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6857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docx

《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docx

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2018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段达,武威姑臧人也。

父严,周朔州刺史。

达在周,年始三岁,袭爵襄垣县公。

及长,身长八尺,美须髯,便弓马。

高祖为丞相,以大都督领亲信兵,常置左右。

及践阼,为左直斋,累迁车骑将军,兼晋王参军。

高智惠、李积等之作乱也,达率众一万,击定方、滁二州,赐缣千段,迁进仪同。

又破汪文进等于宣州,加开府,赐奴婢五十口,绵绢四千段。

仁寿初,太子左卫副率。

大业初,以蕃邸之旧,拜左翊卫将军。

征吐谷浑,进位金紫光禄大夫。

帝征辽东,百姓苦役,平原祁孝德、清河张金称等并聚众为群盗,攻陷城邑,郡县不能御。

帝令达击之,数为金称等所挫,亡失甚多。

诸贼轻之,号为段姥。

后用鄃令杨善会之计,更与贼战,方致克捷。

还京师,以公事坐免。

明年,帝征辽东,以达留守涿郡。

俄复拜左翊卫将军。

高阳魏刀兒聚众十余万,自号历山飞,寇掠燕赵。

达率涿郡通守郭绚击败之。

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十二年,帝幸江都宫,诏达与太府卿元文都留守东都。

李密据洛口,纵兵侵掠城下,达与监门郎将庞玉、武牙郎将霍举率内兵出御之。

颇有功,迁左骁卫大将军。

王充之败也,密复进据北芒,来至上春门,达与判左丞郭文懿、尚书韦津出兵拒之。

达见贼盗,不阵而走,为密所乘,军大溃,津没于阵。

由是贼势日盛。

及帝崩于江都,达与元文都等推越王侗为主,署开府仪同三司,兼纳言,封陈国公。

元文都等谋诛王充也,达阴告充,为之内应。

及事发,越王侗执文都于充,充甚德于达,特见崇重。

既破李密,达等劝越王加充九锡备物,寻讽令禅让。

充僭尊号,以达为司徒。

及东都平,坐诛,妻子籍没。

                                        

(选自《隋书列传卷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B.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C.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D.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袭爵原指有爵位者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而其余继承人则减等袭爵。

B.践阼即上阼阶主位。

古代庙寝堂前有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祚有“登基”意。

C.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

一般有自号和赠号,一人只能一生一号。

D.籍没是对罪犯家产清查登记予以没收的制度,古代妻儿家眷等如同财物,在籍没之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成年的段达形貌高大俊美,有武力,深受高祖赏识而视为亲信,曾因率军平定高智惠、李积等的叛乱有功,受朝廷提拔赏赐。

B.帝征伐辽东,百姓苦于役事而聚众为盗,攻陷城邑,段达受命征讨,始故意数为敌军所败,让对方心生轻敌,后一举将其打败。

C.帝幸江都宫,李密纵兵侵掠至东都城下,情势危急,段达与监门郎将庞玉、武牙郎将霍举率皇宫卫军出城应敌,并击退敌人。

D.段达生于官宦之家,一生颇多武功,屡有建树,隋朝灭亡后,先后效力于越王侗和王充,但最终没有善终,家人也因之受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达见贼盗,不阵而走,为密所乘,军大溃,津没于阵。

(2)及事发,越王侗执文都于充,充甚德于达,特见崇重。

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

父文安,刑部郎中。

鸿章,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从曾国藩游,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十一年,国藩既克安庆,谋大举东伐。

会江苏缺帅,奏荐鸿章可大用,江、浙士绅亦来乞师。

同治元年,遂命鸿章召募淮勇七千人,率旧部刘明传等以行。

时沿江贼屯林立,乃赁西国汽舟八,穿贼道二千馀里,抵上海,特起一军,是为淮军。

外国人见其衣装朴陋,辄笑之,鸿章曰:

“军贵能战,非徒饰观美。

迨吾一试,笑未晚也。

”旋诏署江苏巡抚。

美国华尔募洋兵数千,号南路军。

(程)学启等将湘、淮人攻南汇,号北路军。

四月,贼①悉众战败南路军,华尔弃青浦走保松江。

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贼围数十重,蹀尸进。

鸿章亲督军来援,贼大奔,解松江围。

外国军见其战,皆惊叹。

自此湘、淮军威始振。

七年,西捻平,加太子太保衔,以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

八月入觐,赐紫禁城骑马。

拳匪肇乱,八国联军入京,两宫西狩。

诏鸿章入朝,充议和全权大臣,兼督直隶,有“此行为安危存亡所系,勉为其难”之语。

鸿章闻警兼程进,先以兵剿畿甸匪,孑身入京,左右前后皆敌军,日与其使臣将帅争盟约,卒定和约十二款。

大乱之后,公私荡然。

鸿章奏陈善后诸务。

开市肆,通有无,施粥散米,中外帖然。

积劳呕血薨,年七十有九。

事闻,两宫震悼,锡祭葬,赠太傅,晋封一等侯,谥文忠。

并命於京师特建专祠。

汉臣祀京师,盖异数也。

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自壮至老,未尝一日言退,尝以曾国藩晚年求退为无益之请,受国大任,死而后已。

马关定约还,论者未已,或劝之归。

鸿章则言:

“於国实有不能恝②然之谊,今事败求退,更谁赖乎?

”其忠勤皆类此。

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

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

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节选自《清史稿·李鸿章传》)

【注】①贼:

太平军。

②恝(jiá):

忽视,不在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B.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C.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D.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吉士,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

在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B.“署江苏巡抚”的“署”,即署理,凡官员出缺或离任,某人代理、暂任或试充其官职,是为署某职。

C.“加太子太保衔”中的“加”,是指“加官”,即于原有官职外,兼领的其他官职,以示尊崇。

如北宋蔡京,本职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加太师衔。

  

D.社稷,分别是谷神和土神。

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此二神。

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如,“江山社稷”、 “社稷之危”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鸿章文武双全,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后,因颇具潜力而入馆阁修文,受曾国藩影响,学问思想甚务实。

后更受曾国藩提携,建立淮军以安天下。

自此发迹,甚为朝廷倚重,得以叱咤军政两界。

B.李鸿章行事务实,淮军初建,器物寒陋,甚为外国人所讥。

然其着力于根本,攻杀骁勇,战绩斐然,一战使洋人另眼待;八国联军退去后,他恢复秩序,安济百姓,再次令中外叹服。

C.李鸿章忠义立世,铁肩担道,屡屡在国家危亡的关头力挽狂澜。

他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耽于名节之毁誉。

故虽为汉人,却深受倚重,在满清朝廷大权独揽。

同时也招致志节之士的嫉妒与掣肘,导致很多事情被耽误,被人怀疑和毁谤。

D.李鸿章胆气过人,初募七千淮勇,即敢携刘铭传等部将纵贯太平军重兵据守的长江辖区,直插上海建军;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太后、皇帝西逃,李鸿章以直隶总督、议和全权大臣的身份“单刀赴会”,在虎狼环伺的绝境中为国家争取最后的利益。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贼围数十重,蹀尸进。

(2)鸿章闻警兼程进,先以兵剿畿甸匪,孑身入京,左右前后皆敌军,日与其使臣将帅争盟约,卒定和约十二款。

山东省青岛市2018届高三期初调研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

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

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

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

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

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

“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

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

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

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

虽然,臣切忧之。

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

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扁,难责效矣。

”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

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

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

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

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

治平三年,母丧,丁忧。

明年卒,年五十六。

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注】和:

秦和,古代名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B.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C.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D.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成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

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谏为规劝之意。

C.丁口,即男子人口,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

D.丁忧,按懦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襄是非分明。

对范仲淹等四人和高若讷的过往,以及后来余靖、欧阳修等人的升官,他均作诗表示祝贺。

B.蔡襄忠心劝谏。

他认为一邪被贬退其同类也应被贬退,一贤被进用其同类也应被进用,这样国家才能安定太平。

C.蔡襄体恤民情。

他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开塘灌田、奏减賦税、立石为桥、植松庇路,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

D.蔡襄深受赏识。

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知府以及转运使等官职,死后被賜谥号为忠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鬻书者市之,得厚利。

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

 

(2)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

河北省邯郸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

隆庆五年进士。

授南京兵部主事。

张居正当国。

世卿奏匡时五要。

居正欲重罪之。

吏部尚书王国光曰:

“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

”遂出为楚府右长史。

迁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

世卿饶心计。

凡所条奏,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

进户部尚书。

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四方杂课亦如之。

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匮,而内供日繁。

岁增金花银二十万,宫帑日充羡。

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不许。

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

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

帝亦不省。

税监刘成以水灾请暂停米税。

帝以不当尽停。

世卿上言:

“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不报。

诏罢矿使,税亦稍减。

然辽东、云南、四川税使自若,吏民尤苦之。

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

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

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

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

先是,福王将婚,进部帑二十七万,帝犹以为少,数遣中使趣之。

中使出谇语,且劾世卿抗命。

世卿以为辱国,疏闻于朝,帝置不问。

世卿素励清操,当官尽职。

帝雅重之。

吏部缺尚书,尝使兼署,推举无所私。

李廷机辅政,世卿力推之。

廷臣遂疑世卿党比。

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御史苏为霖等先后劾之,世卿遂杜门乞去。

章复十余上,不报。

乘柴车径去。

廷臣以闻,帝亦不罪也。

家居七年卒。

(选自《明史·赵世卿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B.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C.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D.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职事,长官为兵部尚书。

B.福王,王爵名。

一般是皇帝的直系亲属,或是开国的元勋,或有赫赫战功的人,才封王。

C.疏,文中指古代的一类文书,是封建社会大臣向帝王或上司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属于上行公文。

D.劾,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与现代社会的“弹劾”的含义有所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世卿敢于进言,不惧权贵。

他上奏提出几点纠正时政的建议,得罪了当权者张居正,张居正要惩治他,被王国光劝阻。

B.赵世卿富有心计,关注边防。

他监督淸理仓场时,考虑周全,国家、军队都依靠他;他先后两次请求拨款百万支援边防。

C.赵世卿要求减税,反对奢靡。

矿税使到处做坏事,国家经费捉襟见肘,他请求减少百万税款;福王结婚,皇帝要加钱,他不予执行。

D.赵世卿做官尽职,不恋官位。

他推荐官员没有私心,推重李廷机却被怀疑结党,于是请求离职,没被批准,最终自己坐车离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

(5分)

(2)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

(5分)

河南名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三适应性考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

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

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

先是南岐、东益氐羌反叛,乃拜罴冠军将军,镇凉州,讨平诸贼。

还,授西河内使,辞不拜。

时人谓曰:

“西河大邦,奉禄优厚,何为致辞?

”罴曰:

“京洛材木,尽出西河,朝贵营地并第宅者,皆有求假,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人间,又违宪法,以此致辞耳。

”粱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

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

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

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屡经战阵,亦不被伤。

弥历三年,义宗方退,齐神武率军进潼关,人怀危惧,罴劝勱交士,众心乃安。

尝修城未毕,梯在城外。

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

比晓,轨众已乘梯人城。

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

“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

”敌见,惊退。

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

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

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客甚愧色。

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

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

罴安于贫素,不营生业,身死之日,家贫甚罄,当时伏其清洁。

卒于官,赠太尉、都尉、相冀等十州刺史,谥曰忠。

   (节选自《北史·王罴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B.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C.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D.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成人后则有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和“名”相表里,所以又叫“表字”。

B.拜,指古代高级官员在任命仪式上对君王的拜谢礼,后来演化成授予官职或接受官职。

C.铁券,特指封建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允其世代享有免死罪的证件,也叫免死券。

D.谥,即谥号,指古代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罴刚直倔强,做事平易恰当,他因公受赏,被授予西河内使,但他并没有满眼盯着优厚的俸禄,而是看到了上任后的左右为难。

B.王罴勇武过人,公平对待下属,荆州城被围缺粮,他和将士共同煮粥守城,他这种性格受人推崇,但有时也被人嘲笑。

C.王罴胸怀坦荡,做事不修边幅。

他曾当面训斥台使不珍惜食物,也曾亲手捡起别人削在地上的瓜皮面吃,两次使被招待的官员蒙羞。

D.王罴安于清贫,不屑置办家产。

虽然多次被任命为太尉、都督和诸州刺史等职,最后死于任上,但清净的名声得到时人的认可。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人间,又违宪法,以此致辞耳

2.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

河南省师范大学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成遵,南阳穰县人也。

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

家贫,勤苦不废学问。

二十能文章。

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

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

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

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至正改元,擢太常博士。

寻拜监察御史。

扈从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宜慎起居,节嗜欲,以保养圣躬,圣躬安则宗社安矣。

言甚迫切,帝改容称善。

又言台察四事,帝皆喜纳之。

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三年,自刑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

五年,丁母忧。

十年,迁中书右司郎中。

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

未几,无遗事。

时有令输粟补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为怨家所告。

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省臣从之。

十四年,调武昌路总管。

会省臣出师,遵摄省事,于是省中府中,惟遵一人。

乃远斥候,塞城门,籍民为兵,得五千余人,设万夫长四,配守四门,所以为防御之备甚至,号令严肃,赏罚明当。

贼船往来江中,终不敢近岸,城赖以安。

十七年,升中书左丞。

是时,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子,皇太子深衔之,以为遵及参知政事赵中,皆太平党也。

十九年,用事者承望风旨,嗾邓子初等诬遵与参政赵中等六人皆受赃,皇太子命御史台等官杂问之,锻炼使成狱,遵等竟皆杖死,中外冤之。

二十四年,御史台臣辩明遵等皆诬枉,诏复给还其所授宣敕。

(节选自《元史·成遵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B.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C.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D.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子指国子监,文中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国子生。

B.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与现代的学位“博士”不同。

C.丁忧也称“丁艰”,在古代指遭逢父亲母亲的丧事,丁母忧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

D.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多指升官,文中涉及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授、擢、升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

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B.成遵勤于进谏,深受皇上器重。

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上要为国家安定而保重圣体,皇上深受感动;上奏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上都赞赏接受了。

C.成遵守城有方,颇具组织才能。

他在调任武昌路总管时,曾代理行省事务,负责武昌城的防务,因其防御周到,号令严明,江上贼寇始终未敢靠岸。

D.成遵含冤而死,后被昭雪平反。

他在任中书左丞时,被皇太子误认为是太平丞相的党羽,后遭人诬告、受审讯,最终被杖责而死,几年后才被昭雪。

13.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2)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

山西省襄汾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4~8题。

(13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