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常用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682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常用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常用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常用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常用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常用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常用标准.docx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常用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常用标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常用标准.docx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常用标准

教案

授课题目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实训教程

教研室主任

教务科长

授课时数

12课时

授课方法

讲授法

教具

多媒体

授课班级与时间

计算机09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

概述

第二单元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常用标准

熟悉和了解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现行标准对于系统设计、项目实施、验收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章对有关综合布线行业标准的发展历史、变更和最新标准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重点介绍了2007年4月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2.1综合布线系统现行标准体系和组织机构

2.2综合布线系统主要国际标准

2.3综合布线系统主要中国标准

2.3.1中国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和标准制定

2.3.2综合布线其他相关标准

2.4中国综合布线系统国家标准简介

2.4.1名词术语

2.4.2符号和缩略词

2.4.3系统设计

2.4.4系统指标

习题

2.1综合布线系统现行标准体系和组织机构

中国综合布线系统标准的主管部门为信息产业部,批准部门为建设部,具体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综合布线工作组负责编制。

以下为部分综合布线相关国际标准组织与机构:

ANSI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mericanNationalStandardsInstitute

BICSI国际建筑业咨询服务BuildingIndustryConsultingServiceInternational

CCITT国际电报和电话协商委员会ConsultativeCommitteeonInternationalTelegraphyandTelephony

EIA电子行业协会ElectronicIndustriesAssociation

ICEA绝缘电缆工程师协会InsulatedCableEngineersAssociation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

IEEE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StandardsOrganization

ITU-TSS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分部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sUnion——TelecommunicationsStandardizationSection

NEMA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ationalElectricalManufacturersAssociation

NFPA美国国家防火协会NationalFireProtectionAssociation

TIA美国电信行业协会TelecommunicationsIndustryAssociation

UL安全实验室UnderwritersLaboratories

ETL电子测试实验室ElectronicTestingLaboratories

FCC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FederalCommunicationsCommission(U.S.)

NEC美国国家电气规范NationalElectricalCode(issuedbytheNFPAintheU.S.)

CSA加拿大标准协会CanadianStandardsAssociation

ISC加拿大工业技术协会IndustryandScienceCanada

SCC加拿大标准委员会StandardsCouncilofCanada

2.2综合布线系统主要国际标准

目前常用的综合布线国际标准有:

国际布线标准《ISO/IEC11801:

1995(E)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物综合布线》

国际标准ISO/IEC11801是由联合技术委员会ISO/IECJTC1的SC25/WG3工作组在1995年制定发布的,这个标准把有关元器件和测试方法归入国际标准。

目前该标准有三个版本:

ISO/IEC11801:

1995

ISO/IEC11801:

2000

ISO/IEC11801:

2000+(目前是草案)。

欧洲标准《EN50173建筑物布线标准》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TIA/EIA568A商业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TIA/EIA569A商业建筑物电信布线路径及空间距标准》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TIA/EIATSB—67非屏蔽双绞线布线系统传输性能

现场测试规范》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TIA/EIATSB—72集中式光缆布线准则》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TIA/EIATSB—75大开间办公环境的附加水平布线惯例》

ISO/IEC11801的修订稿ISO/IEC11801:

2000修正了对链路的定义。

ISO/IEC即将推出第2版的ISO/IEC11801规范ISO/IEC11801:

2000+。

ISO/IEC11801:

DraftAmendment2toISO/IEC11801ClassD(1995FDAM2)

PROPOSEDISO/IEC11801-A(即将公布的ISO/IEC11801-A)

2.3综合布线系统主要中国标准

2.3.1中国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和标准制定

综合布线系统在中国的整个发展过程,大致经过以下4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为引入、消化吸收。

1992~1995年由国际著名通讯公司、计算机网络公司推出了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并将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理念、技术、产品带入中国。

这段时间内,国内有关电缆生产厂家也处在产品的研发阶段。

同时也是布线系统性能等级和标准的初级阶段,布线系统性能等级以三类(16MHz)产品为主。

2)第二个阶段为推广应用。

1995~1997年开始广泛的推广应用和关注工程质量。

网络技术更多的采用10/100Mbps以太网和100MbpsFDDI光纤网,基本上淘汰了总线型和环型网络。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通信工程委员会起草了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

97(修订本)和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验收规范》CECS89:

97。

这两个标准为我国布线工程的应用配套标准,为规范布线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许多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也相继出台和颁布。

此时,国外标准不断推陈出新,标准以TIA/EIA568A,ISO/IEC11801,EN50173等欧美及国际新标准为主。

3)第三阶段快速发展期。

1997~2000年,网络技术在10/100Mbps以太网的基础上,提出1000Mbps以太网的概念和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也正式出台,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

以及我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926《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正式发布和施行。

TIA/EIA568A,ISO/IEC11801和EN50173等欧美国际标准已开始包含了6类(200MHz)布线标准的草案。

4)第四个阶段高端综合布线系统应用和发展。

从2000年至今。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千兆以太网标准出台,超5类、6类布线产品普遍应用,光纤产品开始广泛应用。

我国国家及行业综合布线标准的制定,使我国综合布线走上标准化轨道,促进了综合布线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2.3.2综合布线其他相关标准

在网络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中,我们不但要遵守综合布线相关

标准,同时还要结合电气防护及接地、防火等标准进行规划、

设计。

这里简单介绍一些接地和防火等标准。

1.电气防护、机房及防雷接地标准

1)综合布线电缆与附近可能产生高电平电磁干扰的电动机、

电力变压器、射频应用设备等电器设备之间应保持必要的间距;

2)综合布线系统缆线与配电箱的最小净距宜为1m,与变电室、电梯机房、空调机房之间的最小净距宜为2m;

3)墙上敷设的综合布线缆线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合

表2-1的规定。

当墙壁电缆敷设高度超过6m时,与避雷引下线的交叉间距应按下式计算:

S≥0.05L

式中S——交叉间距(mm);

L——交叉处避雷引下线距地面的高度(mm)。

表2-1综合布线缆线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

其他管线

平行净

距(mm)

垂直交叉

净距(mm)

其他管线

平行净

距(mm)

垂直交叉

净距(mm)

避雷引下线

1000

300

热力管(不包封)

500

500

保护地线

50

20

热力管(包封)

300

300

给水管

150

20

煤气管

300

20

压缩空气管

150

20

4)综合布线系统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的缆线和配线设备,或采取防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当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低于3V/m时,宜采用非屏蔽电缆和非屏蔽配线设备。

②当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高于3V/m时,或用户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要求时,可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和光缆布线系统。

③当综合布线路由上存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要求时,宜采用金属管线进行屏蔽,或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及光缆布线系统。

5)在电信间、设备间及进线间应设置楼层或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6)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共用接地的接地系统,如单独设置接地体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如布线系统的接地系统中存在两个不同的接地体时,其接地电位差不应大于1Vr.m.s。

7)楼层安装的各个配线柜(架、箱)应采用适当截面的绝缘铜导线单独布线至就近的等电位接地装置,也可采用竖井内等电位接地铜排引到建筑物共用接地装置,铜导线的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8)缆线在雷电防护区交界处,屏蔽电缆屏蔽层的两端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9)综合布线的电缆采用金属线槽或钢管敷设时,线槽或钢管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应有不少于两点的良好接地。

10)当缆线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电缆和光缆的金属护套或金属件应在入El处就近与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

2.防火标准

线缆是布线系统防火的重点部件,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中第8条规定:

1)根据建筑物的防火等级和对材料的耐火要求,综合布线系统的缆线选用和布放方式及安装的场地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2)综合布线工程设计选用的电缆、光缆应从建筑物的高度、面积、功能、重要性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选用相应等级的防火缆线。

对欧洲、美洲、国际的缆线测试标准进行同等比较以后,建筑物的缆线在不同的场合与安装敷设方式时,建议选用符合相应防火等级的缆线,并按以下几种情况分别列出:

1)在通风空间内(如吊顶内及高架地板下等)采用敞开方式敷设缆线时,可选用CMP级(光缆为OFNP或OFCP)或B1级。

2)在缆线竖井内的主干缆线采用敞开的方式敷设时,可选用CMR级或B2、C级。

3)在使用密封的金属管槽做防火保护的敷设条件下,缆线可选用CM级或D级。

3.智能建筑与智能小区相关标准与规范

在国内,综合布线的应用可以分为建筑物、建筑群和智能小区。

目前信息产业部、建设部都在加快这方面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工作,已出台或正在制定中的标准与规范如下: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推荐性国家标准,

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97X700,

1998年4月16日施行,统一编号为GJBT-471

《城市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119:

200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用户接入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T5032-96

《中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

《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

4.地方标准和规范

《北京市住宅区与住宅楼房电信设施设计技术规定》

DBJ01-601-99

上海市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

《上海市智能住宅小区功能配置试点大纲》

《上海市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标准》

《深圳市建筑智能化系统等级评定方法》

《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32/181-1998

《天津市住宅建设智能化技术规程》DB29-23-2000

四川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51/T5019-2000

福建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J13-32-2000

2.4中国综合布线系统国家标准简介

2.4.1名词术语

1)布线(cabling):

能够支持信息电子设备相连的各种缆线、跳线、接插软线和连接器件组成的系统。

2)建筑群子系统(campussubsystem):

由配线设备、建筑物之间的干线电缆或光缆、设备缆线、跳线等组成的系统。

3)电信间(telecommunicationsroom):

放置电信设备、电缆和光缆终端配线设备并进行缆线交接的专用空间。

4)信道(channel):

连接两个应用设备的端到端的传输通道。

信道包括设备电缆、设备光缆和工作区电缆、工作区光缆。

5)CP集合点(consolidationpoint):

楼层配线设备与工作区信息点之间水平缆线路由中的连接点。

6)CP链路(cplink):

楼层配线设备与集合点(CP)之间,包括各端的连接器件在内的永久性的链路。

7)链路(link):

一个CP链路或是一个永久链路。

8)永久链路(permanentlink):

信息点与楼层配线设备之间的传输线路。

它不包括工作区缆线和连接楼层配线设备的设备缆线、跳线,但可以包括一个CP链路。

9)建筑物入口设施(buildingentrancefacility):

提供符合相关规范机械与电气特性的连接器件,使得外部网络电缆和光缆引入建筑物内。

10)建筑群主干电缆、建筑群主干光缆(campusbackbonecable):

用于在建筑群内连接建筑群配线架与建筑物配线架的电缆、光缆。

11)建筑物主干缆线(buildingbackbonecable):

连接建筑物配线设备至楼层配线设备及建筑物内楼层配线设备之间相连接的缆线。

建筑物主干缆线可为主干电缆和主干光缆。

12)水平缆线(horizontalcable):

楼层配线设备到信息点之间的连接缆线。

13)永久水平缆线(fixedherizontalcable):

楼层配线设备到CP的连接缆线,如果链路中不存在CP点,为直接连至信息点的连接缆线。

14)CP缆线(cpcable):

连接集合点(CP)至工作区信息点的缆线。

15)信息点(TO)telecommunicationsoutlet:

各类电缆或光缆终接的信息插座模块16)线对(pair):

一个平衡传输线路的两个导体,一般指一个对绞线对。

17)交接(交叉连接)(cross—connect):

配线设备和信息通信设备之间采用接插软线或跳线上的连接器件相连的一种连接方式。

18)互连(interconnect):

不用接插软线或跳线,使用连接器件把-端的电缆、光缆与另-端的电缆、光缆直接相连的-种连接方式。

2.4.2符号和缩略词

表2-2GB50311对于符号和缩略词的规定

英文缩写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或解释

ACR

Attenuationtocrosstalkratio

衰减串音比

BD

Buildingdistributor

建筑物配线设备

CD

CampusDistributor

建筑群配线设备

CP

Consolidationpoint

集合点

dB

dB

电信传输单元:

分贝

d.c.

Directcurrent

直流

ELFEXT

Equallevelfarendcrosstalkattenuation(loss)

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

FD

Floordistributor

楼层配线设备

FEXT

Farendcrosstalkattenuation(loss)

远端串音衰减(损耗)

IL

Insertion10SS

插入损耗

ISDN

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network

综合业务数字网

LCL

LongitudinaltodifferentialconversionLOSS

纵向对差分转换损耗

OF

Opticalfibre

光纤

PSNEXT

PowersumNEXTattenuation(loss)

近端串音功率和

PSACR

PowersumACR

ACR功率和

PSELFEXT

PowersumELFEXTattenuation(loss)

ELFEXT衰减功率和

RL

Return1oss

回波损耗

SC

Subscriberconnector(opticalfibreconnector)

用户连接器(光纤连接器)

SFF

Smallformfactorconnector

小型连接器

TCL

Transverseconversionloss

横向转换损耗

TE

Terminalequipment

终端设备

Vr.m.s

Vroot.mean.square

电压有效值

2.4.3系统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的第3条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

1.系统构成

1)综合布线系统(GCS)应是开放式结构,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业务等信息的传递。

2)本规范参考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分为以下7个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进线间子系统。

注:

3类、5/5e类(超5类)、6类、7类布线系统应能支持向下兼容的应用。

2.系统分级与组成

1)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所支持的数据系统的传输速率要求,并应选用相应等级的缆线和传输设备。

综合布线铜缆系统的分级与类别划分应符合表2-3的要求。

表2-3铜缆布线系统的分级与类别

系统分级

支持带宽(Hz)

支持应用器件

电缆

连接硬件

A

100K

B

1M

C

16M

3类

3类

D

100M

5/5e类

5/5e类

E

250M

6类

6类

F

600M

7类

7类

注:

3类、5/5e类(超5类)、6类、7类布线系统应能支持向下兼容的应用。

2)光纤信道分为OF-300、OF-500和OF-20003个等级,各等级光纤信道应支持的应用长度不应小于300m、500m及2000m。

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所支持的电话、数据、电视系统的传输标准要求。

3)综合布线系统信道应由最长90m水平缆线、最长10m的跳线和设备缆线及最多4个连接器件组成,永久链路则由90m水平缆线及3个连接器件组成。

4)当工作区用户终端设备或某区域网络设备需直接与公用数据网进行互通时,宜将光缆从工作区直接布放至电信入口设施的光配线设备。

3.缆线长度划分

1)综合布线系统水平缆线与建筑物主干缆线及建筑群主干缆线之和所构成信道的总长度不应大于2000m。

2)建筑物或建筑群配线设备之间(FD与BD、FD与CD、BD与

BD、BD与CD之间)组成的信道出现4个连接器件时,主干缆线的长度不应小于15m。

3)配线子系统各缆线长度应符合图2-1的划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图2-1配线子系统缆线划分

注:

其他应用指数字监控摄像头、楼宇自控现场控制器(DDC)、门禁系统等采用网络端口传送数字信息时的应用。

●4.系统应用

1)同一布线信道及链路的缆线和连接器件应保持系统等级与阻抗的一致性。

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产品类别及链路、信道等级确定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应用网络、业务终端类型、业务的需求及发展、性能价格、现场安装条件等因素,应符合表2-4要求。

表2-4布线系统等级与类别的选用

业务

种类

配线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

等级

类别

等级

类别

等级

类别

语音

D/E

5e/6

C

3(大对数)

C

3(室外大对数)

数据

D/E/F

5e/6/7

D/E/F

5e/6/7(4对)

光纤(多模

或单模)

62.5um多模/

50um多模/

<10um单模

光纤

62.5um多模/

50urn多模/

<10urn单模

光纤

62.5um多模/50um

多模/<1um单模

其他

应用

可采用5e/6类4对对绞电缆和62.5um多模/50um多模/<10um多模、单模光缆

3)综合布线系统光纤信道应采用标称波长为850nm和1300nm的多模光纤及标称波长为1310nm和1550nm的单模光纤。

4)单模和多模光缆的选用应符合网络的构成方式、业务的互通互连方式及光纤在网络中的应用传输距离。

楼内宜采用多模光缆,建筑物之间宜采用多模或单模光缆,需直接与电信业务经营者相连时宜采用单模光缆。

5)为保证传输质量,配线设备连接的跳线宜选用产业化制造的审.、光各类跳线,在电话应用时宜选用双芯对绞电缆。

6)工作区信息点为电端口时,应采用8位模块通用插座(RJ45),光端口宜采用SFF小型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

7)FD、BD、CD配线设备应采用8位模块通用插座或卡接式配线模块(多对、25对及回线型卡接模块)和光纤连接器件及光纤适配器(单工或双工的ST、SC或SFF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

8)CP集合点安装的连接器件应选用卡接式配线模块或8位模块通用插座或各类光纤连接器件和适配器。

5.屏蔽布线系统

1)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高于3V/m时,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进行防护。

2)用户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的要求(电磁干扰和防信息泄漏)时,或网络安全保密的需要,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

3)采用非屏蔽布线系统无法满足安装现场条件对缆线的间距要求时,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

4)屏蔽布线系统采用的电缆、连接器件、跳线、设备电缆都应是屏蔽的,并应保持屏蔽层的连续性。

6.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

1)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