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民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3008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民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人民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人民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人民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人民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民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单元测试.docx

《届人民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民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单元测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民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单元测试.docx

届人民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单元测试

考点1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2015·课标全国Ⅰ,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2.(2015·天津文综,5)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

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

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2015·四川文综,4)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

“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

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

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

”这主要反映了(  )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

4.(2015·浙江文综,18)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

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

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

”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5.(2014·课标全国Ⅰ,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6.(2014·山东文综,17)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7.(2014·浙江文综,15)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

“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

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

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

”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

A.“求富”“自强”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D.“民生主义”

8.(2014·天津文综,6)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

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

9.(2014·江苏单科,7)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10.(2013·重庆文综,6)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11.(2014·广东文综)(节选)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

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

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

 

12.(2013·课标全国Ⅰ,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

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

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

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

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

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

“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

”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

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

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

利国、利民、利官、利商”。

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

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

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

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

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

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

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

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

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13.(2013·浙江文综,38)(节选)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

时人有诗:

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

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

……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基础训练题】

一、选择题

1.(2015·吉林四平质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是指(  )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

D.封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2.(2014·河南郑州一模)“当辑里大经(加工蚕丝)蜚声欧美之时,大约以一百零六七两之白丝摇为纯经百两,故其时货品均高,外洋甚有信仰,每年出口达一千余万元之谱。

”这对当地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原材料大量出口

B.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2015·江西吉安检测)1867~1913年,在烟台进出口贸易结构中,豆类、黄丝、野蚕丝、屑丝、茧绸、粉丝、草帽辫、果类、花生、药材、花边、发网等15项对输出贸易影响较大;鸦片、纺织品、纺织原料、糖、纸、燃料、火柴、五金和染料等是主要进口商品。

由此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重视商业发展B.农产品商品化

C.小农经济解体D.卷入世界市场

4.(2015·北京东城示范校高三测试)下列企业与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公司性质不同的是(  )

A.上海发昌机器厂B.江南制造总局

C.安庆内军械所D.开平煤矿

5.(2014·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当时的中国政府作何反应(  )

A.中国政府对外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B.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派掀起了自强求富的运动

D.资产阶级组织了“公车上书”

6.(2015·安徽淮南高三模拟)某中学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观的说法是(  )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

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二、非选择题

7.(2015·天津滨海新区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843年前后中国海关新旧税率比较

项目

旧税率(实征银两)

新税率(音量)

进口

布(每匹)

0.373

0.100

棉纱(每担)

2.406

1.000

出口

南京丝(每担)

23.733

10.000

茶叶(每担)

0.475

0.250

——摘编自[美]马士: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 1860年英法签订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把对白兰地征收的关税降低到殖民地产品的水平,并降低葡萄酒进口税。

这使法国获利最大。

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焦炭、条铁、生铁、钢、机器、工具、纱线、大麻及亚麻制品的关税,在1864年10月1日达到商品价值的30%,以后不超过25%,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说明1843年前后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税率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并概括该变化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提升训练题】

一、选择题

1.(2015·湖北咸宁检测)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②农村商品开始进入到城市市场 ③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 ④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2.(2015·湖南衡阳一模)从19世纪中叶起,中国农村开始生产供出口的大宗商品,趋向于转入新的商业渠道。

但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传统的市场结构正欣欣向荣,直到1949年都很少有衰落的迹象。

这说明中国近代(  )

A.工业化的进程缓慢

B.小农经济欣欣向荣

C.市场结构殖民地化

D.新的商业渠道兴盛

3.(2015·江西新余高三模拟)下图为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1879年列出的课程计划。

该课程(  )

首年:

认字写字。

浅解辞句。

讲解浅书。

……

四年:

数理启蒙。

代数学。

翻译公文。

……

六年:

讲求机器。

微分积分。

航海测算。

练习译书。

……

八年:

天文测算。

地理金石。

富国策。

练习译书。

……

①注重近代思想启蒙 ②重在培养翻译人才 ③体现中体西用思想 ④要求学生文理兼修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4.(2015·山东临沂一模)“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工具方面的西方化”主要是指(  )

A.出版《海国图志》B.设立总理衙门

C.开展洋务运动D.实施戊戌变法

5.(2015·浙江湖州高三测试)1867年清政府规定,华商租买轮船只准在通商口岸来往,“不得私赴沿海别口,亦不得任意进泊内地河湖各口……;并照外国轮船例,向海关交纳船钞货税”。

以下对此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带有抑制民间购买轮船的意图

B.清政府允许民间开办轮船航运

C.此政策有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

D.清政府依然拥有关税自主权

6.(2015·福建福州为模拟)美国现代史学家芮玛丽在其著作《同治中兴》中说:

“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60年,这就是同治中兴。

”“同治中兴”(  )

A.主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B.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二、非选择题

7.(2014·山东济宁高三测试)(节选)历史是一面镜子,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均可以说是一部生存竞争的历史。

竞争过程的顺逆和结果的成败,决定这个国家民族的福祸命运。

顺逆成败,又决之于国家民族对于时代环境的适应能力,亦就是决之于近代化的程度。

……民族文化的竞赛是无时或已的,进步是不可稍停的。

——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1)结合近代中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相关史实,论证说明“顺逆成败……决之于国家民族对于时代环境的适应能力”。

考点1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三年高考真题演练】

1.D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对外国商品具有一定的抵制力,从而导致了英国棉布在中国的滞销,成为了“无用的”的商品,成为中国生丝的包装布,故选D项。

材料并未体现A、B、C三项。

]

2.A [在皮毛贸易的影响下,内地农民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数不断增多,说明中国内地农村的经济市场化不断提高,故选A。

B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材料反映的现象无关,排除;C项错在“全面”,排除;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天津开埠通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D。

]

3.D [总理衙门除主要负责外交事务外,也是洋务运动的领导机构。

材料表明总理衙门大臣对外交事务浅尝辄止,任其自然,没有全力以赴,并且对介绍西方世界的《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部书不了解,说明洋务运动在推行过程中专业人才匮乏,故D项正确。

A项中“中外交涉”、B项“顽固派的抵制”、C项“立宪思想”在材料中未体现。

]

4.D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波及全国”,由此可以看出是外国“丝市”低迷导致了中国“丝市”不振,垄断中国蚕丝的胡雪岩最终破产,故选D。

题干材料与“近代工矿企业”无关,排除A;胡雪岩垄断中国的蚕丝,但不是买办商人,更谈不上恶性竞争,排除B;钱庄倒闭体现不出金融业发生哪种变化,排除C。

]

5.D [材料显示“1853年”,中国对英国的棉纱、棉布消费量很低。

结合史实,此时处于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布的滞销是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D项正确。

]

6.D [A项是在甲午战争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产生而不是发展,而且材料体现的应该是小农经济,而不是民族工业,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了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农产品的市场也随之扩大,D项正确。

]

7.A [由材料中“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等关键信息可知铁路修建“利国”以自强,“利民”以求富,这一言论的含义其实是通过铁路修建以自强求富,A项符合题意。

C项虽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但材料无体现,B、D两项不合题意。

]

8.D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中体西用”,只是问到有关西方科学的相关知识,并没有要求普遍接受西式教育,因此B、C两项错误。

“开眼看世界”的是林则徐和魏源,A项错误。

题干材料:

“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西方平弧三角”“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关注西方科技,D项正确。

]

9.D [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据材料,下管村“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可知该村家庭纺织业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的瓦解,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能说明自然经济的瓦解。

]

10.B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842年中国已被迫开放,但184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与1843~1847年相比,呈下降趋势,根源在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B项正确。

A、C、D三项虽然会影响到英国制造品的输出值,但不是根本原因。

]

11.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生产部门、生产特点及劳动单位、产品去向等角度阐述;第二小问,紧紧抓住“农村经济结构”的限定项,分析整合材料一、二的体现的观点从两方面得出结论。

(2)问,第一小问,注意要求“分别”写出“局限性”的命题立意,两则材料都是从不同角度来看待近代农村经济结构变动的,都没有全面看待;第二小问,结合两则材料观点的局限性,概述近代经济发展受到冲击引起自身变化的特点即可。

答案 

(1)特征:

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不同:

材料一:

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材料二:

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

(2)局限:

材料一有夸大之处;材料二只反映局部。

特点:

地区发展不平衡。

12.解析 第

(2)问,“主要变化”要结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主干知识,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角度进行总结。

“启示”可以从国家主权、发展经济等角度思考。

答案 

(2)主要变化:

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

启示:

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13.解析 第

(2)问,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第(3)问,给出答题思路——“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从危害和积极影响两方面来分析影响。

答题的关键在于紧扣材料,抓住时代背景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总体的概括。

答案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两年经典模拟试题】

[基础训练题]

1.D [自然经济的特征是“耕”与“织”相结合的小农经济,其解体应是指“耕”与“织”相分离,D项正确。

]

2.A [注意题干限制词“直接影响”,根据材料信息“每年出口达一千余万元之谱”可知其直接影响应为生丝大量出口,A项正确;随着生丝大量出口,生丝生产也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这是间接影响,与题干要求不符,B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D两项错误。

]

3.D [从材料给出的贸易结构来看,在烟台出口的产品多为初级农产品及简单的手工艺品,而进口产品除了鸦片外大多是工业品,这说明中国已逐渐成为外国的工业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项只反映了整个材料的部分内容;A、C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D项完整体现了整个材料所反映的变化。

]

4.A [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公司是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开平煤矿均属于洋务企业,而上海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工业,A项符合题意。

]

5.C [“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做出的反应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C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B项错误;“公车上书”为中日甲午战争之后,D项错误。

]

6.B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种史观。

A项中“半殖民地化”体现出革命史观,A项错误;B项中“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体现出全球史观,B项正确;C项中“城市化、工业化”体现出现代化史观,C项错误;D项中“传统农业文明走向近代工业文明”体现出文明史观,D项错误。

]

7.解析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表格从进口和出口关税的比例明显可以看出“进出口货物税率下降明显”答案;第二小问因素结合《南京条约》中关税协定角度回答;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从“关税主权破坏、中国自然经济瓦解、中国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及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提供了客观条件”的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 

(2)变化:

进出口货物税率下降明显。

因素:

《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制度。

影响:

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便于外国倾销商品和掠夺中国原料;瓦解中国自然经济;中国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提供了客观条件。

[提升训练题]

1.D [中国农村商品很早就开始进入到城市市场,故②不符合题意。

①反映了自然经济的解体,③④也是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

2.A [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世纪中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农产品大量出口,农产品日益商品化,但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因而可以说明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缓慢,A项正确;B、C、D项表述欠完整,错误。

]

3.C [洋务派只学西方技术不学制度,①错误;“翻译公文”、“练习译书”都体现了对翻译的重视,②正确;首年的教学内容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秉持,后面三行学习内容体现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重视,总体上表明了中体西用,③正确;学习内容既有自然科学也有人文科学,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

4.C [从题干材料“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可知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出版《海国图志》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的反思,故A项错误;设立总理衙门属于外交方面近代化,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工具方面的西方化”是指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器物层面的洋务运动,故C项正确;戊戌变法属于政治制度的近代化,故D项错误。

]

5.D [从材料可以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