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刮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4793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你如何刮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你如何刮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你如何刮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你如何刮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你如何刮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你如何刮痧.docx

《教你如何刮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你如何刮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你如何刮痧.docx

教你如何刮痧

教你如何刮痧

_Toc319225078

一、什么是刮痧?

1

二、刮痧法分为哪几种2

三、刮痧法存在哪些技巧3

四、刮痧能治何种疾病3

五、刮痧的注意事项3

六、刮痧治感冒3

七、刮痧巧治胃痛3

八、刮痧治疗失眠3

九、刮痧治疗偏头疼3

一、什么是刮痧?

  日常生活中,刮痧成为十分普遍的养生方法。

那么,到底什么是刮痧?

所谓刮痧法,是指应用边缘光滑的硬物器具或手指、金属针具、瓷匙、古钱币、硬币、玉石片或头发、苎麻等,蘸上食油、凡士林、白酒或清水,在人体病变部位皮肤上,反复进行刮、挤、揪、捏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肤表面淤血点、淤血斑或点状出血。

刮痧通过刺激体表皮肤及经络,以达到扶正祛邪、调节阴阳、活血化瘀、清热消肿、软坚散结等功效的治疗方法,民间流传广泛,我国南方地区更为广泛应用。

刮痧过程中出现的淤血点、淤血斑或点状出血称之为“出痧”。

刮痧由推拿手法变化而来。

《保赤推拿法》记载:

“刮者,医指挨儿皮肤,略加力而下也。

”元、明时期,有较多的刮痧法记载,称之为“夏法”。

明代医学家张凤逵的《伤暑全书》中,对于痧症这个病的病因、病机、症状都有具体的描述。

他认为,毒邪由皮毛而入的话,就可以阻塞人体的脉络,阻塞气血,使气血流通不畅;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时候,就阻塞络脉,使络脉的气血不通。

这些毒邪越深,郁积的越厉害,那么它就越剧烈,象发急如燎原之势,对于这种情况,就必须采取急救的措施,也就是必须用刮痧放血的办法来治疗。

运用刮痧疗法,将刮痧器皿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结成象米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汗孔张开,痧毒(也就是病毒)随即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清代,有关刮痧的描述更为详细。

郭志邃《痧胀玉衡》记载:

“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又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

”此外,《串雅外编》、《七十二种痧证救治法》等医籍中也有记载。

现代刮痧疗法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博采针灸、按摩、点穴、拔罐等中医非药物疗法之所长,所用工具是水牛角为材料制做的刮痧板,对人体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或舒筋通络、排除毒素等作用,是既可保健又可治疗的一种自然疗法。

刮痧的作用原理:

1、调整阴阳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进行刮痧,可使蠕动亢进的肠道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

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2、活血祛瘀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舒筋通络刮痧疗法主要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另外,在刮痧板直接刺激下,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

第三是通过刮痧板的作用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得以舒展,从而消除疼痛。

二、刮痧法分为哪几种

1、刮痧法:

又分为直接刮痧、间接刮痧两种。

直接刮法是指在施术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后,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触患者特定部位体表皮肤,反复进行刮拭,出现痧痕为止;间接刮法是指在病人刮拭部位铺放一层薄布,然后用刮拭工具在布上刮拭,以保护皮肤,适用于儿童、年老体弱患者,以及高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抽搐、某些皮肤病患者。

2、楸痧法:

在刮痧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后,刮痧者用自己食、中指的第二指节,或食指、大拇指把施术部位皮肤与肌肉揪起或提扯,瞬间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一揪一放,反复进行,连续发出“巴巴”声响。

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至7遍,直至出现痧点。

3、挤痧法:

刮痧者用大拇指和食指在施术部位用力挤压,连续挤压,至小块紫红痧斑为止。

4、拍痧法:

用虚掌拍打或用刮痧板拍打体表刮痧部位,一般为痛痒、胀麻的部位。

三、刮痧法存在哪些技巧

  作为一种中医适宜技术,刮痧也有一定技巧。

刮痧板可选用水牛角或木鱼石制作,板面洁净、棱角光滑。

刮痧介质多选用液状石蜡、麻油、红花油或刮痧专用的活血剂。

刮痧时,要求手腕均匀用力,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反应,调整刮动的力量。

一般可轻轻向下顺刮,或从内向外反复刮动,逐渐加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刮痧时要沿同一方向刮,力量要均匀、采用腕力,一般刮10至20次,约20分钟左右,以出痧为度,三至五天刮一次。

如用于保健,可每天刮一次。

刮痧除了能排毒,也可起到“补”的作用,专业术语分别称为“泻法”与“补法”。

如果刮拭按压力小、刮拭速度慢,刺激时间较长,就算是“补法”,这种手法适用于年老、体弱、久病、重病或体形瘦弱之虚证患者。

刮拭按压力大、刮拭速度快,刺激时间较短则为“泻法”,适用于年轻体壮、新病、急病、形体壮实的患者。

选择痧痕点数少,为“补法”;选择痧痕点数量多,则为“泻法”。

操作的方向顺着经脉运行方向者为“补法”;操作的方向逆经脉运行的方向者为“泻法”。

刮痧后进行温灸者为“补法”;刮痧后进行拔罐者为“泻法”。

四、 刮痧能治何种疾病

  刮痧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简易治疗方法。

应用范围较广。

以往,刮痧主要用于痧症,现多用于治疗夏秋季时病,如中暑、外感、肠胃道疾病。

“痧症”多发于夏秋两季,起病突然,头昏、恶心、呕吐,胸腹或胀或痛,甚则上吐下泻,取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刮治,如出现神志昏沉,还可加用眉心、太阳穴。

  如风热喉咙疼,可取第七颈椎至第七胸椎两旁(蘸盐水)刮治,并配用楸提颈部前两侧胸锁乳突肌。

如腹痛,可取背部脊柱旁两侧、胸腹部刮治。

伤食所致的呕吐腹泻,可取脊椎两侧顺刮治疗。

如胸闷、腹胀剧痛,可在胸腹部刮治。

如头昏脑涨,取颈背部顺刮,配合刮治或按揉太阳穴。

需要提醒的是,刮痧时应避风,刮后宜多喝热水,以助疗效。

刮痧也有禁忌症,以下人群不宜刮痧:

有出血倾向性的疾病;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新发生的骨折患处;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年老体弱者,空腹及妊娠妇女的腹部,妇女经期下腹部、面部均不宜刮痧。

五、刮痧的注意事项

治疗刮痧时,皮肤局部汗孔开泄,出现不同形色的痧,病邪、病气随之外排,同时人体正气也有少量消耗。

为有利于扶正祛邪,增强治疗效果,治疗刮痧时应选择环境,根据病证选择适当的手法,注意掌握刮拭的时间,防止发生晕刮。

危重病人应采用综合治疗。

1.治疗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治疗刮痧时应避风,注意保暖。

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

因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人里,不但影响刮沁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

2.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

治疗刮痧使汁孔汗泄,邪气外排,要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个但可以补充消耗部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3.刮痧后洗浴的时间

治疗刮痧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侍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3小时左右。

但在洗浴过程中,水渍未干时,可以刮痧。

因洗浴时毛孔微微开泄,此时刮痧用时少,效果显著,但应注意保暖。

4.不同种类的皮肤病刮拭方法

皮肤病患行,皮损处干燥、无炎症、渗液、溃烂者(如神经性皮炎、白癜疯、牛皮癣等病症),可直接在皮损处刮拭,皮肤及皮下无痛性的良性结节部位亦可直接刮拭。

如皮损处有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的,以及急性炎症红、肿、热、痛者(如湿疹、疱疹、疔、疖、痈、疮等病症),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皮损处周围刮拭。

5.糖尿病及下肢静脉曲张者刮拭方法

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减低:

血管脆性增加,不宜用泻刮法。

下肢静脉曲张局部及下肢浮肿者,宜用补刮法或平刮法从肢体末端向近端刮拭以促进血液循环。

6.晕刮的防治

晕刮,即在治疗刮痧过程中出现的晕厥现象。

经络全息刮痧法虽然安全、无副作用,但个别患者有时因其本身在某个时刻不具备接受治疗刮痧的条件,或治疗刮痧时操作者的刮拭手法不当、刮拭时间过长,则会出现晕刮现象。

●晕刮的原因

①患者对治疗刮痧缺乏了解,精神过度紧张或对疼痛特别敏感者。

②空腹、熬夜及过度疲劳者。

③刮拭手法不当,如体质虚弱、出汗、吐泻过多或失血过多等虚证,采用了泻刮手法。

4刮拭部位过多,时间过长,超过25分钟者。

●晕刮的症状

发生晕刮时,轻者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出冷汗、心慌、四肢发凉,重者血压下降,神志昏迷。

●晕刮的治疗

应立即停止原来的治疗刮痧。

抚慰患者勿紧张,帮助其平卧,注意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

马上拿起刮板用角部点按人中穴,力量宜轻,避免重力点按后局部水肿。

对百会穴和涌泉穴施以泻刮法,患者病情好转后,继续刮内关、足三里。

采取以上措施后,晕刮可立即缓解。

●晕刮的预防

①对初次接受刮痧治疗者,应作好说明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②选择舒适的体位以便配合治疗。

③空腹、过度疲劳、熬夜后不宜用治疗刮痧法。

④根据患者体质选用适当的刮拭手法。

对体质虚弱、出汗、吐泻过多、失血过多等虚证,宜用补刮手法。

⑤治疗刮痧部位宜少而精,掌握好刮痧时间,不超过25分钟。

当夏季室温过高时,患者出汗过多,加之刮痧时汗孔开泄,体力消耗,易出现疲劳,因此更应严格控制刮拭时间。

⑥在治疗刮倾过程中,要善于察颜观色,经常询问病人的感觉,及时发现晕刮的先兆。

作到以上几条,完全可以防止晕刮的发生。

7.不可片面追求出痧

刮痧治疗时,不可过份追求痧的出现。

因为出痧多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患者体质、病情、寒热虚实状态、平时服用药物多少及室内的温度都是影响出痧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虚证出痧少;实证、热证比虚证、寒证容易出痧;服药多者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后,不易出痧;肥胖之人与肌肉丰满发达者不易出痧;阴经和阳经比较,阴经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不易出痧。

出痧多少与治疗效果不完全成正比。

如实证、热证出痧多少与疗效关系密切,而对不易出痧的病证和部位只要刮拭方法和部位正确,就有治疗效果。

8.危重病人采用综合疗法

危重病人,用经络全息刮痧法紧急救治后,有条件者应去医院由医务人员采取其他疗法综合治疗。

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病急性期、各种急腹症、危重症或诊断不明确的疑难病症,须在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下,应用本法治疗。

六、刮痧治感冒

刮痧,听起来有些专业,但也可以变得很简单。

用手指代替刮痧板刮痧防治感冒,就是个不错的方法。

刮痧可以通过对体表的良性刺激,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驱风散寒、增强免疫机能的作用,对感冒,特别是发热、鼻塞、咽喉疼痛、头痛症状改善明显。

缓解一般感冒头痛时,可将食指和中指弯起来,用弯曲的手指关节在印堂和两眉间刮,也可以在百会穴(头顶)和印堂之间来回刮。

前额痛时,可以用弯曲的手指关节来回刮面部两侧太阳穴部位,或用拇指和食指反复按捏此部位来减轻痛感。

头两侧痛时,可用弯曲的手指关节对两耳后来回刮。

鼻子塞时,可用弯曲的手指关节,分别刮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有通利鼻窍的作用。

发烧时,用弯曲的手指关节反复刮肘窝处,可减轻发烧症状。

咽喉肿痛,则可在颈前部中间刮痧。

“每次刮一个部位,可反复刮2~3分钟,一般刮到皮肤看上去偏红并略微发紫就差不多了。

”刮痧时力度要适中,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太轻没作用,太重容易弄伤皮肤,以感觉刮痧的部位稍有疼痛感为宜。

如果用手刮痧后没有效果,可以尝试着用一些辅助工具,如牛角梳子的钝头部位,或用开水消过毒的瓷汤勺或不锈钢勺,刮刮手掌、脚心等部位。

“刮痧时,可以在刮的部位上,擦一点洗干净的生姜。

”这样可以起到刺激毛细血管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去除风寒和出痧。

刮痧后,应多饮热水,不要吹风受寒,以助发汗退热。

七、刮痧巧治胃痛

【概述】

胃痛又称胃脘痛,由外感邪气,内伤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该病在消化系统中最为常见,人群中发病率最高,西医学中可见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等疼痛。

【病因病机】

1、寒邪客胃外感寒邪,脘腹受凉,寒邪内客于胃;过服寒凉,寒凉伤中,致使胃气不和收引作痛。

2、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内生食滞,胃气失和而疼痛;五味过极,辛辣无度,肥甘厚腻,饮酒如浆,则蕴湿生热伤脾碍胃,脘闷胀痛。

3、肝气犯胃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4、脾胃虚弱素体禀赋不足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损,或肾阳不足失于温煦均可引起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致使胃失温养作痛。

【证候特征】

胃痛根据其病因不同大体可分七型,其主要以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为主要症状。

除上述症状外,各型又有其显著特征,寒邪客胃型可见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饮食停滞可见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肝气犯胃型见胃部攻撑作痛,胸闷嗳气,喜叹息;胃热炽盛型见嘈杂吞酸、心烦、口苦或粘;瘀阻胃络型见胃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胃阴亏虚型可见胃痛隐隐,灼热不适,嘈杂似饥;脾胃虚寒型主要见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热喜按,泛吐清水。

【治疗】

1、寒邪客胃

取穴:

中脘至脐中、内关、梁丘、足三里、公孙

刮拭顺序:

先刮腹部中脘至脐中重刮中脘,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内侧公孙,最后从梁丘刮至足三里。

刮拭方法:

泻法。

方义:

胃之募穴中脘与下合穴足三里相配以疏调胃气止痛,内关、公孙是八脉交会穴相配,能宽胸理气,开郁止痛,善治胸胃疼痛;梁丘为胃经郄穴可止胃痛。

2、饮食停滞

取穴:

天枢、足三里、内关、里内庭、下脘至脐中、阴陵泉。

刮拭顺序:

先刮腹部下脘至脐中、天枢,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阴陵泉,足三里最后刮里内庭。

刮拭方法:

泻法

方义:

天枢为足阳明胃经之穴又为大肠之募,可通调腑气,使食滞下行;足三里能健胃消积,推陈导滞;内关宽胸利嗝,降逆止呕;里内庭,下脘功专消宿食;阴陵泉可运脾除胀。

3、肝气犯胃

取穴:

足三里、中脘、太冲、期门、内关、膻中

刮拭顺序:

先刮胸腹部膻中至中脘,再刮胁部期门,然后刮前臂内关,再刮下肢足三里,最后刮足背的太冲穴。

刮拭方法:

泻法

方义足三里、中脘疏通胃气以开清降浊;膻中宽胸利气;太冲为肝经原穴、期门为肝之募穴、两穴相配以平抑肝气之冲逆,降逆和胃;内关宽胸理气开郁止痛。

4、胃热炽盛

取穴:

上脘、梁丘、行间、内庭、合谷、三阴交

刮拭顺序:

先刮腹部上脘,再刮手背合谷,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再刮膝部梁丘,最后刮足背部行间、内庭。

刮拭方法:

泻法

方义:

上脘穴是任脉和足阳明胃经交会穴,降逆和胃;梁丘为胃经郄穴治胃痛;行间清泻肝胆湿热,和胃止痛;胃经荥穴内庭,配合谷清泻胃热;三阴交清热除湿,健脾和中。

5、瘀阻胃络

取穴:

中脘、足三里、内关、膈俞、期门、公孙、三阴交

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膈俞,再刮腹部中脘,胁部期门,然后刮前臂内关,接着刮下肢内侧三阴交,公孙,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

刮拭方法:

泻法。

方义:

中脘、足三里疏调胃气止痛;内关公孙是八脉交会穴相配,能宽胸理气,开郁止痛;膈俞乃血之会穴配期门可舒肝活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会穴,可活血通络。

6、胃阴亏虚

取穴:

脾俞至胃俞、中脘、章门、内关、足三里、血海、三阴交

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部中脘、胁部章门,然后刮前臂内关,刮下肢血海至三阴交,最后刮足三里。

刮拭方法:

补法

方义:

脾俞、胃俞、章门、中脘为俞募配穴法加足三里、内关可健脾和胃以促气血化生,血海、三阴交补阴以养血使阴液得复,胃得其濡养。

7、脾胃虚寒

取穴:

脾俞至胃俞,中脘、章门、内关、公孙、关元至气海。

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部中脘、章门、关元至气海,然后刮前臂内关,最后刮足部公孙。

刮拭方法:

补法。

方义:

脾俞、胃俞与章门中脘相伍可温中祛寒,健脾补胃;内关、公孙相伍可健脾和胃;取任脉关元、气海可温中补虚。

八、刮痧治疗失眠

【概述】

   失眠是指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证,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重者彻夜难眠,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本病又称不得眠、不寐。

 

  【病因病机】 

  1、情志所伤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心神扰动而不寐,或由思虑过度损伤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虚生化泛源,营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

 

  2、饮食不节宿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胃气失和,阳气浮越于外而卧不安。

  3、病后年迈,久病血虚,产后失血,年迈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

 

  4、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素体阴虚,兼因房劳过度,肾阴耗伤不能上俸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而神志不宁。

 

  【证候特征】 

  本病主要特征是入睡艰难,寐而易醒,醒后不寐。

分型不同兼证各不相同,心脾两虚型兼见心悸健忘,困乏无力,头晕目眩,饮食无味;肝郁化火型多出现急躁易怒,目红口苦;肾阴虚型除主证可见心烦不安,头晕耳鸣,腰膝痠软。

 

  【治疗】 

  1、肝郁化火 

  取穴:

四神聪、行间、足窍阴、风池、神门 

  刮拭顺序:

先点揉头顶四神聪,然后刮后头部风池,再刮前臂神门,最后刮足背部行间至足窍阴。

 

  刮拭方法:

泻法 

  方义:

四神聪局部取穴宁心安神;行间平肝降火;足窍阴降胆火以除烦;风池疏调肝胆而止头痛头晕;神门宁心安神。

 

  2、心脾两虚 

  取穴:

脾俞、心俞、神门、三阴交。

 

  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心俞至脾俞,再刮前臂神门,最后刮下肢三阴交。

 

  刮拭方法:

补法。

   方义:

脾俞、三阴交健脾益气养血;心俞、神门养心安神定悸。

 

  3、肾阴虚 

  取穴:

四神聪、风池、太溪、肾俞 

  刮拭顺序;先点按四神聪,再刮后头部风池,然后刮背部肾俞,最后刮太溪穴。

 

  刮拭方法:

补法 

方义:

四神聪疏通局部气血;风池祛风活络止头痛,头晕;太溪滋阴补肾;肾俞益肾气聪耳。

九、刮痧治疗偏头疼

偏头痛是一种因多种原因引起的颅脑血管神经功能紊乱与血液中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去甲肾上腺素、前列腺素E等)有关的反复发作性头捅。

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等。

1、有效经穴:

胃经:

头维肺经:

列缺经外奇穴:

太阳膀胱经:

通天胆经:

风地、丘墟、阳陵泉

2、经穴释义:

头维:

疏风行气,通络止痛,是治疗偏头痛上穴之一;列缺:

疏风止痛,善于治疗偏正头扬;太阳:

流通头颅气血,并窍醒脑止痛;通天、风池:

流风通络治头痛。

3、照图刮拭顺序:

①偏头部②眉梢外不侧③小手臂掌例④小腿外侧⑤足外踝前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