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冲刺卷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4957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冲刺卷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冲刺卷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冲刺卷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冲刺卷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冲刺卷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冲刺卷2.docx

《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冲刺卷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冲刺卷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冲刺卷2.docx

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冲刺卷2

高考冲刺卷

(二)

(见专题活页检测P5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2016·山东潍坊中学起初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

刘梦溪

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

就中国文化的发生来说,它是多元的,具体可以说有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源。

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一般都讲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为基准,因而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文化的常用语言。

但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甚至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也是不同的。

长江上游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黄河流域非常不同,有非常夸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甚至使人怀疑这是中国人制作的造型。

从这些青铜器的构造上,我们约略可以想象出四川人的性格似乎带有青铜器的刚性。

而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黄河流域出土的青铜器造型浑厚庄严,有力度,感觉很震撼;而楚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轻巧,下座虽大,腰身却很细,年代也跟黄河流域差不多。

“楚王好细腰”,宫廷的审美取向已经影响到了青铜器的造型。

黄河文化的那些人们熟悉的特征,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长江文化。

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可以直接和海洋联系起来,如果说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那么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点。

长江流域南面的岭南文化,更是很早就直接跟海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就学术思想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

学术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是最高形态的文化。

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是其显例。

历史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宗教战争,但是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很少有宗教战争。

这是由于中国的文化思想有极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儒家思想。

所以然者,在于儒家不是宗教,或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儒家不是真正的宗教”。

正因为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不是宗教,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才融合得很好。

汉以后儒家是在朝的思想,道家和道教以及佛教主要在民间。

对于一个知识人士而言,三家思想的互补使得精神空间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进退、顺逆、浮沉,均有现成的学说依据,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士人的共同理想。

但是,如果仕途受到了挫折,乃至革职、斥退、罢官的时候,道家无为的思想便可以给他很好的支撑。

道教崇尚自然,可以让他畅游于山水之间。

甚至遭遇罪愆,如果信奉佛教,剃度出家,也可以避世完身。

总之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全的绝境。

所以,多元性、包容性和自性的超越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的基本特征。

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

依据文化人类学的法则,文化传统可以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

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比如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就是大传统;而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则是小传统。

大小传统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

所谓“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今天到东南亚一带,看到那里的华族社会,其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性仍然相当牢固,甚至比我们国内看得更重。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

A.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化通常是指以黄河文化为基准的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

B.中国文化的发生具有多元的特点,如同属长江文化的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就不相同,最主要的表现是在青铜器造型的不同。

C.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两个不同的源头,黄河文化所具有的一些特征,长江文化不一定全具备。

D.中国文化的地域特征明显,例如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而长江文化则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的特点。

解析:

A项,“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化”偷换概念,原文第一段中说“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时间概念不一致。

B项,“最主要的表现是在青铜器造型的不同”曲解文意,原文只是以“青铜器”为例,而不是说“主要表现”。

D项,“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的特点”说法绝对,原文第三段中说“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点”。

2.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因儒家不是宗教,故儒释道三家思想才融合得很好。

儒释道三家思想各有特点,形成互补,知识人士的精神空间因此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B.“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表现的是传统士人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追求。

C.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的关系充分显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

D.儒释道思想使人们在进退、顺逆、浮沉方面都可找到依据,因而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全的绝境。

解析: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仅仅表现为理想追求,还包括逆境、沉沦、挫折时的独善其身。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礼失,求诸野”是“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的最好阐释。

B.在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在汉以后是在朝的思想,而道家和佛教思想则主要在民间。

C.道家无为的思想可以给仕途受挫的人以支撑,佛教可以使遭罪的人避世完身,而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是大传统。

D.三星堆、黄河流域、楚地出土的不同造型的青铜器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特点,也反映了不同地域人的性格及审美取向。

解析:

从原文第五段“大小传统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

所谓‘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可知,“礼失,求诸野”说的是“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2017·江西鹰潭一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汤显祖:

帝国逢衰世,大才写残梦

嘉靖二十九年(1550)农历八月十四,汤显祖诞生在江西抚州府临川县城东文昌里。

其时他的祖父母、父母俱全,祖父汤懋昭精通《尚书》,贡生出身,父亲汤尚贤精通老庄之学,家境殷实且藏书甚多。

汤显祖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借用龚自珍的话,明帝国已步入了“衰世”。

整个帝国表面光鲜,而四处潜流涌动,隐患多多。

庙堂之上政治腐败,政斗残酷;地方官场则是贪官污吏横行,道德沦丧。

汤显祖很早就显露才华,被乡人称颂为“神童”。

他十四岁进县学,二十一岁参加乡试,考得全省第八名举人。

阳明学的重要流派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汝芳与汤显祖的父亲交好,汤显祖十三岁起,师从罗汝芳研习心学。

罗师倡导“赤子之心”,提出“制欲非体仁”的主张,这对程朱之学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也影响了汤显祖倡导人性解放、遵从内心良知的人生观的形成。

汤显祖在中举的第二年进京参加会试,落第。

三年后,再次参加会试,仍然落第。

第二次落第后,汤显祖被好友姜士奇举荐做当朝首辅张居正二儿子张嗣修的陪考举子,但汤显祖拒绝了这一安排。

那一科会试,得罪了张居正的汤显祖毫无意外地落第,直到张居正去世,汤显祖才通过会试、殿试,取得了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的功名。

万历十九年,南京礼部主事汤显祖因上《论辅臣科臣疏》抨击“辅臣欺弊如故,科臣贿媒方新”而被贬谪到岭南徐闻。

途中他遇到张居正的二儿子张嗣修。

此时张居正被夺谥,张府被抄家,张居正的大儿子张敬修自杀,张嗣修被剥夺官籍,流放到雷州半岛。

目睹高层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联想到自己半生蹉跎,汤显祖难免心生“人生如梦,官场如梦”之感,但他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并没有破灭。

毕竟,心学推崇“知行合一”,以济世安民为己任。

万历二十一年,四十四岁的汤显祖升任为浙江遂昌县知县。

遂昌虽然只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山区穷县,但汤显祖尽职尽责。

他在这个“斗大县”劝农兴学,惩罚鱼肉乡民的豪强,得罪了巨室。

尽管遂昌的百姓感其恩德,对其热情挽留,汤显祖还是决定辞官回到故乡。

万历二十六年三月,他回到故乡临川,开始了其长达十八年的归隐生涯。

回到故乡的汤显祖,修建了玉茗堂,开始专心写作戏曲,并教导故乡戏班演习。

“临川四梦”除《紫钗记》(南京时创作)外,其余三部《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都在故乡完稿,很快风行全国。

《紫钗记》《牡丹亭》以男女之情梦入戏,肯定了人的情感追求的正当性,倡导人性要得到释放,因理而违情的人生不可取。

《南柯记》《邯郸记》则是用梦来演绎官场之荒诞,人生之无常。

已经享国两百余载的大明帝国何尝不是《南柯记》中的一个“大槐安国”?

汤显祖在“四梦”中显然体现了其对程朱理学“性即理也”的反抗,而“四梦”的另一个思想资源则是禅学,他一生礼佛,年长他七岁的达观法师与他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佛教讲求“无情”,但他在给达观的一封信中却说到“忘情”之难,“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真是一刀两断语。

使我奉教以来,神气顿旺。

谛视久之,并理亦无,世界身器,且奈之何……迩来情事,达师应怜我。

白太傅苏长公终是为情使耳。

”汤显祖毕竟是儒门书生,终不能在佛法中得到解脱而忘却世情。

万历四十四年(1616),汤显祖在临川的玉茗堂与世长辞。

也就在这一年,努尔哈赤在辽东称帝,建立了后金,明王朝由衰世转入到乱世。

再过二十八年,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大明帝国也消失在风中,终成一梦。

(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汤显祖很早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因其父与阳明学的重要流派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汝芳交好,被罗汝芳收为弟子,正式开始研习心学。

B.汤显祖深受“赤子之心”“制欲非体仁”等心学理论的影响,形成了追求人性解放的思想,从“临川四梦”中能看到其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反抗。

C.禅学是汤显祖创作“临川四梦”的思想资源之一,但他毕竟是儒门书生,在给达观法师的一封信中曾说到“忘情”之难,表明自己无法像白居易、苏轼那样在佛法中得到彻底的解脱。

D.文本基本以“梦”来贯穿汤显祖的生平与创作,不仅写出了汤显祖人生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且也隐约勾勒出明后期的帝国残梦。

解析:

原文倒数第二段中汤显祖在信中说“白太傅苏长公终是为情使耳”,说明自己与白居易、苏轼一样终是无法“忘情”。

5.文章第六段写汤显祖在遂昌县做地方官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解析:

解答作用题,可主要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等方面入手。

内容方面,应主要思考汤显祖做地方官的经历与其一生经历、思想的关系,汤显祖作为儒生的兼济天下的理想是通过做官实现的。

结构方面,应主要考虑其与上下文的关系,在遂昌做官是汤显祖由仕进转向隐居的转折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艺术效果方面,应主要考虑相关事迹可丰富传记内容等。

答案:

①汤显祖是儒门书生,他通过治理遂昌县来实现自己的济世理想。

(或:

汤显祖是“阳明心学”的继承者,做地方官的经历正是对“知行合一”理论的践行。

)②承上启下。

在遂昌县做地方官的经历承接上文“他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并没有破灭”,而这一经历又是汤显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之后他便辞官归隐,进行戏曲创作。

③这段经历使得文本兼顾传主创作与为官的经历,使材料更加丰富、真实。

6.文章标题是“帝国逢衰世,大才写残梦”,你认为“帝国衰世”与汤显祖之“大才写梦”之间有无关联?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分)

解析:

本题作为观点探究题,应当考虑观点和论据两方面。

首先应确定观点“有关联”,然后回到原文中寻找依据。

寻找依据时,要重点分析明朝后期“帝国衰世”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黑暗的社会现状与汤显祖的“四梦”有什么联系,社会现实对汤显祖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答案:

有关联。

①汤显祖一生经历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衰败现实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汤显祖的“四梦”创作。

明朝后期帝国政治腐败,为人耿直的汤显祖亲历或目睹种种现实,用“四梦”来委婉表现帝国衰世的荒诞。

②衰世的思想禁锢相对松弛,因此心学、佛学等思潮才可能去撬动程朱理学的压抑牢笼,才有了汤显祖“四梦”对人性解放的倡导。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卖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我被护士领着离开病房,准备去八楼做手术,一个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她把两大袋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

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又对同病房的人说:

“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我从手术室出来后,老公见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去公司打理业务去了。

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这次她没有打哑语,而是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

“帮帮我吧。

哎哟,原来她会说话!

那昨天干嘛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

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

“昨天买的面包还没吃呢,今天就不买了。

”大家纷纷指着桌子上的面包对她讲。

她没有离开,依旧呆站在原地,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生厌。

我躺在病床上暗自庆幸:

幸亏老公不在,否则他定招架不住她这可怜样儿。

病房里的人不再理会她,任她站在那里,也不和她目光对接,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第二天,我能下地自己走动了。

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

“帮帮我吧。

”说完便立在原地,不待够五分钟她是不会离开的,但大家这次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是对她最大的冷遇。

我看不下去了,走到她面前说:

“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

”她仿佛没有听见我的话,还呆立在那里。

“好个倔丫头,你越这样,我们越不买。

”她退出病房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病房里也有脾气不好的人,会把她赶出病房,“呯”的一声把她关在病房门外。

医生给我做了各项检查,说我手术恢复得不错,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

老公一早赶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小女孩的事情,他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没同情心,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她的行为不是欺骗,三元一个面包不贵,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跟他在这件事上无休止地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下午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整整一天,病房里都没出现小女孩的身影,第二天,第三天,她一直都没来,我心里有点儿牵挂了,是不是我那句话刺激或伤到她了?

我悄悄问护士,卖面包的小女孩咋没有来?

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病,冬天天冷风硬,极易导致她的哮喘病发作。

她家里也不宽裕。

医院知道她的情况,特许她在病房里卖面包,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规定她一个病房最多只能停留五分钟。

“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

”我怯生生地问。

“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

“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人买就赶紧离开,也好早点回家呀。

“让她最多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销她的面包,心里才坦然。

我走出护士站,老公已帮我办完出院手续,收好行李坐在病床上等我。

“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

”我的提议老公马上赞同,我把信交给了护士,让她转交给小女孩,出了医院,老公问我信里写了啥,我说,什么都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

(选自《读者》2016年第2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DE )

A.小说有两条线索:

“我”遇到小女孩——误解小女孩——向小女孩致歉;“我”反对“老公”买面包——没收“老公”零花钱——消除误会。

B.小女孩第一次来病房卖面包时,假装不会说话,来骗取大家的同情心,第二次来时见装哑的办法不奏效,便开口推销自己的面包。

C.“我”出院那天,“老公”听“我”说起小女孩的事情,“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是因为“我”鼓动大家不要买小女孩的面包。

D.“什么都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这一行为表现了“我”对小女孩实际的帮助,也表现了“我”真诚的歉意。

E.医院关怀小女孩,“老公”爱护小女孩,连“我”也向小女孩致歉,小说传达出了一种浓浓的暖意,温暖着人间,温暖着社会,体现着正能量。

解析:

A项,小说只有一条线索,即选项中第一条线索。

B项,小女孩并没有装哑骗取大家的同情心,从全文来看小女孩是单纯、没有心机的。

C项,“我”并没有鼓动大家不要买小女孩的面包,丈夫数落“我”主要是认为“我”缺乏同情心,不能友善地对待一个孩子。

8.“老公”是出场不多的人物,小说是怎样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4分)

解析:

作答本题,首先要了解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如正面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通过他人之口来表现人物特点;另外还有通过对比的手法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其次要回到小说中,寻找关于“老公”的内容。

小说中既有对“老公”语言和行为的直接描写,又有大家和“老公”对待小女孩的态度的对比。

最后用简洁的语言作答即可。

答案:

①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来塑造“老公”的形象。

“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又对同病房的人说……”“他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这些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表现了“老公”是一个善良、热心肠、富有同情心的人。

②采用对比手法来塑造“老公”的形象。

在对待小女孩的态度上,大家冷漠,“老公”热情;“我”不够友善,“老公”积极帮助。

“老公”的形象特点在对比中得以展现。

9.这篇小说带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请结合小说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6分)

解析:

作答本题,首先要注意审题,题干中的“启示”说明要把故事上升到理论、感悟的高度。

其次可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女孩、“我”、“我”的老公)的角度提炼出启示。

可联系现实,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自由发挥,但不可脱离文本太远。

答案:

①善良之心是纯洁的,人应该有同情别人、帮助别人之心。

就像医院给予一定条件下的帮助,就像文中的“老公”,用宽宏的胸襟包容,用纯洁的心帮助,我们也应尽自己所能帮助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②行动前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实际情况,不盲目决断。

像对小女孩一样,了解了事情的实际情况,就会理解小女孩的行为,也就不会产生矛盾和误会。

③不要因为心灵沾染了世俗的灰尘而伤害他人。

面对他人的乞求,不管帮不帮助,起码要做到尊重他人,不能给他人造成伤害。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2017·山西临汾一中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轼,字用敬,公安人。

天顺八年进士。

授大理右评事,迁右寺正。

录囚四川,平反百余人,擢四川副使。

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籴费。

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

事白,还职,改陕西。

弘治初,擢四川按察使。

三年迁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

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理南京粮储,旋命巡抚贵州。

明年,入为大理卿,诏与刑部裁定条例颁天下。

十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

寻命兼左副都御史,督贵州军务,讨普安贼妇米鲁。

时镇守中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钺共发兵讨鲁,大败于阿马坡。

都指挥吴远被执,普安几陷。

友等请济师,乃以命轼。

轼未至,而友等遣人招贼。

贼扬言欲降,益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势愈炽。

又乘间劫执友。

右布政使闾钲,按察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达等死焉。

轼至,以便宜调广西、湖广、云南、四川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

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

贼遁,过盘江。

都指挥张泰等渡江追击,指挥刘怀等遂进解安南卫围,而恺、通及都指挥李政亦各破贼寨。

贼还攻平夷卫及大河、扼勒诸堡,都御史陈金以云南兵御之。

贼遁归马尾笼寨,官军聚攻益急,土官凤英等格杀米鲁,余党遂平。

用兵凡五月,破贼寨千余,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

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连乞致仕,不允。

武宗立,遇疾复请。

诏加太子太保,赐敕乘传归。

卒,赠太保,谥襄简。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

B.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

C.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

D.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

解析:

通读画波浪线部分,可以发现该部分主要是说皇上对王轼的嘉奖以及他的官职升迁,那么可以判断“捷闻”和“帝大喜”中间应该断开,“召还京”和“赐赉有加”中间应该断开,“加太子少保”和“已”中间应该断开,由此可知答案为C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擢”意为选拔、提拔人员,使其担任更重要的职务,与“迁”意思相同。

B.“按察使”,明代为各省提刑按察使司的长官,主管一省的司法。

C.“巡抚”,古代官职名,明代时始设立,指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D.“乘传归”在文中指乘坐驿车告老还乡,这是皇上给予退休臣子的一种殊荣。

解析:

“与‘迁’意思相同”错,“迁”不专指晋升,还有贬谪、调动官职等含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王轼判案能力强。

他担任大理右评事一职时,在四川审查囚犯,为一百多人洗雪了冤情。

B.王轼曾经化险为夷。

他因查办盛崇仁贪污受贿罪被诬陷,事情弄清楚后,他又官复原职。

C.王轼用兵有方。

讨伐普安贼妇米鲁时,他根据当时形势布置作战计划,最终取得了胜利。

D.王轼深受重用。

他曾受命与刑部一起制定条例,因有战功受重赏,起初连续请求退休,不被允许。

解析:

“担任大理右评事一职时”错误,“在四川审查囚犯,……冤情”应该是王轼担任右寺正一职时的事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友等请济师,乃以命轼。

轼未至,而友等遣人招贼。

(5分)

(2)用兵凡五月,破贼寨千余,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

(5分)

解析:

(1)关键词:

济、命、招。

(2)关键词:

凡、破、有奇。

答案:

(1)杨友等请求派兵增援,朝廷于是把这个任务交给王轼。

王轼还没有到,杨友等人却派人招抚贼人。

(2)王轼指挥作战一共五个月,攻破贼人的营寨一千多处,杀死四千八百多贼人,俘获了一千二百人。

【参考译文】

王轼,字用敬,公安县人。

天顺八年考中进士。

被授予大理右评事一职,升任右寺正。

他在四川审查囚犯,为一百多人洗雪冤情,被提拔为四川副使。

年成不好,请求拨十万两官银作为买粮的费用。

因为查办嘉定同知盛崇仁贪污受贿罪,被诬陷而交给司法官吏审讯。

事情真相大白之后,王轼官复原职,改任陕西。

弘治初年,升任四川按察使。

弘治三年升任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

弘治八年升任右副都御史,掌管南京粮储,不久,朝廷命他巡视贵州。

第二年,调入京城任大理卿,皇帝下诏让他和刑部裁定条例颁布天下。

弘治十三年被授予南京户部尚书一职。

不久朝廷命他兼任左副都御史,督管贵州军事,讨伐普安贼妇米鲁。

当时镇守的宦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钺共同发兵讨伐米鲁,在阿马坡被米鲁打败。

都指挥吴远被抓,普安几乎被攻陷。

杨友等请求派兵增援,朝廷于是把这个任务交给王轼。

王轼还没有到,杨友等人却派人招抚贼人。

贼人扬言要投降,却聚集了更多人围攻普安、安南卫城,阻断了盘江水道,势力愈发强大。

又趁机劫持了杨友。

右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