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论文武汉农业产业化模式探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4867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商管理论文武汉农业产业化模式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工商管理论文武汉农业产业化模式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工商管理论文武汉农业产业化模式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工商管理论文武汉农业产业化模式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工商管理论文武汉农业产业化模式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商管理论文武汉农业产业化模式探讨.docx

《工商管理论文武汉农业产业化模式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管理论文武汉农业产业化模式探讨.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商管理论文武汉农业产业化模式探讨.docx

工商管理论文武汉农业产业化模式探讨

摘要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农业产业化则是我国农业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具体体现。

作为中部龙头城市,武汉更应该增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从而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节约农业投资成本,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同时,武汉农业化发展也将对平衡武汉市乃至湖北省的二元经济结构起到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

本文从理论上对农业产业化的含义、内涵和特征、作用和意义进行了阐明;通过分析发达农业国家产业化经营的经验以及几个主要农业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结合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主要模式和组织形式、经验及成效、环境与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指出了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以及良性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

并以蔡甸莲藕产业化作为案例分析,总结出了武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产业化战略

 

Abstract

ChinabecameaformalmemberoftheWTOonthe11thDecember2001.IndustrializationofagricultureinChinashowedChineseagriculturewasinvolvedintheeconomicglobalizationprocess.AstheleaderincentralChina,Wuhancityshouldstrengthentheindustrializationofagriculturedevelopmenttoachievescaleofagriculturaloperations,savecostofagriculturalinvestmentandenhanceagriculturalcompetitiveness.Atthesametime,WuhanagriculturedevelopmentwillundoubtedlyplayapivotalroleinbalancingthedualeconomicstructureinWuhanCityeveninHubeiProvince.

Inthispaper,themeaning,roleandsignificanceoftheindustrializationofagriculturewasbeclarifiedfromthedefinitionoftheindustrializationofagriculture.Throughtheanalysisoftheexperiencesofthedevelopedagriculturalcountriesinindustrialmanagementofagricultureandoperationmodelsinseveralmajoragriculturaldevelopedindustrializedcountriesinconjunctionwiththemainagriculturaloperationmodels,formsoforganization,experience,effectiveness,theenvironment,advantages,theexistingproblemsandconstraintfactorsoftheindustrializationofagricultureinWuhanin-depthstudy,Italsopointedouttheguidingideas,goalsandpolicymeasuresofindustrializationofagricultureinWuhan.ItalsoputtheindustrializationofCaidianLotusasacasestudy,insummarywhatcangettotheindustrializationofagriculturedevelopmenttheWuhanCity.

Keywords:

Agricultureindustrialization;Managementmodel;Industrializationstrategy

 

目录

1绪论1

1.1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1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

1.3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

2农业产业化相关理论的理论介绍3

2.1农业产业化的定义3

2.2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特征3

2.3农业产业化的作用和意义3

3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及启示6

3.1发达农业国家产业化经营的经验6

3.2主要农业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6

3.2.1美国的合同制一体化模式6

3.2.2日本以农协为主的产业化模式7

3.2.3韩国的“产、学、管、研”一体化模式7

3.2.4泰国的“公司+农户”等模式7

4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情况8

4.1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8

4.1.1龙头企业初具规模8

4.1.2区域化生产格局逐步成型8

4.1.3流通体系建设开始建立9

4.2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9

4.2.1龙头企业带动型9

4.2.2专业市场带动型10

4.2.3服务组织带动型10

4.2.4特色农业带动型11

4.2.5农业园区带动型12

4.3武汉农业产业组织形式12

4.3.1龙头企业+农户型12

4.3.2专业协会+农户13

4.3.3专业批发市场+农户13

4.4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及成效14

4.4.1良好的政策扶持14

4.4.2精心培植主导产业和龙头组织14

4.4.3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4

4.4.4加强农民农业技术培训14

4.4.5加强外向开拓15

4.5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环境与优势15

4.6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15

5武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及对策17

5.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及目标17

5.2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要求17

5.3推动武汉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17

5.3.1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为武汉农业产业化提供强大的引擎17

5.3.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精品名牌战略18

5.3.3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实现科技与农业产业化的融合18

5.3.4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为产业化建好“第一车间”18

5.3.5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为产业化架起坚实桥梁18

5.3.6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步伐,构筑新的农产品流通网络18

5.3.7政府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19

6案例分析——武汉蔡甸区的莲藕产业化战略20

6.1武汉蔡甸区农业养殖水面以及莲藕养殖情况20

6.2莲藕产业化的兴起以及发展20

6.3莲藕产业化的壮大以及产业化经营战略20

7总结23

参考文献24

致谢26

1绪论

农业产业化,是从合理开发本地资源入手,以发展优势产业为起点,将农业进行商业化运营,在农村商品生产中显示了勃勃生机。

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改善二元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平衡良好发展。

因此,武汉选择发展农业产业化在战略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不仅是我国农业应对国际农业竞争压力的一种方法,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世纪90年代中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

为了促进农业协调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了党和国家指导农业的重要政策导向,以实现农业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的兼得。

武汉作为长江中游经济核心区,近期武汉经济的迅猛发展,但是农业发展仍然发展迟缓滞后,迫切需要实施农业产业化以壮大农业,在长江中游经济区起到示范作用。

虽然武汉市农业产业化相对于国外以及中国的山东省而言的发展起步较迟,但已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武汉市正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武汉特色农业资源培植一批产值过50亿的区和产值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推进20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化,重点打造蔡甸区莲藕、西甜瓜、藜蒿,江夏区生猪、洪山区洪山菜薹等15条特色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粮食饲料、肉禽等10类加工产业群。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用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本文旨在根据农业产业化的经济理论基础,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武汉农业现状、农业产业化的实际进程探索出一条适合武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农业产业化是随着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所以无论是国内和国外农业产业化,同样是率先兴起于发达地区。

农业产业化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后来又传到日本、西欧、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RayAllanGoldberg19世纪50年代在《Aconceptofagribusiness》一文中首次提出“农业产业化”(Agribusiness)的概念:

它通常指从供应投入品,如种子、肥料等,到食品加工者和零售商的一个由一系列公司和社会团体所组成的有序链条。

这个链条亦被称为“农产品供应链”,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产业链”。

[1]农业产业化在国际上称之为“农业一体化”(AgriculturalIntegration),是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营的简称。

从参考的英文文献来看,国外农业产业化的模式主要有:

(1)美国的合同制一体化模式;

(2)日本以农协为主的产业化模式;(3)韩国的“产、学、管、研”一体化模式;(4)泰国的“公司+农户”等模式,同时在升级农业生产结构、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制定良好的政策引导和信贷方面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

这些理论模式和宝贵经验对于武汉选择农业产业化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经验上的借鉴。

国内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

国内对于农业产业化的研究已经具有一定基础,武汉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主要选择了和全国类似的几种农业产业化模式:

(1)龙头企业带动型,即龙头企业十农户型。

(2)专业市场带动型即市场十农户型。

(3)服务组织带动型,即服务组织+农户型。

(4)特色产业带动型,即规模特色产业+农户型。

(5)农业园区带动型即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示范园+农户型。

并且在政府政策、社会服务、技术培训、科技推广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16]

1.3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是在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关于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形式,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以及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总结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市尤其农业产业化实际,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确定与选择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第1章主要介绍农业产业化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和论文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综述。

第2章主要阐述农业产业化的经济理论基础。

包括农业产业化的定义、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特征、农业产业化的作用和意义。

第3章主要介绍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及启示,包括农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

第4章详细讲叙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和组织形式,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及成效,武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第5章通过分析武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包括指导思想及目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要求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政策措施。

第6章通过分析案例——武汉蔡甸区的莲藕产业化战略。

第7章对武汉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和经验做一个总结。

 

2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介绍

2.1农业产业化的定义

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eIndustrialization)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

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从微观水平上讲,农业一体化指的是现代农业中的农业生产企业与其关联部门(工业、商业、金融、服务业),在专业化和协作的基础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协调发展,在经济上和组织上联结为一体的经营形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我国也兴起了类似西方农业一体化形式的农业产业化这种新经济现象,通常人们把它叫做“产供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

2.2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特征

农业产业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双层经营的基础上,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使之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改革发展的客观事物,具有科学的内涵和广泛的实践基础。

国内外的实践也说明,农业产业化是使农业长足发展的有效途径。

2.3农业产业化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克服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农民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

农户小规模生产,主体分散,经济实力脆弱,难以抵御双重风险的压力。

而采取农工商联合的形式,把分散的家庭经营同集中的市场需求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通过各种中介组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这些中介组织或龙头企业,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帮助农户屏蔽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提高农户经营的效益,促进农产走向专业化和商品化经营。

(2)有利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人

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在相当程度上是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在比较利益规律作用下,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必然向比较利益高的非农产业流动,使农业处于投人严重不足、发展后劲乏力的困境,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难点所在。

农业产业化提高了农业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并将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通过规模经营和多层次加工使农产品实现重复增值。

特别是通过“公司+农户”、“专业协会+农户”、“股份合作”等组织形式,使企业与农民之间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均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在一体化经营体系内部进行利益互补,农民除了可以得到种植业、养殖业的收人外,还可以分享加工业和服务业的部分利润,从而增加了农民收人,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

(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农业产业化是构筑在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基础上的,随着产业化的发展,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分工越来越明显,原有分散的、细小的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并且经济的发展使农民迫切地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保证,而目前农业生产所必需的信息、技术、物资、加工、销售等社会化服务明显滞后。

因此,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应运而生,这是千百万农民在农村改革实践中的创造,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进程中一种组织上的创新。

(4)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就业

因为人口众多,人多地少,城市化发展又严重滞后,城市在安排城镇劳动力就业上已面临沉重的压力,吸纳农村劳动力就更为有限,因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仍将是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场所。

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开发。

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使农民的就业门路大大拓宽。

而且随着一体化生产组织的日益完善,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逐步配套,产业化所带来的生产能力的扩大和生产领域的不断扩展必将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分流和就地转化。

(5)有利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

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超小规模经营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造成农业吸纳新技术的边际成本高,使一般农户通过采用新技术、发展高产优质农业以实现增加收益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这种超小规模经营因土地分割细碎,作物品种布局不统一,也难于推广使用农业机械和农业科一学技术。

而实行产业化有利于解决这种小规模经营与采用科学技术的矛盾,形成一种新型的科一技成果推广应用体系,不仅适应了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必将对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产生积极的影响。

(6)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贸工农、产加销一体的经营模式是联系城乡的纽带,它把农村生产与城市市场联系起来,既保证了农产品的销售,也保证了城市的供应,是城乡间一种现代化的流通方式;在空间上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向农村乡镇的扩散,加快了农村小城镇的建设,推进了农村工业化。

乡镇企业在小城镇的相对集中又吸引了城市先进的技术、资金、人才和设备,促进了城乡之间的经济交融。

这种经济联合,可以使城乡优势互补,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缩短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7)有利利用产业化组织载体,吸引资本向农业产业流动

分散的农户经营组织模式,无力承接金融组织的贷款,同时在土地市场发育尚不完备的前提下,以资产抵押的形式作为贷款担保,农户的生产性固定资产抵押能力不足。

农户经营和公司组织连接的产业化形式,从实践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并为将来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发育和金融推动农业的产业化进程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3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及启示

3.1发达农业国家产业化经营的经验

农业产业化是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关系将农业生产和其他相关的工商服务等行业联合的。

基础和核心是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运作。

(1)以组织模式多样化发展农业一体化

发达农业国家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完全一体化生产;二是合同制一体化生产;三是以农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牵头,组织农业生产料的生产、供应及农产品的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这是松散型的一体化织。

(2)以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推进农业产业化。

在市场需求拉动下,发达农业国家建立了以畜牧业特别是以奶牛饲养为主生产结构。

由于饲养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强,有力地带动了种植业和食品加工业发展,并使食品加工业成为农业产业化中最重要的工业部门。

(3)在一体化结构中深化农业服务社会化

一体化结构中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一般是通过合同方式稳定下来的紧密性务,而且无论是公司、企业或者合作社,都在使农业社会化服务向综合化发展即将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服务统一起来,形成综合生产经营服务体系。

(4)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引导和信贷支持政策化

各国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政府都通过政策鼓励各行各业,尤其是鼓励农产前、产后企业直接和农场签订合同,以贷款、补贴和预付款等方式把资本投农业,或者采取直接控股手段投资农业,或者政府对为农业提供低息信贷的金机构给予补贴。

3.2主要农业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3.2.1美国的合同制一体化模式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产业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也是目前农业产业化最发达的国家。

美国农业产业化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合同制一体化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美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工商企业主导型和合作社主导型。

工商企业主导型的特点是:

以工商企业为载体的垄断资本进入农业,与农业企业(农场)连接,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为中心的一体化经营。

合作社主导型的一体化经营在果品、蔬菜产销领域最为发达,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食品制造者和种植者公司,就是一个由当地生产加工桃子的农场主于1957年联合投资兴建的、能生产多种水果和蔬菜产品的超大型一体化企业,共联合了2个州30个县的1200个农场主作为社员,拥有10个生产罐头、快速冷冻产品和果汁的企业,2个制造包装品的工厂,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和仓库,产品一般直接在食品市场上销售或者通过商业代理机构在大型饭店和食堂销售。

3.2.2日本以农协为主的产业化模式

日本是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农业发展史实质上是一部农协发展史。

农协做为全国性的农民组织,不仅把分散的农民组织了起来,而且以农用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销售以及农业金融等一整套科学、有序、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农产品从生产一直到超级市场的全过程紧密联结在一起,有力地促进了日本农业的现代化。

3.2.3韩国的“产、学、管、研”一体化模式

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为改变现代化大城市与相对落后的农村并存、高速增长的工业与日益衰退的农业并存的“二元结构”问题,又提出一项发展农业的新举措即“产、学、管、研”一体化,目的在于通过农民、学校、政府、科研机构的通力合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使之成为自主、自立、持续发展的经济部门。

几年来,韩国在建立大规模的农产品组合,形成规模农业,建立基地研究所,组织尖端技术攻关,推广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振兴韩国农业做出了贡献。

3.2.4泰国的“公司+农户”等模式

泰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后期,泰国政府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启动阶段的突破口,制定和实施了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业工业化战略,并逐步发展、完善,建立了许多农产品加工工业,有大量的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产品出口,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泰国农业产业化主要有三种模式:

即农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和家庭农场。

泰国农业产业化模式的特点是以农产品加工作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启动阶段的突破口,以出口为导向的农产品加工业既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外贸的发展,而对工业本身发展的促进意义更大,同时为泰国的经济腾飞发挥了重要作用。

 

4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情况

4.1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常住人口858万人,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

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中国内陆规模最大的城市,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

与京、津、沪、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在1200公里左右。

武汉市农业以生产奶类、畜禽、蔬菜、水产品为特色,稻、麦、棉、油、旱杂粮等大宗农副产品为主。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

为了有效地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不起来的经济问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克服产供销脱节的现象,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同时为了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武汉一些地方也开始尝试农工商结合(农工商一体化),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

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大量剩余农产品的出现,农业产业化开始向规模化、专业化和外向化方向发展。

武汉市农业也开始打造自己的特色农业,实施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于国际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