于1997年11月完成后,于1998年1月22~23日由省交通厅组织了《预可报告》评审会议,成果通过评审。

1998年12月24日,江苏省计划与经济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苏嘉杭公路常熟至苏州段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1999年5月完成,1999年10月27~28日江苏省计经委会同省交通厅于常熟市主持召开了工可报告审查会,江苏省计经委于2000年1月20日以“苏计经交发(2000)126号”文予以批复。

根据江苏省计经委关于《苏嘉杭高速公路江苏段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和关于《苏嘉杭高速公路常熟至苏州段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及其评审意见确定了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和总投资。

2000年4月完成初步设计文件,2000年4月25日通过了初步设计评审,2000年6月27日江苏省建设厅以“苏建重(2000)231号”文对初步设计予以批复。

路线全长45.707km,全线设有互通式立交5处(董浜、常熟、沙家浜、湘城、太平),服务区(阳澄西湖)1处,分离式立交10处,并有完善的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二)设计依据及设计分工

苏(州)嘉(兴)杭(州)高速公路常熟至苏州段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依据江苏省交通厅、苏州市人民政府和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交二公院”)签定的《苏(州)嘉(兴)杭(州)高速公路常熟至苏州段初测、初步设计合同》,苏州市苏嘉杭高速公路(江苏段)建设指挥部与“中交二公院”签订的“苏嘉杭高速公路常熟至苏州段定测施工图设计勘察设计合同”,以及江苏省计经委关于《苏嘉杭高速公路江苏段项目建议书》的批复[苏计经发(1998)2574号]和关于《苏嘉杭高速公路常熟至苏州段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苏交传(2000)126号]。

江苏省建设委员会文件[苏建重(2000)231号]“关于苏嘉杭高速公路常熟至苏州段初步设计的批复”,苏嘉杭高速公路常熟至苏州段初步设计审查会会议纪要,苏嘉杭高速公路常熟至苏州段初步设计审查会专家组审查意见,苏嘉杭高速公路常熟至苏州段B1~B9标段详测汇报会议纪要,“中交二公院”苏嘉杭高速公路(江苏段)项目指挥组下发的“苏嘉杭高速公路常熟至苏州段施工图设计要点”,省高指苏高计(1997)第130号“关于江苏省九五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取土坑(场)布设原则”,江苏省交通厅苏交航(1997)13号“关于重申按航道技术等级标准建设临、跨、过河设施的通知”,交通部部颁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江苏省交通厅有关规定和要求等进行。

本项目主体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由“中交二公院”完成。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中,监控系统、通信系统及收费系统三大系统的两阶段设计,由上海交通设计所完成;安全设施的两阶段设计,由“中交二公院”完成;管理与服务设施的房建工程初步设计及大部分工点的施工图设计,由省交设院完成。

少部分工点的施工图设计,由苏嘉杭高指安排江苏省其他设计所、设计院完成。

(三)施工图设计任务完成时间及审查验收情况

鉴于本路段位于水网地带,河流纵横,沟渠密布,且工程范围内软土地基广泛分布,对软基的处理措施将是本项目投资、进度、质量的重要控制因素。

本项目借鉴苏嘉杭高速公路苏州至吴江段的成功经验。

为便于实行招标和施工管理,决定将本项目划为B1~B8(B6分为B6-1、B6-2)九个标段。

“中交二公院”分期及时将各标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完成,报苏嘉杭高指审查,满足按期开工的需要。

2000年5月初,中交二公院受苏嘉杭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委托,开始进行本项目的详测详勘工作,6月下旬详测外业结束,7月底详勘外业结束。

经向苏嘉杭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进行外业汇报验收后,7月中旬开始进行施工图设计,分12批资料呈交业主审查修改后,提交施工单位使用,2000年12月底完成全部施工图设计任务。

二、设计简介

(一)技术标准与工程规模

1.技术标准

苏嘉杭高速公路常熟至苏州段设计技术标准,系遵照江苏省建设设厅(2000)231号文关于对本工程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采用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的规定值,其主技术标准如下:

(1)计算行车速度:

120km/h

(2)路基宽度:

28.00m

其中:

行车道2×(2×3.75)m

中间带4.50m(0.75m+3.00m+0.75m)

硬路肩2×3.50m(右侧路缘带2×0.50m)

土路肩2×0.75m

(3)桥面净宽:

2×净一11.75m,外侧与路基同宽

(4)路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15年,标准轴载100kN

(5)路基、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特大桥1/300,余均为1/100

(6)桥涵设计车辆荷载:

汽车——超20级、挂车一120

2.主要工程规模

(1)路线里程:

45.707公里;实际45.707公里。

(2)征用土地:

10039亩。

实际征用土地:

亩。

(3)拆迁房屋:

114187平方米。

实际拆迁房屋平方米。

(4)路基土石方:

597.841万立方米。

实际路基土石方万立方米。

(5)软土地基处理:

① 塑料排水板处理长度     2185724米。

实际米。

② 粉喷桩处理长度      440838米。

实际米。

③ 软土地基处理长度      30908米

(6)桥梁(主线):

9852.6m/83座。

变更后9484.38m/77座。

其中:

特大桥、大桥:

6593.43m/20座。

变更后6371.11m/18座。

(7)互通式立交:

5处

(8)分离式立交:

8处

(9)涵洞:

43道实施43道。

(10)通道:

52座实施52座。

(11)路面(主线):

1042.425千平方米;实际千平方米。

(12)服务区(阳澄西湖):

1处

(二)总体设计

苏嘉杭高速公路是江苏省规划建设公路主骨架“四纵、四横、四联”的组成部分,本路段各区间段交通量分布差异不大,2024年全线平均交通量折算为小客车为59783辆/日,最大路段沙家浜互通至湘城互通段为65925辆/日,最小路段常熟互通至沙家浜互通段为51588辆/日,互通出入交通量最大的董浜互通为31090辆/日。

设计服务水平根据本公路采用的技术标准,通过服务水平及拥挤度计算,本公路2020年服务水平达到C、D级,以后服务水平有所降低,至2024年,全线基本可维持在E级服务水平,拥挤度在1.2左右。

本路段所在区域位于太湖东北部,属太湖水系。

区域内水域广阔,地势低平,河港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湖荡众多,按区域分区水系为阳澄水系,该水系地处望虞河和大运河以东,娄江和沪宁铁路线以北的阳澄区,东濒长江,主要河流有海洋泾、常浒河、徐六泾、金泾、白茆塘、钱泾、荡西泾、浪港、七浦河、杨林河、刘河(上游段为娄江)等数十条通江河道和盐铁塘、张家港、元和塘三条南北向的调节河道;主要湖泊有阳澄湖、昆承湖、漕湖、鹅真湖、傀儡湖等,总称“阳澄湖群”。

按水文分区属平原水网区。

区内河流按其作用可分为流域性河道、区域性河道、县级河道、乡级河道、圩内生产河道五大类。

流域性河道和区域性河道是区内河网的主干骨架,沿线主要跨越盐铁塘、白茆塘、张家港、济民河。

通长江河道均已建闸控制以防止潮水倒灌,并调节阳澄区的河网水位。

路线所跨越河流多具备通航条件,等级航道共有4条,盐铁塘为六级航道;白茆塘、济民河(苏虞东线)为七级航道;张家港(申张线)为五级航道。

里睦塘、长亳塘、蠡塘河、北泾河、外塘河、青鱼塘、尤泾河等为等外航道。

各河流通航等级批复详见《江苏省内河航道技术等级批复文件汇编》及附件。

路线所经地区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多雨,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

多年平均气温15.7℃,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8.2℃,极端最高气温38.8℃;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3.0℃,极端最低气温-9.8℃。

常年年平均降水量1063mm,一年中以6月份降水量及降水日为最多,常年年平均月降水量为160mm,降水日为12.5天,12月份降水量最少,平均相对湿度80%。

春季平均风速最大,达4.0m/s;秋季最小,为3.4m/s;年平均风速3.7m/s,最大风力可达十级,风向六、七月多为偏南风。

区内主要灾害天气为雨涝,以4~10月连续3个月降雨百分率³100%,且其中一个月³150%,或连续2个月>100%,并在6~9月中有一个月接近或³200%。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绘制资料,本测设段所经地区位于地震烈度Ⅵ度区。

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特大桥、大桥按Ⅶ度设防,其余结构按Ⅵ度设防。

沿线区域地质构造由北向南的不同断凹、断束组成,大约在起点至湘城一带属于白垩系第三组的中断凹,湘城至苏州一带属于侏罗纪断束构造。

主构造带由北东向和东西向构造组成。

区内无活动断裂。

对项目工程无直接影响。

沿线地质分三个区:

I区为K2+800~K17段,表层以河漫滩相沉积为主,软土分布较连续,且下部发育有较厚的Q3粉细砂层。

Ⅱ区为K17~K30段,主要为近代河网区,表层断续分布有牛轭湖相软土,厚度变化较大,分布极不规则,下部地层为Q4粘性土及粉砂层,工程性质良好。

Ⅲ区为K30~终点段,主要为近代河网区,基本无软土分布,地层的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工程地质评价:

沿线地层较为复杂,特别是上部的软土层,分布不连续,也不规则,对工程影响较大,需作处理方可作为基础持力层,才能达到稳定性要求。

桥基础一般宜采用摩擦桩,均应穿过软土地层。

而沿线的Q4al—l地层,工程地质性质良好,特别是下部Q4与Q3中密—密实状粉砂层,是本路段最好的桩基持力层。

苏嘉杭高速公路总体设计的主要原则为:

1.初步设计阶段,通过对本路《工可》报告推荐的主要控制点和路线基本走向的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征求沿线各级政府的意见,并根据交通部和江苏省干线公路网总体布局,论证远景交通量及运行需要。

从而使本项目满足国道主干线及省道主干线使用任务和功能的要求。

充分研究和领会历次审查、批复意见精神,吸收已建或在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成功的经验,指导施工图设计。

2.充分研究和采纳初步设计及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精神;严格遵守现行的各专业的标准、规范、规程;针对地质条件特点,优化初步设计;正确把握路线路基等各专业技术指标的运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在不过多增加造价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较高标准以提高工程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以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3.根据本路已选定路线走廊带的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和论证,确定本路采用的各种技术标准和工程规模,以控制总投资。

4.利用矢量化地形图实地调查、纸上定线,反复进行路线方案分析,配合公路路线CAD设计程序比选,确定出最优路线走向和平、纵组合方案。

5.桥涵设计根据调查沿线穿越通航河流、等级公路的现状和规划及行车、泄洪、灌溉、通航等要求,按照布局合理、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考虑桥涵方案。

分离式立交跨越主线方式的经济比较,各种通道净空的要求,路堤填筑的难易程度及筑路材料的分布等情况,反复进行路线纵断面设计优化,尽量降低路堤设计高度,以节省用地,节约投资。

6.根据本公路与被交叉道路连接位置及其在路网中的功能作用,结合地区内交通源和运输量及沿线城市现状和规划,论证合理确定互通式立交的布设位置、间隔距离、建设规模、设计型式及其同被交道路的连接方式。

7.综合沿线水系、水利情况,调查水陆交通方式和布局,研究论证跨河、跨路桥梁及农汽、机耕、人行通道等构造物采用的合理净空标准,拟建规模与结构形式。

8.充分考虑修建高速公路之后,与沿线环境和景观的协调配合。

路线避免穿越大的集镇、村庄及学校;避免破坏、改变原有大型排灌水系。

合理取土,少占良田。

并注意采取路容美化、绿化及环境保护措施。

9.通过对本公路设计交通量、通过能力与服务水平的计算分析,论证确定本路的管理与服务设施、安全设施,以及监控、通信、收费、供电照明系统等的布局和建设规模。

鉴于本路为收费公路,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收费制式。

(三)路线

在苏嘉杭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贯彻了“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少拆房屋、方便群众、依法保护环境、保护古迹”的原则。

在满足国道主干线的使用任务和功能,合理利用地形,正确采用技术标准的前提下,考虑地形、地质及桥位选择等因素,对不同的路线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择优选定。

并从公路平、纵、横的三个面进行综合立体设计,保证路线的整体协调,做到平面顺适,旅客和驾驶人员的视觉与心理反应良好,并与当地环境和景观协调统一。

1.平面线形设计

注意平面线形的连续性与均衡性,以及与纵断面线形的相互配合。

根据沿线地形、地物和主要控制点,采用以曲线为主的设计方法,选择不同的曲线半径去拟合和适应地面附着物,并在综合考虑可能的纵断面线形下,用直线圆曲线(或缓和曲线)去连接相邻的圆曲线,以达到线形流畅顺适。

本路主线共设平曲线16个,路线转角(除JD3外)均大于10。

,使用直线的最大长度,均不超过20V(V为计算行车速度km/h)。

本路采用的平曲线半径,最大9000m、最小为4000m。

平曲线长度占路线主线长度的91.703%。

2.纵断面线形设计

设计掌握的主要原则是,满足交通部“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各项技术指标的规定;满足等级航道、等级公路和110KV以上电力线的净空标准;路基设计标高,满足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0.5m安全高度及最小填土高度1.5m的要求;对于跨越以河、沟、渠堤修筑的地方道路,经征得地方政府和水利部门同意,堤顶路面标高可适当下压;鉴于平原区,为防积水,通道原则上不下挖。

但对在很长范围内控制纵断面高程的个别通道,可根据地形、地物状况,作适当的“并、移、连”等方式减少通道数量,以降低路基填土高度。

并注意充分利用跨河、渠桥边孔,兼作通道;主线上跨桥,尽量采用建筑高度较小的板式结构,以降低桥面设计标高。

设计纵断面线形与地形相适应,并使视觉连续、顺适,避免线形在短距离内出现频繁起伏。

尽量做到降低填土高度,减少工程规模和线外用地。

为使纵断面线形更为经济合理,设计采用公路路线CAD系统进行优化。

本路主线共设竖曲线77个(平均每公里变坡1.685次),最大纵坡1.91%,最小坡长400m,竖曲线最小半径:

凸形17079.262m;凹型12000m,竖曲线长度占路线主线长度的63.746%。

3.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

通过对平、纵面线形综合考虑,在平、纵面线形的技术指标采用上大小均衡适当,使平、纵、横三方面总体协调,平、纵面线形组合时,尽量做到竖曲线包含在平曲线之内,避免竖曲线插入直线、曲线的变化点。

在长的平曲线内,如必须设置几个起伏的纵坡时,需用透视图检验(本路全线均采用路线往返方向,每间距250m连续绘出路线透视图进行检验)。

对特大桥和互通式立交的主线,绘制复合透视图进行评价,以保证平、纵面线形组合的协调,具有良好的运行效果。

(四)路基、路面及排水

1.路基标准横断面

苏嘉杭高速公路路基横断面,按照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8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及项目的《初步设计原则》执行。

路基标准宽28.0m,其中,行车道宽2×7.5m,中央带宽4.5m(含2×0.75m路缘带),硬路肩宽2×3.5m(含2×0.5m路缘带),土路肩宽2×0.75m。

对中央分隔带论证采用凸起抛物线型,植草绿化和植树防眩,有利美化路容和行车安全。

路堤边坡坡度及护坡道宽度,当路堤边坡高度H≤5.0m时,其边坡坡率采用1∶1.5;当路堤边坡高度H>5.0m时,其上部5.0m高度范围内边坡坡率采用1∶1.5,以下部分采用1∶1.75。

当路堤高度H≤6.0m时,护坡道宽1.0m,当路堤高度H>6.0m时,护坡道宽2.0m,护坡道宽度渐变段长度10.0m。

对于特殊路基路段,护坡道宽统一采用2.0m。

全线路基两侧设贯通的独立成系统的边沟(底宽和深度均为80×80cm梯形边沟,边沟采用25cm厚M7.5浆砌片石铺砌,两侧坡度1:

1)。

距沟外1.5m处设隔离栅。

两侧隔离栅外0.5m以内,为公路用地界范围。

2.路基设计

一般路基设计注重了路堤基底的处理。

如地表耕植土的清除,填前压实,沟塘清淤,路基应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其压实度及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要求均采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中的规定值。

以及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预压排水固结法(如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等),二是复合地基法(如碎石桩、粉喷桩等)。

路基所需土方主要来源于挖方路段和沿线集中设置的取土坑。

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土质特点,在填筑路堤前全段应清除地表15cm耕植土,经碾压稳定后方可开始填土,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填方路堤

填筑路堤前应清除地表15cm耕植土。

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填方路堤两侧各超填50cm,路基填筑完成并稳定后再对边坡进行清理。

用填料应分层摊铺,其分层的最大摊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

路基填料压实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分层压实。

路基压实标准及填料强度要求见下表:

路基部位

路面底面以下

(cm)

CBR(%)

压实度(%)

填料最大粒径

(cm)

粉煤灰

上路床

0~30

8

≥95

≥95

10

下路床

30~80

5

≥93

≥95

10

上路堤

80~150

4

≥92

≥93

15

下路堤

>150

3

≥90

≥90

15

注:

①表列压实度数值系指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

②为保证路肩的稳定,对于土路肩培土的压实度要求>90%。

预压部分的压实度应满足上表的压实要求,超载预压部分的压实度应达到重型压实标准的90%,超载预压到期后,卸除超载土方,路堤应开挖至路槽底,并将路槽底以下的路堤表面15cm深度的土层压实,其压实度应大于95%。

(2)、软土地基处理

根据软土的厚度、埋深、物理力学性质,路基的总沉降量及稳定状况,施工工期要求,材料供应情况,各种处理方法的最佳适用条件,并结合当地软土地基处理经验,本路段软土地基分别采用了砂垫层预压、塑料排水板、粉喷桩、路基填土加筋、粉煤灰路堤等进行处理。

①、砂垫层预压

对于软土较薄、埋深较浅或软土埋深较大,下述其它方法不能有效处理,并且通过预压其工后沉降及稳定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路段,采用砂垫层预压,即在路基底部铺设一层厚度为30cm的砂垫层作为孔隙水排出通道,然后填筑路基进行预压。

②、塑料排水板

对于软土层较厚,导致地基稳定不足或地基沉降量过大的路段,采用插打塑料排水板结合砂垫层(厚30~50cm)的排水固结法,缩短排水距离,加速地基的固结过程。

③、粉喷桩

对于地基稳定性不足、沉降过大或容许工后沉降量要求较高,并且软土埋深在粉喷桩适宜处理深度以内的路段,采用粉喷桩加固地基,使桩与原软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

本路段主要在桥头两端路堤及涵洞、通道处采用粉喷桩。

④、路基填土加筋

为了减少路基与构造物之间的不均匀沉降,本次设计主要在桥头两侧路基填土采用CE131型NETLON土工网加筋。

⑤、粉煤灰路堤

为了减轻路堤自重,减少沉降并增大稳定安全系数,结合前述处理方案,路堤采用粉煤灰填筑。

⑥、反开槽施工

对于涵洞、通道等构造物处地基,当采用固结排水处理时,为减少预压期沉降和保证其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使构造物不留后患,在其路段采用先填土预压,待沉降稳定后再开挖路基修筑造构物。

(3)、地基土的处理

本路段地形平坦,水系发育,地表土含水量大,为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满足填料强度、压实度标准及施工要求,对原地面进行如下处理:

当路堤边坡高度(以下简称H)≥2.2m时,清除地表15cm厚耕植土后,进行原地面碾压,其压实度≥85%;若土体潮湿,清除表土后再向下翻松25cm,掺6%石灰拌和并碾压,其压实度≥87%。

当1.5

当H≤1.5m时,清除15cm耕植土后,进行原地面开挖处理,其开挖深度应确保路床底面以下40cm路基分两层填筑,第一层压实度≥90%,第二层压实度≥93%,并在此基础上再向下翻松25cm,掺6%石灰拌和、碾压,压实度≥90%。

对特殊路基路段采用塑料板处理时,上述翻松25cm地基土不作掺灰处理,其压实度按≥85%采用,若土体潮湿,则压实度按≥83%采用。

对水塘、湖荡路段,若路基为非塑料板处理路段,清淤后采用5~8%的石灰土(或碎石土)回填,其最下40cm范围压实度≥85%,其上至原地面齐平部分≥90%;若路基为塑料排水板处理路段,为保证塑料排水板的打入,清淤后采用普通土回填至原地面,压实度≥85%。

(4)、路基土掺灰原则及要求

当填料采用就近取土坑取土时,其掺灰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般路段设计施工横坡采用平均厚30cm掺5%石灰的石灰土填筑;软基处理路段采用经凉晒的素土填筑,压实度≥85%。

CBR要求见前表。

路床顶面以下0~30cm路基土掺8%石灰,CBR≥8%;30~80cm路基土掺6%石灰,CBR≥5%。

桥头锥坡及台后15m范围内,路堤填料掺6%石灰,CBR≥5%;其余路段路堤调料掺5%~6%石灰,CBR要求见前表。

对于路基中掺入的石灰,按每吨0.5m3的体积冲减土方数量。

3.路基防护

设计以经济、实用、美观、大方,且施工方便为原则,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护方案。

当H≤3.0m时,边坡坡面采用拉伸网草皮防护。

当H>3.0m时,边坡坡面采用双排或三排25cm厚M7.5浆砌片石衬砌拱植草防护。

浸水路堤边坡坡面采用30cm厚M7.5浆砌片石满铺防护。

湖荡、水塘路段,其边沟外侧边坡顶标高应大于设计水位的0.5m,并采用30cm厚M7.5浆砌片石满铺防护。

4.路面设计

根据苏嘉杭高速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当地材料及所处地区的气候。

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结合沪宁等高速公路路面设计与施工实践体会,进行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经技术经济比较,全路主线及互通式立交匝道,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