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练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6402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课一练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课一练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课一练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课一练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课一练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课一练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

《一课一练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课一练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课一练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

一课一练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树人中学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一课一练

(2)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适用班级:

高二

(1)、

(2)、(3)、(4)份数:

高二文科

编者:

侯仰存日期:

2015年3月25日

1.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

“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惠至渥(wò,优厚)也。

”该材料反映的是

A.汉初实行“推恩令”B.汉初实行封国制

C.削弱地方封国势力D.实行郡县制加强集权

2.秦汉时期战争与先秦时期相比,北方地区战争次数大幅下降,而四川、江西、云南却由原来的6次、1次、2次分别增至36次、8次、11次。

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迅速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C.政治中心迁往南方D.国家长期分裂,战乱不已

3.“分封制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上的血缘性国家,秦以后才是地缘性(即民族性)国家。

”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周朝与秦朝两个时期

A.最高统治者的行政权力不同B.地方行政的组织方式不同

C.能够直接统治的区域不同D.地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4.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

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C.元朝行省制D.清朝军机处

5.据史书记载:

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

”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

此官职应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

6.“秦王朝统一全国后……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材料中所说的国家管理方式不包括

A.郡县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官僚政治

7.战国时期,黄河一旦泛滥,各诸侯国往往采取以邻为壑的办法抗灾,结果天灾又变成人祸。

这表明,治黄要取得成效,须要

A.重建分封制B.各国君主实行仁政

C.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D.人口南迁

8.秦统一后,中国古代曾多次出现过权臣当道、外戚专权、宦官弄权、后宫当政等现象。

主要是因为

A.中央集权的削弱B.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

C.宰相权力的加强D.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

9.下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

根据表中东南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B.人口和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

C.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D.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

10.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11.“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郡县制

12.汉初律令规定:

里门每天按时开放,钥匙由田典、里典轮流掌管;在伏日(鬼节)里门全天关闭,禁止行人通行和里民出入耕作;如有使节出行、救水火、追盗贼等情况,则开门放行;违律者,罚金二两。

由是可知当时政府

A.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B.重视对基层的管理

C.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D.加强对外交流往来

13.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14.在建党90周年庆典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

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统一度量衡标准D.首创郡县制度

1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

“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16.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的发展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7.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

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

C.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

18.读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19.明代思想家李贽曾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

主要是因为郡县制有利于

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C.减少决策失误D.中央任命官员

20.下列各项制度中,属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沿用并发展的是

A、刺史制、封国制B、三省制、封国制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D、一省制、刺史制

21.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22.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中记载:

“……县、邑、侯国卅八:

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其廿四有堠。

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C.分封制D.行省制

23.(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

“这种帝国结构”包括

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郡县制④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4.假设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B.“郡县制”与“元首制”

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25.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

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A.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B.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

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

26.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

27.根据秦朝的官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但太尉一职始终空着,在此背景下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A.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协助丞相管理军事D.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

28.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载道:

“制曰: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中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A.皇帝专权与分封制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

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D.宗法制与郡县制

29.从西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B、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C、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30.“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1.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

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郡守是齐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齐郡无权任免烟台的县令D.烟台是齐郡的封地

32.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

“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

33.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了《秦律》;此时的罗马法律朝着万民法方向发展。

这两种法律

A.都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B.都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

C.都体现了自然平等的法学理念D.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34.“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秦始皇的哪些措施属于首创①确立皇帝制度②推行郡县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文字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

35.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

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

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

但无可否认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面

B.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

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36.《史记·李斯列传》载: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列说法符合材料原意的是

A.秦王采纳了李斯提出的逐客建议B.肯定秦朝废除分封制的作用

C.秦朝实行郡县与封国并存的制度D.指出了秦朝灭的根源所在

37.下图是秦阳陵(今陕西咸阳市东)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

“甲兵之符,右在________,左在阳陵。

”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空缺部分应是:

A.太尉B.皇帝C.御史大夫D.丞相

38.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任嚣担任首任南海郡郡尉。

郡尉任嚣

A.负责地方的行政事务B.其子孙可以世袭其职位

C.其职务由皇帝任免D.负责地方的监察

39.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分)

材料一(中国政制)速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4分)。

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6分)。

参考答案

(2)

1.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惠至渥(wò,优厚)也”可以看出汉初是实行分封制的,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

A、C、D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制度·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2.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现象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中说秦汉时期的南方战争次数增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秦汉时期领土的扩展,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战争不利于经济的发展,A选项错误;经济中心南移发生在宋朝,C选项错误;秦汉时期是我国大一统的时期,与事实不符,D选项错误。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及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

抓住题干中“血缘性国家、地缘性(即民族性)国家,“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其依据是宗法血缘;秦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打破了原来以血缘为基础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B项符合题意,故应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4.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汉初,鉴于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汉高祖刘邦除了实行郡县制,还实行分封制,以此来巩固汉朝的统治。

但分封制的实施,导致了后来的王国问题,威胁了中央集权。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

5.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应该属于监察官员,按照秦朝的官制,只有“御史大夫”属于监察官员,负责监察百官,所以此官职应是御史大夫。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御史大夫

6.C

【解析】

试题分析: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统一全国后,废除“世卿世禄”和“分土封侯”制。

中央设三公九卿,只对皇帝负责。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即中国封建官制由此建立起来。

在这种制度下,大小官吏的任免予夺等一切权力,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7.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干可知地方各诸侯国各自为战反而造成天灾变成人祸,可知地方没有能力来治理黄河,所以A项不能选。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本题答案应该选C。

B和D与题干没有关联。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中央集权的积极作用。

8.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秦统一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权臣”、“外戚”、“宦官”、“后宫”的存在都是和皇帝制度密切相关的。

“权臣当道、外戚专权、宦官弄权、后宫当政等现象”,都是由皇权衍生出现,因此选择D。

AB与中央集权有关,与题意无关;从皇权与相权的斗争趋势看,宰相权力的不断削弱,C错误,排除AB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皇帝制度;

9.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表格中东南地区“郡、县”数目的增多,可以得出AB项正确;郡县制的实行反映出了中央权力的加强和地方权力的削弱,可以得出D项表述不正确,因此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制度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皇帝制度。

依据所学,三公九卿制是秦朝时期的中央官制。

题干中所列出的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所掌管的宗庙、宫殿、皇帝生活、皇帝家族和亲戚,表明秦朝将与皇帝及其家族有关的事情上升到国家政治的高度,体现了“化国为家、君权至上”的特点。

故应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郡县制的实施,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因此选择D。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郡县制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里门每天按时开放”“禁止行人通行和里民出入耕作”“违律者,罚金二两”中可以看出汉政府加强“里门”这样基层组织的管理。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加强对基层组织管理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综合分析理解的能力,由材料中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可以得出秦朝的政治变革是废分封,设郡县,。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体现的是血缘政治;而郡县制的长官是由皇帝任免的,体现的是官僚政治,因此变革促使了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由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政治制度的变革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A、B、C都是他首创的制度;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实行,并非秦始皇首创,故选D。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始皇的功绩

15.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公天下”是指郡县制采用依据才能政绩任免官吏,打破了以往仅凭血缘世袭垄断政权的现状,从以往的私人任用转变为公开以才能政绩为标准的选拔模式,实现了由私向公的转变,答案选D,AB两项均是维护君主私立的表现,C项与题意明显不符。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

16.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起到了巩固周朝统治的作用,但是到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崩溃。

秦朝结束了分裂局面,完成了国家统一,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郡县制。

A、C两项是次要原因,B项包含在D项中,故选D项。

试题分析: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17.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结论描述的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体制的演变,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所以C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8.C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题干限制词:

不能。

秦汉至明清,县级政区都是县,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时期,州是高层政区,至隋唐时变为统县政区,清朝则为县级政区,故B项认识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是为中央集权服务,故C项“促进了地方自主性”说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从简表可知,秦汉与隋唐是两级制,而魏晋南北朝、宋金、元明清都是三级制,故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到清的政治制度·古代行政区划

19.C

【解析】

试题分析:

郡县制使地方之权集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所以答案选C。

ABD属于君主专制的范畴。

考点:

郡县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点评:

本题要区分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20.C

【解析】

试题分析:

汉承秦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秦朝废除了封国制,刺史制在汉武帝时创立,三省六部制在隋朝创立,唐朝完善,一省制在元朝实行。

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知识点多,可以先分类,再按朝代顺序学习制度的来龙去脉。

21.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B、D体现了仁政的思想,与题干无关;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以法家思想为理论依据,但是法令主要是手段,所以C也与题干无关。

君主专制是指决策的方式,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

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所以A符合题意。

考点: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点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突出特征:

皇权至上,主要表现在皇位世袭和皇帝总揽国家的政治、经济、司法和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22.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材料中的“西汉永始四年前后、县、邑、侯国同时存在”等信息可判断西汉初年郡国并行。

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出现;分封制西周初年开始实行;行省制元朝开创。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

西汉初年,为了巩固统治,朝廷把刘氏子孙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王,又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地方上呈现郡县、封国并存的局面。

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逐步削弱封国权利。

又设立了刺史制度,刺史级别不高,但在全国实行监督权。

23.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秦朝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分封制”可知“这种帝国结构”是秦朝开创的,①②③符合,④三省六部制隋朝开创,可排除。

考点: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点评:

此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适合采用排除法。

24.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丞相”和“元老院成员”是解题关键词。

A、B、D分别从法律、政治制度、中枢机构等方面进行对比,仅是一个侧面,排除。

秦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罗马是民主政治。

C项从治国原则上立意,故选C项。

考点:

秦朝政治制度和罗马法

点评:

本题把罗马法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进行比较,有新意。

25.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也就打破了贵族对官吏的世袭特权、垄断特权,同样道理,克里斯提尼用“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血缘部落”的意义也是在于打破原来的贵族靠血缘关系对官吏的世袭特权、垄断特权,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秦始皇的郡县制和克里斯提尼划分行政部落共同的进步意义

26.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可以看出,秦时期相对于西周来说,实现了权力的集中。

即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故选A。

B项与材料无关;CD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因此BCD三项均错。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7.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本题考查三公九卿制,三公中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很大。

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管全国军事。

但鉴于军事的重要性,太尉一职始终空着,由皇帝兼任。

实际上是两公,可见御史大夫起到牵制相权的作用。

A、B、C三项表述均有误。

故选D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