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11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科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4233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7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11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11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11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11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11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11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科版.docx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11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11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科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11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科版.docx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11种子发芽实验一教科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1种子发芽实验

(一)

一、填空题

1、植物的一生是从()开始的。

2、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有()个不同条件。

二、实验题

我们提出的问题: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我们的推测:

用到的材料:

纸巾、绿豆6粒、不漏水的盒子2个、水、记号笔。

两个小组的相同条件:

两个小组不同的条件:

实验的方法:

1、让一组种子,保持,叫组;让另一小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组。

2、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在盒子内垫上纸巾并按三个洞,把种子放在洞上。

3、往一个盒子的纸巾上,一个。

4、给两个盒子用记号笔标明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对照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2种子发芽实验

(二)

一、填空题

1、观察下面的图片,假如除了罩子是否遮光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一致,你认为容器里的种子会发芽(选填“A”、“B”或“A和B”),本组实验是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二、判断题

1、做种子发芽实验只需一粒种子即可。

()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相同,其他条件不同。

()

3、在探究种子发芽与空气的关系时,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种子数量可以不一样。

()

4、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

5、移植绿豆幼苗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破坏根部。

()

三、选择题。

1、我们给种子编号的主要原因是()。

A、利于回收B、防止丢失C、容易区别不同种子的情况

2、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有()。

A、光照、温度、空气B、土壤、空气、温度C、空气、温度、水分

四、材料题。

1、小华在三个盘子里分别放人等量的棉花,并将数量和品质相同的豌豆种子放在棉花的上面,然后在下面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数日后发芽情况如下表所示。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是否有空气

温度

23℃

23℃

23℃

棉花的状态

干燥

潮湿

潮湿

几天后的发芽情况

没有发芽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①要研究“空气对种子发芽是否有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组和组。

②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豌豆种子发芽空气。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③甲组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是缺少()。

A、光照B、水分C、温度

五、【实验题·操作】下图是一名同学设计的探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实验。

他精选了六粒质量非常好的种子(假设所有种子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都可以发芽),进行下图所示的操作,并将甲放在20℃左右的房间内,乙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

请看图回答问题。

1、几天后,最有可能发芽的只有号种子,因为只有它才具备种子发芽的所有外界条件、和。

2、①号种子不能发芽的原因是缺少,③号种子不能发芽的原因是缺少,⑤号种子不能发芽的原因是。

3、假如把甲放到黑暗的房间里,情况会怎样,为什么?

六、【实验题·分析】下面是探究种子发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表。

请根据实验记录表回答问题。

编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不加水,置温暖处

不发芽

加少量水,置温暖处

发芽

加过量水,置温暖处

不发芽

加少量水,置寒冷处

不发芽

加少量水,用透明杯罩住

发芽

加少量水,用黑色杯罩住

发芽

1、比较①和②,是为了验证种子发芽和()的关系。

A、水分B、空气C、适宜的温度

2、比较②和④,可以发现种子发芽需要()。

A、水分B、空气C、适宜的温度

3、比较⑤和⑥,种子都发芽,说明。

1.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一、选择题

1、把两组绿豆芽放在同一室内,同时加适量的水。

将其中一组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住,另一组用不透明的塑料袋罩住。

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

A、光B、温度C、水

2、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3、绿豆芽的根会朝着()的方向生长。

A、有水B、没有水

1.4蚯蚓的选择

1、选择题1、蚯蚓生活在土壤中,由此可推测它适应()A、黑暗的环境B、干燥的环境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A、相同的需求B、不同的需求3、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A、灰色B、绿色C、黄色D、褐色4、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就会死亡。

这说明生物()A、能影响环境B、能改变环境C、依赖环境二、填空题1、动、植物生存都需要一定的(),不同的动物对()有不同的需求。

2、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1.5食物链和食物网

1、填空题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条一样的食物联系,叫做(),其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2、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种消费者,生产者是()。

4、由多种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

二、判断题1、小明写了一条食物链:

鹰→麻雀→小麦。

()2、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就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如兔、鼠等。

()3、“毛虫被小鸟吃”是一条食物链。

()4、凤仙花生长消费水和肥料,所以它是消费者。

()三、选择题1、在“草→蚱蜢→青蛙→蛇”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A、草B、蚱蜢C、青蛙D、蛇2、在广阔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A、草本植物B、野鼠C、牛羊D、狼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的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食肉动物

1.6做一个生态瓶

一、填空题1、像池塘里的这些()和()这样,互相()、互相(),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2、生物瓶里放了小鱼、水、沙石、金鱼藻、小虾、泥土等,其中生物是(),非生物是()。

二、选择题1、我们用来制作生态瓶的瓶子是要透明的,这是因为()。

A、让里面的植物见光B、便于观察C、既让植物见光又便于观察2、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它们是()。

A、互相作用、互相依存B、相互没有影响C、生物会影响非生物,非生物不会影响生物3、生态瓶中,()什么为动物提供氧气。

A、微生物B、植物C、动物

1.7改变生态瓶

1、选择题1、制作生态瓶时,小鱼的数量()。

A、越多越好B、越少越好C、适度放养2、()可以为生态瓶中的动物提供氧气。

A、水B、植物C、动物3、农田苗圃里的植物,株与株之间,行与行之间,都留有一定的距离,这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多的()。

A、温度B、水分C、光照4、我们制造的生态瓶,应该放在()的地方A、阴暗B、有阳光C、阴暗有阳光都行二、判断题1、保持生态瓶中的生物数量不变,将生态瓶中的水倒掉一半,生物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2、增加生态瓶中的小鱼,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就会减少。

()

1.8维护生态平衡

1、填空题1、()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二、选择题1、大量捕食青蛙带来的后果是()A、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B、粮食增产C、害虫增多2、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A、广东红松林保护区B、美国黄石国家公园C、广东湖山自然保护区3、一些珍稀的动物正面临灭绝,保护它们的最好办法是()A、进行人工饲养B、把它们迁移到安全的地方C、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被破坏。

4、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B、卧龙自然保护区C、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判断题1、老鼠是有害的,因此我们最好把老鼠消灭光。

()2、如果一种动物灭绝了,不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

()3、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生物。

()

4、自然界鸟的种类和数量很多,我们捕杀一些是没有关系的。

()

第二单元光2.1光和影

一、选择1、下列物体是光源的是()。

A、太阳B、月亮C、镜子2、物体影子的方向与()有关。

A、同一光源从不同的方位照射

B、同一光源同一方位的不同距离照射3、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

A、形状相同B、形状不同C、方向相同4、在做手影游戏时,如果要让影子变的大一些,可以()。

A、把手离光源更近一些B、把手离光源更远一些C、把屏幕做的更大些5、如图用手电筒照射小木块,得到影子最小的是()号手电照射的影子。

A、①B、②C、③

二、判断1、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所以月亮是一个光源。

()2、只要有光,就会有影子。

()3、萤火虫也是光源。

()

2.2阳光下的影子

一、判断1、一天当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不会发生变化。

()2、物体的影子总在阳光背光的一面。

()3、影子越短,表示太阳的位置越高。

()4、早晨太阳在东方升起,物体的影子就在东方。

()二、选择1、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

A、形状相同B、方向相同C、长短相同2、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

A、位置保持不变B、方向保持不变C、长短、位置和方向都发生变化3、阳光下旗杆影子长5米,一会儿旗杆影子变长了,这种现象发生在()。

A、上午B、中午C、下午4、阳光下一根10厘米的铅笔直立在地上,其影子长5厘米,同时测得旗杆影子长为2米。

旗杆实际高度约为()米。

A、2米B、1米C、4米5、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最短。

A、早晨B、正午C、傍晚6、地球上的光主要来自于()。

A、太阳B、电灯C、火把7、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A、长——短B、短——长C、长——短——长8、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方向是()。

A、西—南—东B、西—北—东C、东—北—西三、画出影子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1、判断1、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很多。

()2、光是可以以曲线形式传播的。

()3、影子总在物体的背面。

()4、光的速度是30千米每秒。

()二、选择1、光在空气中是以()形式传播的。

A、曲线B、直线C、波浪线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

A、30千米B、30万千米C、300万千米3、下列例子不能用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来解释的是()。

A、日食和月食B、影子的形成C、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4、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约需要()。

A、8秒钟B、8分钟C、8小时三、实验题

1、左图的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吗?

2、右图的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吗?

3、以上的实验说明什么?

2.4光的反射

一、判断1、阳光照射在镜面上后,可以改变原来的路线。

()2、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实物的大小相同,但左右相反。

()3、汽车的反光镜不是平面镜,它没有用光的反射原理。

()4、把房间里的墙涂成白色,会使房间更明亮。

()二、选择1、反射后的光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A、折线B、直线C、曲线

2、当我们从光线较弱的环境下走到强光下时,眼睛的瞳孔会()。

A、放大B、缩小C、不变3、平面镜里的像都与物体()。

A、相同B、左右相反C、上下相反4、下列有利于光的反射的是()。

A、红色B、黑色C、白色5、下列不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A、医生带的额镜B、灯罩内部白色的油漆C、皮影戏6、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

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三、画图1、在黑屋子里,为什么台灯亮后,就能看见书上的字了?

请画出灯光的传播路线图。

2.5光和热

1、判断1、向阳的一面比背阳的一面温度高。

()2、所有的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产生热。

()3、可以用放大镜和望远镜对着太阳看。

()4、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5、在我国,人们很早就会用凹面镜取火。

()6、太阳灶是利用凸透镜的原理制成的。

()二、选择1、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用凸透镜发现了()。

A、空气B、氧气C、二氧化碳2、奥运会的圣火火种是利用()取得的。

A、凸透镜B、凹透镜C、凹面镜3、下面利用凸透镜原理制成的是()。

A、放大镜B、太阳灶C、哈哈镜4、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在纸上,用的镜子越多,纸的温度()。

A、越高B、越低C、不变5、强光与弱光的热量相比较()。

A、强光携带热量多B、弱光携带热量多C、一样多6、()能把太阳光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A、凹透镜和凸透镜B、凹面镜和凸面镜C、凹面镜和凸透镜7、下面环境中,光强度最强的是()。

A、室内B、树林中C、室外阳光下三、画图题。

1、根据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的原理把下图补充完整。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一、判断1、夏天人走在阳光下穿白色的衣服会凉快些。

()2、有金属光泽的物体更容易吸收阳光。

()3、物体放置的方法和它升温的速度无关。

()4、太阳是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能量的。

()5、早晨的地面温度是最高的。

()6、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好,升温就快。

()7、颜色越深的物体吸热越好,阳光下升温越快。

()8、物体表面材料光滑程度不同,对太阳光的反射和吸收也不同。

()二、选择1、在夏天我们应该穿()的衣服更凉快些。

A、浅色B、深色C、深浅都可以2、在阳光下,同一颜色的纸袋按()方式摆放,升温最快。

A、和地面水平B、和地面垂直C、和阳光垂直

3、下列物体反光能力最强的是()。

A、黑衣服B、白衣服C、红衣服4、下列物体吸热能力最好的是()。

A、黑衣服B、白衣服C、红衣服5、物体对阳光反射和吸收与物体温度的关系是()A、物体反射阳光的本领强,吸收的本领就弱,温度上升就慢B、物体反射阳光的本领强,吸收的本领也强,温度上升就慢C、物体反射阳光的本领弱,吸收的本领也弱,温度上升就慢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1、填空

1、太阳能热水器由:

、、、支架和控制系统组成。

二、判断1、太阳能热水器把光能转化成了热能。

()2、没有太阳的日子太阳能热水器也能很好工作。

()3、设计太阳能热水器,还要考虑它的保温性能。

()4、太阳能热水器高效吸收太阳能的部件是集热器。

()5、太阳能热水器中底部的反光材料,能提高吸热效率。

()

6、太阳能热水器与太阳光摆放成垂直角度的升温慢。

()

三、选择

1、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面都是倾斜的,是为了()

A、美观大方B、获得更多的光和热C、牢固稳定

2、()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A、石油B、太阳能C、煤炭

2.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一、为了准确评价各个热水器的效能,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1、要装()温度的冷水;2、都要装()毫升水;

3、要()放到阳光下;4、要实事求是,认真记录。

二、单选题

1、太阳能是一种()的能源,人们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A、清洁B、费电C、危险

2、开发利用太阳能有利于()。

A、解暑降温B、促进生产C、节约能源

3、为了准确评价各个热水器的效能,我们应该注意()。

A、需要装入不同温度的冷水

B、实事求是,认真记录

C、制作完太阳能热水器就不用改进了

4、阳光下,太阳能热水器按()的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

A、和地面垂直B、和地面水平C、和阳光垂直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3.1地球表面的地形

一、连线题

山地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高原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平原峰峦高耸,地势崎岖

盆地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二、选择题

1、我们家乡的主要地形是()

A、山地B、平原C、丘陵D、高原E、盆地

3.2地球内部的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一、填空题

1、地震和火山是由()引起的。

2、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

火山活动与()和()运动有关。

3、地球内部运动使()发生不断的变化。

4、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二、选择题

1、许多科学家认为,大陆板块之间的()会形成断裂谷。

A、相互碰撞B、相互拉张C、相互制约

2、()可以使地形瞬间发生较大的变化。

A、岩石的风化B、火山与地震C、河流的沉积

3.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一、填空题

1、由于受()、()、()或()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岩石的()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

二、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风化现象的是()。

A、汶川地震B、岩石变成泥沙C、河流中卵石不断地向下游滚动

2、石灰岩地区特有的溶洞,是由于()作用形成的。

A、冷和热B、流水C、动物植物

3、河边的卵石又光又圆,是由于()形成的。

A、热胀冷缩B、水的冲刷C、植物的作用

三、判断题。

1、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

2、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

()

3、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短期内不起作用。

()

3.4土壤中有什么

一、填空题

1、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其次是(),接着是比沙还小的(),最小的土壤微粒是()。

这些统称为()。

2、土壤是()、()、()、()、()和()等物质的混合物。

3、腐殖质是()时产生的黑色物质,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它们都是()必需的营养元素。

二、选择题

1、在做沉积实验时,我发现()

A、重的颗粒先沉积B、轻的颗粒先沉积

2、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

A、沙砾B、水分C、空气

3、土壤中的水分是一种()。

A、纯净水B、溶液C、蒸馏水

三、实验分析

把晒干、碾碎的土壤倒入水中,搅拌静置后,会看到沉积物分层的现象。

请将沙砾、沙、粉沙和黏土分别填入下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四、连线题。

细菌靠腐烂的生物为生

蚯蚓在土壤中群居

蚂蚁腐殖质的主要来源

蜗牛和甲虫分解动植物的残留体

植物的叶、根和茎使空气和水容易进入土壤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一、填空题。

1、雨点降落时的力量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雨水对土地的。

2、沿着地表流走的雨水叫,它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

二、连线题。

在进行“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的实验研究中,下面的材料或操作分别模拟自然界的什么事物和现象?

坡形土堆下雨

喷水器喷水地面的径流

泥浆流淌山坡上的土包

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壤裸露的山坡

三、选择题。

1、某小组研究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A、有无覆盖物和雨量大小B、土地坡度和雨量大C、有无覆盖物和土地坡度

2、某小组研究雨量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块有覆盖物的土地上,先下“小雨”,再下“大雨”进行比较

B、在两块都有覆盖物且坡度相同的土地上,一块下“小雨”,另一块下“大雨”进行比较

C、在两块都无覆盖物且坡度相同的土地上,一块下“小雨”,另一块下“大雨”进行比较

四、【实验题·分析】某小组做“下雨”模拟实验,用饮料瓶做成喷水器,模拟下雨,雨水降落到斜坡土地上(见下图),并用容器接住流下来的水,结合实验过程以及图片分析并回答问题。

(1)降雨后,最先被雨水冲走的是()。

A、小石子B、土壤中的草根C、黏土和细沙

(2)雨水降落到斜坡土地上,会发生什么现象。

(3)根据土地和雨水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五、【实验题操作】根据图片提示,制订实验计划。

3.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一、填空题。

1、土地的大小、有无、的大小会影响土壤侵蚀的程度。

二、判断题。

1、在茂密的森林里,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很严重。

()

2、做“土地的坡度对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影响”的实验时,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地形坡度要一样。

()

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降雨量越大,对土地侵蚀的程度越大。

()

三、选择题。

1、研究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影响时,要控制的相同条件是()。

A、有无植物覆盖和土地坡度B、土地坡度和雨量大小C、有无植物覆盖和雨量大小

2、在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选项中,()的土地受到的侵蚀最严重。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侵蚀给我们带来的灾害。

A、山体滑坡B、山洪暴发C、冲积平原

四、连线题。

下暴雨时

天气晴朗时土地容易被侵蚀

有植物覆盖

无植物覆盖土地不容易被侵蚀

陡坡地带

缓坡地带

五、设计题。

完善“研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的实验没计。

(1)研究问题:

有无植物覆盖对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影响。

(2)实验假设:

的土壤被侵蚀程度严重;的土壤被侵蚀程度较轻。

(3)实验材料。

(4)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

(5)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条件。

(6)实验过程。

六、【实验题分析】用泥土堆成两个坡度为30°的斜坡(如图所示),在A坡种上草皮,用喷水壶在相同的高度分别向两个坡面喷水,两个坡面的水流运动和水沟的汇水情况见下表。

水流运动

汇入引水沟的水量

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

A

较慢

较少

较少

B

较快

较多

较多

请同答以下问题:

(1)分析实验,我发现:

坡汇入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少。

这说明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颗粒紧紧地粘在一起,植物的树冠或茎叫可以减轻雨水对土地的冲击,大大减轻了流失。

而裸露的地面没有的保护,就容易发生。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导致污染。

(3)请你提出几点保护土壤的措施。

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一、选择题

1、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所以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沉积B、分解C、侵蚀

2、水流得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的泥沙首先沉积下来。

A、弱B、强C、颗粒小D、颗粒大

3、如果我们看到堆满了卵石的河床,就可以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