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阴谋血腥的皇帝之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2925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世民阴谋血腥的皇帝之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李世民阴谋血腥的皇帝之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李世民阴谋血腥的皇帝之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李世民阴谋血腥的皇帝之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李世民阴谋血腥的皇帝之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世民阴谋血腥的皇帝之路.docx

《李世民阴谋血腥的皇帝之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世民阴谋血腥的皇帝之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世民阴谋血腥的皇帝之路.docx

李世民阴谋血腥的皇帝之路

李世民阴谋血腥的皇帝之路

2011年03月04日13:

18腾讯读书[微博]

  文章摘自:

《孟宪实讲唐史:

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作者:

孟宪实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次:

2007年5月第一版

  本书简介:

一千三百年的历史有多远?

不是岁月苍茫,是什么阻隔我们与历史接近?

拨开文字记录的重重迷雾,作者引领我们发现历史真相,领略贞观风采:

情感的纯粹、人性的光芒、权力的理性、国家的尊严……伟大的时代,自有伟大的精神和智慧,即便相隔千年,依旧照耀今天……

乌城战报传到长安,本来是一个寻常的情报,但是却引发了一场震惊朝野的轩然大波。

这一次皇帝接受了李建成的建议,让李元吉为统兵元帅前往乌城增援。

李元吉为元帅增援乌城很正常,关键是李建成、李元吉的幕后策划。

他们的计划有两个要点:

第一,利用李元吉统兵的机会,调拨秦王府的主要战将参战,包括尉迟敬德、秦叔宝等。

李元吉要利用出兵作战的机会,消灭这些秦王府的将军。

战争状态下,统兵元帅对自己的部下有生杀大权。

李元吉要在战场上实现这个计划,易如反掌。

第二,朝廷为李元吉送行举行出征仪式,在昆明湖为齐王饯行,太子李建成代表皇帝出席,利用这个机会杀掉李世民。

一段时间以来,李世民阵营穷于应付来自太子阵营的挑衅,但是阵脚并没有乱。

因为李建成阵营强大,李世民阵营只能将计就计。

现在,李世民再次获得情报,李建成要利用乌城军事行动把自己一网打尽。

李世民的情报从哪里得来的呢?

这么重要的情报是谁送给李世民的呢?

历史对此有记载。

东宫一个叫做王眰的人前来报告。

史书没有说明这个人的动机。

如果进行整体分析,我们可以大概得出结论,两个阵营之间,实际上都在招降纳叛,都在争取对方的人。

李世民当初对尉迟敬德说的话,其实就有这样的含义,打入内部,掌握情报。

这个王眰,职务是东宫的率更丞,应该是东宫军队里的官员,他恐怕就是李世民阵营争取来的卧底。

显然,在争取对方人员的时候,李建成阵营不如李世民阵营更成功。

这个情报,关系玄武门事变的根本性问题。

如果这个情报确实,证明是李建成阵营首先决定使用极端手段,如果这个情报不确实,或者半真半假,比如有调用秦王府军力的计划,但没有饯行谋杀计划,那么李世民阵营就是首先采用极端手段的一方。

如果相信这个情报的真实性,可以认为玄武门事变是应急的举措;如果不相信这个情报的真实性,可以认为这些都是后来李世民阵营用来狡辩的掩饰之辞。

有两个情况让人怀疑这个情报的真实性。

一是李建成阵营对李世民采用极端手段的警惕性十分低。

如果李建成方面首先使用或计划使用谋杀计策,他们对这方面的问题应该十分警惕才对。

但是在后来玄武门事变的过程中,无论是太子还是齐王都显得手忙脚乱,根本就没有任何准备。

二是后来魏徵在受到李世民责难的时候,说太子没有采用他的计划,否则就不会有如此下场。

那证明魏徵曾经有使用极端手段的计划,但是没有被太子采纳。

《资治通鉴》的作者比我们今天能看到更多的唐代资料,但司马光在他的“臣光曰”中说过这样的话:

“太宗始欲俟其先发,然后应之,如此,则事非获已,犹为愈也。

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喋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

”看来,司马光认为李世民受到手下人的逼迫,没有采取防守反击策略,而是采取了主动进攻,所以才会为后世诟病。

那么,这个情报的核心内容看来都是不可信的,可能是李世民用来激发手下斗志的一个方法,至于受迫云云,无非是为了减轻李世民罪责而已。

乌城战报传到长安,本来是一个寻常的情报,但是却引发了一场震惊朝野的轩然大波。

这一次皇帝接受了李建成的建议,让李元吉为统兵元帅前往乌城增援。

李元吉为元帅增援乌城很正常,关键是李建成、李元吉的幕后策划。

他们的计划有两个要点:

第一,利用李元吉统兵的机会,调拨秦王府的主要战将参战,包括尉迟敬德、秦叔宝等。

李元吉要利用出兵作战的机会,消灭这些秦王府的将军。

战争状态下,统兵元帅对自己的部下有生杀大权。

李元吉要在战场上实现这个计划,易如反掌。

第二,朝廷为李元吉送行举行出征仪式,在昆明湖为齐王饯行,太子李建成代表皇帝出席,利用这个机会杀掉李世民。

一段时间以来,李世民阵营穷于应付来自太子阵营的挑衅,但是阵脚并没有乱。

因为李建成阵营强大,李世民阵营只能将计就计。

现在,李世民再次获得情报,李建成要利用乌城军事行动把自己一网打尽。

李世民的情报从哪里得来的呢?

这么重要的情报是谁送给李世民的呢?

历史对此有记载。

东宫一个叫做王眰的人前来报告。

史书没有说明这个人的动机。

如果进行整体分析,我们可以大概得出结论,两个阵营之间,实际上都在招降纳叛,都在争取对方的人。

李世民当初对尉迟敬德说的话,其实就有这样的含义,打入内部,掌握情报。

这个王眰,职务是东宫的率更丞,应该是东宫军队里的官员,他恐怕就是李世民阵营争取来的卧底。

显然,在争取对方人员的时候,李建成阵营不如李世民阵营更成功。

这个情报,关系玄武门事变的根本性问题。

如果这个情报确实,证明是李建成阵营首先决定使用极端手段,如果这个情报不确实,或者半真半假,比如有调用秦王府军力的计划,但没有饯行谋杀计划,那么李世民阵营就是首先采用极端手段的一方。

如果相信这个情报的真实性,可以认为玄武门事变是应急的举措;如果不相信这个情报的真实性,可以认为这些都是后来李世民阵营用来狡辩的掩饰之辞。

有两个情况让人怀疑这个情报的真实性。

一是李建成阵营对李世民采用极端手段的警惕性十分低。

如果李建成方面首先使用或计划使用谋杀计策,他们对这方面的问题应该十分警惕才对。

但是在后来玄武门事变的过程中,无论是太子还是齐王都显得手忙脚乱,根本就没有任何准备。

二是后来魏徵在受到李世民责难的时候,说太子没有采用他的计划,否则就不会有如此下场。

那证明魏徵曾经有使用极端手段的计划,但是没有被太子采纳。

《资治通鉴》的作者比我们今天能看到更多的唐代资料,但司马光在他的“臣光曰”中说过这样的话:

“太宗始欲俟其先发,然后应之,如此,则事非获已,犹为愈也。

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喋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

”看来,司马光认为李世民受到手下人的逼迫,没有采取防守反击策略,而是采取了主动进攻,所以才会为后世诟病。

那么,这个情报的核心内容看来都是不可信的,可能是李世民用来激发手下斗志的一个方法,至于受迫云云,无非是为了减轻李世民罪责而已。

面对这个情报,李世民阵营如何反应呢?

李世民把这个消息首先告诉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立刻与其他人取得联系。

危机当前,秦王府的官员众口一词。

用文雅一点的词汇表述,就是行周公之事,控制最高当局;浅白一点的说法,就是采取军事手段,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夺取最高权力。

从现在得知的情况看,房玄龄与长孙无忌是秦王府内部最早主张采取军事手段的人。

但是,这个主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现有资料不能证明。

事实应该是,在秦王府内部,采取军事极端手段夺取最高权力的主张早就存在,而李世民或者不明确表态,或者不支持,所以不能付诸实践。

当乌城情报传来的时候,房玄龄、杜如晦这两个主要谋臣因为当时是朝廷的官员,不能及时参加秦王府的密谋,所以长孙无忌应该成为最核心的谋划者。

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无论多少人主张,最后是需要李世民亲自拍板的。

在秦王府内部,最后形成的局面是大家共同劝说李世民,至少现在留下的记载是这样的。

李世民面对这个主张,不能毫无顾忌,他必须仔细思考,否则下场是人所共知的。

李世民认为:

“骨肉相残,古今大恶。

吾诚知祸在朝夕,欲俟其发,然后以义讨之,不亦可乎!

”李世民希望用后发制人的办法解决冲突,如果从自卫立场出发,那么骨肉相残的责任就不在李世民。

显然,李世民考虑的不是胜败的问题,而是善后过程,是夺权后长远的合法性问题。

但是,大家的担心却是后发制人的危险性,所以没有人同意李世民的看法。

在部下劝说李世民的时候,大约从这么几个理由来试图说服他。

第一,“大王功盖天地,当承大业。

”这是从建功立业的角度相劝。

(房玄龄)

第二,面对釜底抽薪的政策,采取自卫立场:

“大王羽翼尽矣,身何能久?

”(程咬金)

第三,尉迟敬德:

“大王不从敬德之言,敬德将窜身草泽,不能留大王左右,交手受戮也!

”长孙无忌也附和道:

“无忌也当相随而去,不能复事大王矣。

”此二人是以脱离秦王府为要挟。

第四,平时蓄养的勇士八百人已经进宫,行动已经开始。

“擐甲执兵,事势已成,大王安得已乎!

”尉迟敬德强调,士兵已经发动,没有回旋的余地。

众口一辞,何况八百勇士已经进入战斗位置,箭已上弦,即使李世民不同意也难以中止了。

于是,李世民退让了,说,那就占卜一下,看看是凶是吉。

正在占卜,张公谨从外面进来说:

事到如今,发动军事行为,已是不容置疑。

占卜为了解疑,现在无疑,为什么还要占卜呢?

大家齐声同意。

于是连占卜也没有搞,直接定计,发动政变。

有关这个过程的文字记载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谁都没有提及。

在军事政变的准备过程中,特别是在决策的过程中,对于李世民集团而言,究竟是什么因素最重要?

真的是善后的说辞吗?

事情已经做了,最高权力已经夺得,那么究竟怎么说都是由胜利的一方来决定,怎么可能担心没有办法解释呢?

那么是担心失败吗?

也不是。

打仗是秦王府最擅长的,突袭是用局部的优势兵力攻取敌人的首脑,因为对方没有准备,整体优势就发挥不出来,等到反应过来,主要的战事已经结束。

所以,胜算很高,不必担心。

那么,李世民担心的究竟是什么呢?

我以为,李世民最担心的是内部的忠诚度。

这样的行动,内部的高度团结是必须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全局。

内部的人必须全力以赴,必须同心同德。

李世民用自己的犹豫来观察所有人的态度和立场。

而一旦决定,我们看到李世民立刻恢复了战场上的勃勃英姿。

何以证明?

我们看看李世民是怎样对待秦王府外的房玄龄和杜如晦的。

当李世民所在的秦王府已经决定发动政变的时候,房玄龄和杜如晦不在场。

李世民让尉迟敬德去找回这两个人,但是,两个人没有立刻回来,他们看来还不知道李世民已经下定最后的决心。

也许是尉迟敬德没有说清楚。

李世民于是摘下自己的佩刀,交给尉迟敬德,说,你再去,他们要来就来,不来,就用这刀砍下他们的项上人头。

两个人闻讯,赶紧穿上道服,悄悄地潜入秦王府,参与到大家的密谋中。

他们究竟是怎么谋划的?

因为胜利以后,他们不再透露当时的计划,这不是正大光明的事,所以没有记载。

他们取得的成功证明,他们的谋划很周密。

但是,他们具体是如何一步步实施计划的呢?

这真是一个千古之谜。

我们只能通过事件发展的进程,来了解之前的计划。

他们的计划,至少有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玄武门设置伏兵,袭击李建成和李元吉。

首先杀掉最主要的政治竞争对手,这是“擒贼先擒王”的战术。

第二,如果玄武门作战不利,就坚守玄武门,控制皇帝。

把皇帝控制在自己手里,这是政变的一般的规则。

控制了皇帝,一切命令都可以以皇帝的名义发布。

第三,如果再不顺利,以洛阳为最后退路。

他们秘密通知了洛阳方面,做好迎接的准备,如果控制不了长安,就撤往洛阳。

有一种观点认为,李世民在玄武门战斗之前就控制了李渊。

我认为这个看法是不准确的。

虽然控制皇帝很重要,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要控制玄武门,其实就是控制了朝廷,控制了皇帝。

具体到是否控制皇帝的人身,其实已经不重要。

对于玄武门的重要性,陈寅恪先生很多年前已经很明确地总结过了。

李世民是怎样实施他的计划的呢?

实施过程是否一帆风顺呢?

李世民的计划是在六月四日黎明时分动手。

这一计划的启动,应该在前一天,武德九年的六月三日。

六月三日,发生了特殊的天象。

太白金星滑过天空。

太史局傅奕密奏:

“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皇帝李渊竟然把这个秘密报告让李世民过目。

很多年以后,李世民已经当了皇帝,有一次他对傅奕说:

当初你的密奏,差一点要了我的命。

这么看来,傅奕的密奏并不是李世民阴谋的一部分。

傅奕是著名的反对佛教的人物,就在此前不久,李渊根据傅奕的建议,决定沙汰僧人道士。

应该说,李渊与傅奕关系也不错。

因为天象是一回事,解释是另外一回事。

傅奕在这个时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密报呢?

这么重大的天机,李渊为什么要让李世民知道呢?

我们看看李世民对这个秘密报告的反应,或许可以了解其中的秘密。

李世民看到傅奕的秘密报告之后,立刻向李渊报告另一个重大机密,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

直白一点说,就是李建成、李元吉与后宫的嫔妃们有不正当关系。

李世民看到傅奕的秘密报告,发现了什么事实?

他发现,对方要置自己于死地。

所以,他在报告两人淫乱后宫的同时,悲怆地说:

“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

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

”他说,我马上就要死了,但是这样死了,真不甘心,耻于在地下见到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些人。

这根本不合逻辑,但并不是没有意义。

李世民在关键时刻还在提醒皇帝:

我对国家有重大功勋,我不该被杀。

对此,李渊最后的决定是:

明天要调查对质。

这就是说,一切都要明天见分晓。

这是一个局中局。

天象问题,是对方要陷害李世民的一个理由。

大约金星从东南划过天空在西北落下,或者反过来,反正与西北有关。

金星一方面含义主兵,表示要有兵祸,一方面表示权力归属。

秦分,就是西北。

所以傅奕解释说秦王当有天下。

一定是先有天象,然后命令太史局进行解释,结果傅奕的这个解释很符合李建成阵营的需要,能够以此整治李世民。

但是,李世民非常机智地利用这个信息,乘机告发淫乱后宫案。

为什么说机智呢?

因为李世民的计划是斩首行动,而在李世民的整个计划中,必须要李建成和李元吉离开自己的宫殿,只有这样才可以设伏袭击。

想想看,李世民如何才能调动李建成和李元吉呢?

他自己是完成不了的。

他必须通过皇上来完成这个调动。

而李渊为什么会听从李世民呢?

当然,李世民必须巧妙地调动皇帝。

如何才让皇帝就范呢?

要根据皇帝当时的情绪,设置相关的圈套。

当时的李渊,是在一种什么情绪之中呢?

李世民的野心李渊其实早就有所觉察,不然也不会总是敲打李世民。

李渊敲打李世民,可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上了李建成的当。

一方面李世民确实有野心,另一方面李渊也有所觉察。

所以,当“秦王当有天下”这个天象被解释出来以后,李渊看来是下定决心要解除李世民的一切武装了,即使不取消他的生命,至少准备取消李世民的政治生命。

所以,当李渊把傅奕的秘密报告交给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立刻感到杀机重重。

好在李世民已经准备停当,于是来了一个将计就计,紧急告发。

李世民所告发的是事实吗?

当然不是事实。

一是因为后宫制度严密,嫔妃们与外界的接触不仅有限而且监视很多。

二是,对此,一贯支持李世民的司马光也认为,后宫隐秘实在难说。

他实际上也是不同意这种说法的。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要这么告发呢?

他在利用李渊的情绪,为的是调动李建成和李元吉。

为什么要用这种理由呢?

因为这个事情太荒诞,太不可信,也让李渊最恼羞成怒,所以李渊立即决定第二天调查。

李渊想的是什么?

他想的是这个事情很容易调查,当事人对质,一切立刻明白。

比如要李世民举证,李世民肯定举不出来。

那么李世民就是陷害,不仅是陷害,还是侮辱皇帝,是典型的大不敬。

明天当庭对质,李世民必死无疑。

李渊当然没有想到,李世民看起来是自投罗网,其实采用的是调虎离山计,他要调动的老虎是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建成从张婕妤那里获得了李世民告发的消息之后,连夜找李元吉商量。

李元吉建议:

集合兵马,托疾不朝,以观形势。

应该说,这个建议很重要,如果李建成同意,李世民的计划就会全面落空,不仅落空,可能还会导致失败。

因为在李建成与李元吉商量的时候,李世民统率的伏兵已经到位。

唐朝一代名将,尉迟敬德、程咬金、泰叔宝、张士贵等都进入伏击位置。

这个行动是无法解除的,如果李建成他们不出宫,李世民是无法解释自己的军事行动的。

但是,李建成胸有成竹,认为李元吉不必如此谨慎。

他说:

我们的准备已经很充足了,我们应该亲自到宫中了解情况。

东宫与玄武门离得十分近。

李元吉住在武德殿,跟东宫只有一墙之隔。

李建成从东宫北门出来,汇合齐王李元吉,再到皇宫的北门即玄武门其实没有多远。

他们当然没有想到,这么短的距离,就是他们的殒命之地。

六月四日,清晨,一切看起来都跟平常一样。

李建成和李元吉汇合之后,从东边走近玄武门。

让李建成比较放心的是,玄武门这个最重要的地点,守卫的将军是自己的人。

但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玄武门屯守的将军,对于发生在眼前的战斗,要么抱着观望态度,要么跟随了李世民,唯独没有人肯为太子拼命。

其中,当天在玄武门当值的常何,正是李世民从太子阵营争取过来的军官,而在这一天,起到了关键作用。

史书记载,李建成到达临湖殿的时候,发现情况异样,立刻拨马回撤,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李世民出现了,高声叫住李建成。

我们不知道李世民说了什么话,在大战来临之际,显然李世民要从容得多。

而李建成和李元吉此时发现情况不妙,李世民的伏兵出现了,他们全副武装,杀气腾腾。

李元吉首先摘下弓箭,但是他太紧张了,虽然兄弟不容,势同水火,但是他们看来从没有预计过会有这样的场面。

所以,李元吉的弓箭竟然再三不彀,就是拉不开弓搭不上箭。

还是李世民沉着,一箭射出,箭头穿过李建成的喉咙,李建成当场毙命。

这一箭,李建成猝不及防,他愣在那里,只听得一声弦响,接着箭头穿透空气,带着风声,直奔自己而来。

就在一瞬间,李建成听到自己喉骨的破裂之声。

他的眼睛,应该一直盯着二弟李世民,这个自己的亲兄弟,这个自己的政治对手。

在这一刻,他拉弓射箭,动作娴熟,潇洒而轻松。

李建成到死都不明白,二弟的箭法,为什么这么高明。

这是玄武门事变的第一箭,是由李世民亲自发出的,这第一箭就定了乾坤,解决了最主要的对头。

随着李世民的第一箭划破玄武门清晨浓重的空气,李世民的伏兵众箭齐发,李元吉中箭落马。

李建成和李元吉虽然随从不多,但毕竟也有一小队,他们应该有所还击。

双方的混战开始,于是出现以下的镜头。

李世民的马受了惊,跑到丛林里,被挂到树上,一时间人马受困,不能起身。

这不是李世民应有的动作。

当他发出第一箭以后,自己也被这一箭吓呆了。

大哥的眼睛,好像就没有眨过,一直圆睁睁地看着自己。

他眼看着大哥喉咙上插着自己射出的那一箭,一声不响地从马上翻落,再就没有动弹过。

他知道,他的亲兄弟,让自己这一箭彻底送走了。

他的内心一定不是滋味,心中方寸已乱,竟然忘记了控制坐骑。

当他终于醒过来的时候,马已经被树枝绊住,自己也被困住不能动弹。

更没有想到的是,他受困的地点,正好距离李元吉很近。

李元吉看到这个情况,立刻奔来,他取了李世民的弓箭,准备用弓弦勒死李世民。

双方展开搏斗,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一边大喊,一边飞马赶到。

李元吉一看敌我悬殊,转身逃跑,他想跑回武德殿。

尉迟敬德当然不会放过,立即从他的背后开弓射箭。

这是玄武门事变的第二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箭。

这一箭解决了李建成阵营的第二号人物。

尉迟敬德和李元吉,是天下最擅长使用长矛的两个人,但是在最后决战时刻,竟然没有长矛,只有弓箭。

当初,李元吉发誓要亲手杀掉尉迟敬德,他可能从来没有想到过会有今天这样的场面,这是李元吉人生的最后一个镜头。

长箭带着风声,深深地穿进李元吉的身体,李元吉一头跌倒在地。

尉迟敬德是战场上的老手,他在一箭杀了李元吉之后,竟然知道从容取下李元吉的人头。

当然,李建成的人头也被取下。

李世民和他的伏兵一起,迅速进入玄武门。

不久,东宫和齐王府的卫兵也赶到玄武门,开始攻打玄武门。

这时,李世民的秦王府是没有设防的,所以当东宫的薛万彻高喊要去攻打秦王府的时候,守卫在玄武门上的将士非常紧张,因为那里太容易受到攻击了。

这时,又是尉迟敬德,及时地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高高举起,让他们手下的士兵知道首领已死,继续作战没有意义。

于是攻打玄武门的李建成、元吉的军队开始溃散。

这就是玄武门之变的惊心动魄的场景。

但是,至今为止,我们实际上没有交代玄武门之变的一个重要信息:

以上这些活动都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

当然在玄武门附近。

但是,是玄武门的外面还是里面呢?

很多影视作品,都认为战斗发生在玄武门之内,李世民是在玄武门之内设伏的。

我认为,战斗是在玄武门之外发生的。

首先,李建成他们并没有到达李世民理想的伏击地点,就觉察出了问题,于是拨马回头。

李世民于是现身,高声叫住李建成。

如果是在玄武门内,李建成就是发觉也没有回头的可能了,因为大门已经在他们的身后关闭了。

其次,李元吉曾经想跑回武德殿,结合刚才的拨马动作,这也应该是玄武门外的事情。

再次,一定有东宫和齐王府的人跑回去了,所以东宫和齐王府增援的人马很快到达。

这也可以看做是事变发生在玄武门外的旁证。

因为玄武门的守军在这个时候没有人站在李建成的一边,如果发生在玄武门之内,他们当然不会允许有人再从大门逃出。

玄武门的战事基本结束以后,李世民让尉迟敬德去保卫皇上李渊。

这是一个文雅的说法,其实内容要丰富得多。

李渊这个时候,正和宰相们在一起,泛舟海池,准备上朝以后讯问所谓淫乱后宫的诬告。

这时候李渊怎会有如此的闲情逸致呢?

一定是李渊需要与宰相们打招呼,这一次可不能再心慈手软了。

不知道李渊跟宰相们统一思想的工作进行得如何,现在忽然看到了全副武装、满身鲜血的尉迟敬德,大家都知道:

出大事了。

李渊故作镇静,问:

今天是谁作乱?

尉迟敬德说:

太子、齐王作乱,已经被秦王率兵诛灭,秦王担心皇帝受惊,特地派臣来保护陛下。

李渊还能怎样,他只好痛苦地接受眼前这一切。

李渊第一道命令是交出兵权,让李世民指挥天下兵马,同时命令东宫卫士放弃抵抗。

既然皇帝下令了,太子已经死了,这些士兵在为谁战斗呢?

他们只有放弃战斗。

李世民占据东宫和齐王府后,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儿子。

在这场战斗中,尉迟敬德当然功劳最大,所以李世民把齐王府的所有珍宝都送给了尉迟敬德。

几天以后,李世民成为太子。

两个月后,李世民即皇帝位。

秦王府的属官们都成为新朝廷的重要大臣。

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

唐朝在一阵腥风血雨之后,完成了政治权力的转移。

没有玄武门之变就不会有贞观之治。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证明。

如果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事变,可以肯定,李世民就当不成皇帝。

不论后来是李建成还是李元吉当皇帝,都应该是另外一番景象,不能叫做贞观之治。

玄武门事变是一个历史惨剧,李世民对此心知肚明。

为了减少这件事情对自己名誉的影响,李世民必须用更光明的手段治理天下,用更大的成绩从正面证明自己。

这就是说,玄武门事变对于李世民而言,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心动力,让他更努力地克己复礼,治理好天下。

帮助李世民治理天下的能臣众多,但是在帝制时代,最关键的人物毕竟还是唐太宗。

在中国古代,用暴力夺取政权的事件,史不绝书。

此类问题深刻的根源在于帝国体制本身,在那种体制下,这种悲剧是难以避免的。

然而,在暴力夺权者中,毕竟很少有人能取得李世民贞观之治那样辉煌的成绩。

所以,从总体上,后世对于李世民还是充分肯定的。

李世民后来那样勤勤恳恳,那样有节制地运用皇权,从而取得出色的治国业绩。

在中国古代历朝帝王中,李世民让帝王的权力表现出了优雅,表现出了理性,使中国古典政治智慧的优秀面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玄武门之变,对于贞观之治而言,如同温暖春天的前一个寒夜,如同灿烂黎明前的一刻黑暗。

李世民决定采用军事手段夺得权力,计划的核心是玄武门设伏,杀掉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在什么地方设伏,在什么时间设伏,这当然是关键的。

但是,如何引导太子和齐王上当呢?

这当然也很关键。

兵不厌诈,李世民的沙场经验再次有了用武之地。

六月三日,李世民向皇帝告发太子和齐王淫乱后宫。

这“后宫”所指为谁呢?

有一种说法是尹德妃。

告发太子和齐王与父亲的嫔妃有不正当的关系,这个罪名是很大的。

高祖得到消息,反应是“愕然”,然后答复李世民:

明天开会调查,并通知李世民参加会议。

李世民与太子的关系李渊当然知道,但是李世民的这次告发非比寻常,因为其中牵涉皇帝,涉及皇帝的名誉。

李世民要搞垮太子,李渊是知道的,但是,他竟然不顾父亲的荣誉,这不是太过分了吗?

李渊与其说是惊愕,不如说是愤怒更为贴切。

李渊是一个优柔寡断、处事谨慎的人,但这一次很果断。

开会就要有结果,李渊对于会议结果一定有把握,不然就不会立刻决定开会。

这个会议,一定对李世民不利。

此时的李渊,一定是下定决心要彻底解决李世民的问题。

齐王李元吉对这个事情有所怀疑,建议太子不要上朝,先观察一下再说。

李建成看来胸有成竹,坚持亲自到场。

齐王李元吉没有再坚持,否则,历史一定是另外一种局面了。

当太子和元吉按时前往皇宫,接近玄武门的时候,李世民伏兵突然发动袭击,两人当场毙命。

原来,李世民告发太子、齐王淫乱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