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学常识汇编1.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学常识汇编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学常识汇编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学常识汇编1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学常识汇编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第二单元
1.《藤野先生》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专集。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回忆我的母亲》作者朱德,字玉玠,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3.《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评论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
作品有小说《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传记《三作家》《罗曼·罗兰》等。
4.托尔斯泰: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第三单元
1.《三峡》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写《水经注》四十卷。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3.《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文、书、画俱佳,“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文学成就也很高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被称为“三苏”。
4.《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本文选自《吴均集校注》。
5.《野望》作者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唐代诗人。
6.《黄鹤楼》作者王维,字摩洁,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7.《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诗人。
8.《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太原人,唐代诗人。
著有《白氏长庆集》。
第四单元
1.《背影》,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
2.《白杨礼赞》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3.严文井,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
4.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5.《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现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等。
第五单元
1.《中国石拱桥》,作者茅以升,我国桥梁专家。
2.《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作家,教育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3.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作家,代表作《昆虫记》。
第六单元
1.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代表人物。
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孟子与其弟子共同编著《孟子》一书,记录孟子的言行。
2.《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文学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作品《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
3.《周亚夫军细柳》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史记》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饮酒》作者陶渊明,晋代著名田园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世称“靖节先生”。
又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
代表作有《桃花源诗并序》《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5.《春望》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春望》《三吏》《三别》等。
6.《雁门太守行》作者李贺,唐代诗人。
7.《赤壁》作者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
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8.《渔家傲》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唐宋八大家”指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
新闻知识点:
新闻要素
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结构
一篇完整的消息有五部分构成: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
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是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阐述和扩展。
背景往往是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或环境的材料,有时是注释性的材料。
新闻背景从内容分为人物、历史、地理、事件背景等四种,从作用分为对比性、说明性、注释性等三种。
结语则或是对消息内容作一小结,或是指出所报道事件的发展方向。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
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新闻导语
新闻写作学特有的一个概念,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导语在一则消息中,主要承担两项任务:
一是以最简炼的文字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或思想;二是启发、吸引读者情不自禁地阅读全篇新闻。
采用这种方法写新闻的开头,通称为新闻导语。
新闻正文
新闻正文是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
正文的任务,主要是运用具体的事实有层次地回答、说明、解释或补充导语中提到的问题或事件。
消息的正文,是具体展示新闻内容,充分而有力地体现新闻主题的核心部分。
因此,环绕新闻主题,选取典型的材料,并加以巧妙的运用、布局和安排,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做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这是正文写作中必须做好的工作。
新闻背景
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
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
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
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
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
相关信息
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
这种结构方式,写好导语尤为重要,并且它的结尾一般都表现为自然而止。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材料的组织、利于突出新闻的特点、行文简洁明快、方便读者阅读、便于编辑处理。
缺点是难以有所变化、导语、正文、标题容易重复、文意跳跃性较大。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常考文学常识
1.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他逝世的二十几年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2.“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有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三个特点,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3.《藤野先生》的作者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曾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4.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5.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三作家》《罗曼·罗兰》等。
6.《三峡》一文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7.《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作者是苏轼,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8.《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中的诗眼是“直”“圆”。
这首诗的作者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人称“诗佛”。
苏轼评价其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合称“李杜”。
10.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诗王”之称。
11.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散文代表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绿》《春》等。
12.《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13.《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
14.《昆明的雨》作者是现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等。
15.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其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
16.《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
文中提到的《水经注》是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
17.《苏州园林》的作者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
文中引用的“鱼戏莲叶间”出自汉乐府《江南》。
18.《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北宋宫廷画师张择端。
《东京梦华录》是南宋孟元老所作的一部笔记著作,追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风貌。
19.《蝉》这篇课文的作者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代表作是《昆虫记》。
20.说明文具有知识性、通俗性、条理性三大特点。
按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按说明对象的性质,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作引用、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等。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言文知识清单
第三单元:
借景抒怀言情
篇目
文体
作者
内容精要
写作关键词
三峡
散文
郦道元
描写三峡雄奇险拔、清秀幽美的景色。
语言凝练,动静结合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书信
陶弘景
描写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游览者的自豪感。
结构缜密,语言凝练
记承天寺夜游
小品文
苏轼
借助空明宁静的境界,传达复杂的心境。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与朱元思书
书信
吴均
描绘富春江美景,抒发厌倦世俗官场和寄情山水的情感。
动静忽见,骈散结合
唐
诗
五
首
野望
律诗
王绩
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融情于景,动静结合
黄鹤楼
崔颢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使至塞上
王维
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
比喻生动,遣词精妙
渡荆门送别
李白
登临黄鹤楼,抒发含蓄而悠长的思乡之情。
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描绘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意象典型,结构巧妙
第9课《三峡》
1.文学常识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
字音:
阙处(quē)襄陵(xiāng)绝
(yǎn)属引(zhǔ)沿溯(sù)
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
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
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
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古义:
有时。
今义:
或者。
)
虽乘奔御风(古义:
即使。
今义:
虽然。
)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
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
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
一词多义: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绝
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衷转久绝(动词,消失)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特殊句式:
省略句:
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
4.重点问题
(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探究1:
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
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
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第10课《短文两篇》
1.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
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文章思想内容
《答谢中书书》: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3.重点字词
字音:
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yuè)与其奇者(yù)未寝(qǐn)
相与(yǔ)遂(suì)藻(zǎo)荇(xìng)
竹柏(bǎi)猿(yuán)
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古义:
季节今义:
某个时候)
晓雾将歇(古义:
消散今义:
停止、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
坠落今义:
衰败,萎靡)
盖竹柏影也(古义:
大概是今义:
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
清闲的人今义:
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念无与为乐者(古义:
考虑,想到今义:
想念)
月色入户(古义:
单扇的门今义:
主要指人家)
一词多义: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
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
特殊句式: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4.重点问题
(1)《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2)你是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闲人”的含义?
“闲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而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但却被一贬再贬,是一个被贬的闲
第11课《与朱元思书》
1.文学常识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3.重点字词
字音:
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xuānmiǎo)泠泠(líng)
嘤嘤(yīng)鸢飞(yuān)戾天(lì)经纶(lún)
窥谷(kuī)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古义:
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
应允,或者,可能。
)
鸢飞戾天者(古义:
至,到达。
今义:
罪过,乖张。
)
经纶世务者(古义:
筹划,治理。
今义:
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
一词多义: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
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
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
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
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
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
直视无碍(副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词类活用:
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特殊句式:
省略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
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
4.重点问题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作者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
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第12课《唐诗五首》
文章思想内容
《野望》: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
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
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
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
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4.理解性默写(郦道元)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使我们想到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清荣峻茂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与朱元思书(吴均)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文中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
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深、水清、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的句子是: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文中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第六单元
21课《孟子》两章
《富贵不能淫》
1.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注:
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