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六人教版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2839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六人教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六人教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六人教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六人教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六人教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六人教版1.docx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六人教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六人教版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六人教版1.docx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六人教版1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六(2011-2012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20分,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案写在表格中。

1.下列对物理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这种物质的密度越大

B.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C.同种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某种机械的功率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2.下列关于摩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冬天冰雪封路时,汽车车轮装上防滑链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B.用力捏自行车的刹车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的

C.气垫船通过向船底下喷气,在船底和水面间形成一层空气垫,使阻力大大减小

D.机器上安装滚动轴承,是利用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大的原理来增大摩擦力的

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B.游泳时,人向后滑水的力越大,游得越快

C.公交车紧急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乘客向前摔倒

D.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4.下列有关简单机械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杠杆的目的就是为了省力

B.使用动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C.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D.使用斜面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5.下列对于一本初三物理课本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课本宽约为18㎝B.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

C.课本质量约是0.3㎏D.课本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6Pa

6.下列过程中,属于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A.雪撬从山坡上滑下B.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

C.雨滴从空中落下D.推开的弹簧门自动关上

7.从下列图表得到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图甲说明物体的质量跟它所受的重力成正比

B.图乙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C.图丙告诉我们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D.图丁表明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

8.体积相同的两块金属由密度为ρ1和ρ2两种物质组成,它们混合组成的金属块密度为ρ,则ρ等于:

A.(ρ1+ρ2)/2B.ρ1ρ2/(ρ1+ρ2)

C.(ρ1+ρ2)/2ρ1ρ2D.(ρ12+ρ22)/2

9.回顾所用的科学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坐在座位上的学生比喻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规则,是采用了类比法

B.为观察玻璃瓶的形变,采取观察瓶塞上玻璃管中液柱的变化,这是运用了放大法

C.研究动能大小决定因素时,通过木块被撞击的距离远近说明运动的小球的动能大小,是运用了比较法

D.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三次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滑下,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10.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用到了许多我们学过的知识,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黑板擦将粉笔字擦掉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识

B.密度计运用了物体漂浮时所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的原理工作的

C.升旗时利用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D.书包带做成宽的双肩带运用了减小压强的知识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0分,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

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案写在表格中。

(注:

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漏选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1.下列知识结构正确的是:

 

 

12.体重600N的小刚,用200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800N的车,沿水平公路前进50m,用时5mi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刚对车做的功为1×104JB.小刚对车做的功为4×104J

C.小刚对车做功的功率为2×103WD.小刚对车做功的功率为33.3W

13.甲、乙两个由金属制成的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密度之比为2:

5,边长之比为3:

1,则:

A.甲、乙的质量之比为6:

5B.甲、乙的重力之比为12:

5

C.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力之比是54:

5D.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是6:

5

14.将一个木块放入三种液体中,木块静止时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在丙中所受的浮力最大

B.木块在三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一样大

C.ρ甲<ρ乙<ρ丙

D.ρ甲>ρ乙>ρ丙

15.如右图所示,甲、乙、丙、丁每组砖中的两块砖完全相同,每块砖的长、宽、高之比均为4:

2:

1,甲、乙、丙、丁四组砖中每块砖的密度之比为1:

2:

3:

4,则:

 

A.甲、乙、丙、丁四种放法中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1:

1:

3:

2

B.甲、乙、丙、丁四种放法中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2:

1:

3:

1

C.甲、乙、丙三种放法中下面的砖受到的压强之比是1:

2:

6

D.甲、乙、丙三种放法中下面的砖受到的压强之比是1:

2:

3

三、实验·应用·探究(满分70分)

(本题满分15分,共3个小题,第1小题5分,第2小题4分,第3小题6分)

1.回顾探究和实验:

(1)为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①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它在水平桌面上做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②上图中的弹簧测力计是乙图实验中的示数,大小为;比较甲、乙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越大,摩擦力越大。

 

(2)在研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做了如下图的实验:

①让同一个小球分别从斜面A处、B处滑下,记录木块被推动距离分别为S1、S2,发现:

S1>S2这就说明:

,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②若让一个铝球从斜面A处滑下,木块被推动的距离S1;再让同体积的铜球(ρ铜>ρ铝)从斜面A处滑下,木块被推动距离S2,发现:

S2>S1这就说明:

,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骑自行车上坡前人为什么要加紧蹬几下?

答:

人和自行车的质量不变,上坡前加紧蹬几下,它们的增大,所以能增大,在上坡的过程中,能转化为能,可以使人容易骑上坡。

3.进一步探究:

(1)我们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被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之间、方向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右面是用两只传感器连在计算机上探究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图象。

分析图象可知:

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

 

(2)一个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物体受到重力和弹簧对它的拉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力,大小;又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弹簧也受到物体对它的拉力,弹簧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对弹簧的拉力是一对力,它们大小。

所以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就等于物体对弹簧的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本专题满分15分,共3个小题,第4小题10分,第5小题2分,第6小题3分)

4.回顾探究和实验:

如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1)

得到了如下实验记录,其中第3次未完成,请你根据下图中的刻度尺和秒表测量情况,将表格中的空白处填上相应数据。

 

表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摩擦力

最大

较大

最小

小车运动距离/㎝

20

32

小车运动时间/s

2

4

 

 

(2)小车在三种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不等。

说明了小车在越光滑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越,速度减小得越。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

假如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力,它将。

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小车在毛巾面上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m/s。

(4)请在上面的斜面图中画出小车沿斜面向下滑动时的受力示意图。

5.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个热气球用绳吊着质量为200㎏的重物以2m/s的速度匀速上升了30m(不考虑空气阻力)。

(1)绳对重物向上的拉力大小为。

(2)从热气球中抛出一个5㎏的物体,则这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6.进一步探究:

人们设法测得了火车在起步过程中几个不同时刻的速度,如下表所示:

钟表时刻

8:

00

8:

01

8:

02

8:

03

8:

04

速度/(km/h)

0

15

30

45

60

请认真分析和比较表格中所提供的数据:

(1)火车在起步过程中做___________(匀速、变速)运动。

(2)火车在起步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表达式为(km/h)。

(本专题满分15分,共3个小题,第7小题6分,第8小题分,第9小题2分)

7.回顾探究和实验:

(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小明同学用甲、乙两种物质进行实验探究,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m-V图像。

通过图像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选填“相同”或“不同”)。

②由图象可知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为:

ρ甲ρ乙。

(2)小明想测一下实验中用的酒精的密度值。

①以下是他的实验步骤,但排序不正确。

请你帮他将正确的实验步骤排列起来。

正确的顺序是。

A.称出玻璃杯和剩余酒精总质量m2

B.在玻璃杯中盛酒精,称出杯和酒精的总质量m1

C.将m、V值代入公式ρ=m/V中算出ρ

D.将杯中酒精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这些酒精体积V

E.算出量筒中酒精质量m

 

 

②测量情况如上图所示,请你帮小明填写下表空白处的数据。

玻璃杯和酒精

总质量m1/g

玻璃杯和剩余酒精总质量m2/g

量筒中酒精

质量m/g

量筒中酒精

体积V/㎝3

酒精密度ρ/(kg/m3)

76.0

8.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一个瓶子能装2kg煤油,用这个瓶子最多可装多少kg纯水?

(ρ煤油=0.8×103kg/m3)

(2)小明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块矿石,他想利用自己学具盒中的器材测一下矿石的密度。

但发现量筒找不到了,只有天平、小烧杯。

他根据学过知识,利用这些器材和家中的水测出了这块矿石的密度。

需要进行如下的测量:

1用天平测出矿石质量为m;

2;

3。

利用上面所测量的物理量求出矿石密度的最终表达式为ρ。

9.进一步探究:

我们通常用“面密度”来表示纸张质量的优劣。

单位面积的纸张质量即称为纸张的面密度。

请你通过上述阅读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物理课本所用纸张的面密度为60g/m2,表示。

用这种纸张制作200页的书,如果每页纸的面积为500cm2,则此书质量为g。

(本专题满分13分,共3个小题,第10小题7分,第11小题5分,第12小题1分)

10.回顾探究和实验:

(1)图是小明“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若左端所挂重物的重力为2N,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图中画出此拉力的力臂,此力臂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OA的长度。

 

(2)小明又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了“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下表是他们对同一个滑轮组进行的三次实验数据,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高度/m

测力计示数/N

测力计上升高度/m

机械效率

1

1.0

0.2

0.5

0.6

66.7%

2

2.0

0.2

0.9

0.6

74.1%

3

3.0

0.2

1.1

0.6

①分析以上数据可知,本实验用的滑轮组由只定滑轮和只动滑轮组成。

②计算出表中第3次实验的滑轮组机械效率值为。

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得到的结论是:

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有关,关系是:

11.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如图,用40N拉力使物体匀速上升,不计绳重和摩擦,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75%。

求:

(1)物体和动滑轮重各是多少?

(2)若绳自由端的拉力为50N,此时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多大?

 

12.进一步探究:

小明同学在回顾了前面所研究的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发现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只有两个,他想如果是多个力作用在杠杆上,杠杆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

他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力F和力臂L的乘积叫做力对转动轴的力矩,用M表示,单位是N·m。

在此基础上他对几个力围绕O点转动时平衡情况进行了三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并将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

实验次数

顺时针力矩/(N·m)

逆时针力矩/(N·m)

M1

M4

M1+M4

M2

M3

M2+M3

1

0.4

0.8

1.2

0.5

0.7

1.2

2

1.0

1.4

2.4

1.2

1.2

2.4

3

0.6

0.2

0.8

0.3

0.5

0.8

由此得出杠杆在几个力作用下围绕O点转动时,杠杆的平衡条是。

(本专题满分12分,共2个小题,第13小题4分,第14小题8分)

13.小明研究小组搜集到如下的一些有关压强的实例:

a.塑料吸盘贴在光滑墙壁上b.堤坝建成梯形

c.由水浅往水深处走时,感到胸口越来越闷d.铁轨铺在枕木上

e.(如下图)打开水龙头,使自来水流过玻璃管f.机翼截面的形状

g.软包装饮料的吸管有一端被削尖h.马德堡半球实验

i.鸵鸟和骆驼的脚掌很大j.活塞式抽水机工作

(1)请你对上述事例进行分类: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2)这样分类的理由是:

它们分别为、、、压强的实例。

 

14.在A、B、C三点处,压强较小的是点,水的流速较大的是点。

(1)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猜想:

截面积越小处,流速越。

(2)我们可以设计如下实验,检验上述猜想:

 

a.器材:

两个相同的叶轮,一只如图所示的容器,水。

b.步骤:

c.预测现象:

若猜想成立,则实验中可以看到:

(3)在如下图所示流管中,在a、b两点处流管的截面积分别为S1、S2,管中液体的流速分别为v1、v2,假如液体不能被压缩,则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截面S1流进虚线部分的液体的体积等于通过截面S2流出虚线部分的液体的体积。

请你推导出S1、S2、v1、v2的关系式。

 

(4)在单位时间内流过管内任意截面的流体体积,称作流量,单位是m3/s。

现在,已知黄河洪汛时的流量为22000m3/s,甲、乙两处河道截面积之比为3:

1,甲处截面积是3000m2,则流经乙处的流速是多少?

(请运用你推出的关系式进行计算)。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20分,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C

D

B

C

A

C

B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0分,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

(注:

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漏选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CD

AD

CD

BC

AC

实验·应用·探究(满分70分)

一、(本专题满分15分,共3个小题,第1小题5分,第2小题4分,第3小题6分)

说明:

本专题每空1分,共15分。

1.

(1)①匀速直线②2.3N压力

(2)①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②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

2.速度动动(重力)势

3.

(1)相等相反

(2)平衡相等作用和反作用相等

二:

(本专题满分15分,共3个小题,第4小题10分,第5小题2分,第6小题3分)

4.

(1)455

(2)小慢匀速直线运动改变

(3)0.1

(4)每画对一个力得1分,共3分。

5.

(1)2000N

(2)先上升一段距离后再下降

6.

(1)变速

(2)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v=900t

三:

(本专题满分15分,共3个小题,第7小题6分,第8小题7分,第9小题2分)

7.

(1)①相同不同

②>………………………每空1分,共4分

(2)①BDAEC

②90.414.4180.8×103………………每空0.5分,共2分

8.

(1)m水=ρ水V水=ρ水V油=ρ水m油/ρ油……………………………共2分

=1.0×103×2/(0.8×103)……………………………1分

=2.5(㎏)……………………………1分

(2)说明:

每空1分,共3分

②将小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为m1

③将矿石放入盛满水的小烧杯中,(待水不再外溢后)用天平称出小烧杯、矿石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m2

ρ=mρ水/(m+m1-m2)

9.说明:

每空1分,共2分

面积为1㎡的课本纸张质量为60g

300

四(本专题满分13分,共3个小题,第10小题7分,第11小题5分,第12小题1分)

10.说明:

本小题每空1分,共6分;作图除外。

(1)小于

力臂画对得1分

 

(2)①11

②90.9%物重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11.

(1)∵η=W有/W总=G物h/Fs=G物h/Fnh=G物/Fn

∴G物=Fnη=40×3×75%=90(N)……………………共2分

又∵F=(G物+G动)/n

∴G动=nF-G物=3×40-90=30(N)…………………………共1分

(2)∵F’=(G’物+G动)/n

∴G物’=nF’-G动=3×50-30=120(N)

∴η’=W’有/W’总=G’物h/F’s=G物’h/F’nh=G’物/F’n……………共2分

=120/(50×3)=80%

12.顺时针的力矩之和等于逆时针的力矩之和。

…………………………………1分

五、本专题满分12分,共2个小题,第13小题4分,第14小题8分)

13.说明:

本小题每空0.5分,共4分

(1)dgibcahjef

(2)固体液体气体流体

14.BB

(1)大…………………………………………………每空0.5分,共1.5分

(2)b、将两个叶轮分别放在容器横截面大、小之处,然后让水流通过容器,观察两个叶轮的转速快慢。

…………………………………………………………2分

C、水通过叶轮时,横截面较小处的叶轮转速快。

……………0.5分

(3)∵V1=V2

∴S1v1△t=S2v2△t…………………………………共2分

∴S1v1=S2v2

(4)∵流量=V/t=SL/t=Sv

已知S甲:

S乙=3:

1,S甲=3000m2

∴S乙=1000m2………………共2分

又∵S甲v甲=S乙v乙=甲的流量22000m3/s

∴v乙=S甲v甲/S乙=22000/1000=22(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