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课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7028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课件.docx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课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课件.docx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课件

开滦二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

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

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计70分。

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封建制度的衰落C.受西方文明的冲击D.民主思想影响

2.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  )。

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

3.中国古代大多数封建王朝执行并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B.保证赋税的征收和力役的征派

C.确保社会稳定有序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4.“锦上添花”、“丝丝人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

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丝绸业实行工官制度B.唐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宋朝纺织业出现了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D.清朝丝织品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5.近现代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折射时代变迁。

以下体现民国初年女性婚恋观新变化的是

A.“嫁鸡随鸡,嫁狗随狗"B.“一工二干三军人,宁死不跟老农民"

C.“只要成份好,其他不计较"D.“夫妇有义则合,无情即离”

6.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粘

性的叫黍,不粘的称稷。

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

由此,研究者最可能作出的判断是()

A.《诗经》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B.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

C.黍和稷是商周最重要的粮食作物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

7.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下列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C.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8.明朝时,浙江某地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

”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浙江有些地方商品经济繁荣B.明朝大量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中心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9.史书中关于景德镇制瓷业中“共计一胚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不能反映的是:

①规模大,分工极细②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

③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劳资关系④机器生产形成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0.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

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A.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B.创办经济特区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建立上海自贸区

11.标语不但能折射时代的精神,而且也能反映历史发展的轨迹。

下列标语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

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砸烂公检法”②“发展才是硬道理”③“跑步进入社会主

义”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④③①②D.②③①④

12.生活就是历史,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

张义说:

“我参加过公车上书。

”李辛说:

“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

”王平说:

“我坐京张铁路的火车来的北京。

”赵洋说:

“我刚给家里拍了封电报,让家里给我寄点钱来。

”他们当中说话不符合当时现实的是

A.张义B.李辛C.赵洋D.王平

13.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贩卖粉彩瓷器B.到会馆停宿

C.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D.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

14.历史上曾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著名商业中心;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致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对该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地处富饶、便利的江河下游平原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市镇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15.李鸿章说:

“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

”又说:

“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年一大变局也。

”李鸿章在此说的“奇局”、“大变局”,清政府

A.扶持发展工商业B.开展洋务运动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D.进行维新变法

16.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生活》记载:

1930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村子里,已婚117名妇女中缠足者仍有31人,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

这一现象表明()

A.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B.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C.当时北京地区社会风气较为自由D.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

17.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

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B.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D.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18.《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

“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

1936年,生产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

”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消费资料的工业产值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比重逐年下降

B.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工业布局不合理

D.在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19.19世纪90年代,天津人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了一家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面粉厂也被迫关闭。

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

A、清政府法律制度不太完备B、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封建势力反对一切外来事物D、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外国侵略势力的严重阻碍

20.《新唐书·百官志》载:

“两京置市署:

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之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

”这主要是说明 ()

A.唐代手工业经济发达B.唐代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C.唐代商业经济发达D.唐代对商业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

21.《后汉书》载:

“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22.下列所体现的思想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B.“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23.“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

”这一段材料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

24.1905年创办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发展迅速,成为民族烟草工业的领头。

1919年,在烟草市场据有绝对优势

的英美烟草公司,指控南洋公司产品为“日货”,迫使其停业。

南洋公司奋起抗争,在众多民众的声援下,终于重新开业。

从上述材料可获取的信息有

①.民国政府采取措施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②.民族工业力量相对弱小

③.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④.外国资本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5.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

“商人乘马,前代所禁。

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

伏请切令禁断。

”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经济地位优越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26.一位听书人,身穿暖和的棉布衣服,手里把玩着粉彩蝴蝶鼻烟壶,吃着鲜嫩的熟玉米,津津有味地倾听评书《三国演义》。

请推断该场景最早最有可能出现在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27.从生产力发展观点看,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

的“近代”认识正确的是

A.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采用大机器生产方式

C.由商人、资本家出资兴办D.以利润为生产目的

28.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29.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

A、唐朝B、北宋C、南宋D、清朝

30.有学者提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原有的“知识无用论、排外思想、意识形态的狂热与平均主义同时被新政策和新规划的大潮一扫而空。

”其中“新政策和新规划”应包括()

①恢复高考制度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③设立经济特区④分配制度改革

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

31.“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上述现象可能最早出现于

A.汉代的长安城B.唐朝前期的长安

城 C.北宋的开封城 D.清朝乾隆时的苏州

32.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

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大为增多。

对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西部战略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掠夺

C.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大量内迁D.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

3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A.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B.与西方国家入侵无关

C.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D.摧残了民族资本主义

34.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新航路开辟

35.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

这主要是由于()

A.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B.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C.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材料二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以巨商为纲首,副纲首……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处。

——(宋)朱彧《萍洲可谈》卷2

材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

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

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到15世纪,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4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四所说的“爆炸性的影响”?

分析中国没能产生这种爆炸性影响的原因。

(8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中国主要出口物历年海关报告表

1871-1873年

1891-1893年

茶叶

1022159公担

1055064公担

蚕丝

37529公担

59946公担

大豆

57506公担

760522公担

棉花

8486公担

290417公担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

“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

据皖南茶厘总具详,光绪十一、十二年两年,亏本自三四成至五六成不等,已难支持;十三年亏折尤甚,统计亏银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不安的现象。

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摘自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材料四: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人,从占人口的5.1%上升6.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摘自皮明麻《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五:

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的五十年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1.3万亿元左右。

而1912年至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万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

(6分)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至1919年“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的主要原因。

(4分)

开滦二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35个,每个2分,共70分

1—5ACDBD6—10CDADD11—15CDDDB16—20ABBBD

21—25BDCDC26—30DBCDD31—35CCCCA

36.(16分)

(1)特点:

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海外贸易发达。

(4分)

(2)影响:

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

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

(4分)

(3)理解:

加速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4分)

原因: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理学的思想束缚,

小农经济的顽固性等。

(4分,任意两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37.(14分)

(1)材料一:

农产品出口量不断增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已大大加深;

材料二:

中国经济已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是以出口为目的商品性农业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材料三:

外来资本主义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破产。

流入城市的农民日渐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劳动力。

(6分)

(2)西方列强侵略下,通商口岸被迫开放;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

小农经济日益破产,农村人口城市流动。

(4分,任意两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3)民国的建立,激发了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

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

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的商品输出减少;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

1.A【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

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说明的是与商人为友,重视商人,商人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CD三项均与“明中后期”这一史实不符,故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2.C【解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一战”后,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又萧条下去,所以C为正确。

3.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

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历代封建王朝大多执行并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D项正确。

ABC三项都没有从最根本的角度进行分析。

故选D项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4.B【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丝绸业实行工官制度并不是在战国时期,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是在明清时期,宋朝纺织业当然也就不可能出现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丝织品是非常昂贵的,当然根本就不可能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纺织业

5.D【解析】试题分析:

注意审题,“体现民国初年女性婚恋观新变化”,A项是古代女性的婚恋观,排除;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一五计划的蓬勃开展,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人阶级的地位上升,故排除B;C项是文革期间的价值取向,排除;D体现了婚姻自主,符

合民国初年女性婚恋观,故选D。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婚恋观的变化

6.C【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中强调在商代甲骨文和周代《诗经》中提到黍和稷的次数比较多,体现了黍和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粮食作物

7.D【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首先解释清楚“明清时期带有向近代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的经济现象就是资本主义萌芽”,主要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将产生,即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中的“计日取值”体现了这一关系中的“雇佣关系”因素,故选D。

本题容易误选A,注意,租佃制经营方式是封建生产方式,而BC不符合题意所问。

考点:

中国古代经济·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8.A【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指出明朝浙江某地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说明当地商品经济的繁荣。

材料仅仅以浙江某地为例,不能代表整个明朝故BC错误,也没有涉及生产关系中的雇佣关系,故D错误。

9.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注意材料中“过手七十二”这一信息,是指手工业制作工序及分工细。

这也说明了瓷器生产的规模大。

因此①能够体现出来。

从材料我们无法看出民营手工业与官办手工业有何不同;同时是否出现雇佣关系材料也为体现。

使用机器生产的说法明显错误,近代工业革命后才出现机器生产。

因此②③④均未体现,故选D。

考点:

古代的手工业

点评:

制瓷业是我国手工业的一个重要的部门,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景德镇瓷器分工细,规模大,瓷器质量好。

享誉国内外。

需要掌握的是我国瓷器在不同的时期发展的情况,以及我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也是在制瓷业这样的我国手工业发达的行业出现的。

10.D【解析】试题分析: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92”年。

A是1985年建立;B是1980年创办;C是1984年开辟;D是2014年建立。

故答案选D。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

【名师点睛】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的区别:

背景不同:

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的被动开放。

基础不同:

旧中国的开放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而今天的开放是建立在平等互

利的基础上。

思想不同:

当今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前提,在旧中国这一点是无从谈起的。

11.C【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

依据所学,1967年8月7日,谢富治发表讲话,提出“砸烂公检法”的荒谬主张;1992年,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1958年提出跑步进入社会主义的口号;1956年,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所以先后顺序是④③①②,故应选C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口号

12.D【解析】公车上书和义和团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京张铁路建成于1909年,电报业务兴起于1877年,故1902年四人说话时,王平的话不现实。

13.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

粉彩瓷器是在明清时期出现;会馆出现于明清时期;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是在北宋前;纸币出现于北宋。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商业•交子

14.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四大商业名镇”“著名商业中心”等,可知这些城市的繁荣离不开商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ABC项与题干中的信息“四大商业名镇”“著名商业中心”不符,故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崛

15.B【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李鸿章作为清朝洋务派代表开创洋务目的是学习西方洋务维护清朝统治当时的口

号“师夷长技以制外夷”。

所以B正确。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清晚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16.A【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相关知识的把握。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当时仍有部分人仍然保留传统习俗,这说明了

旧习俗的根深蒂固,所以A正确。

B,C明显错误。

D错在时间上。

此时已经是1930年,不能说是辛亥革命(1912年)的影响有限。

综上,本题选A.

考点: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