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真题.docx
《马克思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真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真题
2012年马克思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
4.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这是一种( )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6.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绝对性
D.规律性
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8.《诗经》上说: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
这是一种( )
A.朴素辩证法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
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15.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因为( )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
A.直接性
B.主观性
C.摹写性
D.抽象性
17.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伦理道德
D.物质生产
18.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生产关系
B.家庭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19.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20.社会意识是( )
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对政治状况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
21.社会意识是(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
22.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
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B.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23.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4.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最终动力
D.唯一动力
25.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26.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
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
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
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
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27.“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这种看法是(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历史循环论观点
2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 )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属性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精神属性
29.人生理想是人为自己设定并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是人所憧憬和向往的美好未好,其根基是( )
A.个人的政治态度
B.个人的主观意志
C.个人的文化素质
D.现实的社会实践
30.人的社会价值是指( )
A.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信
B.人的社会职务和权力
C.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D.人对社会提出的需求
31.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3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重商主义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庸俗政治经济学
D.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
33.解决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A.货币的出现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划分
C.商品交换的实现
D.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
34.执行价值尺度指职能的货币是()
A.观念上的货币
B.现实的货币
C.足值的金属货币
D.纸币
35.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社会劳动为尺度
B.私人劳动为尺度
C.简单劳动为尺度
D.抽象劳动为尺度
36.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
C.工人的劳动时间必须超过一定点
D.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37.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劳动力的价值
B.转移劳动力价值
C.创造剩余价值
D.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38.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D.降低劳动力价值
3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A.剩余价值
B.资本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40.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
A.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C.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D.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
A.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C.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
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2.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要求的有( )
A.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5.感觉和概念的区别在于( )
A.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
B.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C.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
D.感觉不可靠,概念真实可靠
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
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
C.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
7.下列各项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 )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8.大量资本输出对资本输出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使本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B.促进了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使输出国变成了食利国
D.造成大量资本外流
9.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主要体现在()
A.贸易领域
B.投资领域
C.金融领域
D.生产领域
10.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A.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
B.人们既不能消灭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C.人们在客观的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人们可以利用经济规律能动的改造世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简述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及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3.简述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4.简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
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2.试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以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于执政党建设的意义。
3.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
答案:
一、单选:
1C2B3C4D5C6B7D8A9A10C11D12C13D14B15B16D17D18A19B20A21A22C23C24B25A26D27A28C29D30C31A32B33B34A35A36A37C38C39B40C
二、多选:
1ABD2ACD3AB4ABD5ABC6ACD7ABCD8AD9ABCD10AB
三、简答题:
1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
地理环境作为劳动对象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
2量变:
是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事物的性质发生变化。
二者的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发展的必然结果;新的质变为量变开辟新的道路;二者互相包含、渗透。
3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的含义:
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主要表现: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4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垄断不能消除竞争。
四、论述题:
1在事物发展的众多矛盾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那么起主导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居于次要地位的矛盾属于次要矛盾。
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转化。
这要求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抓主要矛盾,同时也不能轻视其他次要矛盾。
2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路线的内容: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于执政党建设的意义:
人民群众是执政党的
执政基础,只有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才能创造历史。
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
其实质:
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
垄断资本主义。
其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比较
协调地发展、加快了相关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2012年马克思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
)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6、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
7、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8、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9、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1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14、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
1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6、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1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D.循环论的历史观
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2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1、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
这说明(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22、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取决于(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3、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2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
2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2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27、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B.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C.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D.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
28、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29、“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
”这就是说()
A.只有出现了货币,商品价值才得到了外在表现
B.价值的内在尺度是劳动时间,外在尺度必然是货币
C.货币可以将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准确表现出来
D.价值的内在尺度只有通过外在尺度才能表现
30、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31、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32、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33、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3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
3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金融资本B.银行资本C.工业资本D.商业资本
36、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37、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39、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40、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A4.C5.A6.A7.D8.C9.D10.A11.C12.C13.B14.B15.C16.B17.D18.B19.A20.D21.A22.C23.C24.A25.C26.C27.B28.C29.B30.C31.C32.A33.A34.C35.A36.D37.C38.B39.D40.D
二、多项选择题
41、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42、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43、意识是( )
A.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C.神的启示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4、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 )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45、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A.必须尊重客观规律B.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C.必须通过实践D.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46、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 )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
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47、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
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 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48、“白马非马”的命题( )是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49、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 )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50、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D.具体性
5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