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老人实习报告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2626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老人实习报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石老人实习报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石老人实习报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石老人实习报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石老人实习报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老人实习报告doc.docx

《石老人实习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老人实习报告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老人实习报告doc.docx

石老人实习报告doc

石老人实习报告

篇一:

青岛近郊地质实习报告

  青岛近郊认识实习报告

  作者:

王忠成

  指导教师:

刘东升

  专业: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XX级

  院系: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系

  编写日期:

XX.08.30

  目录

  序言

  第一章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岩石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实习区主演矿物及其特征

  第三节侵入作用于侵入岩

  第四节火山作用与火山岩

  第五节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第二章地层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前寒武纪地层

  第三节中生代地层

  第四节新生代地层

  第三章沉积作用与沉积岩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主要的沉积类型及其特征

  第四章地质构造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断层

  第三节节理

  第五章外动力地质作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风化作用

  第三节河流地质作用

  第四节海洋地质作用

  第五节其他外动力地质作用

  结语

  序言

  学习了普通地质学后,我们对地质体系有了大体的认识,但这仅仅是理论知识,对于岩石的结构、构造以及产状我们都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在这种情况下,组织一次地质认识实习确实非常有必要,它能为我们后来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增加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这次实习累计持续六天,分别为8月20号至24号和8月28号。

我们这一组为三队四组,组长为王琰,组员有:

王忠成、胡雄、胡文雄、文定红和江檬丽。

在刘东升老师和胡日军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考察了海大校园、仰口海湾、劈石口、红岛、马山、石老人和七沟村等,认识了不同的岩石的结构构造等,侵入接触作用、同化浸染作用、风化作用、断层及其存在的证据等。

  青岛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地带台鲁东隆起区之胶南隆起与胶莱凹陷东部边缘。

中生代燕山晚期地质构造最为强烈,奠定了本区现代构造格局、地貌形态和海岸轮廓。

新构造运动形成了分布广泛、形态各异的侵蚀剥蚀地形和曲折迂回、千姿百态的海岸地貌,堆积地形仅小面积地分布于现代河流谷地中下游和山前、沿海地带。

实习区的交通位置图如下:

  第一章内力地质作用与岩石

  第一节概述

  以地球内部能量作为动力来源的地质作用成为内动力地质作用,主要的地球内能有:

放射性能、动能、重力能、化学能、结晶能等,内动力地质作用首先作用于地球内部并且最终反映在地球表面。

  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作用形式有:

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主要指在地球内力的影响下,地壳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变形。

目前主要的板块构造学说有大陆漂移说和海地扩张学。

地震作用是由于地球内部岩石所承受的应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发生破裂而产生。

地壳上部的岩石是具有弹性的,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会发生形变,当外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石会发生破裂,原来形变所积累的能量会瞬间释放,因此地震常具有较大的破坏性。

岩浆作用和地震作用相似,是由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浆体在地壳较薄弱的地方冲出地表或在底下冷凝的过程,由此又可分为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

变质作用是在内动力作用下,地壳中已经形成的三大岩石在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在原地基本上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原来的岩石在成分、结构、构造上发生改变,重新形成岩石的过程。

  第二节实习区主要矿物及其特征

  矿物是天然产生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元素或化合物,大多数矿物是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少数由一种元素构成的单质。

这次实习遇到的矿物主要有:

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和橄榄石等。

  石英:

晶体呈六方柱双锥状,柱面可见生长纹,常见为粒状、块状集合体,有时可见石英晶簇。

无色透明的石英成为水晶,含各种杂质可形成多种颜色,硬度7,比重2.65,无解理,贝壳状断口,受压或受热能产生电效应。

  钾长石:

晶体呈短柱状或板,常见穿插双晶,接触双晶及粒状集合体。

一般呈肉红色,玻璃纸光泽,硬度为6,比重2.56-2.58。

两组完全解理,解理面之间呈90°夹角。

斜长石:

晶体多为柱状或板状常见聚片双晶,在晶面或解理面上可见细而平行的双晶纹。

白至灰白色,有些呈微浅蓝色或浅绿色,玻璃光泽,半透明。

两组解理相交成86°24′,故得名斜长石。

硬度6-6.5,比重2.6-2.76。

  白云母:

晶体呈假六方柱状或板状或片状,有时呈短柱状。

无色透明含杂质则带他色,玻璃光泽,解理面具有珍珠光泽;有一组机完全解理,可劈成薄片;硬度2.5-3,具弹性;相对密度2.76-3;绝热隔热性特强。

  黑云母:

除颜色为黑色和褐色以及不具绝缘性以外,其他特征均与白云母相同。

普通辉石:

晶体为短柱状或厚板状,横切面近于正八边形集合体为致密粒状或块状。

黑绿色、褐色或黑色,条痕白色至浅褐色,玻璃光泽,有两组中等解理,解理面夹角为87°或93°,硬度5-6,相对密度3.23-3.52。

  橄榄石:

短柱状或厚板状,常为三向等长的粒状集合体。

呈橄榄绿色,风化后为黄、褐、棕红等色,玻璃光泽,无解理,具贝壳状断口,断口具有油脂光泽,硬度为6.5-7,相对密度3.2-3.5。

  第三节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结晶。

这种岩浆活动称为侵入作用。

青岛地区侵入作用十分发育,出露面积达680平方千米,占基岩出露面积的1/2以上。

主要侵入岩为崂山花岗岩和脉岩类,其中花岗岩形成较早,脉岩形成较晚。

  这次实习中遇到的花岗岩有粗粒花岗岩和中细粒花岗岩,它们的新鲜面都呈肉红色,主要成分为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根据斑晶粒级的不同分为粗粒、中粒和细粒花岗岩。

  脉岩中主要为煌斑岩,煌斑岩为细粒致密块状基性脉岩,煌斑岩是一种浅成岩,深黑色,斑状结构,斑晶为暗色矿物。

安山岩整体呈深灰色,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和暗色矿物,暗色矿物有黑云母、角闪石和辉石。

  在仰口,有一组花岗岩侵入片麻岩的接触关系,由此可断定花岗岩为侵入岩(见图1-1);在海大垃圾处理站,有3堵煌斑岩的岩墙侵入花岗岩中(见图1-2);而在七沟村,花岗岩和煌斑岩同时出现,更说明了其形成的先后顺序。

  第四节火山作用于火山岩

  火山作用是岩浆从地下深处溢出地表的过程。

火山喷发的形式有融透式、裂隙式和中心式。

融透式是岩浆直接融透地壳,并大面积的露出地表的火山作用;裂隙式是岩浆沿着巨大裂隙溢出或喷发的过程;中心式是岩浆由喉管状通道喷出地表的过程。

  火山(转自:

wWw.XiAocAoFanWeN.cOm小草范文网:

石老人实习报告)岩是岩浆喷出地表所形成的岩石,这次实习主要观察的火山岩是流纹岩。

红岛地区分布有流纹岩,为酸性喷出岩,成分有石英、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等流纹岩的主要特征是有不同颜色的条纹、拉长了的气孔、矿物定向排列,这种特征是岩浆喷出地表以后在流动的过成中迅速冷却所形成的。

  第五节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变质作用是岩石在深部受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内动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和改造的过程。

变质作用分为接触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有:

榴辉岩、蛇纹石化橄榄岩、斜长片麻岩、糜棱岩以及构造角砾岩。

榴辉岩呈灰绿色,主要矿物为绿帘石和斜长石,表面风化严重。

中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蛇纹石化橄榄岩呈灰绿色,主要矿物是橄榄石、蛇纹石和黑云母。

中粗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斜长片麻岩呈灰白色,主要矿物为长石约占70%,白云母和黑云母占25%。

种粒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糜棱岩风化面呈黄色,新鲜面呈灰绿色,矿物颗粒几乎全部破碎成微粒状,破碎的微粒呈明显的定向排列,糜棱状构造,千枚状构造。

构造角砾岩指由于应力作用原岩破碎成角砾状被破碎细屑充填胶结或有部分外来物质胶结的岩石,在断层地带分布广泛。

  第二章地层

  第一节概述

篇二: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学院:

xxx专业:

xxxxxx班级:

姓名:

学号:

xxxxx指导老师:

关英斌李海梅刘海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交通位置及经济自然概况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结束语

  地质气候地貌土壤和植被

  前言

  一、实习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自然地理现象和成因复杂多变,课堂讲授的自然地理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是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

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

  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

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完成某项实习任务要靠全体同学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纪律性。

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总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二、实习时间及安排6月11日至7月6日。

6月18日至22日观看由美国拍摄的《国家自然地理》录像,25日至29日进行野外,30日至7月6日写实习报告。

三、实习地点

  武安:

西寺庄北洺河、柳家河硅镁采石厂、柳家河渡槽处(灌溉渠道)、北洺河上游。

涉县:

一五零电厂、中原村槐树岭、弹音村北。

昌乐县:

古火山群

  青岛:

栈桥、汇泉广场、汇泉湾、五四广场、石老人浴场、黄岛金沙滩。

四、实习任务

  1.认识识别断层特征,认识岩层受力后的连续变形;2.认识河流中游沉积物、阶地,会观察生物群落的演替、河滩植物、河流的地质作用。

  3.识别断层的存在,认识分水岭、向斜构造以及丘陵,会观察接触带的特征。

  4.认识变质岩,了解流域、水系及河流的地质作用,了解不同土壤上的植物分布状况,认识崩落及崩塌地貌。

  5.观察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及植物的群落结构。

  6.掌握海积地貌、海蚀地貌的类型和特征;掌握海岸地貌野外调查和观察方法;掌握海水的物理性质、海水的运动、波浪类型及折射;了解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海水的地质作用。

五、组织状况

  本次实习由关英斌老师、李海梅老师、刘海新老师带领,地信资环专业野外实习,在进行野外实习时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活动。

六、工作量

  本次实习分三条路线。

  6月15日为第一条路线武安市:

北洺河西寺庄→柳家河硅镁厂采石场→柳家河渡槽(灌溉渠道)→北洺河上游。

  6月16日为第二条路线涉县:

一五零电厂→槐树岭→弹音村北。

  6月25日至6月29日为第三条路线昌乐、青岛:

(昌乐)古火山群→(青岛)栈桥→汇泉广场→汇泉湾→五四广场→石老人浴场→黄岛金沙滩。

  本次实习共绘图4幅。

篇二: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桂林理工大学自然地理

  实习报告

  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11-1班学号:

3110102136姓名:

刘新会指导老师:

李仁成蔡湘文韦家善

  实习时间:

XX年6月11日—XX年6月

  通过这两周的实习,加深了我对自然地理实习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自然地理现象,了解了背斜滑坡,懂得了各种地貌以及水系和植物。

让我从本质上对自然地理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

实习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

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情。

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实习目的

  XX年6月11日—XX年6月22日,我们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自然地理学实习。

分别在桂林市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十四个地点进行。

  本次实习是一次自然地理认识性实习,是在完成了《自然地理学》和《普通地质学》课程的学习后进行的。

旨在通过本次实习各个抽象知识的训练,使我们巩固掌握课堂的理论知识,同时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

认识内地质作用和外地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了解部分植被的相关知识;认识土壤剖面分层和划分标志;掌握各种地质构造的观察描述等基本工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

  2)实习任务

  

(1)观察点的记录格式和记录内容;

(2)实习区及区域地质概况;(3)湖泊的地质作用及其污染防治;(4)学习岩溶地貌的特征及相关知识;

  (5)学习各类植被种类、组成、分布、类型特征及其作用;(6)学会正确使用罗盘测量产状;

  (7)了解气象气候特征和基本气象气候要素的观测方法;(8)观察河流地质作用、产物岩性、特征及其现象;

  (9)观察认识小型及大型褶皱、断层节理和劈理等构造的特征及识别标志;(10)观察地下水的溶蚀作用;

  (11)观察土壤的分层和植物的分带性。

  二、实习时间安排

  三、实习内容g1:

位于桂林市西北郊33公里处

  点性:

了解青狮潭水库功能以及污染的治理方法。

描述:

青狮潭水库位于桂林市西北郊33公里处;此水库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

水库总面积共有28km2。

其库容量为6亿m3.水库周围的环境优雅,其中的富氧离子是桂林市区内的40倍左右。

  青狮潭水库是华南第一人工湖泊,水质良好可供饮用,水库中养殖有大量的鱼虾。

根据青狮潭水库的形成特点我们可以认识到水库、湖泊以及湿地的含义。

在山沟或者河流大狭口处建造挡河坝而形成的蓄水区域叫水库;湖泊是指陆域环境上相对低洼地区所蓄积一定规模而与海洋无相连得水域。

湿地则是指陆地与水域间涨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过渡地带,湿地包括沼泽、滩涂河

  流、湖泊以及稻田等水域环境。

(图为青狮潭水库实图)

  青狮潭水库周围的土壤为黏土与其他性质的土壤的聚合物,因此青狮潭水库具有不透水的特点,因此具有蓄水的功能,此外,青狮潭水库还有防洪抗旱、运输、补充地下水源、净化水源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近年来,由于人们过度在水库中养殖鱼虾导致了青狮潭水库遭到了一定的污染,因此我们要对水库的污染程度进行考察研究,以便于度污染进行治理。

而青狮潭水库的污染主要是富营养化,因此我们除了要在水库中合理养殖外,更要对污染了的水域进行合理的排放稀释处理。

而对于重金属污染的水域要做到对水域的污染治理做到:

顶端控制,底端修复。

,所以治理重金属污染时应当在污染的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与此同时,在重金属污染的水域中将已被重金属污染的水底淤泥进行合理的净化处理。

尽可能做到在污染的水域中消除污染源,恢复已原有的水域环境。

  在去青狮潭的路上也可以看到有岩块的崩落和滑坡现象,如右图所示便是青狮潭水库边上的一处岩块崩落的现象。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砍伐了较大的树木而留下较小的灌木丛,加以雨水的作用所以导致岩石崩落和滑坡等其他各种自然灾害现象的发生。

由此可见,环境的保护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图为崩落现象实图)篇三: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青岛理工大学

  自然地理学认识实习报告

  学院:

建筑学院专业:

班级:

姓名:

xx华学号:

指导老师:

xx珍实习时间:

XX.6.24-XX.6.28

  青岛理工大学教务处

  时间:

XX年6月29日

  崂山、马山、石老人实习报告

  班级:

资源姓名:

xxx学号:

xxxxxxxxx

  实习地区:

山东省青岛市

  实习路线:

崂山北九水——即墨马山——石老人小组成员:

xxx、xxx、xxx、xxx、xxx实习时间:

XX年6月24日—XX年6月28日

  一、引言

  XX年6月24日—XX年6月28日,我们班同学对青岛市部分地区进行

  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认识实习和纪录片观看的教学生活。

在学院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关怀指导下,我们度过了一个非常充实有意义的实习生活。

通过这几天的实习生活,使我们对自然地理学有了一个全新的、直接的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

  

(1)了解自然地理学概况,掌握地质、地貌形成原理,学习土壤、植被及水资源的利用

  等有关知识;

  

(2)认识青岛著名景点中的显著地貌,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和地貌现状以及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参与科研活动,学会自然地理学仪器如gps、罗盘的使用,培养学习兴趣和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

  三、实习记录及分析

  1、青岛及崂山的地质基础:

  本区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北地台鲁东地盾的一部分,作为地盾的基础是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经吕梁运动变质而成)

  ,主要为花岗片麻

  岩,角闪片麻岩、黑云母石英片麻岩、白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蛇纹大理岩、石英岩等。

这些最古老的基底层在崂山湾沿海一带(下宫至王哥庄)由陆续出现。

吕梁运动后,本区地壳基础即成为地台组成部分,在古生代地壳基本稳定,但仍以上升运

  动为主,所以在本区缺少古生代的岩层。

到中生代,构造运动强烈,岩层发生深大断裂,产生断块。

本区凹陷,部分上隆,有些地方发育中生代砂页岩系(莱阳层,在下宫东南之小山上有出露),证明在中生代,地壳曾有下降,部分地区接受沉积。

在中生代,由于构造运动导致岩浆的侵入和喷出,本区广泛分布的崂山花岗岩就是白垩纪燕山运动晚期岩浆多次侵入的产物。

崂山花岗岩按由老到新的顺序分为四个阶段:

①粗粒斑状花岗岩②钾质白岗岩④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

崂山花岗岩大都呈脉状沿节理或断裂方向贯入到新老各期花岗岩中。

属于喷出岩的有青山组的凝灰角砾岩、凝灰岩、安山斑岩、流纹岩、粗石岩等,分布在青岛市区和石老人等处。

  崂山属胶东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位于中朝古陆胶辽地盾的南部,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代的构造部位。

山体从震旦纪吕梁运动时期已成为复背褶皱,(转载于: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而崂山这块巨大的花岗岩体是从白垩纪开始形成的。

据今约6800万年至13000万年的燕山运动晚期,从地壳深处上涌的炽热熔融

  的岩浆,在地面以下几公里的地方冷凝。

岩石有肉红色、白色,矿物结晶成粒状,地质上命名为“崂山花岗岩”,但在它诞生时,并没有露出地面。

新生代以来,地壳抬升,上边覆盖着的岩石逐渐被累年的风霜雨雪和经久的流水剥蚀掉,才露出了花岗岩石。

到了新生代中期的200万年以来,才开始呈现为现在的轮廓。

而今我们看到的崂山面貌是第四纪末期,亦即在近几万年的沧桑变化中,大自然雕凿而成的秀丽景色。

  崂山经过漫长岁月的沧桑巨变,天工造化,在大自然的雕凿中,形成了雄伟、壮观、奇特、秀丽的地貌形态。

山脉以巨峰为中心,向四方延伸。

按自然走向分为巨峰支脉、三标山支脉、石门山支脉和午山支脉。

崂山东部和南部紧逼大海,形成山海相连的独特景观。

蜿蜒曲折的海岸,形成了许多岬角和海湾,大小岛屿星罗棋布。

海上看山,群峰攒簇,云雾缭绕;登山观海,烟波浩渺,水天一色。

每当风疾波涌之时,惊涛裂岸,浊浪排空,迸珠溅玉,咆哮轰鸣。

古往今来,皆以“山海奇观”称颂崂山。

  2、崂山北九水的地貌特征:

  午山四条支脉。

花岗岩地貌独具特色,象形石千姿百态,比比皆是,被人们誉为“天然雕塑公园”;山海结合处,岬角、岩礁、滩湾交错分布,形成瑰丽的山海奇观。

崂山北九水在崂山白沙河上游。

白沙河源出山顶北麓,河水经山脚而折流,有九折;人

  行河畔小路,转折处须涉水而过,亦九涉;每涉一次为一水,故称九水。

九水又分内九水、外九水(即北九水)和南九水

  三路,其中以北九水的景观最为著名。

一水至九水是从水的下游上数的。

白沙河的上游为北九水,北九水又有内外之分,自大崂至太和观(即北九水村)为外九水。

北九水旅游路

  线以九水十八潭著称,这里奇峰怪石、悬崖幽谷、深潭激流、飞泉瀑布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处大自然的山水画廊。

北九水地处巨峰之阴,空气湿润,气候清凉,适于生长辽东半岛的植物,素有“小关东”之称,是全国有名的疗养、避暑之地。

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正是崂山风景的特色。

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

绕崂山的海岸线长达87公里,沿海大小岛屿18个,构成了崂山的海上奇观。

内九水的尽点靛缸湾亦称“潮音瀑”三个大字。

泉水随山势三折而落,最后倾入靛缸湾。

湾内水深石壁上,刻有叶公绰写的“潮音瀑”三个大字。

湾内水深石碧,呈靛兰色,水味甘冽。

在夏秋之交雨水充足时,瀑布宽数米,以排山倒海之势倾入湾中,水沫飞溅,有如细雨,蔚为奇观。

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

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都曾在此修道。

原有道观大多毁坏。

保存下来的以太清宫的规模为最大,历史也最悠久。

地层:

  零星出露最早的为前震旦纪的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王哥庄镇的仰口、勤子夯、何家村、青山、太清宫、港东、崂山头及中韩镇的石老人一带,分布范围小,零星出现云母片麻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及少量闪角岩、黑云母岩、变粒岩等。

以前金—夏庄—大枣园东北、西南向为界线,其东为崂山花岗岩的侵入体。

其中第四纪地层分布较广,自东部山区向西部平原逐渐加厚,1~2米厚的残积层分布最广。

  构造:

山区地质构造属断块隆起,中生代构造线大致以北北东及北东向的大断裂特别发育,其次为北西向,一般以压性及压扭性断裂为主。

山区地质构造分三类:

  华夏系构造,压扭性断裂多发育在东部山区,控制了崂山花岗岩及其岩脉的分布,多次性活动,规模较大,一般为北东走向,主要有前金—夏庄—大枣园断裂、浦里—北宅—浮山断裂。

新华夏系构造,发育在山区东部及

  南部,多为北东向,局部为北西向,属以扭性为主压扭性断裂,主要有源头—罗圈涧断裂、铁家庄—前埠头断裂、沟崖—枯桃—朱家洼断裂和下河—汉河—南窑断裂。

东西向构造,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山丘,走向近东西,多呈陡坎或负地形,主要有铁骑山—土寨断裂、后金—楼金石断裂等,由于构造的多次性活动,使周围岩石节理裂隙比较发育。

篇三: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及地点

  XX/4/7---XX/4/13青岛市、日照市

  二、实习任务与目的

  任务:

结合所学专业课程的有关理论,到给定城市进行现场认识、调查,对城市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和景观、绿地和休憩旅游地、历史街区和历史地段、居住小区、城市中心区、城市新开发区、城市广场和标志性建筑物、市中心地段、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进行重点考察。

同时注意识别城市历史、文化特征以及地方特色。

  目的:

①在认识上,将城市规划原理和城市规划实际挂钩,获得对理论的感性认识及对现实的理性提升;○2通过对城市的点状考察,切身感受如何通过城市设计实现城市规划之目的,感性认识城市规划如何过渡到城市设计层面。

  三、实习报告内容

  3.1城市性质及概況

  青岛城市性质:

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国际性的港口与滨海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