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552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有效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设计有效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设计有效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设计有效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设计有效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有效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docx

《设计有效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有效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计有效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docx

设计有效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设计有效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数学课堂问题串有效教学

以问题为核心,以问题串为主线引导学生去学习,开导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教学的主要模式,合理设计问题串,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够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新课程实施以来,笔者对此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下面谈谈笔者的w点做法,期待与同仁共同探讨。

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设计问题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与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新课程注重的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在学习教学,领会教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实际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不仅能营造愉快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而且有理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1.在人教版课标教材能及网“分式”(第一课时)教学时,设计下列问题串。

问题1.今天我们从学校出发去游东坡书院,东坡书院距学校70千米,小车的速度为80千米/小时,那么经过多长时间后到达?

问题2.到达书院后,门票的价格为教师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现有a名教师,b名学生,如果让你去买门票,一共要付多少钱?

平均每人要付多少钱?

问题3.进入东坡书院后,在参观东坡书院时了解东陂书院的一些情况:

东坡书院设有4个厅,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你知道每个厅的平均面积是多少吗?

书院内有展柜m个,展出了藏书n册,平均每个展柜展出了多少藏书?

问题4.打架观察了以上问题得到了代数式(

,30a+15b,

),其中哪个代数式能用我们已学过的概念加以说明?

哪些代数式是我们没有学过的?

生1:

我们已经学过的代数式有

,30a+15b和

,其中

是单项式,30a+15b是多项式,他们都是整式,我们没有学过的代数式有

问题5.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代数式,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30a+15a有什么区别?

生2:

这两个代数式的分母都含有字母。

问题6.小学的时候,我们将

这类数称为什么数?

如果让你来给类似于

这样的代数式取个名字的话,你们说应该叫什么?

生3:

叫分式。

师:

好!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那么,什么样的代数叫分式呢?

(设计说明)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活中,实际问题引入新课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潜移默化的接受了新知识。

设计合适的问题,帮助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数学的核心知识是以问题为主线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因此,紧扣核心知识设计问题串,就等于抓住了教学内容的精髓,随着问题串的一个个被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案例2.人教版七年纪下四8.1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时,设计如下的问题串。

教师依次推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在进行操作。

问题1.例如每人手上有一根40厘米长的铁丝,将它首尾相连地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唯一确定吗?

问题2.用这根铁丝,将它首尾相连地折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是唯一确定的吗?

问题3.若设长方形相邻两边的长分别为x、y,则x、y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问题4.折成正方形时,相邻两边也满足x+y=20,为什么折成长方形时不确定?

而折成正方形唯一确定呢?

生4.折成正方形时,相邻两边x、y还满足x=y.

问题5.如果给长方形的相邻两边x、y再添加一个条件,即变成两个条件,你说增加条件后的长方形是否能唯一确定?

问题6.若将40厘米唱的铁丝裁成20根长度均为2厘米的小铁丝,将这20跟小铁丝首尾相连,围成一个长方形,此时所围成的长方形是否有无数个呢?

问题7.如果给它增加一个条件,如3x-4y=5,此时的长方形能确定下来吗?

(设计说明)本节课由于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多,但核心知识只有3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以及尝试列表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整数解。

上述问题始终围绕一根40厘米长的铁丝让学生进行操作思考,经过分别围成正方形和长方形过程的对比,让学生逐步领悟“一个条件(方程)不能完全确定两个变量的值”,此时,“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就自然形成,概念给出的时机成熟,学生就容易理解,接着,经过对“将40厘米长的铁丝截成20根长度都为2厘米的小铁丝首尾相连,围成一个长方形”的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自然的产生自然的产生利用“列表法”求方程组的整数解的思想,同时也使本节课的3个核心知识得于串联,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延伸,从而顺利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可见设计合理的问题串,是课堂教学重点、难点攻克的关键。

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串,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数学的解题规律,首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出发,遵循科学的认知规律,从一般到特殊,层层深入,梯度递进的思路进行问题串的设计。

案例3.人教版九年纪下册26章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时,笔者在“抛物线与三角形的面积”的专题复习课上,设计如下问题串。

已知:

如图1,抛物线y=

与直线y=x交于A,B两点,M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在直线AB的下方,连接OM。

问题1.当M为抛物线的顶点时,求ΔOMB的面积。

问题2.当点M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且ΔOMB的面积为10时,求点M的坐标。

问题3.当点M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点M运动到何处时,ΔOMB的面积最大?

问题4.若以点M为圆心,

为半径作☉M,当☉M与直线AB线切时,求点M的坐标。

(本题是武汉中考试题改编)

(设计说明)此题共设计三个问题,其中问题1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学生比较熟悉,入手也比较容易,同时也为后面的问题探索做好了铺垫;问题2是问题1的逆向问题,让学生在抛物线找满足条件的点M;问题3是在动态过程中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值问题。

同前两个问题相比,对学生思维有更高的要求,问题4是问题2的变式,它改变了问题的呈现方式,突出了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训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模式识别能力,这4个问题都有很强的整体性,不但突出了问题的层次性,一步一个台阶,逐步深入递进,而且体现了方法的过程性。

同时,问题的层次性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不同的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设计问题串时,要坚持从特殊到一般,静态到动态进行设计,在变式中追求问题的新颖性。

设计延展性的问题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延展性的问题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扩展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学生的自我质疑,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进行探究,将知识和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知识和方法的内化和梳理,让学生重构自己的知识网络,体验学习教学的乐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4.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纪上册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后,笔者安排了一节专题课。

主题是“任意三角形一边上的高与这条边所对角的平分线的夹角,等于和这条边相邻的两个内角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为了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结论,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串。

问题1.如图2.在ΔABC中,AD为高,AE为角平分线,∠B=30°,∠C=40°。

求∠CAD,∠AEC和∠EAD的度数。

∠EAD与∠B、∠C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对于问题

(2),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出∠EAD=

(∠C-∠B),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思,挖掘此题所隐含的一般性规律。

问题2.将∠B=30°改为∠B=100°如图3.其它条件不变,则∠EAD与∠B、∠C之间还存在上述关系吗?

学生经过计算发现,这是∠EAD=

(∠B-∠C)进而意识到∠EAD与∠B、∠C有着密切的关系。

问题3.将∠B=30°.∠C=40°改为∠B=m,∠C=n.(所设m、n满足三角形成立的必要条件)其它条件不变。

则∠EAD与∠B、∠C之间的关系又如何。

学生经过合作探讨论发现:

.当m=n时,高AD与角平分线AE重合,此时∠EAD=

(m-n)=0°.

.当m

(n-m).

.当m>n时,高AD在角平分线AE的右侧,此时∠EAD=

(m-n).

因此,可以借助于绝对值来统一这三个问题的结果.即∠EAB=

|m-n|.

(设计说明)上述问题串的设计有特殊到一般,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延展性问题串的设计,使学生开阔视野,增强了求知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同时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等方面,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串,发展学生思维.

所谓开放性问题通常指的是改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增强了问题的探索性,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问题;由于开放性问题具有与传统封闭型不同的特点,因此数学开放性问题的教学中有着特定的功能。

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串,不仅可以使学生能主动建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扩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可以把课堂推向高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案例5.在折叠问题的教学中,笔者基于“从长方形纸片中折出一个正方形”设计如下问题串。

引入:

利用手中的长方形纸片,如何准确地折出一个正方形?

(学生开始动手,多数学生得出如图4.的折叠方法.)接着教师启发学生:

请大家参考,你们这样的折法得到的确是正方形吗?

如何验证?

生5.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折叠在一起,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生6.这个四边形有3个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所以是正方形。

(2)操作与探究:

如图5正方形ABCD沿AD、BC的中点M、N对折得到折痕MN,再将点C折至MN上的一点P,折痕为BQ,连接PQ、BP,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

问题1.找出图中的相等的量。

问题2.探索∠PBC的度数。

问题3.Q是否为CD的中点?

由折叠过程可知,∠QBC=

∠PBC=30°在RtΔBCQ中,设CQ=x,则BQ=2x,由勾股定理,可得1+

=

.解为x=

,所以Q不是CD的中点。

问题4.QP的延长线会不会经过点A?

生7.连接AP.有问题2得∠PBC=60°则∠ABP=∠ABC-∠PBC=90°-60°=30°,由折叠过程可知,BA=BC=BP.所以∠BPA=∠PAB=

=75°.所以∠APQ不是平角,故QP的延长线不会经过点A。

生8.若QP的延长线经过点A,则∠ABP+∠BPA+∠PAB>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相矛盾,因此,QP的延长线不会经过点A。

师:

那么QP的延长线是在线段AB上,还是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

问题5.求线段MP的长。

问题6.设MN与BQ相交于点H,ΔPQH是否为特殊三角形?

(设计说明)通过折叠问题设计出一系列问题串,对结论由浅入深地进行了有效探究,尤其在问题4和问题6.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和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充分地展示。

总之,以问题为核心,以问题串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有效的问题串是一堂课的“灵魂”,有效的问题串的设计和运用决定着教学的方向,是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以问题串来梳理教学脉络的研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