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5875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1.docx

《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1.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1.docx

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1

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

(1)

1.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的爆发

  明朝中叶以后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清朝前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资本主义因素在中国社会内部的发展十分缓慢。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然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国家。

清朝统治后期,政治逐渐腐败,土地集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当清朝的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段,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英、法、美等,其中英国发展水平最高。

为了争夺原料和市场,这些国家积极对外侵略。

19世纪初,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只开放广一地同外国通商,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资本家把鸦片运到中国来,以掠夺中国的白银,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官僚、地主吸食鸦片,造成政治更加腐败。

士兵吸食鸦片,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道光皇帝为了维护其统治,派林则徐在广东禁烟。

林则徐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以后,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以上就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中英《南京条约》

  1.签订时间:

1842年8月。

  2.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五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由两国商定

  3.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的附件。

英国从中又取得了建立租界的权利和“领事裁判权”,以及片面“最惠国待遇”。

  《南京条约》和附件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以及关税自主权和司法权,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给中国造成严重的危害。

【领事裁判权】

  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

主要内容是:

该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事或法庭依其本国法律审理。

这是帝国主义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一种特权制度。

旧中国从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起,英、美、法、俄、日等相继取得过这种特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亦称片面最惠国条款。

在国际条约中,缔约双方互相享受对方已经或将要给予第三国的同等的条约权利(一般包括通商、航运、税收、投资、居住等方面),这种待遇称最惠国待遇;仅缔约一方享受这种权利,而并不给对方以对等的权利或利益者,则为片面最惠国待遇。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

中国今后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准英人一体均沾”,即为中国近代给予外国侵略者片面最惠国待遇之始。

  【租界】

  帝国主义国家在半殖民地国家的城市或通商口岸,强划一部分区域,所有行政、财政、警政、市政等均归掌管,称为租界。

租界既有一国单独掌管的,如旧中国在上海、杭州等地的“日租界”;也有几国共管的,如旧上海的“公共租界”。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而结束。

南京条约中关于香港的割让,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关税协定,破坏了中国的关锐自主权。

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扩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权益。

后来,英、法等国相继在上海等地开辟“租界”,并以租界为据点,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经济方面,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战后,鸦片走私更加严重,白银外流,银价上张,劳动人民负担又大大加重。

五口通商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小农经济逐渐破产。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此后,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旧民主主义革命:

  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英法联军劫焚圆明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

联军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抢劫三天。

这群贪婪凶残的强盗,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凡是搬不动的就棒打棍敲,任意毁坏。

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记者从北京发回的通讯写到: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

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

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一个名为赫里斯的英国军官,第一次抢到一个缕金花盆,盆中栽着一株高1英尺的黄金树,树上挂着以红玉为核心的蓝宝石果子。

他将这个金花盆和其他宝物,装了七大筐,归为己有。

第二次,他又抢到一座7英尺高的金塔和大批宝物。

10月11日,英国侵略者又组织了一支1200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的庞大抢劫队,再次洗劫圆明园。

10月18日清晨,英国骑兵团3500人,开进圆明园,手执火把,到处纵火。

据当时记载:

“倾刻工夫,几十处地方,都冒出了一缕缕的浓烟密雾,……不久这缕缕的烟,聚成一团团的烟,后来又集合为弥天乌黑的一大团,万万千千的火焰,往外爆发出来,烟青云黑,掩蔽天日,所有庙宇、宫殿、古建筑,被视为举国神圣庄严之物,其收藏着的历代富有皇家风味的精美物品,都付之一炬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和加深第一次鸦片战争所取得的侵略权益,性质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同,也可以说它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把这次战争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次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使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中国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这次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与清政府共同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气壮山河的天京保卫战

  1864年6月,天京城内只有3万人,除居民外,太平军不过万人,能守城战斗者不过三四千人。

7月3日,地保城失守,敌军居高临下,整日炮轰,并加紧挖掘地道,埋炸药破城。

19日,湘军炸塌城墙,蜂拥而入。

守城的太平军高呼:

“弗留半片烂布与妖享用”,与敌人展开寸土必争的巷战。

许多太平军将士坚守房屋,用枪炮不断轰击敌人。

就是到了无法再守的时候,他们毅然点燃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为天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守卫天京的太平军,给清军以重大杀伤。

担负攻城主力的清将朱洪章后来在回忆这场战役时,心有余悸地写道:

“不易当年克此城,今朝却是信伤神。

精兵四百遭全灭,壮士三千只半生。

  湘军攻占天京城后,曾国藩给清廷的一份奏稿中也写道:

“……与悍贼拼死鏖战之苦,实为久历戒行者所未见。

……自六月初一起,令各营轮攻,伤亡极多。

……如是半月,未尝一刻稍休,肉薄相逼,损伤精锐,不可胜数。

总兵陈万胜、王绍羲、郭鹏程素称饶将,数日之内,次第阵亡,尤堪悯侧。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主观上: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内部犯了一些极为严重的错误。

如进取心逐渐减退,大兴土木严格等级制度,越来越脱离群众,最后严重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和滥杀,以致石达开率兵出走,严重地削弱了自己的力量,葬送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大好形势,使革命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在用兵方略上也有一些错误,如派兵北伐,但准备不足,使北伐军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最后全军覆没。

另外在指导思想上,利用“拜上帝会”,虽在一定时期内起了组织动员群众的作用,但迷信宗教,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客观上:

由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也是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它建立了政权,颂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分配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措施。

这个制度规定:

不分男女,按年龄都可以分到一份田地,目的是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这种冲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性文献是前所未有的。

洪仁写了《资政新篇》一书,提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

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在农民战争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更是前所未有的。

太平天国组织了强大的武装─太平军。

太平天国的坚持战斗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取600多座城市。

在太平天国的防御战中,几次打败外国侵略军和洋枪队。

在上海附近,击毁敌营130多座。

在浙江的一次战斗里,打死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农民战争打击了外国略者,也是前所未有的。

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它建立了政权,颂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分配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措施。

这个制度规定:

不分男女,按年龄都可以分到一份田地,目的是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这种冲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性文献是前所未有的。

洪仁写了《资政新篇》一书,提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

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在农民战争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更是前所未有的。

太平天国组织了强大的武装─太平军。

太平天国的坚持战斗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取600多座城市。

在太平天国的防御战中,几次打败外国侵略军和洋枪队。

在上海附近,击毁敌营130多座。

在浙江的一次战斗里,打死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农民战争打击了外国略者,也是前所未有的。

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

(2)

洋务运动和中法战争

  总理衙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外事机构,简称“总理衙门”。

1861年1月,由恭亲王奕奏请设立,由奕等充任事务大臣。

总理衙门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管理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办学校、派留学生等,权力越来越大,成为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

它一成立,就正式委任英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

1863年李泰国离任回国,由英人赫德继任达40年之久。

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

其间,奕任首席大臣28年,庆亲王奕任12年。

直到1901年,据《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

  慈禧太后的主要政治活动:

  ①1861年,慈禧太后发动宫廷变,夺取了清朝的最高统治权。

此后、即向英、法等国“借师助剿”,联合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②在对外关系方面,她对外国侵略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态度,是不抵抗派的代表人物。

在她主持下的清政府,先后和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俄改订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领土主权,巨额的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担,特别是《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③是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她极力反对戊戌变法运动,并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宣布亲政,废除新法,逮捕维新派,杀害了“戊戌六君子”。

④对义和团运动,她采取利用欺骗的手段,当八国联军进攻时,她又下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⑤当革命形势高涨时,为挽救清王朝的灭亡,她玩弄了预备立宪的骗局。

综上所述,慈禧太后在政治上是野心家、顽固派,在内政外交上,是对内镇压的刽子手,对外的妥协投降派

  洋务派和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在清统治阶级中出现了一些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的人,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

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他们以“自强”新政为名,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举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被称作“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但是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生产技术,中国出现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企业的利润,也吸引着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

因此,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和“敌外国”相提的。

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

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

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

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

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

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 富”的口号下,养肥了我国第一代军阀集团。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

这“商股”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

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格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

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

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洋务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最后,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如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

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10万多匹。

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中法战争

  马尾海战

  1884年7月,法军闯进闽江口,行泊在福建水师基地马尾军港监福建水师,伺机破坏军港,击毁福州造船厂。

8月法舰向港内中国军舰发动袭击,清朝水师仓促应战,士兵临危不惧奋勇还击。

由于李鸿章妥协退让,不许“轻言战事”,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不做戒备,还禁止军舰移动,使福建水师损失惨重,中国军舰被击沉11艘,商船19艘,官兵牺牲700余人法舰又将马尾船厂及沿江炮台用炮轰毁,最后退出马江,清政府得到报告后,于8月26日才被迫下诏向法正式宣战

  镇南关大捷

  中法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又称“谅山大捷”。

1885年初,法军大举北犯,清军放弃谅山、镇南关,逃回广西。

清政府起用退职老将冯子材帮办广西军务抗法。

冯子材在镇南关内关前隘构筑长墙,挖掘壕沟,据险扼守,多次击退法军进犯。

3月底,法军分三路进攻镇南关,冯子材看到形势危急,身先士卒,跃出战壕,士兵们跟着冲上去,同敌人展开肉搏战,法军溃退。

越南人民也赶来助战,中越军民合力围歼,击毙法军1000多人,法军狼狈南逃。

中越军民乘胜追击,收复谅山等要地,取得巨大胜利。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镇南关大捷。

  中法战争的结局──“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从镇南关─谅山大捷来看,法国不是不可被战胜的。

茹费里内阁的垮台,更说明法国是战败国。

但正在胜利之时,李鸿章却“乘胜即收”,不仅下令停战、撤军,还与战败的对方订立丧权辱国的条约。

相反,法国却在战争失利的情况下仍然达到预期的侵略目的。

1885年4月6日,清政府下令停战、撤军,有关疆吏将领同声反对,表示不胜惶骇。

冯子材“力持不愿,电函并至,忠愤填膺”,力主“责法人以越地还之越王,方可班师”。

冯部撤兵之日,越南人民挽辔(pèi,鞍辔)请留,痛哭不舍,许多人跟随冯军入关。

中法战争这种结局的形成,在于清朝统治集团一味求和,正所谓“和者朝廷之本心”。

这样,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局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3)

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门户开放”政策

  1898年,美国正在进行与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未能参与对中国海湾港口和“势力范围”的争夺。

1899年9月和11月,美国政府先向英、德、俄三国,接着又向法、日、意各国提出所谓在华“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

美国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得到的路矿等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对各国货物,一律由中国政府按照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在征收港口税、铁路运费方面,对别国船只、货物不实行差别待遇。

当时,美国的工业正在迅猛发展,工业总产值以及钢铁、电力等许多主要方面的生产已经超过英、德、法各国而居世界首位。

“门户开放”政策,是要列强开放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以免因“排它性待遇”而遭到损害。

英国对美国的倡议表示有条件地赞同,俄国的答复故意含糊其辞,但不公然反对,其他国家则根据各自的情况作了相应的表示。

美国利用其中的外交辞令,于1900年3月宣布它所提出的主张已为各国所接受。

这样,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经过几年空前尖锐复杂的大争夺之后,终于在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基础上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侵华的联合阵线。

  日本蓄意挑起侵略中国的战争

  1894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也称东学道,系秘密宗教团体)起义。

5月31日,起义军攻占全罗道首府全州。

朝鲜国王李熙要求清政府派兵镇压(当时清朝和李氏朝鲜有“宗藩”关系)。

正在处心积虑寻找挑起战争时机的日本,也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助剿”。

6月9日至11日,清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所部2400多人先后在朝鲜登陆,部署在汉城至公州一线。

于是,日本以护送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回任的名义派出陆战队400人入朝,10日公然占领汉城,至16日已有8000余人进驻仁川、汉城一带。

这时,东学党起义已趋平息,中朝两国为避免事态扩大,提出中、日都从朝鲜撤兵。

但日本却无理提出“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6月底驻朝日军骤增至15000人左右。

在朝鲜局势日趋紧张的形势下,以慈禧太后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政府决策集团竭力避战求和,寄希望于俄、英、德、法、美各国出面“调停”。

7月23日凌晨,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发动政变,派兵攻占朝鲜王宫,扶植以大院君为首的亲日政府。

两天后,大院君“邀请”日军驱逐在牙山的中国驻军,战争已是一触即发了。

  大东沟海战

  甲午中日战争中一次激烈的海上遭遇战,又称“大东沟海战”。

1894年9月16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舰队护送增援部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

17日返航途中,在黄海海面受到日舰袭击,丁汝昌下令迎战。

中国海军将士奋勇还击。

旗舰定远号在管带刘步蟾指挥下击毁敌舰一艘,又击中日本海军军令部长乘坐的军舰,迫使其逃出战场。

在激烈的战斗中,清军广大官兵奋不顾身,英勇杀敌。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率军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这次战役中日双方互有损伤,北洋舰队主力尚存。

黄海海战后,李鸿章为了避战求和,严令北洋舰队退守刘公岛,不准出战,因而坐失战机,招致1895年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全军覆灭

  《马关条约》的危害

  《马关条约》的内容,可概括为割领土、赔巨款、开四埠、设工厂四个方面。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苛刻、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不仅使大片领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严重削弱了中国的国防,便利了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

②巨额赔款,不仅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经济危机。

为偿付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债,帝国主义国家则通过附有苛刻条件的贷款,进一步控制清政府,使清政府更加依附于帝国主义。

同时,这笔赔款,也增强了日本的侵略力量。

③四个通商口岸的开辟,等于把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和江浙两省,向日本同时也向其他帝国主义开放,便于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就直接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同时,这条约规定也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要求。

而资本输出必然导致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

所以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甲午战争后,出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德国强租胶州湾,划山东为势力范围;俄国强租旅顺、大连,划东北为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州湾,划广东、广西、云南为势力范围;英国强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今统称‘新界’)、威海卫,划长江流域为势力范围;日本划福建为势力范围。

②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国见其他国家已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也插足进来。

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政府提出“门户开放”照会。

内容主要有:

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夺得的特权;要求在其他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美国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要求中国内地全部开放,使帝国主义国家都享有投资权利。

从此以后,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扩大起来。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①在中国开设银行,发行纸币、吸收存款、经营汇兑和高利贷,争夺对中国的投资,外国开设的银行成为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工具。

②向清政府发放借款,要清政府以海关收入和其他税收作保。

通过这些借款,帝国主义不仅获取了高额利润,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税收,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

③争夺在中国的铁路建筑权,通过在中国修筑铁路,控制了中国的内陆交通,他们控制的铁路伸展到哪里,侵略势力就扩展到哪里。

④在中国投资设厂,利用中国劳动力和原料从事商品生产,剥削中国人民,赚取高额利润。

⑤夺取在中国的矿山开采权。

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门户开放”政策

  1898年,美国正在进行与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未能参与对中国海湾港口和“势力范围”的争夺。

1899年9月和11月,美国政府先向英、德、俄三国,接着又向法、日、意各国提出所谓在华“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

美国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得到的路矿等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对各国货物,一律由中国政府按照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在征收港口税、铁路运费方面,对别国船只、货物不实行差别待遇。

当时,美国的工业正在迅猛发展,工业总产值以及钢铁、电力等许多主要方面的生产已经超过英、德、法各国而居世界首位。

“门户开放”政策,是要列强开放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以免因“排它性待遇”而遭到损害。

英国对美国的倡议表示有条件地赞同,俄国的答复故意含糊其辞,但不公然反对,其他国家则根据各自的情况作了相应的表示。

美国利用其中的外交辞令,于1900年3月宣布它所提出的主张已为各国所接受。

这样,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经过几年空前尖锐复杂的大争夺之后,终于在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基础上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侵华的联合阵线。

  日本蓄意挑起侵略中国的战争

  1894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也称东学道,系秘密宗教团体)起义。

5月3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