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068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联盟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学联盟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学联盟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学联盟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学联盟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联盟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中学联盟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联盟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联盟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中学联盟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中学联盟]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77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

“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

”这种现象始于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3、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

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4、周代以“天圆地方”的传统认知为基础,在理论上将天下看成九块,寓意“王在中央,八方来效”。

这种观念推动了

A.专制主义的发展趋向                              B.大一统观念的形成

C.宗法等级观念的形成                              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5、《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

“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6、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

“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7、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

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

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

这主要说明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

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

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8、“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9、“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

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徽商的谦虚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的虚伪

10、历史学家钱穆以为,“总之,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

”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A.彩陶画与汉赋          B.话本与小说          C.唐诗与风俗画          D.楚辞与文人画          

11、《宋刑统•斗讼律》规定:

“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伤者徒三年……若殴杀弟妹及兄弟之子孙、外孙者,徒三年。

”这一材料体现了

A.儒家思想的法典化                              B.法家思想的具体化

C.道家思想的合理性                              D.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12、史学家吕思勉认为:

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新颖的,最适合于时势的。

……但法家之学,亦有落伍之处。

……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

这里的“落伍之处”是指

A.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                              B.维护专制君权而弱化了礼仪制度

C.强化中央集权而削弱了地方权力                              D.注重严刑酷法而淡化了道德教化

13、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

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

这反映了

A.开禁政策促成海上贸易发展                              B.明朝全面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C.漳州月港成为福建经济中心                              D.明朝开始出现海外移民现象

14、秦统一后,中国古代曾经多次出现过许多权臣当道、外戚专权、宦官弄权、女主专政等现象。

主要是因为

A.中央集权的削弱

B.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

C.宰相权力的加强

D.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

15、“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主张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6、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三省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17、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18、孙中山指出: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

”中国用考试的办法选拔文官开始于

A.西周时期的世袭制                              B.汉朝的察举制

C.隋唐时的科举制                              D.魏晋九品中正制

19、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

“(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

”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0、《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21、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22、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

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这主要反映了

A.儒家学说类似宗教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23、史载:

唐代官营丝织业“凡织紝之作有十:

一曰布,二曰绢,三曰施,四曰纱……八曰绮”,反映唐代官营丝织业生产

A.分工细致          B.规模巨大          C.品种丰富          D.供不应求          

24、史载,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把独创的纸向汉和帝呈献,后世称之为“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

“元初元年(汉安帝的年号,公元114年),邓太后以(蔡)伦久宿卫,封为龙亭侯。

”综合上述材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蔡伦因造纸而封侯                              B.蔡伦发明“蔡侯纸”

C.“蔡侯纸”是最早的纸                              D.“蔡侯纸”很快普及

25、“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王夫之          

26、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天人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27、下表体现了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由此可以看出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中枢机构体系日趋严密   B.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

C.地方自主性不断增强   D.经济区域间联系加深

28、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

“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

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平衡南北政治势力

C.讨好北方知识分子                              D.限制南方发展

29、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行省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连线题(题型注释)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萌麟在《中国史纲》中指出,“当战国开场的前后,秦在‘七雄’中算是最不雄的一国……直至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狄之俗。

《史记》记载: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材料二: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

……得其人缓而行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之,则为大害。

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上五事札子》

材料三:

臣(司马光)向上曾言:

“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

使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宜先变更。

借令皇帝陛下独揽权纲,犹当早发号令,以解生民之急。

——《续资治通鉴长篇》卷356

(1)指出“战国开场”时秦的“国情”。

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哪些措施措施使秦民大悦“家给人足”?

(2)材料二、三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又曰: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虽多贤相,然其中多小人,专权乱政。

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

以后嗣君,毋得议设丞相,臣下敢以此请者,置之重典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后之人君,认为天下利害之权皆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私利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产业,传之子孙,享受无穷……然,是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织)机一张,织诸色紵币,备极精工。

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

……后(织机)增至二十余。

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

自是家业大饶。

——(明)张翰:

《松窗梦语·异闻记》

材料四要把政权的强弱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兴衰区分开来。

明朝政权衰败的时候,恰恰是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

我概括明朝到清朝这个大变革有两句话,叫作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明初中央机构的特点是什么?

图中是什么机构?

反映了什么阶段特征

(2)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他还提出了什么经济思想?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中“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的理解。

“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32、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工具和古代耕织图

材料二: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论及秦曾说: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

地方官)。

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材料三……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

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潮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角度看,秦所取得的“大大的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的“成就”主要指什么?

(3)材料三中“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是指什么思想局面?

(4)材料一和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

1、D

2、B

3、B

4、B

5、B

6、B

7、B

8、D

9、B

10、C

11、A

12、A

13、A

14、D

15、D

16、A

17、A

18、C

19、B

20、D

21、C

22、B

23、C

24、B

25、B

26、B

27、B

28、B

29、A

30、

(1)国情:

七国之中最落后的国家,文明程度较低。

重农抑商,废井田,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耕织

(2)问题:

应不应该实行募役法。

理由:

材料二主张实行募役法,理由是可以不夺农时,发展农业。

材料三反对,其理由是募役法“宽富而困贫”、“使民失业”。

(3)成:

顺应时代潮流;败:

大地主、大官僚、保守派反对,过于激进。

31、

(1)特点:

废丞相,权分六部。

军机处

特征:

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走向没落

(2)思想核心: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

(3)理解:

明朝时期中国已步入封建社会衰落时期,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已滋生,新的思想文化即反封建、反礼教的早期民主思想和文学艺术在萌发。

主导因素: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32、

(1)时代潮流:

铁器、牛耕推广,小农经济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统一趋势逐步形成,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成就:

实现了从井田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转变,完成了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郡县制)。

完成了统一

(3)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墨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争鸣。

(4)因果关系,材料一春秋战国生产力的发展是材料三的经济根源。

【解析】

1、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杭州一带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队伍扩大,向往自由,追求正义正是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价值取向,材料所含的“自由”“正义”诉求,这正是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的前景下市民文化生活中反映的价值取向,D正确;A是对材料题意的曲解,不符合题意,排除;B未体现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涉及到宋代杭州这一个地方,谈不上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中国古代帝王”、“儒家经典”、“法家利剑”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

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但,其实是外儒内法、儒法并用。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其余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始于”。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3、试题分析: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文选》中选录了自先秦到齐梁时期的许多诗文作品。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首先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故A不符合史实;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故C项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唐朝人喜欢南朝文化太过牵强,应排除D。

唐太宗时期,实行进士科考诗文策论,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政治制度相关特征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在理论上将天下看成九块,寓意王在中央,八方来效”的观点并未表现出专制主义思想,A项错误;题干中“在理论上将天下看成九块,寓意王在中央,八方来效”的观点体现出了大一统的思想,B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宗法等级观念,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项错误。

故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概况

5、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将“己”解释为“私欲”,将“礼”解释为“天理”,“克己复礼”便可解释为“存天理,灭人欲”,这应该是朱熹对“克己复礼”的解释,B项正确。

A项不是材料的主要意思;C、D两项与材料无关。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名师点睛】宋明理学的特点:

1、首先是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宋明理学家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例如“太极”、“天理”、“心”等,从而使传统儒学的道德信条式的语录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其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特别强调义理,其实就是强调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

无论是哲学层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都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

3、再次是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特点,例如吸收禁欲主义思想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6、试题分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商人获得巨大财富后,可以购买庄园等家产,被人羡慕赞扬。

这反映了社会风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故选B。

A项错误在“完全打破”,C项错误在“均由官员经营”,排除AC。

清朝时期重农抑商的政策并未摈弃,反而继续加强,排除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7、由“此外还有政府宫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说明出现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士地买卖相当频繁”“耕者有其田”,排除AC;由“此外还有政府宫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判断D错误。

【名师点睛】

依据材料是解题关键,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所有权登记问题,排除与材料这一主旨无关的选项即可。

8、试题分析:

这一题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题干中的“明道也”、“救世也”体现了君子为学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这符合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

故选D。

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经世致用的思想

9、根据题干可知“朝奉”本为官名,徽商虽是商人,但不愿被称为“老板”,本质上反映了明清时期统治者继续强化“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人进行打压和歧视,商人本身也未能摆脱“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B项正确。

“朝奉”的说法与徽商的谦虚、虚伪无关,且与设问本质不符,排除AC。

D项是对题干现象的理解,与设问本质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0、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唐诗与风俗画,唐诗是贵族、文人的,而风俗画是大众民间,日常人们生活的一部分,C正确;彩陶画与汉赋属于宋以前的艺术形式,与题意不符,排除A;话本与小说是宋以后的艺术形式,与题意不符,排除B;楚辞与文人画在宋以前出现,排除D。

所以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唐诗

【名师点睛】中国画的类型及特征

文人画:

强调个性,注重写意;讲究借物抒情,集诗、书、画、印为一体。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山水画:

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中国画的精粹。

风俗画:

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与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

11、试题分析:

题干中说到的徒刑都是针对“兄姊”、“弟妹”、“兄弟之子孙、外孙”等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的,这是对儒家所提倡的和谐家庭关系的一种维护,而且是用法律的形式,故选A。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家思想的法典化

12、试题分析:

根据“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得知法家思想的“落伍之处”是指因为法家思想作为国家的“工具”维护国家利益,“将国权扩张得过大”,而忽视了社会利益,故A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