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6257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docx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docx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

 

中央财政支持舞蹈表演专业

建设方案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二零一一年十月三十日

目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1

(一)建设基础1

(二)存在差距2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2

(一)总体目标2

(二)具体目标3

(三)人才培养目标4

三、专业建设内容与实施步骤4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5

(三)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7

(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8

(五)服务产业能力建设9

四、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9

(一)改革举措9

(二)保障措施10

五、建设进度与预期绩效11

(一)建设进度11

(二)预期绩效14

六、经费预算15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中央财政支持

舞蹈表演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建设基础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是福建省唯一一所公办专业艺术高职学院。

舞蹈表演专业于我院1958年创办时即成立(学院前身为福建艺术专科学校、福建艺术学院、福建艺术学校),长期与福建省歌舞剧院合作培养专业舞蹈演创人员。

20世纪50年代至今,作为福建省最主要的一支专业舞蹈教学力量,为福建省内外舞蹈界输送了众多的表演与创作人才,曾先后培养出了范东凯、邓宇、周萍、曾焕兴、肖燕莺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舞蹈表演艺术家、舞蹈编导,现福建省各大专业艺术院团舞蹈演员与编导80%以上均为我院毕业生。

2007--2009年,舞蹈表演专业的“中国古典舞”、“福建民间舞”、“舞蹈艺术实践”三门课程被评选为省级高职精品课程,“福建民间舞”课程在国内独树一帜,成为福建艺术教育领域中的特色课程,同时也成为传承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2009年,“舞蹈表演专业”被评选为福建省高职高专“精品专业”。

舞蹈表演专业本着面向社会,服务地方,完善结构的原则,通过具体论证,结合学校发展规划,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专业课程已发展为涵盖基本功训练、身韵、剧目排练、舞蹈史论、舞蹈创作与实践的系统课程。

近五年来,本专业按照“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创作为两翼,以实践为平台,全面提升整体办学实力”的发展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加大科研、创作投入,加强教学实践、创作实践。

有效提高了《中国古典舞基训》《芭蕾基训》《民族民间舞》《福建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现代舞》《舞蹈编导》《艺术概论》《舞蹈鉴赏》《舞蹈史》《舞蹈音乐》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及《演唱》《乐理》《钢琴》《戏曲音乐》《舞蹈解剖学》等辅修课程,实现了课程的整体优化。

有利于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使其符合舞蹈表演职业岗位群的知识体系与技能要求。

与此同时,舞蹈系还承担省级以上课题3项(含国家重点课题《福建民间舞集成》)、出版专著及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并有多篇论文在文化部主办的“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获得教学论文奖。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本专业积极拓展演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将专业艺术实践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建设了福建省歌舞剧院、福州市歌舞剧院、福州市电信艺术团、福州市邮政艺术团、福建宁德畲族歌舞团等10多个舞蹈表演专业实践、实训基地,与福建省歌舞剧院、福建宁德畲族歌舞团签署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合同。

同时本专业作为合作企业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平台,每年承担了80多人次的专业演员培训。

近五年,舞蹈系创作了二十多个舞蹈作品参赛、参演,在全国、全省各类重大演出、比赛中取得丰硕成果。

2008年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2009年参加了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花车巡游,2010年参加了上海世博会福建周演出。

2009年在国家文化部主办的第九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即文华艺术院校奖,比赛参赛院校131所,人数达4797人),舞蹈系派出8名指导教师和18名学生组成的参赛代表队角逐,共获得12个奖项。

(二)存在差距

1、当代舞蹈艺术的发展流变与演出市场对人才需求口径呈多元化趋势,人才培养方向的定位需要进一步调整,专业方向需要进一步拓宽,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文艺团体改制走向市场,校企合作、院团合作模式需要重新定位,合作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磨合。

3、本专业对文化产业与社区文化的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4、作为对台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交流与合作机制尚未形成,尚有较大的交流空间有待拓展。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福建省乃至海峡西岸经济区演艺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舞蹈系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为基础,同步加快学院“实验艺术团”的改革与建设,以真实职业环境为保障,以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为侧重点,努力推进校企对接,深化工学结合、系统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校企合作共建基于舞蹈基本技能、表演过程和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完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实施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同时深入挖掘、整理福建民间舞蹈文化遗产,打造本土舞蹈文化的传承与研究阵地。

通过两年的建设周期,使本专业与演艺业相关岗位无缝对接,继续保持本专业在本省舞蹈艺术教育界中领先地位,同时以特色课程、特色原创作品在全国形成一定的影响。

(二)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块”的人才培养构架,探索适应多元化人才需求口径的培养制度和形式。

继续探索推进中职与高职舞蹈表演人才培养的系统衔接,形成与市场接轨紧密的中高职专业衔接平台。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共同研发专业教材、共同搭建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课程体系和行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行业岗位技能要求相契合,完成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实现基于舞蹈表演任务的项目课程开发,将相关展演剧目任务纳入教学过程中,加强综合艺术实践的考核,强化基本功、基本技能的提高和拓展,推进项目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建设期内全面完成课程标准的修订,继续做好已有的3门省级精品课程的深度建设,同时力争将《民族民间舞》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将《中国古典舞》建设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3、实训条件建设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是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重要阵地。

学院将重点建设“福建省歌舞剧院”、“福州市歌舞剧院”、“宁德畲族歌舞团”三个校外实训基地,完善双师指导机制,形成“院(团)中校”,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4、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师队伍总量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稳步增加的前提下,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注重引进高水平艺术人才与具有行业影响力、行业经历的专家、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

将行业企业实践经历作为新进专业教师和专业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安排骨干教师定期顶岗实习,将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实践、社会服务等作为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加强骨干教师工作室建设,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发扬传、帮、带作用,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艺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

建设期内,“双师”素质教师达50%,注重聘请具有行业影响力、行业经历的专家、专业人才兼职任教,建设期内兼职教师人数达到6名,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指导实训课时数比例达40%以上。

5、服务社会能力

积极提升社会服务功能,以“两个平台”建设为抓手扩大专业的办学影响与社会效益:

一是建设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实验艺术团平台,充分开掘自身编创演优势积极服务社会、服务地方,参加省、市重大艺术展演活动,以及代表福建省参加国家级重大展演活动;二是建设全方位的教学资源平台,全面推进构建舞蹈艺术人才培养立交桥,实现中高职教育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省内外艺术院团提供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为中职学校舞蹈专业提供教学指导,为学院所在社区、共建单位提供艺术服务和业余培训,通过开展艺术考级建立社会艺术水平(舞蹈)考级点,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向社会推广舞蹈艺术,普及舞蹈知识。

(三)人才培养目标

以“福建省歌舞剧院”、“福州市歌舞剧院”、“宁德畲族歌舞团”等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面向各类艺术表演团体的舞蹈表演、教学辅导、组织舞蹈活动等职业岗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舞蹈艺术素养、较强舞蹈表演技能和舞蹈表现能力的高端技能型舞蹈表演专门人才。

三、专业建设内容与实施步骤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招生制度改革

拓宽生源渠道,扩大面向中职生招收比例,制定相应的遴选招生办法,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的系统培养,并重点选取省内2-3所中职学校进行深度合作,争取2013年面向中职生招收比例达到50%。

2、强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

与行业专家、企业骨干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强化其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内容改革、教学质量监控、实践实训指导、就业跟踪反馈中的作用。

3、完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机制

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配合课程教学内容推进,系统设定每学期的综合实践时间与内容,以项目驱动教学目标的完成。

完善毕业实习制度,加强毕业实习指导。

构建完善的工学交替运作机制。

4、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改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手段,侧重建设第三方评价体系,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跟踪。

实现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评价体系注重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涉及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及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行业协会对专业建设的评价与建议、学生家长对专业教育教学的评价与建议等等。

建立相应制度,保证信息收集,注重对评价信息的分析及反馈。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明晰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市场需求调研及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以及学院既有的基础与办学优势,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

培养具有较好舞蹈艺术素养、较强舞蹈表演技能和舞蹈表现能力的,适应表演艺术团体、文化企事业单位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舞蹈表演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表1、表2、表3)。

表1职业知识、技能结构

知识、技能结构

及内涵

基本要求

艺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与舞蹈表演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认识艺术的本质、艺术作品的构成、舞蹈风格样式、舞蹈审美规范,具备应有的舞蹈表演学科素养。

舞蹈表演基本技能

掌握与高职教育相符合的舞蹈专业技能技巧、不同舞种的韵律及风格特点,具有一定的表演水平。

表2职业能力结构

能力结构及内涵

基本要求

模仿能力、接受能力、舞蹈记忆能力

能够较快地模仿舞蹈动作、体现舞蹈风格韵律,不走样、不变味;较快地记忆动作过程中的节奏变化安排;较快地记忆组合、舞蹈和舞蹈剧目。

舞蹈形象的塑造和舞蹈作品的表演能力

能够按照作品原貌或在专业编导下,能够完成较有难度的作品表演任务;运用舞蹈语言到位,表现舞蹈形象准确

舞蹈作品的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具有高职教育水平相应的艺术修养,能够独立分析、理解和欣赏一般的舞蹈作品,并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

表3职业素质结构

素质结构及内涵

基本要求

舞蹈表演方面的综合素质

对于所学专业知识技能,不但掌握,而且会用,不但能演而且专业,身心投入,一丝不苟;气质优雅,风度大方。

与同业人员的艺术合作素质

具备与编导者、音乐伴奏者、同剧目表演者、舞台美术工作者自觉合作意识,能够与合作者互相尊重、体谅、沟通、爱护舞台设施和演出用品。

2、根据舞蹈艺术领域的新发展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前瞻性的视野来设置课程体系。

通过分析学生就业的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以及发展趋势,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通过分析舞蹈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结构,细化学生的职业基础、职业技能、拓展技能,职业素养,合理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实践为主体特征的课程结构体系。

按照“专业基础平台+职业方向模块”的构架,对舞蹈表演专业的现有课程优化整合,形成相应的课程模块。

专业基础平台:

舞蹈表演基础、舞蹈音乐基础、舞蹈理论与鉴赏基础、舞蹈编导基础。

专业方向模块:

中国古典舞模块、民族民间舞模块、芭蕾舞模块、现代舞模块。

职业拓展模块:

流行舞模块、国际标准舞模块。

舞蹈表演专业除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外,还致力于拓展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根据职业岗位的发展要求修订课程教学内容

努力使课程教学内容以岗位工作过程为设计依据,使课程内容能够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使学生能力符合社会职业岗位的最新要求。

即: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职业岗位→岗位技能要求→职业能力标准→知识技能要点→技能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2012年完成主干课程标准的修订,2013年完成所有课程标准修订。

4、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

针对目前教学资料库较为匮乏的现状,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建设起7门核心课程全程教学影像资料,以及课程标准、理论题库、示范教学、期末考试、实践实训、创作展示、毕业汇演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努力完善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规划如表4。

表4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规划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完成时间

负责人

1

中国古典舞基训

2012.10

程春玲

2

芭蕾舞基训

2012.10

何书升

3

中国民间舞

2012.10

何海飞

4

福建民间舞

2013.10

林松伟

5

舞蹈编导

2013.10

谢南

6

现代舞

2013.10

李子昕

7

舞蹈音乐

2013.10

许君君

5、加强教学改革研究

紧密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具有舞蹈高职教育特色的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引导、顶岗实习模式,切实加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积极申报教育改革研究课题,争取两年内完成1项省级教育课题。

(三)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条件建设

根据专业发展,按照“科学、合理、先进、适用,能满足教学要求”和“轻、重、缓、急”的原则,认真做好实训基地建设调研,充分用好专项建设经费,在现有的舞蹈排练室、舞蹈展演厅、综合剧场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实训场馆的各项功能,重点加强完全在仿真情境的建设,同时加强面对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建设。

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一是现有舞蹈排练室14间(2500平方米),在建设期内分批建设把杆、灯光、音响、地塑、钢琴、音响、多媒体等基础设备;二是按模拟舞台的形式进行展演厅建设,展演厅功能分区分为观众席与演出席,配备简易灯光、边条幕、天幕、音响,可组织带观众的小型演出;三是分批建设教学器具与演出道具服装,并根据教学训练过程的实际需要与演出实践需要逐步补充舞蹈服装与道具;四是规范各类实训场馆的使用管理制度,确保实训场馆的使用率。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各艺术院团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的发展,调整现有的实训基地的结构,增加2-3个实训基地,确保学生顶岗实训有充足的、优质对口的岗位。

选取“福建省歌舞剧院”(项目负责人:

谢南,指导教师:

倪达文,配备本专业校内负责人:

程春玲)、“福州市歌舞剧院”(项目负责人:

林姝敏,指导教师:

陈冲,配备本专业校内负责人:

何海飞)、“宁德畲族歌舞团”(项目负责人:

雷胜辉,指导教师:

刘荣,配备本专业校内负责人:

何书升)三个校外实训基地作为重点建设单位,深化合作机制,使之成为本专业的教改实验、学生实训就业、教师创作实践的重要基地。

于2012年完成一套本专业相对完整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度与评估办法,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评估与管理,督促校企双方开展深层次合作,注重实效性,丰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内涵,保证校外基地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真实作用。

(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

对专业带头人林松伟进行重点培养,提供机会参加专业培训、专业学术研讨,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考察、访学,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科研能力,逐步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教学、科研与创作队伍。

并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科研课题,承接重大演出任务。

2、高层次教师的引进

引进1名在舞蹈界中有较高知名度的舞蹈编导专业教师,主持舞蹈创作工作,加强创作力量,打造舞蹈精品剧目。

3、骨干教师的培养

培养或引进骨干教师3名,实现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比例达到50%以上,积极扩大校际交流,通过邀请兄弟院校和本科院校本专业骨干教师展开交流讲座、学术研讨,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学习观摩机会,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艺术院团中参加顶岗实践,在现有的专业教师中选送3名青年骨干教师到演出团体顶岗实训,有针对性地提升校内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形成本专业的骨干教师群。

注重邀请高水平艺术人才与具有行业影响力、行业经历的专家3名来院传授经验指导剧目等,带动整个骨干教师队伍技能水平的提高。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聘请业内业务骨干作为本专业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由行业专家、知名编导、演员组成的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承担的技能课与实训课达到40%,行业专家将具体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艺术生产、艺术创作与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承担各个环节的教学工作。

在建设期内形成兼职教师资源库,并逐步建立起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与监督体系。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如表5所示。

表5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培养类别

人数

培养计划

年度

措施

专业带头人

1

2012-2013

参加专业培训、专业学术研讨,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考察、访学;协助科研课题申报;项目开发资助

高层次教师的引进

1

2012-2013

给予研究、创作项目资金资助

骨干教师培养

3

2012-2013

有计划地安排专业培训、学习观摩,以及到艺术院团中参加顶岗实践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6

2012-2013

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五)服务产业能力建设

1、通过学院的“实验艺术团”平台,在现有每年承接30多场次的演出量基础上,再将演出承接量扩大到每年40场次以上。

2、继续为福建省政府、福州市政府重大演出任务提供编创与演职人员。

3、为省内外艺术院团提供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

4、为中职学校舞蹈专业提供教学指导,并对其开放校内实训场馆。

5、为学院所在社区、共建单位提供艺术服务和业余培训。

6、加大对福建民间舞蹈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工作,进一步发挥本专业在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7、继续扩大对台舞蹈艺术交流,使本专业成为福建省对台艺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8、建立社会艺术水平(舞蹈)考级点,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向社会推广舞蹈艺术,普及舞蹈知识。

四、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一)改革举措

1、将学院“实验艺术团”建设成一个按照文化市场机制运作的演艺企业,使之成为“校中企”,并以此为载体,构建包括舞蹈表演专业在内的高职艺术教育各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打造一个学生实训、教师实践的基地。

同时,通过实验演艺活动,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文艺市场的人才需求,以此为依据进行结构调整与教学改革。

进而推动“产、学、研”的开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与创新能力,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

2、成立“舞蹈创作工作室”,整合校内外创作力量,加大舞蹈作品的创作力度,加大参加全国舞蹈大赛的力度,并以创作作品的排演驱动教学内容的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3、成立“福建民间舞工作室”,充分利用我院老教师福建民间舞传承人郭金锁,以及现有收存、整理的福建民间舞资料等优势资源,加大对福建传统舞蹈文化遗产的挖掘与研究,同时加强省级精品课程“福建民间舞”的建设,使本专业成为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载体。

4、进一步规划教师团队的建设,强化教师教学、科研、创作水平的提高。

修订定专任教师科研、创作工作量制度,修订专任教师到一线企业顶岗实训制度。

改革教师考核、聘用、晋升、奖惩制度。

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指导与聘用管理。

5、推进中高职衔接,积极探索系统培养。

由于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中职生的专业基本功普遍较为扎实,但长期以来,由于招生机制的限制,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较为困难。

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比例逐渐扩大,中高职的教育衔接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尤其是教学内容的衔接。

本专业将与泉州艺校、漳州艺校、龙岩艺校作为合作对象,从人才培养方案、学分互认、定向招生、实训条件建设、师资培训入手,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系统培养的新模式。

(二)保障措施

1、组织与人员保障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中央财政资助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实行各级项目负责人责任制,明确各级负责人、各级项目小组的职责。

本专业成立“中央财政资助专业建设项目组”,由系领导、专业带头人、行业专家、专业教师组成,负责项目按计划实施以及项目建设成果的汇总。

项目合作单位:

福建省歌舞剧院、福州市歌舞剧院、宁德畲族歌舞团。

项目组负责人:

林松伟(舞蹈系主任、副教授、国家一级编导);

项目组成员:

程春玲(舞蹈系副主任、副教授、国家一级演员)、谢南(福建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导)、吴玲红(福建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导)、雷高平(宁德畲族歌舞团团长、国家二级演员)、杨伟豪(福建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编导)、石振华(福州市歌舞剧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导)、林姝敏(福州市歌舞剧院副院长、国家二级演员)、何海飞(舞蹈系民间舞教研室主任、国家三级编导)、杨丽(舞蹈系音乐教研室主任、讲师、国家三级演奏员)。

2、经费保障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两年,争取中央财政200万的支持,省财政投入50万元支持本项目。

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该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原则为:

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并将年度建设项目安排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接受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的监管,提高建设经费的使用效率。

3、政策保障:

(1)建立专业建设经费使用办法;

(2)建立专业建设完成激励考核机制;

(3)建立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三)质量控制

1、学院教务处与督导室联合组成项目督导办公室,对建设项目进行定期检查与指导,监控项目建设进度与建设质量,保证项目按计划进行。

2、动态监控体系。

制定专业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采用循环法进行项目全过程监控,做到“项目计划周密,建设程序规范,督促检查有力,信息反馈及时,整改措施有效”;建立项目月报制度,监管项目落实进度。

3、项目绩效考核机制。

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注重项目细节的质量管理保障体系,落实项目目标责任制,将目标与责任分解到相关人员,按时间、进度、效果三要素,对责任人进行绩效考核。

每半年由项目领导小组牵头,对照项目监测点进行考核。

五、建设进度与预期绩效

(一)建设进度

建设内容

具体

项目

建设进度及阶段目标

2012年

2013年

招生形式改革

联系3所省内中职学校,落实合作招生、系统培养前期工作。

完善中职学生遴选录取办法;合作招生。

落实年度招生计划,年招中职生规模力争达到50%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1、修订现有人才培养方案2、制定并实施中高职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机制

修订单元制教学活动组织办法;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开展工学交替项目教学活动,校企合作修订实训项目指导书。

完善工学交替规章制度,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