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绕城高速公路西环XX特大桥QC成果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571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绕城高速公路西环XX特大桥QC成果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XX绕城高速公路西环XX特大桥QC成果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XX绕城高速公路西环XX特大桥QC成果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XX绕城高速公路西环XX特大桥QC成果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XX绕城高速公路西环XX特大桥QC成果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绕城高速公路西环XX特大桥QC成果材料.docx

《XX绕城高速公路西环XX特大桥QC成果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绕城高速公路西环XX特大桥QC成果材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绕城高速公路西环XX特大桥QC成果材料.docx

XX绕城高速公路西环XX特大桥QC成果材料

 

强化管理科学组织

确保40m预应力砼箱梁施工质量

小组名称:

XX江XX桥预制40m预应力砼箱梁QC小组

发表人:

XXX

时间:

二OO四年三月

中XXXX集团有限公司

 

一、工程概况...............................................3

二、小组概况...............................................3

三、选题理由...............................................4

四、活动目标及目标保证措施.................................5

五、可行性分析.............................................6

六、小组活动情况...........................................6

第一次PDCA循环(2003年4月25日—2003年5月20日)

1、现状调查..........................................................6

2、原因分析..........................................................7

3、要因确认及验证....................................................8

4、制定对策..........................................................9

5、对策实施..........................................................10

6、效果检查.........................................................14

第二次PDCA循环(2003年5月21日—2003年7月26日)

1、现状调查..........................................................14

2、原因分析..........................................................15

3、要因确认及验证....................................................16

4、制定对策.........................................................16

5、对策实施.........................................................17

6、效果检查..........................................................19

七、活动总效果.............................................19

八、制定巩固措施和标准化...................................21

九、活动体会及今后打算.....................................22

强化管理科学组织

确保40m预应力砼箱梁施工质量

一、工程概况

XX江XXX特大桥是XXX绕城高速公路西段第13标段一座独立大桥,该桥全长769.10m,上部结构采用40m预应力简支箱梁,混凝土等级C50,全桥共19孔,分左右幅,每幅5片,共计190片,最大吊梁重119.76t,梁高1.8m,梁与梁之间间距2.9m,通过厚度19cm横隔板和1.1m宽、8cm厚的湿接缝相连成为整体。

二、小组概况

本QC小组共有10人,小组情况如表1

小组情况表表1

序号

姓名

年龄

文化程度

职务职称

受TQC教育(小时)

TQC统考成绩

组内分工

1

32

大学

项目总工

120

92

制定计划

组织活动

2

38

大专

总指挥

80

90

组织方案实施

3

42

大专

副指挥

80

80

组织方案实施

4

27

大专

助工

120

90

组织活动

设计落实方案

5

25

大学

助工

100

90

质检

6

27

大专

助工

100

90

质检

7

40

大专

试验室主任

90

87

检测

8

40

高中

施工队长

80

70

对策实施

9

42

高中

工班长

80

80

对策实施

10

29

大专

工程师

90

85

资料整理

平均

34.2

94

85.4

成立时间

2003.4.20

注册时间

2003.4.28

主要活动时间

2003.4.26-7.26

小组类型

攻关型

活动制度

每月3次活动,每次3—5小时,出勤率100%

三、选题理由

工程项目

施工条件、特点

梁场位于XX汊河河岸上,施工环境差,防汛、渡汛任务严峻;工期紧;工程量大,技术含高

 

工程项目重点、难点

 

被列为哈绕高速公路西段重点、难点项目之一,技术含量高,指挥部指定采用钢片式振捣器

 

工程项目质量目标

 

单位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

工程质量现状

质量检查统计表表2

序号

项目

检查点(个)

缺陷点

(个)

频率(%)

累计频率%

1

砼工程

30

8

36.3

36.3

2

模板工程

30

6

27.3

63.6

3

原材料

20

4

18.2

81.8

4

钢筋工程

15

2

9.1

90.9

5

其他

15

2

9.1

100

合计

110

22

综合合格率:

(110-22)÷110×100%=80%

确定课题

强化管理,科学组织

确保40m预应力砼箱梁施工质量

 

四、活动目标及目标保证措施

㈠活动目标95%

80%

 

综合合格率

综合合格率

目标

现状

 

㈡目标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体系

经济保证

组织保证

技术保证

施工保证

安全保证

思想保证

进行素质教育,提高质量意识,树立良好工作态度,争创优质工程

建立工程奖罚制度,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不得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进行技术培训,交底及时、准确,落实“三检”工序,执行规范标准,处理问题及时、得当

施工方案合理、可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做好各工序协调工作

认真落实“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方针,消除安全隐患,杜绝事故发生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狠抓落实,强化管理,科学组织施工

 

责任人

XX

责任人

XX

责任人

XX

责任人

XX

责任人

XX

责任人

XX

 

五、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

 

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可操作性强

领导高度重视,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目标的确定是建立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基础上

成员大专以上学历80%,技术力量雄厚

 

结论:

有丰富实践经验,具备思想、组织、技术、管理和经济上保证,可实现目标

 

六、小组活动情况

㈠第一次PDCA循环(2003年4月26日—2003年5月20日)

1、现状调查

从质量缺陷排列图1中可以看出,混凝土工程为本次活动的主要缺陷因素。

4月28日,施工现场14-2、14-4、14-6箱梁已预制完毕,我们对其进行了现场检查,共检查75点(次),其中缺陷点15点(次),合格点50点(次)。

对此小组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见表3,并据此绘制了质量缺陷排列图。

质量状况检查统计表表3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点(次)

缺陷点(次)

频率%

累计频率%

1

波形条纹

15

6

40

40

3

蜂窝、麻面

15

4

26.67

66.67

4

粘模

15

3

20

86.67

5

翼缘板裂纹

15

2

13.33

100

合计

75

15

100

综合合格率(75—15)/75*100%=80%

 

 

2、原因分析

从排列图可以看出:

⑴波形条纹⑵蜂窝麻面是影响预制箱梁质量的主要问题。

我们召集了全组人员第一次因果分析会进行分析讨论,从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入手,进行讨论研究,分析结果如下:

 

质量意识淡薄

技术交底不及时

搅拌设备自动计量器不灵敏

混凝土工作性差

波形条纹

 

振捣棒工作效率低

原材料检验不及时

蜂窝麻面

砼浇注顺序不当

接缝不紧密

 

夜间照明差

环境

操作不规范

技术不熟练

外加剂使用不当

振动机具性能与工艺不匹配

施工工艺未及时改进

中砂细度模数偏小

碎石含泥量大,级配不好

振捣过程方法不当

附着式振捣器过振

注:

带者为主要原因

3、要因确认及验证

针对末端原因,小组全体成员开始分工落实,到现场调查、取样、亲自操作和分析论证,逐一对其进行确认:

表4

序号

末端原因

确认理由

参加人员

验证

结论

1

技术交底不及时

现场发现施工人员未完全熟练掌握操作过程,操作不熟练,询问原因得知没有得到技术交底

小组全体

要因

2

混凝土工作性差

混凝土坍落度跳跃性大,水灰比大,和易性不好

小组全体

要因

3

施工工艺

未及时改进

钢筋密集区,振捣棒根本无法插入

小组全体

要因

4

原材料检验不及时

经抽查,碎石含泥量稍大,中砂细度模数稍小,但均在规范范围内

小组全体

非要因

5

振捣过程方法不当

振捣时触及模板,且多种振捣器配合使用不合理

小组全体

要因

6

附着式振捣器过振

振捣器布置密集,位置不合理,局部出现泌水现象

小组全体

要因

7

砼浇注顺序不当

水泥浆沿混凝土竖直坡面大量流走

小组全体

要因

8

模板接缝不严密

振动器起动时,接缝处个别螺丝松动,造成漏浆,但出现频率较小

小组全体

非要因

9

夜间照明差

照明度不够,但加大夜间施工各项条件后,正常工作

小组全体

非要因

4、制定对策

序号

要因

现状

目标

改进措施

执行人

期限

1

技术交底不及时

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

有技术交底,

并落实到每个操作工人

⒈对所有预制梁工人组织学习,进行技术交底

⒉对工作中重点进行讲解

4.30前

2

混凝土

工作性差

坍落度跳越性大,水灰比大

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等各项性能达标

⒈加强原材料进场质量检查

⒉加强砼搅拌施工工艺

3

施工工

艺未及

时改进

钢筋密集处振捣棒无法插入

梁体各部位

砼振捣密实

在原有ф50mm振捣棒基础上

增加ф30mm振动棒,配合钢

片式振捣器使用

4

附着式振捣器过振

拆模后,局部缺少水泥浆

无泌水现象

⒈减少振动器个数

⒉合理布置振捣位置

⒊控制振捣时间15-20S

⒋每单元振捣次数不超过5次

5

砼浇注

顺序不当

水泥浆沿坡度较大的砼竖直面流走

无跑浆现象

⒈由一端推进浇注变为两头

堵截浇注

⒉浇注划分单位,每5m为一

浇注单元

6

振捣时方法不当

附着式振捣器与振捣棒工作时振捣混乱

振捣工作合理有序进行

⒈先采用附着式振捣器

⒉再采用振捣棒配合钢片式振捣器振捣

表5

5、对策实施

对策实施

时间:

2003.5.12

 

对交底情况及现场准备情况进行检查:

交底记录完整、签字齐全,砼施工机具处于完好状态,各种材料均合格。

小组成员现场考核打分,平均成绩为95分,全部合格,可以进行砼浇注施工。

负责人:

实施一

对象:

14-8箱梁

地点:

预制梁现场

效果

使工人掌握了工作要领,增强质量意识

对所有进场的原材料检测其物理性能,一旦发现不合格项目勒令退出施工现场,已经进入施工现场的立即清除,从而保证了原材料为合格品。

负责人:

 

实施二

检测搅拌站和自动计量设备,对于零件不全或不灵敏的进行安装或立即维修,从而保证了设备无故障和计量器准确无误。

提高了混凝土和易性,防止出现砼颜色不同

效果

改善混凝土配合比、增加搅拌时间,加大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力度,坍落度控制在7-10cm之间。

负责人:

对于钢筋密集处,采用直径为30mm的振捣棒顺内模下振到距底模50cm处(条纹宜出现的地方)。

在钢筋密集且有波纹管通过处,我们又增加了钢片式砼振捣器振捣。

实施三

 

效果

防止漏振造成砼不密实,弥补条纹处缺少水泥浆

 

效果

既防止了振捣不足、造成底板产生空洞,又控制了由于过振而产生“水波纹”的现象

负责人:

根据振捣过程中发生的泌水现象,减少振动器个数,将附着式振动器以梅花式布置,相邻的两个振动器之间距离为1.2m。

实施四

为防止底板漏振产生空洞,我们在距底板50cm处布置了三个振捣器,间距为1.5m;将每次振捣时间控制在15-20s,每节振捣次数不超过5次。

通过在内模底板下面沿梁长方向钻三个等间距的直径为2cm的小眼观察底板混凝土密实程度:

小眼处有许多水泥浆冒出,可确定底板混凝土基本密实,立即停止下部附着式振捣器振捣,将振捣位置改到上部,辅助直径50mm振捣棒振捣。

负责人:

采用由一端推进浇注变为两头堵截浇注方式

实施五

``

5米为一浇注单元,同时保证混凝土供料及时

 

避免了水泥浆流向他处,保证了该段的水泥浆量。

效果

再使用钢片式振捣器沿模板内侧,钢片平行于模板表面,插入后平缓地边振捣边拔出,发现仍有气泡冒出,然后再在相邻位置插入,保证振捣面连续。

首先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振捣,当浇注完一定段落肋板后,浇注顶板前,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模板与混凝土间无气泡冒出,泛浆时止。

在振捣方面,采用钢片式混凝土振捣器与棒式振捣器、附着式振捣器共同作业的方法。

实施六

 

负责人:

 

大大消减了混凝土表面气泡的存留量,气泡得到了明显减少

效果

 

6、效果检查

2003年5月3日傍晚6时,蒸气养生18小时后,14-8箱梁开始进行拆模,小组对该梁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工人用导链拆模容易了,箱梁梁体外观平整、光滑,少数边角处有少许气泡,波形条纹不明显了,没有发生泌水现象,经检验同体养生三组试件28天强度分别为59.6Mpa、60.0Mpa、62.5Mpa均符合设计要求。

可见此次小组活动取得了很好效果,通过全组人员群策群力,措施得力,落实到位,杜绝了波形条纹等技术难题。

为内实外美的箱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质量综合合格率上升到90%。

质量状况跟踪调查表表6

序号

跟踪检查项目

检查点(次)

缺陷点(次)

频率%

累计频率%

1

翼缘板裂纹

15

3

60

60

2

拆模难

15

2

40

100

3

蜂窝、麻面

10

0

0

4

波形条纹

10

0

0

合计

50

5

质量综合合格率(50—5)50*100%=90%

通过第一次PDCA循环,我们在预制箱梁波形条纹等外观方面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但翼缘板裂纹问题仍然存在,且内模有时发生上浮现象,为此小组针又展开了第二次PDCA循环。

㈡第二次PDCA循环(2003年5月21日—2003年7月26日)

1、现状调查

下面是我们对5月15日至5月20日预制的7片梁质量状况的调查摸底,并由此绘制了第二次循环质量缺陷排列图。

质量状况调查表表7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点(次)

缺陷点(次)

频率%

累计频率%

1

翼缘板裂纹

20

3

50

50

2

内模上浮

20

2

33.3

83.3

3

蜂窝、麻面

10

1

16.7

100

4

波形条纹

10

0

100

合计

60

6

质量综合合格率(60—6)/60*100%=90%

2、原因分析

从排列图可以看出,翼缘板裂纹和内模上浮是影响箱梁质量的主要缺陷。

我们又对此进行因果分析。

 

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水泥砼垫块不起作用

拆模顺序不当

雨天施工

过早拆模

龙门吊提升时损伤

模板平整度不好

龙门吊工作效率低

槽钢刚度不够

工作不认真

槽钢数量不足

质量意识淡薄

方案?

方案?

方案?

振捣时垫块移位

养生不及时或不到位

 

3、要因确认及验证

针对缺陷,我们又召集全组人员参加第二次因果分析会,共列举了可能产生缺陷15个原因,并确定了4个为主要原因,见表7。

表7

序号

要因

要因确认理由

参加人

1

工作不认真

吊装拆模时碰坏翼缘板;养生不及时不到位;强度未达到要求过早拆模

小组全体

2

拆模顺序不当

先拆压杠后拆内模支承导致因内模钢架支承已具有很大的应力要恢复形变,迫使顶板脱离腹板而产生裂纹

小组全体

3

槽钢刚度不够

压杠难以控制上浮

小组全体

4

水泥垫块不起作用

垫块固定不牢固,振捣时移位

小组全体

4、制定对策

表8

序号

要因

目标

改进措施

执行人

限期

检查

1

工作不认真

优质高效

开展“大干活动”

完成奖滞后罚

全过程

2

拆模顺序不当

裂纹消失

先拆除内模支

承再拆压杠

全过程

3

槽钢刚度不够

箱梁几何

尺寸合格

采用双片槽钢

全过程

4

水泥垫块不起作用

保护层厚

度符合要求

用ф6钢筋做成定位筋

全过程

5、对策实施

由队长XXX主持召全体职式大会,项目经理吴汉文参加并做动员讲话。

并实施“大干40天活动”提前完成任务奖金1万元,滞后一天罚款5千元。

 

同时严格控制各项技术指标,在加强混凝土养生工作上,拆模之前,必须进行试块压制,根据压制结果决定是否可拆模。

 

效果

工人干劲十足,发挥出了前所未有工作热情

实施二

负责人:

实施一

分析原因:

混凝土浇注时,严重挤压内模,为防止内模变形或被混凝土压散架,我们安装了钢架支承,由于钢架支承的存在,内模变形很小,但钢架支承中已具有很大的内应力,若先拆除压杠,那么钢架支承就要恢复形变,产生巨大的变形应力,而迫使顶板脱离腹板,使顶板与腹板连接处、腹板与翼缘板处极易产生裂纹。

负责人:

 

调整了拆模顺序,采用先拆内模后拆除压杠

翼缘板裂纹消失了

效果

 

负责人:

在内模上方用槽钢与侧模连为整体,在槽钢与内模之间安装加工好的高度为12cm(顶板厚度为10cm)混凝土垫块(强度同梁C50)以压住内模。

实施三

 

先放垫块,再安装槽钢,槽钢由单片槽钢替为双片槽钢,以增加槽钢刚度,一个内模上方布置四个槽钢。

 

负责人:

实施四

 

针对垫块移位,我们采用ф6钢筋做成定位筋,固定垫块位置。

同时加强模板工作,对接缝处的严密性严格把关,指导拼装注意事项,对接缝处压橡胶垫。

对脱模剂用量不足处返工重做。

效果

实施三、四后,内模上浮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箱梁几何尺寸符合规范要求,拆模更容易了

 

6、效果检查

质量状况调查表表9

序号

跟踪检查项目

检查点(次)

缺陷点(次)

频率%

累计频率%

1

蜂窝、麻面

30

3

40

40

2

翼缘板裂纹

20

1

40

80

3

内模上浮

20

0

20

100

4

波形条纹

20

0

100

合计

90

5

质量综合合格率(90—5)/90*100%=95.5%

经过两次PDCA循环,自检合格率达到95.5%,其抗压28天强度全部满足设计要求,完成了预定目标。

95.5%

95%

综合合格率

综合合格率

 

目标

现状

七、活动总效果

㈠实现了目标

通过QC活动的开展,不断地改进施工技术,190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于7月26日顺利完成,施工进度比预计工期提前了25天,为下一步桥梁架设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施工环境。

在整个预制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安全和质量事故,锻炼了施工队伍,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施工质量单位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率92%。

第二次循环

第一次循环

 

㈡经济效益

预制梁施工工期前了25天,减少人员、设备占用,水电消耗以及资金占用费约15万元;方案的实施,提高了工人工作积极性和质量意识,由1片/天梁增至3片/2天,工人工资由35元/日增至60元/日。

㈢技术效益

通过不断地改进施工技术,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我公司所预制的40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外美内实”。

㈣社会效益

40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以其“优质高效”的管理赢得了业主和监理的称赞,在XXX绕城高速公路西段总监代表处进行的“XXX绕城高速公路西段六、七月份检查各标段综合评比中松花江汊河大桥以全段最高分——97.75,名列各单位之首,为中XXXX集团在黑龙江省交通系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信誉。

八、制定巩固措施和标准化

㈠制定巩固措施

通过190片箱梁的施工,现场确认严格按以上循环采取的措施进行巩固并进行自检。

表10

序号

巩固措施内容

1

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及现场指导,活动中处理方法、方案认真总结并用于实践中。

2

将改进和完善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做为质量信息及时传递,及时反馈,不断完善质量跟踪系统。

3

形成作业指导书,各工序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执行。

自检合格率统计表表11

时间

检查数(个)

合格数(个)

合格率(%)

6.01-6.20

30

29

96.6

6.21-7.05

30

29

96.6

7.06-7.26

30

29

96.6

平均合格率:

(90-3)÷90×100%=96.6%

平均合格率已持续稳定为95%以上,证明上述巩固措施有效。

㈡标准化

⒈将总结出的预制箱梁编写成作业指导书(13J-ZY-017),明确施工操作要点。

⒉编入公司施工方案汇编(13J-4-1)。

九、活动体会及今后打算

㈠活动体会

通过QC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全体职工凝聚力,通过不断发现问题,群力群策,集思广益,进而不断解决问题,发扬了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使得这次QC小组活动取得了理想效果,达到预期目的,为今后重点、难点和新工艺等项目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坚实而有力的思想保证。

㈡今后打算

预制40m预应力箱梁圆满完成了,但箱梁预制过程中,发现个别箱梁出现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