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人教部编版历史课时同步练习第16课三国鼎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3072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6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历史课时同步练习第16课三国鼎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历史课时同步练习第16课三国鼎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历史课时同步练习第16课三国鼎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历史课时同步练习第16课三国鼎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历史课时同步练习第16课三国鼎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历史课时同步练习第16课三国鼎立.docx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历史课时同步练习第16课三国鼎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人教部编版历史课时同步练习第16课三国鼎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历史课时同步练习第16课三国鼎立.docx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历史课时同步练习第16课三国鼎立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历史课时同步练习:

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6课三国鼎立

1.下图是官渡之战的纪念金币。

下列有关官渡之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三国时期B.袁绍战死

C.曹操以弱胜强D.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

2.在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中,曹操的对手是

A.袁绍B.孙权

C.孙刘联军D.刘备

3.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段词描述了我国古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是

A.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B.曹操军队与孙刘联军

C.孙权军队与刘备军队D.曹操军队与刘备军队

4.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下列关于这次战役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曹军中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

B.曹军中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C.孙刘联军偷袭曹军,烧掉其屯粮

D.曹军船舰连在一起的战术运用不当

5.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D.长平之战

6.曹操生活在

A.西汉时期B.东汉时期

C.三国时期D.西晋时期

7.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相互兼并,公元3世纪20年代,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

其中,在中国北方建立的政权是

A.魏B.蜀汉

C.吴D.东晋

8.据历史文献记载:

公元230年,东吴的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交流。

台湾在三国时被称为

A.台湾B.夷洲

C.流求D.琉球

9.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把汉献帝接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保证军粮供应

C.安抚流民,组织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D.官渡之战,打败强敌袁绍

10.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号称80万的大军,屯兵江北,周瑜率兵数万布防江南,大战一触即发。

下列关于图片所示战役的解读,正确的是

A.这场大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

B.作战的双方是曹操的军队与孙刘联军

C.曹操在赤壁大败孙刘联军,统一北方

D.孙刘联军数量多于曹操军队,且擅长水战,因而获胜

11.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终

②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12.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理条件的巨大差异

B.三国相对独立的区域发展形成均势

C.赤壁之战的影响

D.东汉末年汉室衰微

13.(2018年湖南邵阳)《谈邵阳古城的________传说》中写道:

邵阳境内有诸葛亮出师时的祭旗坡、关羽差人建造的鼓楼亭、张飞卸甲插矛之处的卸甲坊等遗迹与传说。

据此判断该文章标题中的空格处应填写

A.战国B.三国

C.唐朝D.宋朝

14.(2018年山东聊城)“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

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

”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A.刘备B.孙权

C.诸葛亮D.曹操

15.(2017年山东青岛)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

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

16.(2017年山东临沂)三国之一的吴国,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它的都城建业在今江苏南京。

该政权的建立者是

A.孙权B.刘备

C.曹操D.曹丕

17.(2017年贵州毕节)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AB

CD

18.(2017年黑龙江牡丹江)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根据三国地理位置,判断图中

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A.蜀、吴、魏B.魏、吴、蜀

C.魏、蜀、吴D.吴、魏、蜀

19、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1)“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

(2)材料中的“天子”指谁?

“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作用?

(3)从材料看,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

是否正确?

举例说明。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58年考古学家、诗人郭沫若参观我国西汉一著名史学家故里时,留下这样的诗句:

“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

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

怜才膺斧,吐气作霓虹。

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1)这首诗称赞的人物是谁?

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鲁迅在评价这部书时,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为何对这部书评价这么高?

(3)司马迁有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对照司马迁的经历和成就,你如何看待这句话?

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出哪些人生道理?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A

16.【答案】A

17.【答案】D

18.【答案】C

19.参考答案:

(1)200年,官渡之战。

(2)汉献帝。

曹操利用天子的威望号令诸侯,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势力。

(3)诸葛亮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

这个建议是正确的。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0.参考答案

(1)司马迁;《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史家之绝唱”指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在所有史书中地位最高。

正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谓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是指《史记》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因为这部书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

(3)司马迁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写出了《史记》,活得有价值,有意义;人活着就要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即使死也要死得有价值。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东汉末年的四分五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学习“西晋的统一”的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二、课程标准

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及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时间、经过和历史意义,探讨曹操在这两次战役中的胜败原因。

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及经过。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讨论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质疑、讨论、分析,探究历史知识,了解三国统治者采取的发展经济的措施,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进步性。

提高分析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和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评价重大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启迪自己的学习生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教师:

同学们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吧?

读过这部小说吗?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值得同学们今后有时间好好欣赏的一部文学巨著。

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部小说,现在我们就来学习

第16课《三国鼎立》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说明:

展示课题“三国鼎立”,并在课题下面小字注明本课主要内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教师: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波澜壮阔、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还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

(一)混战中的崛起——官渡之战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内容,了解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的?

学生:

军阀混战。

展示: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图》

 

教师:

正如课本上哪句话描述的那样?

学生:

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有不少地方百里无人烟。

教师:

有一句诗也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社会情景。

展示:

在图上展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教师:

这句诗出自《蒿里行》,作者是

学生:

曹操。

展示:

曹操:

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教师:

当时在北方众多军阀中有两大军阀脱颖而出,曹操是其中之一,另一位是?

学生:

袁绍。

教师:

当时形势是怎样的?

学生:

袁绍势力很大,想消灭曹操,从而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

教师:

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子目一,了解官渡之战。

教师:

利用课件地图演示官渡之战的经过。

问:

看懂了吗?

学生:

看懂了。

教师:

然后重新演示,同步让学生看图示叙说官渡之战的经过(给画面配音)。

展示:

战役

时间

双方

兵力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

3、4万

曹操以少胜多,

大败袁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袁绍

10余万

教师: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填写内容。

教师:

引导学生分析曹操胜利的原因。

情景剧表演:

学生表演“曹操赤脚迎许攸”

展示:

“夜袭乌巢”图

学生:

“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取政治上的主动。

学生:

垦荒耕田,发展生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解决军需问题。

学生:

善于用人。

教师:

相比之下,袁绍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

骄傲轻敌。

学生:

不善于用人。

(二)统一中的失败——赤壁之战

过渡:

曹操统一北方后,写下《龟虽寿》

展示:

《龟虽寿》(部分)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教师: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满足于统一北方吗?

他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学生:

挥师南下,统一南北。

教师:

当时南方有哪几个强大的军阀是他最大的障碍?

学生:

孙权、刘备

教师:

他们分别有谁得力辅助?

学生:

周瑜、诸葛亮

教师:

你知道有关刘备与诸葛亮的成语故事吗?

学生:

知道。

三顾茅庐。

教师:

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终得相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教师:

面对曹操的咄咄逼人之势,孙权、刘备做如何对策?

请同学们自学了解赤壁之战这一部分。

教师:

利用课件地图演示赤壁之战的经过,问:

看懂了吗?

学生:

看懂了。

教师:

重新演示,同步让学生叙说赤壁之战的经过(给画面配音)。

展示:

战役

时间

双方

兵力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

3、4万

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孙权

10余万

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

20多万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孙刘联军

5万

教师: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应添内容。

展示:

曹操在战乱时、连天火光中狼狈策马逃命的电视剧中的画面。

教师:

赤壁之战,使曹操元气大伤,分析曹操失败的原因。

学生:

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

学生: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不服南方水土。

学生:

孙、刘联军正确的策略。

教师:

最根本的还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教师:

比较两次战役,失败者共同的原因都是——

学生:

骄傲轻敌。

教师:

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

骄兵必败。

展示:

在表格下面展示“骄兵必败”。

(三)并立中的发展——三国鼎立

教师:

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

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

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

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

三方势力势均力敌,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教师:

请同学们自学第三子目内容,了解三国的建立及三国经济的发展。

展示:

三国鼎立形势图

教师:

按三国大体地理位置板书三国名称,要求学生在旁边分别填写三国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教师:

1、三国中第一个国家“魏国”的建立时间220年作为三国时期的开始时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229年。

2、刘备的国号为什么称“汉”?

因为他是汉室宗亲,以恢复刘家汉朝为名,笼络人心,又因为成都在四川,为了研究历史的方便,所以史称“蜀”,也叫“蜀汉”,与前面的汉朝区别开。

指出3、古今地名对照:

建业,今南京;夷洲:

今台湾

教师:

三国建立后,都想积蓄力量伺机消灭对方,也怕自己薄弱被对方消灭,所以三国统治者都注意法生产。

三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各是怎样的?

看书77页,标注回答。

强调:

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说不完的三国故事,品不尽的三国人物。

三国时期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常引后人追思。

三国的建立,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请同学们课下研讨。

2019-2020湖北省黄石市第九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达标训练

湖北省黄石市第九中学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第16课 三国鼎立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官渡之战前,盘踞在黄河以北地区的军阀是(C)

A.曹操B.刘备C.袁绍D.孙权

2.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A)

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刘联军

C.孙权和刘备D.袁绍和孙刘联军

3.曹操军队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军队的官渡之战发生于哪一年( A )

A.200年B.208年C.220年D.222年

4.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 )

A.“挟天子以令诸侯”B.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C.奖励农耕,发展生产D.官渡之战,打败袁绍

5.三国时期的建业是今天的(B)

A.洛阳B.南京C.成都D.武汉

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这两句诗说的是(A)

A.诸葛亮B.刘备C.曹操D.孙权

7.(2018衡阳)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下列战役能够体现曹操这一雄心壮志的是( C )

①牧野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赤壁之战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8.投资七亿元的年度历史正剧《曹操》于2018年登陆河北卫视,并进行独家首播。

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中的原因是( D )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 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 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 ④曹操军队不习水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下列事件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C)

①东汉结束②刘备称帝③赤壁之战④孙权割据江东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④③①②D.②④③①

10.西晋的都城是(B)

A.长安B.洛阳C.建康D.成都

11.三国时期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的国家是( A )

A.吴国B.蜀国C.秦国D.魏国

二、材料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1)“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

(2)材料中的“天子”指谁?

“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作用?

(3)从材料看,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

是否正确?

举例说明。

答案:

(1)200年,官渡之战。

(2)汉献帝。

曹操利用天子的威望号令诸侯,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势力。

(3)诸葛亮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

这个建议是正确的。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