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5810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docx

《初中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docx

初中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

初中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第一部分)

  在最近几年,整个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领域和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

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无时不在冲击着我们的初中学生。

  从我的教学实践(高中工作8年、初中工作近4年、小学工作4年)我感觉到,初中、高中、小学三个阶段,初中是最难管理的阶段,小学生比较听话,高中生基本的世界观已经形成,再说考上高中的多数都是较好的学生,且有强大的升学压力,而初中时代是学生生理、心理都发生急剧而复杂变化的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多思多梦,对未来有种种的理想,而又缺乏必要的知识;有充沛的精力而又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有探索的精神而又分不清是非界线。

他们是社会中最积极敏感的阶层,他们从过去的传统走来,又向未来的理想走去。

社会上的各种力量,新与旧、正确与错误、光明与黑暗都集中交织在初中学生身上。

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们,向往未来,立志成才,具有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视野开阔,尊师守纪,勤奋向上。

但是,毋庸置疑,当代青少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

目前道德价值标准存在虚化的现象,学生的道德行为已被完全社会化,他们在道德能力上面临多种挑战。

由于青少年智力发展与德育发展的不协调,导致一些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准下降。

许多青少年在享受到越来越丰富的物质产品和文化教育的同时,精神世界却显得越来越空虚与贫乏,在道德认识上都知道怎么做,但道德行为却做不到,道德教育结果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以利于今后更有效地做好初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一、当代初中生在成长中易出现的问题:

1.知识面广,信息量大,但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高速发展、信息迅速传播的时代。

传播工具先进发达,电脑上网,生动形象,视野扩大,信息丰富。

初中生处在信息环境中能较好地了解科技的发展,接受健康有益的教育,这有利于塑造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人。

但另一方面,这些信息未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由于部分学生幼稚单纯,阅历浅,鉴别能力不强,不论是对我国国情还是港台生活和西方生活,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真切的体验,往往不加分析地把他们看到的港台和西方文艺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现象与国内的某些现象简单地比较引起某种“共鸣”,不知不觉地接受了那些不切实际的价值观的影响,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2.生活要求高,但缺乏爱劳动的习惯。

初中阶段的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这是正常的。

但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再加上某些学校、家庭教育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使许多初中生只会埋头死读书,不会做饭洗衣。

现今的初中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地溺爱,使这些孩子从小养成好逸恶劳,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坏习惯;随着社会上“大款户”的增多,学生“大款户”也逐渐增多。

而恰是这些经商的“大款户”,由于常年外出,常常无暇顾及自己的子女,造成家庭教育的“漏洞”。

当前,青少年缺乏爱劳动的习惯不能不引起我们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忧虑。

3.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程度不相适应,早恋现象有所发展。

由于现代社会的高度产业化,城市化及社会活动频繁,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等因素,青少年发育期普遍提前已成为事实。

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不大成熟与生理成熟的不完全融合期。

他们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异,产生对异性的好奇,萌生了体验异性情感的欲望。

特别是受一些不健康报刊、影视作品及网络的不良影响,有些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早恋或两性关系的错误,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

各方面的情况表明,由于少男少女的生理上的早熟及思想、意志不成熟性加上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还有我们教育引导上的偏差,初中生早恋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恐怕还会有发展,且有向低龄化蔓延的趋势。

据报纸报道,初中生早恋现象已经是全国性的问题,回避是不行的。

学生的小灵通的短消息上直接就称呼“老婆、老公”。

更有些暧昧语言,不堪入目。

4.部分青少年自觉不自觉地陷入违纪违法的泥坑。

中学生法制意识的淡薄,违法现象的增多,已经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在我国,违法青少年占违法人口的一半,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在押服刑的劳改犯中,青少年罪犯就占68%以上,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他们有的拉帮结派,组成团伙,与社会上不法青年相互勾结,公然对抗学校的正常教育;有的瞒着家长逃学,聚众赌博,吃喝玩乐,进入网吧、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有的公然侮辱女生;有的在社会上偷鸡摸狗;有的对低年级敲诈勒索;有的肆意破坏公共财物,几此种种,不一而足。

近年来,虽然各学校大力加强了德育工作,十分重视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中学生的违纪违法大为减少,这是可喜的变化。

但目前也有部分初中生自觉不自觉地陷入违纪违法的泥坑。

学校是教育、培养、造就人的场所,从根本上预防青少年违纪违法已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

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批一批年轻的法盲将涌向社会,将导致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低龄化。

由此将危及到人才的培养、教育的效益,危及社会的安定,危及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5、网络对初中生的成长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网络游戏(如传奇)的痴迷、黄色信息的诱惑、网络聊天导致的网恋、电脑游戏格斗凶杀的刺激等等,都在侵蚀着初中阶段的学生,网络对一部分初中生而言,其危害之深可以与吸毒相比。

因上网而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违法犯罪的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6、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严重,有待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

  当我们回顾上一世纪医学发展,欣喜地看到医学在战胜躯体疾病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时,我们也同时看到精神、心理障碍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给社会发展和进步造成的阻碍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尤其是在尚未体味社会冷暖、思想处于动荡、幼稚期的青少年中,精神、心理障碍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悲剧性结果。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一份资料表明:

中国大陆18岁以下未成年人,据保守估计,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仅常见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率即为(5.07±1.70)%,根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北京16所大学学生10年中辍学原因的分析,1982年以前主要为传染性疾病,而1982年以后则为精神障碍。

并且,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

  专家认为: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其各发育阶段很多环节和许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生物学因素可能构成心理障碍的素质基础,而环境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构成了心理障碍的诱因和调节因素。

  从客观环境看,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竞争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儿童青少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心理社会因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

首先是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父母关系不和睦、单亲家庭、家庭成员有不良嗜好(如酗酒、吸毒、赌博)是常见的不良因素;情感表达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所谓情感表达不良可能有两种表现,一是过度保护或溺爱,家长心甘情愿给孩子当保姆,父母们以为这是爱孩子,却没考虑这样做实际上剥夺了孩子成长、遭受适当挫折和困难、学习爱护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和权利。

另一种则表现为漠视,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使孩子不得不寻找其它的途径自己解决问题或得到情感的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因为经验不足或受到外界不良影响出现问题。

另外,社会和文化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如中国自古崇尚文化和学识的传统以及“万人竞过独木桥”的升学现状,势必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极大,使得许多家长和教师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最重要因素,因而相应降低对其它方面的要求。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哪个国家、哪个文化或哪所学校特有的问题,而是全球共同的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7年召开了全球心理健康会议,呼吁各国政府、机构重视心理和行为问题,其中,儿童青少年是心理卫生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

据WHO估计,全球大约有1/5的儿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情绪或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缺乏自信、与同龄人或成人交往困难、吸烟、酗酒、吸毒、过早的性行为、离家出走、自杀及暴力、犯罪等,其中只有不足1/5的患者得到了适宜的治疗。

二、对当前中学生出现的问题的教育管理对策。

(一)、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任何一个青少年的思想成长都受其生活的社会环境所影响。

当前,存在着不少与我们对青少年培养目标相悖的消极因素。

我们要治理和优化环境,以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

1、优化社会环境。

随着我国双休日制的实行,学生在家时间增多,而社会上又没有对学生进行再教育的场所。

图书室、阅览室、俱乐部等活动场所,在广大的农村里,真是凤毛麟角,造成社会教育的漏洞。

毛主席说:

人的头脑总要装东西的,如果无产阶级的东西不去占领它,那么,资产阶级的东西就一定会去占领的。

中学生很容易沾染上不良习气,社会上的违法犯罪分子,乘机对青少年教唆。

由此,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很大的负效应。

在目前,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利用社会舆论工具,如电台、电视台、报纸、刊物等,让学生知道哪些是适合他们看的东西,多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东西,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和全面发展。

注重对优秀人物的先进行为和思想的大力提倡、推广。

鼓励学生多到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体育场地等健康场所,丰富他们课余文化生活。

教育学生不涉及宣传暴力、色情、凶杀等有害的报刊、杂志、音像制品等;不进入营业性歌舞厅、黑网吧和带赌博性质的电子游戏机室等。

总之,要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去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

2、优化学校的环境。

学校要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

当前德育工作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德育=政教处+班主任”的板块模式。

好多人认为德育是政教处的事,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积极开发潜在教育资源,调动校内各方面的力量,创设校内德育的大气侯,使德育工作由“板块式”向“混凝式”转变。

我们认为学校的每项工作、硬件设施、校园环境、校风校貌等对学生都会起到教育的作用,学校的教职员工对学生的成长都要尽到教育的责任。

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青少年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所以全体教职员工的全部工作和整个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

“学校无小事,处处皆德育”,根据德育管理的教育性原则和德育过程的影响一致性原理,我们提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从班主任到任课教师,从学校校长到传达室保卫人员,从前勤职员到后勤职工,组成全员育人的"混凝式"结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德育工作网络,发挥合力效应,学校任何一位教职工对学生有求必应,有难必助,反之遇到学生违纪现象都有权劝阻制止,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充满“爱”的校园里健康成长。

在去年五月的一个星期天晚6点半左右,当时天已经很暗,我校一位在校外居住的职工外出办事,在离校约四里的路上,通过摩托车灯光发现一名身着校服的女生在路上朝学校相反方向慢悠悠地走着,这位老师凭直觉意识到这名学生肯定发生了什么事,当即掉回车头在学生旁边停下,经过询问得知,原来是从小很疼爱她的姥姥当天上午因病突然去世,还未殡葬。

她家长怕她耽误课,就让一位亲戚用摩托车送到了学校附近的路上就走了,让她自己进校。

当时天已经变暗了,这位女生由于心情一直很悲伤,神情恍忽。

竟没有进校,而是在朝学校相反方向路上胡乱走着。

在我校学生每次大休返校晚自习预铃后,学生工作部就要求各班把学生到校情况进行“零上报”,以防止返校途中发生意外。

而在当晚班主任点名时,就发现该生未到,立即往学生家中打电话,可由于她父母都在她姥姥家,没有联系上,正在万分着急之际,这名女生被那位老师用车送回来了。

这位女生当时若不是恰好遇到学校有责任感和有爱心的老师,后果是难以预料的。

同时,学校要办成精神文明的传播阵地和窗口,用小环境影响大环境,用学校素质教学推动全民的素质教育。

学校还要充分利用社会信息的积极影响,把它纳入学校德育的轨道,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当前,倡导学生学习、宣传先进英雄人物的事迹,以增强青少年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要提高学生分析、鉴别社会信息的能力,对社会信息中有害的因素必须禁堵,以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内部也要积极未雨绸缪,严格制度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

我们育才实验中学是寄宿制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为预防学生在校期间私自外出,减少外界不良因素对学生的侵袭,我校严格学生请假外出登记制度,因病或因事回家须由家中来人接送,因病到医院由班主任等老师相陪。

晚上除安排两名保卫人员不间断巡逻外,还不定期的安排班主任值班查宿舍到深夜12点。

节假日、星期天与家长签定监护责任书,让家长管理学生的非在校时间,并认真填写《学生假期情况反馈表》和《学生在家情况反馈表》上报学校,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外界不安全因素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校园也是每一个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离不开的空间,马克思认为: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学校要重视环境熏陶,引导学生完善自己,全方位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设置必要的教育阵地,如科学和教育园地、黑板报及各种专栏,使学生受到熏陶、鼓励和教育。

我校非常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把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当作德育建设的一种隐性投资,注重环境对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陶冶”作用,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纯洁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我校在每排房前都精心布置了花园,还有千年古银杏景点花园及占地3600平方米的栽有70余种花木的植物园。

三季花开,四季常青,春花秋实,美不胜收。

尤其是从春至秋,我校有草莓、杏、桃、梨、李子、枣、石榴等诱人的成熟果实,有的水果就在路边,伸手可及,也无人随便采摘,都直至成熟由学校统一采摘分给大家品尝。

漫步这绿色校园,一草一木的绿化都搭配合理,寓意深刻,让人处于和谐的氛围中,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洗礼。

在注重校园绿化、美化的同时,我校更注重校园的知识化,使校园环境无处不体现教育性。

我校非常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把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当作德育建设的一种隐性投资,我们充分利用校园中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

让每一块墙壁说话,用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箴言警句、礼仪常规等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教育。

来到育才中学,校门口东侧的高垛迎面挺立,上面的毛泽东诗词“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和影壁墙上的“TOX”等金黄色铜字熠熠闪光,向世人暗示着一种追求和人才培养目标。

其中“T”的“━”象征横向的丰满,才华横溢。

“T”的“┃”象征纵向攀登,登上云梯(看墙呈直角梯形)到达人生顶峰;“O”象征高、特、谐、美等特征的圆满完善的境界,培养志向高远、人格健全的完美人才;“X”的四个指向象征多样化与广辐射。

把所学到的知识无私地应用于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利用学校室内外黑板报、墙壁、过路横标等张贴宣传自信心培养的有关口号及内容。

进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直立在主路两旁的“敢、爱、严、实、节”五字办学方针宣传牌和校风、校训和名言警句等汉英双语牌、教学区墙壁上的“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艰苦,学习刻苦,做事不怕苦”等字样使每一位学生都信心倍增。

“以爱为魂,为师生架设起飞的跑道”、“带着感情当教师,把教书育人当成最幸福的事”等标语,时刻激励着每一位师生奋进。

办公区宣传栏上的橱窗一幅幅照片,张扬着校园文明,展示着师生青春风采;教室、阅览室和餐厅内的名言无处不提醒着学生为了自己的理想去拼搏。

在千年古银杏树东、北两边建造了赏心悦目、庄重古朴的,以学生个人习作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文化长廊。

另外学校开展了“办公室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等专项评比活动,让“三化品牌”,也就是优美的环境、优良的校风、班风、学风、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自始至终伴随着学生们健康成长。

总之,校园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大限度的利用。

另外,我们还注重在系列活动中教育学生。

每个年度都构建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每月明确一个工作主题,每周有一个重点专题。

如一月庆元旦,辞旧迎新颂祖国;三月学雷锋文明礼貌教育;四月祭先烈和遵纪守法教育;五月纪念“五四”演讲;七月颂党;八月拥军;九月尊重师长,爱心教育;九月尊重师长,爱心教育;十月国庆合唱比赛、十二月纪念“一二九”运动征文等等。

平时见缝插针地组织学习标兵报告,观看主旋律影片,参观革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进行理想信念、革命传统、艰苦奋斗、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真正做到了“月月有重点,日日有目标”。

久而久之,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就自然养成了。

为了加强学生课外兴趣的培养,注重挖掘学生个性特长方面的潜能,并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我校还常年坚持开展了一系列内容健康,格调高尚,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把兴趣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努力为学生提供自由、健康发展的机会。

通过开展多种兴趣小组,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让校园逐步形成健康的校园文化和文明的校园环境,从而推动整个校园文明程度的提高。

我校开办了演讲、乒乓球、美术、书法、舞蹈、音乐、篮球、航模、微机等兴趣小组,各学科还相应成立了学科兴趣小组。

由于兴趣小组是学生主动参加,兴趣浓厚,学习氛围好,积极性高,学生才华和特长得到很好的发展。

各兴趣小组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比赛,基本获奖。

美术比赛中获山东省一等奖、潍坊市一等奖;合唱节比赛获高密市三等奖;体育节比赛拿到了团体三等奖;航模比赛先后获得全国航模比赛团体二等奖,山东省和潍坊市一等奖,学生22人次获省级以上奖励。

潘晓燕老师指导的舞蹈小组连续两年参加庆祝教师节和艺术节比赛演出,都获了奖。

兴趣小组的开展,在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培养、实践与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大量合格加特长人才,也得到了学校和家长们的认可与支持。

我校98级学生闫志喆同学参加了我校的航模和美术兴趣小组,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他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多次获奖,在2001年又被高密一中作为特长生录取后,继续发挥其特长并经常获奖,在2004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交通大学美术专业,进入大学后他又倡导并成立了了北京交通大学的航模协会。

3,优化青少年成长的家庭环境,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2005.9.25《中国教育报》报道,对不少孩子而言,5天学校的德育成果还来不及巩固,就可能在周末的两天中因受外来不良影响而消失殆尽。

5+2=0现象在成绩差的学生中有,在成绩优异的学生中也同样存在。

这就对我们的学生管理敲响了警钟。

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发现:

人格、品德的教育关键在于养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的熏陶。

古人云:

“育善在家,发智在师”,说明了家庭在德育中的重要性。

为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空间,我们积极主动地构造了以学校为主阵地的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网络,还认真克服了消极的校外影响,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实践,多渠道开辟家校教育,今年我校又与移动公司联系,充分利用“家校通”,(培训照片)。

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使班主任工作中的家校教育规范化,充分发挥家长与学校教育合力的作用。

我们还请家长参与和协助学校的德育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与家长共同做好德育工作,学生工作部在每学期期中考试以后,会同各级部主任,分级部和班级召开家长会议,开好家长会(附家长会图片),家长对学生管理思想统计表。

通过《家长须知》、《育才校报---家长特刊》、《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发放教育孩子的一些好的方法、好做法。

(展示部分校报)

虽然现代社会通讯工具的普及,家校联系已便利了许多,但仍然不能取代家访的作用。

学校非常重视家访活动,要求班主任每学年对本市内的本班每个学生至少家访一次,争取掌握做学生工作的第一手材料。

当前,我校共有19个班级,1050多名学生,高密城里的学生占总量的40%,`生源除来自我市所有乡镇外,还有来自青岛、胶州、潍坊、内蒙古、黑龙江等外地的学生。

生源比较分散,这样有的学生家长或因路途远,或因交通不便,或因工作繁忙等原因,不能来校与老师见面或参加家长会;加上班主任老师平日备课上课,课余时间靠学生,非常劳累,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及时家访。

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班主任们就在平日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如电话、书信、家长来校探望孩子的时机与家长主动联系。

对问题学生要做及时家访,不得动辄请学生家长到学校,以防把联系家长的好事变成了对学生惩罚,这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

学校出台了不准随便叫家长的文件。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在平日利用无课时间或节假日对学生家访,在每年寒假期学校还统一派车,对生源相对集中的学生进行家访,对班主任家访活动,学校根据班主任申报经落实后,给予一定补助,但不得接受家长的礼金或吃请。

我校辛建民老师在前年暑假自带干粮骑摩托车先后利用一周的时间,行程一千多里,家访了38名学生,却没在学生家里吃一顿饭,而自己只吃自带的干粮或在随便买点饭将就一下,家长们对我校老师无不称赞。

(附今年家访统计表、优秀家访日记)

我们学校学生工作部还设计了“学生在校情况反馈单”和“理财反馈单”,上面都设有学生自我评价、班主任和家长意见栏。

每次利用学生大休回家之机,将学生近期在校表现、学习及费用开支情况及时告知家长,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和指出不足,与家长共同切磋,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以上措施深得家长们赞同,有位学生家长在反馈意见中写道:

“喜见第一次反馈,甚喜。

盼进步,求发展,愿永恒。

孩子的点滴进步,全凭老师的教育,此方法可行,得家长之心,让沟通的真实桥梁永固”。

(附理财反馈单学生家长的意见)以上活动,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

纠正个别家庭家教的误区,使之步入教育正轨。

实践证明,这样一条有农村特色的家长学校办学新路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而我校也就顺理成章地被评为“市优秀家长学校”。

另外,我们还建议家长进行家庭文化娱乐活动要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充分考虑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如观看影视作品、书本、报刊、杂志等,都要积极健康、引人向上,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审美情趣。

                                        

(二)、加强劳动和吃苦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

目前,造成部分青少年缺乏热爱劳动的习惯,有其多方面原因。

有个别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以学挤劳”,劳动教育形存实亡,造成学生片面发展。

有部分家庭只重视孩子死读书,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

一段时期以来,由于社会传播工具宣传的片面性,助长了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不良习气。

要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必须加强和改革学校的劳动教育。

学校要根据各自的情况,设置各种各样的劳动课,开设并办好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学农学工基地。

另外也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社会公益劳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清洁环境卫生的劳动,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

同时,还要加强劳动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者最高贵,劳动最光荣”的观念,使学生通过劳动,认识劳动的美,劳动价值的美,体现劳动创造成果的关系等。

要引导家长教育子女多参加自我服务性的劳动,从小培养学生自理的能力。

家长千万不能把孩子宠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

古人云“若要小儿安,常带几分饥和寒”,“饥”和“寒”倒不必,但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教育不可少。

须知这两者是根除“贪”的良方,而“贪”乃是万恶之根源也。

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学生中开展“三自”(即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主)和“三苦”(即:

生活艰苦,学习刻苦,做事不怕苦)教育(展示标语)。

每年新生一入校就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让正在发育的孩子们坐、立、行、跑都有良好的姿势。

内容包括队列、内务,就餐秩序及学规章等。

经过训练同学们个个军姿规范,整齐、整洁、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