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茶产业发展行动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2367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州茶产业发展行动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州茶产业发展行动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州茶产业发展行动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州茶产业发展行动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州茶产业发展行动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州茶产业发展行动实施方案.docx

《全州茶产业发展行动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州茶产业发展行动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州茶产业发展行动实施方案.docx

全州茶产业发展行动实施方案

全州茶产业发展行动实施方案

茶产业是X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是州委、州政府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就业和助农增收的骨干产业。

根据《X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X政办发〔X〕120号)文件要求,为促进全州茶产业提质增效、茶农持续增收、茶区脱贫攻坚,加快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推进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针对当前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我州茶产业物种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基础、产品特色、民族文化等优势,找准发展定位,积极谋划全州茶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布局,打造中国最优普洱茶基地。

(一)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州委、州政府重点发展六大生态经济产业的决策部署,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茶农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为主线,围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绿色”的茶业发展主题,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延长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打造中国最优普洱茶基地,茶产业从全省“产业大州”向全省“产业强州”的跨越。

(二)目标任务。

到X年,全州茶叶面积稳定在110万亩左右,力争茶叶产量达到6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50亿元;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X市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X县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X县综合产值达到20亿元;打造综合产值10亿元以上的加工企业1个,5亿元以上的加工企业1个,5000万元的加工企业10个。

到2022年,全州茶叶面积稳定在115万亩左右,力争茶叶产量达到6.5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80亿元;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X县综合产值达到210亿元,X市综合产值达到40亿元,X县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打造综合产值10亿元以上的加工企业1个,5亿元以上的加工企业2个,5000万元的加工企业15个。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狠抓茶园提质增效,做优大基地。

按照“优质、生态、有机、高效”的要求,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重点布局”的原则,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将我州茶园建设成为X美丽乡村的典范和旅游休闲度假的重要目的地。

X县打造成高优生态茶园示范县、古茶现代产业园区和生态茶园示范区。

X县古六大茶山(含X市攸乐古茶山)打造成最美丽茶园、最优质普洱茶示范基地、X市大渡岗乡打造成5万亩连片生态、有机茶园示范基地。

1.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基础设施跟着产业走”的思路,大力推进重点茶区茶园水利工程建设,重点配套滴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设施;以改土、改形、改路、改机、改种、控药、控肥、节水“五改两控一节”为重点,加大低质低效茶园改造力度,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建设和大渡岗现代茶叶产业园建设,积极推进茶园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实施茶园物联网建设,实现茶园管理、茶园生态环境、产品品质等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应用。

到X年,全州建成10万亩有机茶园以上、无公害茶园100万亩、高优生态茶园面积达到110万亩。

到2022年,全州高优生态茶园面积达到115万亩,有机茶园12万亩以上。

(州农业局牵头;州水利局、州政府生物产业办,X县、X市、X县人民政府配合。

实施期限:

X—2022年)

2.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加强基地建设。

鼓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采用订单生产、股权合作等方式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合力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充分发挥茶产业在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作用,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到X年,全州打造万亩连片生态、有机茶叶示范基地4个;到2022年,全州打造万亩连片生态、有机茶叶示范基地5个。

(州农业局牵头;州政府生物产业办、州供销合作社联合社,X县、X市、X县人民政府配合。

实施期限:

X—2022年)

3.强化初制所提升改造。

出台《标准化初制茶厂(所)建设技术规范》,切实规范初制所标准化生产管理;加大初制所厂房改建、设备更新、新技术运用的扶持力度,提升初制所产能、技术和装备水平。

多渠道筹资加大初制所改造力度,每年每个县改建5个标准化示范初制所,辐射带动初制所全面提升。

(州农业局牵头;州卫生计生委、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州政府生物产业办,X县、X市、X县人民政府配合。

实施期限:

X—2022年)

4.着力打造古茶名山基地。

全面实施《X州古茶树保护条例》和实施办法,制定X州古茶园、古茶树管理技术规范,开展X州代表性古茶园划定区域、认定工作,代表性古茶树植株挂牌保护。

突出古树茶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特征,打造好X“曼撒、倚邦、莽枝、蛮砖、革登、攸乐”古六大茶山和“布朗山、贺开、南糯、勐宋、巴达、帕沙”新六大茶山古茶山知名古茶树(园)基地,将古茶树(园)打造成X高效益、有特色、竞争力强的茶产业名片。

(州农业局牵头;州林业局、州政府生物产业办、州政府法制办,X县、X市、X县人民政府配合。

实施期限:

X—2022年)

(二)培育新型经营组织,做强大主体。

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组织,切实提高产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

1.精准施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建立全州茶叶龙头企业信息化监测管理平台,制定全州茶叶企业评价分级标准体系,以普洱茶系列产品为主开展茶叶龙头企业动态监测。

贯彻落实《中共X省委X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意见》(X发〔2011〕1号)和《X省人民政府办公局关于培育壮大农业小巨人的意见》(X政办发〔2015〕90号),对茶产业龙头企业给予倾斜;鼓励支持茶叶企业采取合资合作、兼并重组、股份制等方式,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实力。

以培育茶业大集团、“小巨人”和龙头企业为重点,实施梯度培育、分级负责,到X年,培育省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28家,州级重点扶持年综合产值5亿元以上茶业企业2户,县市重点扶持年综合产值5000万元以上茶业企业10户。

(州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州农业局、州政府生物产业办,X县、X市、X县人民政府配合。

实施期限:

X—2022年)

2.大力培育农村新型经营组织。

加大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培育力度,加强农村种植能手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培育茶叶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5个,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30个,每年培训茶农5000人次。

(州农业局牵头;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政府生物产业办,X县、X市、X县人民政府配合。

实施期限:

X—2022年)

3.推动精深加工升级。

大力发展茶叶深加工及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衍生产品,延伸产业链。

推进茶叶精制企业生产技术和设备升级换代,提升精深加工水平。

落实茶叶加工园区土地、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茶叶经营组织向园区聚集,重点打造以茶叶加工为主的X工业园区,加快推进X市大渡岗现代茶叶产业园、X茶产业交易中心建设步伐。

到2022年,全州茶叶精深加工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X工业园区茶叶加工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

(州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州发展改革委、州农业局、州政府生物产业办,X县、X市、X县人民政府配合。

实施期限:

X—2022年)

(三)紧扣优势特色,打造大品牌。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围绕X茶品种、品质、区域特点,着力推进原产地保护和品牌建设,全面提升产品质量、附加值和产业效益。

1.加强普洱茶原产地保护。

加大贯彻落实《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国家标准和普洱茶地方标准体系的力度,严格种植、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管理规范,积极组织申报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尤其对知名古茶名山,如班章、易武等要加快地理标志产品的登记、认定和保护。

加大《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园登记证明》推广应用,从田间到车间品种、种植、加工全过程标准化生产的管控,强化加工工艺标准的实施,支持各地、有关企业开展茶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

鼓励有关协会和机构,配合政府部门规范普洱茶地理标志及商标的使用和管理,切实增强普洱茶原产地保护的公信力。

(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农业局根据职能分别牵头;州工商局、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州政府生物产业办,X县、X市、X县人民政府,涉茶协会配合。

实施期限:

X—2022年)

2.营造品牌建设环境。

积极推进“中国(X)普洱茶第一县、易武贡茶第一镇、大渡岗普洱茶第一乡”建设,突出“X味”、“易武贡茶”、“大渡岗茶”、“基诺古茶”等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巩固X县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成果,积极推动“古六大茶山”申报文化遗产名录,支持各地、有关企业积极申报X名牌农产品认定和品牌价值评价。

加强品牌维护和保护,构建企业、行业和司法相结合的品牌维护和保护机制。

加大茶叶产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力度,到2022年,力争全州“三品一标”茶叶认证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

为打造品牌营造良好环境,不断提升X茶品牌溢价水平和知名度。

(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州工商局、州农业局、州政府生物产业办,X县、X市、X县人民政府配合。

实施期限:

X—2022年)

3.实施X茶叶大品牌战略。

统一打造“X茶叶大品牌”,积极构建“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系列。

加强宣传和推介X普洱茶公共品牌,支持二县一市各打造1个区域品牌,全州着力打造3个区域品牌。

积极推动X普洱茶生产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开展国际可持续认证(GAP、UTZ和RA),围绕大型龙头企业,择优重点培育有规模、有前景、基础好、效益好的知名企业品牌10个以上,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国际认可度。

到2022年,品牌产品占成品茶销售量比例达到70%以上。

(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州商务局、州农业局、州政府生物产业办,X县、X市、X县人民政府配合。

实施期限:

X—2022年)

(四)加强质量监管,构建大安全。

建立完善茶叶质量生产控制标准、检测检验和监管体系,严格X茶市场准入、流通、仓储各环节管控,实现X茶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采取最严厉措施、实施最严格监管,千方百计提高X茶质量安全的“公信力”。

1.抓实投入品源头管控。

从源头上把好茶园投入品准入关,推行茶园农资投入品的经营销售备案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茶园专用绿色环保农药产品目录,建立可追溯机制。

加大对茶园投入品销售、使用监督检查,对未取得农业投入品经营许可证、违规经营投入品、未建立购销台账的销售网点依法依规进行专项整治。

加强媒体及社会公众监督。

(州农业局牵头;州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州政府生物产业办,X县、X市、X县人民政府配合。

实施期限:

X—2022年)

2.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以国家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国家标准为大纲,开展X普洱茶地方标准制订,制定普洱茶标准实物样。

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X普洱茶地方标准的编撰、初审、申报工作,并组织所发布标准的实施。

(州农业局牵头;州政府生物产业办、X普洱茶研究院配合。

实施期限:

X—X年)

开展《X茶叶种植生产技术规范》《X普洱茶原料(晒青茶)加工技术规范》《X古茶树、古茶园保护及开发利用技术规范》《X普洱茶冲泡技术规程》《X普洱茶感官审评技术规程》等标准的编撰指导、申报列项、审定和发布工作。

(州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X普洱茶研究院配合。

实施期限:

X—X年)

开展《X普洱茶产品加工技术规范》《X普洱茶仓储技术规范》《普洱茶产品标准》《X普洱茶产品检验检测技术规程》等标准的编撰指导、申报列项、审定和发布工作。

(州卫生计生委负责,X普洱茶研究院配合。

实施期限:

X—X年)

进一步强化《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国家标准、《有机茶生产技术规范》(DB53/T614—2014)等地方标准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引导和支持制定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加大标准宣传和执行落实力度。

鼓励企业开展SC、IS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