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2362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64 大小:60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1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

四年级数学学科第一单元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单元及课题

第一单元课题: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设计项目

设计内容

教材

简析

本单元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小数的认识;后一部分是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小数的意义”“测量活动”“比大小”等内容。

“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不仅元、角、分以元为单位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小数表示。

通过对这些例子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然后,借助直观模型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计数器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名称及数位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测量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比大小”通过演讲比赛选手的得分情况,学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单元

目标

过程与方法:

理解小数的意义,并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

①结合具体教学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②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进行互化;③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进行大小比较;④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加减混合运算;⑤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现实生活中用小数来表示的事物,让学生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单元

重点

了解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并能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单元

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并能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

时安排

1.生活中的小数,小数的意义。

2课时

2.测量活动1课时

3.比大小2课时

4.练习一1课时

5.购物小票2课时

6.量体重1课时

7.歌手大赛1课时

8.练习二2课时

9.第一单元过关测试2课时

共计:

14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会正确读写小数。

过程

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并进行互化。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学生在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提高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了解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数位器

学生:

正方形卡纸(四个正方形,其中两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另外两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

教学时数

2课时

节次

第一节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思考部分

1、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全班学生进行交流。

2、同学们说得很好,生活中有很多小数,咱们课本中也举了一些例子,同学们翻到第2页自己读一读,课下还可以再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

这些小数到底表示什么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小数的意义>

一、小数的意义

1、我们把一个正方形表示为“1”,请同学们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把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再把另一个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中的3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

2、小结:

1/10我们可以写成小数0.1,0.1表示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3/10我们可以写成小数0.3,0.3表示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3份。

3、请同学们把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其中的1份涂色,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然后试一试用小数表示;再把另一个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中的23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然后试一试用小数表示。

4、同学们推想一下1/1000,127/1000写成小数是多少呢?

可以同桌两人商量一下。

5、小结:

通过刚才的讨论,同学们发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同学们还发现分母是10的分数是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是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是三位小数。

二、认识小数部分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1、小数部分的数位和计数单位老师给介绍一下,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1/10(0.1);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1/100(0.01);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1/1000(0.001)。

2、计算器上拨数。

33.333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3.完成p4页试一试。

三、小数的读写

1、同学试读。

(0.370.20413.1332.017125.409)

同学们发现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读法有什么不同?

在同学们议论下小结小数的读法。

2、写出下面小数。

零点三九一百点零零七

二十点零二五十三点二七

交流生活中的小数。

读课本第2页的小数。

学生拿出准备好正方形卡纸操作。

师生

共同小结

操作中

自主探究

同桌

讨论交流

指名汇报

师生小结

认识小数部分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计算器

上拨数。

学生试读

集体订正

讨论

如何读。

汇报小结

指名回答

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千百十个十百千

数位位位位·分分分

位位位位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教学反思

附页(活动页):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练习课

教学时数

2课时

节次

第二节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思考部分

1、知识点一:

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

小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知识点二:

小数的读法

读小数时,先读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3、知识点二:

小数的写法

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直接写“0”;再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字。

例题:

0.8和0.80都是一位小数,因为0.80末尾的“0”可以省去不写,这句话对吗?

(不对)

分析:

0.8是一位小数,0.80是两位小数。

在一个小数中,小数点后面含有几个小数数位,它就是几位小数,小数部分末尾的0也要计入其中。

1、填一填。

分数:

分数:

小数:

小数:

1、第6页“练一练”第2题

2、第6页“练一练”第3题

指导学生看清楚题目,弄清题意。

再把分数改写成小数或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3、第6页“练一练”第4、5题

4、补充练习

先读出下面的小数,再说一说各数中“5”所表示的意义。

25.150.120.50.350.105

5、补充练习:

填空

①二十点七写作()

三点零一九写作()

②一个数是由6个1,3个0.01和5个0.001组成的,这个数写作(),读作()。

③9.17里有()个1,()个0.1和()个0.01.

④与9.87相邻的两位小数是()和()。

用0,3,6,9和小数点组成复合条件的小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

(1)组成一个零都不读的小数

(2)组成读零的小数

(3)组成大于1的三位小数

(4)组成大于1,小于4的三位小数

举例说明

★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零。

思考解决

分析讲解

独立练习

集体交流

填在书上

独立练习

集体订正

独立练习

指名读一读

说一说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小组合作

交流讨论

集体汇报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练习课

1、知识点回顾2、例题讲解

3、习题讲解4、练习题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

(二)测量活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经历探索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过程

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学通过学习活动,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数位器

学生:

正方形卡纸(四个正方形,其中两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另外两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

教学时数

1课时

节次

第一节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思考部分

1、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身高。

学生回答可能用“分米”、“厘米”,也有可能直接用“米”作单位的。

2、提问:

你们是怎么知道自己的身高的?

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好?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测量活动>

1、六人一组,两个人测量,其他人

记录,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测量自己小组感兴趣的4个长度,全部结束后小组核对。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2、学生测量后思考以下问题:

①用“米”作单位有什么好处?

②用“米”作单位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小数?

③数学书的封面长26厘米,为什么可以记作“0.26米”?

④教室门高2米1分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3、学生测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回答,统一认识。

用“米”作单位,当测量物体不足1米时,可以用小数表示;当测量物体超过整米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