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复习讲义9.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7262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复习讲义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复习讲义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复习讲义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复习讲义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复习讲义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复习讲义9.docx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复习讲义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复习讲义9.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复习讲义9.docx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复习讲义9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第一节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新生儿指从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内的婴儿。

  正常足月儿是指胎龄≥37周并<42周,出生体重≥2500g并≤4000g,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

  

  

(一)根据胎龄分类

  1.足月儿 37周≤胎龄<42周(259~293天)的新生儿。

  2.早产儿 胎龄<37周(<259天)的新生儿。

  3.过期产儿 胎龄≥42周(≥294天)的新生儿。

  

(二)根据出生体重分类(出生体重指出生1小时内的体重)

  1.正常体重儿 出生体重≥2500g并≤4000g的新生儿。

  2.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1500g称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g称超低出生体重儿。

  3.巨大儿 出生体重>4000g的新生儿。

  (三)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

  1.适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

  2.小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

我国习惯上将胎龄已足月而体重在2.5kg以下的新生儿称足月小样儿,是小于胎龄儿中最常见的一种,由宫内发育迟缓引起。

  3.大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以上的新生儿。

  (四)高危儿

  高危儿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而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

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母亲异常妊娠史的新生儿 母亲有糖尿病、妊高征、先兆子痫、阴道流血、感染、吸烟、酗酒史及母亲为Rh阴性血型等;母亲过去有死胎、死产史等。

  2.异常分娩的新生儿 各种难产如高位产钳、臀位娩出,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止痛药物等。

  3.出生时有异常的新生儿 如出生时Apgar评分低于7分、脐带绕颈、各种先天性畸形等,以及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多产儿等。

  一、新生儿喂养

  母乳喂养的好处:

  6个月以内孩子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初乳是孩子的第一次免疫,能减少孩子患感染性疾病。

  母乳可促进孩子胃肠道的发育

  母乳可促进孩子神经系统发育。

  母乳可减少成年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保证新生儿得到充足乳汁的措施:

  出生后母婴皮肤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实行母婴同室,鼓励按需哺乳

  不给新生儿其他的辅食及饮料

  纯母乳喂养是保证新生儿得到充足乳汁的关键。

  

  二、皮肤护理

  新生儿沐浴:

  每天沐浴,室温在26~28℃以上,水温39~41℃左右,先放凉水,后放热水。

  正常儿臀部护理:

  选用柔软吸水性良好、大小适中的尿布,每次喂奶前、排便后及时更换,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

  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并涂护臀膏。

  保持臀部干燥,尿布必须包裹整个臀部和外阴,及时发现,及时更换。

  尿布不可过紧、过松,不宜垫橡胶单或塑料布。

  

  三、脐带护理

  沐浴后的脐部护理

  每天沐浴后,用消毒干棉签蘸干脐窝里的水及分泌物,再以棉签蘸酒精溶液消毒脐带残端、脐轮和脐窝。

保持脐带干燥。

不要用脐纱包扎脐带。

尿布的上端勿遮挡脐部,避免尿粪污染脐部。

可用于干净的衣物轻轻盖住脐部。

  脐带脱落后的护理

  脐带脱落后应继续用酒精消毒脐部直到分泌物消失。

  

  四、新生儿保暖

  1.分娩室新生儿保暖

  

(1)分娩室室温26~28℃。

  

(2)出生后将新生儿放在温暖、干净、干燥的布单上,用干毛巾擦干新生儿的全身和头发,去掉身下湿布单。

  (3)皮肤密切接触:

出生后,鼓励产妇和新生儿尽可能皮肤密切接触。

  2.母婴同室新生儿的保暖

  

(1)保持室温22~24℃为宜。

母婴注意保暖。

  

(2)给产妇讲解新生儿保暖的重要性。

  (3)医院为新生儿准备好清洁舒适的衣服、被子、毯子。

  (4)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没有合并症则母婴不能分离。

  (5)每4小时检查一次新生儿,并评价保暖情况,如果新生儿冷,体温不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36.5~37.5℃),拥抱新生儿。

半小时后再评价。

  (6)应在出生6小时后给新生儿洗澡。

沐浴室温度在26℃~28℃。

沐浴的水温39~41℃为宜。

  (7)不要给新生儿包裹太紧,使其手脚能自由活动。

  

  五、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在生后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胎粪排出等,出现体重下降,但一般不超过10%,生后10日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2.生理性黄疸 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日即出现黄疸,5~7日最重,10~14日消退,但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

  

  3.乳腺肿大 男女足月新生儿出生后3~5日,乳腺可触到蚕豆到鸽蛋大小的肿块,因胎内母体的孕酮和催乳素经胎盘至胎儿体内,出生后这些激素影响突然中断所致,多于2~3周消退。

  4.假月经 部分女婴在生后5~7日,可见阴道流出少量的血液,持续1~3日后停止。

是因母体雌激素在孕期进入胎儿体内,出生后突然消失引起,一般不必处理。

  5.“马牙” 新生儿上颚中线和齿龈切缘上常有黄白色小斑点,民间称“马牙”,是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又称“上皮珠”,生后数周逐渐消失,不需处理。

  新生儿娩出后的护理主要是

  A.口腔卫生

  B.保暖

  C.喂奶

  D.隔离

  E.补水

  

[答疑编号700822080101]

 

【正确答案】B

  

第二节 早产儿的护理

  1.保暖(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

  体重小于2000g者,应尽早使用婴儿暖箱或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体重越轻箱温应越高;没有条件者,采取简易保暖方法,或母亲“袋鼠式”怀抱。

维持体温在36~37℃。

头部应戴绒布帽,以降低耗氧和散热量;

  各种操作应集中,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定时监测体温,注意体温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合理喂养

  

(1)开奶时间:

  出生体重在1500g以上而无青紫的患儿,可于出生后2~4小时喂10%葡萄糖水2ml/kg,无呕吐者,可在6~8小时喂乳。

  出生体重在1500g以下或伴有青紫者,可适当延迟喂养时间。

  

(2)喂奶量:

以不发生胃内潴留及呕吐为原则。

  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每次喂乳量越少,喂奶间隔越短,并且根据喂奶后有无腹胀、呕吐、胃内残留(管饲喂养)及体重增长情况调整(理想者每日增长10~15g)。

  (3)喂养方式:

最好用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婴配方奶为宜。

因早产儿肾排酸能力差,牛乳中蛋白质和酪蛋白比例均高,可使内源性氢离子增加,超过肾小管的排泄能力,引起晚期代谢性酸中毒。

  (4)喂养方法:

有吸吮无力及吞咽功能不良者,可用滴管或鼻饲喂养,必要时,静脉补充高营养液。

喂养后,患儿宜取右侧卧位,并注意观察有无青紫、溢乳和呕吐的现象发生。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日晨起空腹测体重一次,并记录,以便分析、调整营养的补充。

  3.维持有效呼吸

  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经皮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93%,一旦症状改善立即停用,防止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4.预防出血

  早产儿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补充维生素K,肌内注射维生素K1,连用3日,预防出血症。

  5.预防感染

  早产儿免疫功能不健全,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

  脐部未脱落者,可采用分段沐浴,用安尔碘或2.5%碘酊和75%乙醇消毒局部皮肤。

  每日口腔护理1~2次。

  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6.密切观察病情 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为预防早产儿感染,工作人员最重要的措施是

  A.入室前穿清洁的工作衣帽鞋

  B.护理早产儿前后要洗手

  C.诊疗用具严格消毒

  D.定期健康检查

  E.早产儿室定期消毒

  

[答疑编号700822080102]

 

【正确答案】B

  

第三节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病因病理

  胎儿窘迫;

  胎儿吸入羊水、黏液致呼吸道阻塞,造成气体交换受阻;

  缺氧、滞产、产钳术使胎儿颅内出血及脑部长时间缺氧致呼吸中枢受到损害;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接近胎儿娩出时使用麻醉剂、镇静剂,抑制了呼吸中枢;

  早产、肺发育不良、呼吸道畸形等都可引起新生儿窒息。

  

  二、临床表现

  根据窒息程度分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以Apgar评分为其指标,8~10分为正常新生儿。

  1.轻度(青紫)窒息 1分钟Apgar评分4~7分。

新生儿面部与全身皮肤呈青紫色;呼吸表浅或不规律;心跳规则且有力,心率减慢(80~120次/分);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喉反射存在;肌张力好;四肢稍屈。

如果抢救治疗不及时,可转为重度窒息。

  2.重度(苍白)窒息 Apgar评分0~3分。

新生儿皮肤苍白;口唇暗紫;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心跳不规则;心率<80次/分且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喉反射消失;肌张力松弛。

如果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

  出生后5分钟Apgar评分对估计预后很有意义。

评分越低,酸中毒和低氧血症越严重,如5分钟的评分数<3分,则新生儿死亡率及日后发生脑部后遗症的机会明显增加。

  

  三、治疗原则

  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及时抢救,避免发生损伤。

  估计胎儿娩出后有窒息的危险应做好复苏准备。

  如果发生了窒息,要及时按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步骤进行复苏。

  

  四、护理问题

  

(一)新生儿

  1.气体交换受损 与呼吸道内存在羊水、黏液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 与抢救操作、脑缺氧有关

  

(二)母亲

  1.功能障碍性悲伤 与现实的或预感的失去孩子及孩子可能留有后遗症有关

  2.恐惧 与新生儿的生命受到威胁有关

  

  五、护理措施

  1.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A(清理呼吸道):

胎头娩出后用挤压法清除口、鼻、咽部黏液及羊水,胎儿娩出断脐后,继续用吸痰管吸出新生儿咽部黏液和羊水,必要时用气管插管吸取,动作轻柔,避免负压过大而损伤气道黏膜。

  B(建立呼吸):

  确认呼吸道通畅后对无呼吸或心率<100次/分的新生儿应进行正压人工呼吸,一般采用自动充气式气囊进行。

正压人工呼吸的频率是40~60次/分。

正压人工呼吸30秒后若心率<60次/分,应进入下一步胸外按压。

  

  C(维持正常循环):

胸外按压:

使新生儿仰卧于硬垫上,垫上肩垫,颈部轻度仰伸,用拇指法或双指法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下1/3部位,每分钟按压120次,按压深度为胸廓按下1~2cm,按压与通气比为3:

1。

  D(药物治疗):

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应用:

刺激心跳用肾上腺素脐静脉注射;纠正酸中毒常用5%碳酸氢钠脐静脉缓慢注入;扩容用全血、生理盐水、白蛋白等。

  E(评价):

复苏过程中要每30秒评价新生儿情况,以确定进一步采取的抢救方法。

  

  2.保暖 注意保暖,应在30~32℃的抢救床上进行抢救,胎儿出生后立即揩干体表的羊水及血迹,减少散热,因为在适宜的温度中新生儿的新陈代谢及耗氧最低,有利于患儿复苏。

  3.复苏后护理 保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心率、体温,预防感染,做好重症记录。

  4.对母亲的护理 提供情感支持。

刺激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

选择适宜的时间告知新生儿情况,抢救时避免大声喧哗,以免加重产妇的思想负担。

第四节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

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

  脑损伤的部位与胎龄有关

  足月儿主要累及脑皮质、矢状窦旁区

  早产儿则易发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围生期窒息是最主要的病因。

  出生后肺部疾患、心脏疾患及严重失血或贫血也可引起脑损伤。

  

  二、临床表现

  常见的主要表现为意识改变及肌张力变化。

  1.轻度 表现为兴奋、激惹,肢体及下颏可出现颤动,拥抱反射活跃,肌张力正常,呼吸平稳,一般不出现惊厥。

症状于24小时后逐渐减轻。

  2.中度 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肢体自发动作减少,可出现惊厥。

前囟张力正常或稍高,拥抱、吸吮反射减弱,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等。

  3.重度 表现为意识不清,昏迷状态,肌张力低下,肢体自发动作消失,惊厥频繁发作,反复呼吸暂停,前囟张力明显增高,拥抱、吸吮反射消失,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差,心率减慢等。

此期死亡率高,存活者多数留有后遗症。

  

  三、辅助检查

  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BB)正常值<10U/L,脑组织受损时升高。

  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正常值<6μg/L,神经元受损时此酶活性升高。

  3.脑电图:

可客观反应脑损伤的程度。

轻度脑电图正常;中度可见癫痫样波或电压改变;重度脑电图及影像诊断明显异常。

脑干诱发电位也异常。

  4.头颅B超可见脑室及其周围出血,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5.CT扫描有助于了解水肿范围、颅内出血类型,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适合的检查时间为生后2~5日。

  

  四、治疗原则

  做好围生期保健,减少致病因素。

以支持疗法、控制惊厥和治疗脑水肿为主。

  1.支持疗法 给氧、改善通气;纠正酸中毒、低血糖;维持血压稳定。

  2.控制惊厥 首选苯巴比妥钠,20mg/kg,于15~30分钟静脉滴入;肝功能不全者改用苯妥英钠,顽固性抽搐者加用地西泮或水合氯醛。

  3.治疗脑水肿 控制入量,可用呋塞米(速尿)静脉推注,严重者可用20%甘露醇。

  4.亚低温治疗 采用人工诱导方法降体温下降2~4℃,减少脑组织的基础代谢,保护神经细胞。

适用于足月儿。

  降温的方式可以采用全身性或选择性头部降温。

  

  五、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形态 与中枢系统损害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允反射减弱或消失有关

  3.潜在并发症:

颅内出血,呼吸衰竭

  

  六、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维持血氧饱和度的稳定。

  2.观察神志、肌张力、前囟张力、瞳孔、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和窒息所致各系统症状。

遵医嘱应用脱水药物,填写护理记录。

  3.合理喂养,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不能经口喂养者,可鼻饲喂养,保证患儿的生理需要量。

  4.有功能障碍者,固定肢体在功能位,病情平稳后,早期开展动作训练,给予感知刺激的护理干预措施,促进脑功能恢复。

  5.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①降温:

亚低温治疗时采用循环水冷却法进行选择性头部降温,至体温降至35.5℃时开启体部保暖。

使脑温(临床以鼻咽部温度作为温控标准)下降至34℃的时间应控制在30~90分钟。

②维持:

亚低温治疗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暖,同时要保证亚低温的温度要求,患儿给予持续的肛温测试,以了解患儿体温波动情况,维持体温在35.5℃左右。

  ③复温:

亚低温治疗结束后,必须给予复温。

复温宜缓慢,时间>5小时,保证体温上升速度不高于0.5℃/小时,避免快速复温引起的低血压,因此复温的过程中仍须肛温监测。

体温恢复正常后,须每4小时测体温1次。

  ④监测:

在进行亚低温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持续的动态心电监测、肛温监测、SpO2监测、呼吸监测及每小时测量血压,同时观察患儿的面色、反应、末梢循环情况,总结24小时出入液量,并作好详细记录。

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心率的变化,如出现心率过缓或心率失常,及时与医生联系是否停止亚低温的治疗。

  

  七、健康教育

  向家长介绍疾病的治疗、护理过程,减轻家长的恐惧心理。

  恢复期指导家长掌握康复训练的内容,坚持有效的功能训练。

定期医院随访,根据患儿的康复状态,指导康复训练的内容,促进康复。

  

第五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最严重的脑损伤性疾病。

主要是因缺氧、早产、外伤引起,以早产儿多见,病死率高,存活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一、病因

  1.32周以下的早产儿 因毛细血管发育不成熟、脆弱,当动脉压突然升高时,易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缺血缺氧窒息时,引起低氧及高碳酸血症,可导致颅内出血的发生。

  2.外伤 常见产伤性引起颅内出血,以足月儿多见。

  小脑天幕撕裂而致硬脑膜下出血

  大脑表面静脉撕裂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3.其他

  高渗透压的液体输入过快、机械通气不当、血压波动过大均可引起颅内出血;还有少数颅内出血者,是由原发性出血性疾病或脑血管畸形引起的。

  

  二、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

  一般生后数小时至一周左右出现

  中枢神经以兴奋症状为主时:

易激惹、烦躁不安、双目凝视、呕吐、脑性尖叫等;可有全身强直性或阵发性痉挛、肌张力增高;中枢神经以抑制症状为主时,表情淡漠、嗜睡、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消失、呼吸不规律、呼吸暂停并出现青紫等。

查体可见前囟饱满、骨缝开裂、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等。

  由于出血部位不同,其特点为: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常见于早产儿,24~72小时出现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量小者无症状,出血量大者,24小时出现症状,以惊厥为主;硬脑膜下出血,多见于产伤引起的颅内出血,以足月巨大儿多见,生后24小时可出现惊厥、偏瘫和斜视等神经系统症状。

  

  三、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CT和B超等有助于诊断和判断预后。

  

  四、治疗原则

  1.支持疗法保持安静,尽可能减少搬动、刺激性操作。

维持正常PaO2、PaCO2、pH等。

  2.止血及对症处理:

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

  

  五、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

  2.低效性呼吸形态:

与中枢神经压迫有关。

  3.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有关。

  

  六、护理措施

  1.绝对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噪音。

使患儿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

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2.不能进食者,应给予鼻饲。

保证患儿热量及营养物质的供给,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

  4.15~30分钟巡视病房1次。

密切观察并记录患儿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出现脉搏减慢、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不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5.遵医嘱给予镇静、脱水药、止血药,观察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如皮肤弹性、黏膜湿润的程度等。

  

  七、健康教育

  向家长讲解颅内出血的严重性,可能会出现的后遗症。

鼓励家长坚持治疗和随访,发现有后遗症时,尽早带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和智力开发,减轻脑损伤影响。

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早产儿,日龄1天,有窒息史。

烦躁不安,出现脑性尖叫。

应首先想到

  A.新生儿败血症

  B.化脓性脑膜炎

  C.新生儿颅内出血

  D.新生儿破伤风

  E.新生儿肺炎

  

[答疑编号700822080201]

 

【正确答案】C

  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不正确的是

  A.保持安静,避免各种惊扰

  B.头肩部抬高15度~60度,以减轻脑水肿

  C.注意保暖,必要时给氧

  D.经常翻身,防止肺部淤血

  E.喂乳时应卧在床上,不要抱起患儿

  

[答疑编号700822080202]

 

【正确答案】D

  

第六节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

  引起黄疸的原因多而复杂,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严重后遗症。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较多,运转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肝功能发育不完善,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差,肠道细菌少,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胆原和尿胆原,肠肝循环增加。

上述特点使得新生儿极易产生黄疸。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学黄疸两类,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可分为三类:

  1.胆红素生成较多如红细胞增多症、感染、血型不合等。

  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末结合胆红素升高。

  3.胆汁排泄障碍如肝炎、胆管阻塞等。

  

  二、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1.生理性黄疸 一般情况良好;

  足月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

最迟不超过2周;

  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5~7天达到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小于85μmol/L(5mg/dl)。

  2.病理性黄疸

  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

  ③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

  ④黄疸退而复现;

  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

  有以上任何一项者均可视为病理性黄疸。

不同日龄的新生儿确定为病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不同。

  

  三、治疗要点

  找出原因

  采取相应的治疗

  适当输入血浆和白蛋白

  应用蓝光疗法

  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

  

  四、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

胆红素脑病

  2.潜在并发症:

发热、腹泻、皮疹等

  

  五、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

  

(1)观察皮肤颜色,评价黄疸进展情况。

  

(2)观察生命体征,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3)观察排泄情况:

大小便的次数、量及性质,如有胎粪延迟排出,应给予灌肠处理。

  2.尽早开始喂养,促进胎便排出。

同时应保证患儿营养及热量摄入的需要。

  3.采用光照疗法时按光照疗法护理。

  4.遵医嘱用药给予补液和白蛋白治疗,纠正酸中毒和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六、健康教育

  讲解黄疸病因及临床表现,使家长了解病情的转归。

  胆红素脑病后遗症,应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指导。

  母乳性黄疸的患儿,母乳喂养可暂停1~4日,或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

  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足月儿生理黄疸自然消退的时间是生后

  A.1~3天

  B.4~6天

  C.5~7天

  D.7~18天

  E.15~18天

  

[答疑编号700822080203]

 

【正确答案】C

  

第七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又称新生儿冷伤,亦称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的一组疾病。

  以早产儿发病率高。

由于新生儿棕色脂肪产热不足;使皮肤血管痉挛收缩,造成组织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