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2072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练习题.docx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袁行霈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练习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练习题.docx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练习题

绪论

第一节

1、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相对于文学创作异常的繁荣。

2、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

3、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很明显。

4、宋文帝立四学,分别为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

5、汉代末年在察举制度下,士族中已经流行乡党评议的风气。

6、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7、萧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8、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是什么?

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9、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什么?

服务于政治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赋,从汉代的大赋演化为魏晋南北朝的抒情小赋,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转变。

 

第二节

1、战乱与分裂,是魏晋南北朝的特征。

2、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的共同主题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3、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作家们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一人前后属于两个朝代甚至三个朝代的情况很多见。

4、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共同主题的特点是什么?

生死主题。

感慨人生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表现如何对待生死、如何迎接死的考验。

游仙主题。

游仙主题与生死主题关系很密切,主要是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

隐逸主题。

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的作品,也包括招隐诗、反招隐诗,形成这个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景观。

 

第三节

1、三曹是曹操、曹丕、曹植。

2、请简要叙述魏晋南北朝文学与门阀制度的关系。

答案:

P9

 

第四节

1、从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的一大转折。

2、玄学的几个重要论题:

崇有玉贵无、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辨、形神之辨、名理之辨。

3、魏晋风流表现在外的特点则可以概括为:

颖悟、旷达、直率。

4、简要叙述自然与真的关系。

答案:

P11第二段

5、简述魏晋风流。

答案:

P12第三段

 

第五节

1、在汉末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经大量译成中文。

2、许多佛经的译文具有文学性,如鸠摩罗什译《维摩诘经》、佛陀跋陀罗译《华严经》。

3、简述魏晋南北朝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答案:

P15【五个方面】

第六节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开始的。

2、建安文学实际上包括了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

3、正始文学泛指魏朝后期的文学。

4、东晋南北朝文学是在南北分裂、战乱频仍、朝代不断更迭的大背景下发展的。

5、齐梁两代的两个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是什么?

答案:

P17第四段

6、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新变可以概括为那几点?

答案:

P18第二段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一节

1、曹操的乐府诗较多的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如《渡关山》、《对酒》。

2、曹操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3、曹丕与文士们诗酒唱和,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已具备了文人集团的性质。

4、曹丕的诗分哪几类?

其特点分别是什么?

P24

第一类游宴诗。

第二类抒情言志之作。

第三类写征人思妇的相似离别及思乡之情。

5、曹丕诗的新变主要体现在哪两方面?

答案:

P25

第一方面:

个人情感的抒发。

第二方面:

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

 

第二节

1、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2、曹植后期的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3、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五言诗的文人。

4、曹植后期诗歌创作可分为几类?

其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答案:

P26

1)、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

如《野田黄雀行》

2)、用思妇、弃妇拖寓身世,表白心迹。

如《浮萍篇》、《美女篇》等

3)、述志诗。

如《杂诗》

4)、游仙诗。

《仙人篇》、《远游篇》等。

6、曹植诗歌为什么受后人追捧?

答案:

P28分三点:

 

第三节

1、建安七子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王粲诗的特点是感情深沉、慷慨悲壮。

3、刘祯的游乐诗包括《公宴诗》《斗鸡诗》《射鸢诗》等。

4、简要叙述建安七子。

“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

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

孔融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

王粲诗、赋、散文,号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

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势高峻,格调苍凉。

陈琳、阮瑀,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在诗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较刚劲有力,阮瑀比较自然畅达。

徐干诗、赋皆能,文笔细腻、体气舒缓。

应玚亦能诗、赋,其作品和谐而多文采。

"七子"的创作风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也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

这种时代风格的具体内容及其形成原因,便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的: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第四节

1、建安诗歌的主题是悲凉慷慨的精神、人生苦短的哀叹。

2、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

3、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4、简要叙述建安诗歌人生苦短的哀叹这个主题。

答案:

P33第二段

5、为什么说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答案:

P34第三段

 

第五节

1、曹魏后期诗歌主要是反映民间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

2、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

3、阮籍诗的风格是隐约曲折。

4、嵇康的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

5、简要徐书记康创作的成就。

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散文。

一.嵇康在他的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

如《赠兄秀才入军》。

他追求一种自由自在,与自然相亲,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

嵇康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使他的诗具有一种清远的境界。

二.嵇康的部分诗歌中还有一种峻切之语。

对险恶的世道人心发出一种愤激的批判,锋芒犀利。

三.嵇康在四言诗中另辟蹊经。

他的四言诗,继曹操之后为四言顶峰,情调高远,语言流畅,表现了作者很强的语言功力。

6、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其内容一是抒写孤苦寂寞和忧生惧祸之情;二是讽刺时政,揭露社会丑恶腐败;三是表现饮酒、求仙生活

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

它们非一时一地之作,既有统一的文学特征,每首又各具特点。

一.《咏怀》诗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

作者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深入,因而也就更沉痛。

在圣人有情无情的玄学命题争论中,显然阮籍是持圣人有请之论,从痛哭兵家少女,常作青白眼可看出,所以他认为明君圣人对面人世短促也无可如何。

二.阮籍的诗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

被人称为“玄远”“响逸而调远”。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

三.《咏怀》诗,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第二章两晋诗坛

第一节

1、太康诗风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2、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是指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

3、潘岳和陆机诗歌表现的两个方面是拟古、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

4、简述繁缛诗风的特点。

答案:

P44——P46【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二节

1、左思的咏史诗,既受前人的影响,又有所创新。

2、左思《咏史》诗的主要内容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3、左思的《咏史》诗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

4、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一.左思的诗歌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

如《咏史》一、三,没有刻意的调饰有艳丽的辞藻,全部思想感情喷发而出,大气磅礴,所以被成为胸次高旷,笔力雄迈。

二.诗歌中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

他的诗歌对门阀制度的批判极其强烈,对贫士失志极为愤慨,一股磊落不平之气喷发而于诗中。

如《咏史》其二比兴手法表达了这种感情。

三.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诗品),就是指他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

他一改班固创为《咏史》时的质木无文,打入自己的身世之感,情感激烈深切,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情怀,使咏史有了新的飞跃。

5、试述左思《咏史》八首的艺术特点?

左思《咏史》八首是中古咏史诗的杰作。

其艺术特点,一、八首诗各自独立成章又互相承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诗的形式可以容纳更丰富的内容;二、继承了建安诗人抒情与言志相结合的传统,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将咏史与咏怀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三、表现上更加富于变化,如比喻、对照、比兴、议论等多种手法兼用,进一步丰富了咏史题材的艺术表现力。

 

第三节

1、游仙诗的题材可上溯到战国时期。

2、郭璞的游仙诗今存19首,其中有9首为残篇。

3、西晋后期至东汉初年,郭璞《游仙诗》以文采富丽见称于时。

4、试论郭璞《游仙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一.郭璞的游仙诗有两类内容。

一类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

”如《游仙诗》其一。

另一类内容,则是在承继传统上求仙长生之主题,以高蹈轻举、复食采药为主旨。

如《游仙诗》其六。

二.郭璞的游仙诗感情真实,坎壈咏怀。

另外,郭璞诗情采斐然,描写生动,色泽丰富。

如“风生梁栋间,云出窗户里。

 

第四节

1、兰亭诗的内容,或抒写山水游赏之乐,表现出山水的情趣;或由山水直接抒发玄理。

2、兰亭雅集对中国文人生活情趣有重大影响,同时对诗歌流派的形成也有推动作用。

 

第五节

1、玄言诗兴盛于东晋。

2、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

3、东晋玄言诗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P54第二段

 

第三章李白

第一节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

1,李白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隐居与漫游、神仙道教信仰、任侠中度过的。

2,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

3,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

4,神仙道教信仰在李白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近千首诗中有一百多首与神仙道教有关。

5,试简述李白的生平。

李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

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一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所属昌隆县。

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会稽,寓居在安陆、应山。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

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

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6,简述李白的思想与人格。

神仙道教信仰在李白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近千首诗中有一百多首与神仙道教有关。

他正式入道,“名在方士格”。

他炼丹服食,是非常认真的,充满对于神仙境界的幻想。

当他仕途失意的时候,便进一步走向道教。

但有时他又对神仙世界持怀疑态度:

“仙人殊仿佛,未若醉中真。

”道家和道教信仰给了他一种极强的自我解脱的能力,他的不少诗表现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而其实是渴望任随自然、融入自然,在内心深处深藏着对于人生自由的向往。

在他的人格里,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

山水漫游,企慕神仙,终极目的是要达到一种不受约束的逍遥的人生境界。

他的狂傲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

贺知章曾称他为“谪仙人”,他也以“谪仙人”自居,同样出于对不受约束的自由人生的向往。

他的明朗、自信、壮大、奔放的感情,也基于这样的人生向往。

李白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

这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华的产物。

 

第二节李白的乐府与歌行

1,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

2,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乐府,从而使古题乐府获得了新的生命,把乐府诗创作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

3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便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

这种动感,见诸于字句音节时,常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在杂言体的乐府中尤为明显。

4李白乐府的代表作,如《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和《行路难》等,大都是以五、七言为主的杂言体。

7,简述李白古题乐府的创新与个性特色。

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

其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如《上之回》、《丁都护歌》、《出自蓟北门行》、《侠客行》等,均属于缘事而发之作,与《古风》诗一样,表达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

再一方面,则是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这后一方面的乐府诗,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

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既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抒写感慨,想落天外,奇之又奇。

如《蜀道难》的古辞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业未成时的悲愤。

8,简述李白诗歌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

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便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

这种动感,见诸于字句音节时,常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在杂言体的乐府中尤为明显。

李白乐府的代表作,如《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和《行路难》等,大都是以五、七言为主的杂言体。

这种杂言体乐府,在体制和格调方面,与唐代盛行的歌行体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

李白的乐府诗创作,实已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的根本性转变。

8李白歌行的价值?

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

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及其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在他的歌行中全都展露出来,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唐文宗曾下诏:

“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新唐书·李白传》)因这三者都是盛唐艺术追求浪漫个性的典型代表。

 

第三节李白的绝句

1李白诗歌的美是多样的,除大气磅礴、雄奇浪漫的壮美风格外,还有自然明快的优美情韵,这主要体现在他那些随口而发、颇多神来之笔的绝句里。

2李白是唐人中五绝与七绝都写得极好的人。

3李白的五言绝句,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做到了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炼而蕴含丰富。

这是绝句的最高境界。

4李白的绝句,特别是七言绝句,带有以古入律、自由发挥的特点,融入了乐府歌行开合随意而以气贯穿的表现手法。

5简述李白绝句佳作《独坐敬亭山》的创作特点。

一.《独坐敬亭山》写独做时寂寞的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冥会,人与自然相亲近,刹那间灵性相同,浑然一体。

描绘出片刻的超然意趣。

二.诗人信口说出心领神会的感受,在相看两不厌的人与山的冥会中,似有未曾说出的无限情思,韵味无穷。

6简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自然明快:

一.语言简洁明快而情思无尽,随口说出而趣味丛生,自然,含蓄,真实简练,蕴涵丰富。

如《独坐敬亭山》“众尿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二.李白的思想感情,洒脱气质,开朗率真的性格,全都通过绝句灵光一闪地反映出来,自然明快。

清新俊逸:

一.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具有飘逸潇洒的风格,反映了他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就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

如《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多写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表现自然美和普通的人性、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美。

 

第四节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1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2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3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

4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

5但是,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

6简要论述李白诗歌想象的特色。

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

“西岳峥嵘何壮哉!

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7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

如《宣洲谢眺楼饯别校叔叔云》。

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颇多吞云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三.语言风格自然、飘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

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有绚丽夺目的光彩。

 

第五节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1在中晚唐诗人眼中,李白、杜甫有着极高的地位。

韩愈和李商隐,对李白都推崇不已。

宋以后,杜甫地位极高,然论诗者,皆并称李、杜。

2李白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

3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

4简述李白对后世的影响

李白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

他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与自然合为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

他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

由于他以才力写诗,凭气质写诗,他的诗风事实上是无法学习的。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有不可更替的不朽的地位。

 

第四章杜甫

第一节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

1。

《箧中集》收沈千运、赵微明、孟云卿、张彪、元季川、于逖、王季友诗24首。

加上其它文集所收,这七人留下来的诗共46首。

2《箧中集》的诗中没有盛唐诗中那种慷慨豪雄情调,而以悲愤写人生疾苦。

3元结(719~772),字次山,他最有名的诗是《舂陵行》、《贼退示官吏》、《系乐府十二首》。

《系乐府》中的《贫妇词》、《去乡悲》、《农臣怨》诸篇,写生民疾苦。

4杜甫(712~770),字子美,京兆杜陵人,生于巩县,是晋朝名将杜预之后,祖父杜审言,初唐著名诗人。

5安史乱起之后,杜甫落入叛军手中,被押解到陷落的长安。

在陷落的长安,他写下了那些忠君恋阙的千古名作,如《春望》:

6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

7简要论述杜诗的诗史性质。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

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

至德元年(756)唐军陈陶斜大败,继又败于青坂,杜甫有《悲陈陶》、《悲青坂》;收复两京,杜甫有《收京三首》、《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九节度兵围邺城,看来胜利在即,杜甫写了《洗兵马》,其中提到胜利的消息接踵而至,提到回纥军助战、在长安受到优待的事,提到平叛诸将的功业。

反映了此一事件在当时造成的普遍心理。

后来九节度兵败邺城,为补充兵员而沿途征兵,杜甫有“三吏”、“三别”。

宦官市舶使吕太一反于广州,杜甫后来写了《自平》。

杜甫的有些诗,还可补史之失载,如《三绝句》中写到的渝州、开州杀刺史的事,未见史书记载。

从杜诗可见安史乱后蜀中的混乱情形。

而《忆昔》则描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

但是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

史实只提供事件,而杜诗则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史称玄宗后期沉湎声色,记载了不少事实,而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这沉湎声色的情景。

他的有些诗,虽不是直接写时事,只写一己的感慨,但由于他颠沛战乱之中,与这场灾难息息相关。

心之所向,情之所系,未离时局,因之从他的感怆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时社会的某些心理状态。

从认识历史的起初面貌说,这一类诗,也具有诗史的意义。

8简要叙述叙事技巧在杜甫手中达到高度成熟的过程。

杜诗叙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

这些细部描写,或人或物或心情,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出真实,展开画面,把人引入某种氛围、某种境界。

他写的都是不起眼的平常细事,但正是这些细小的描写,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

也正是这些细小的描写,使杜诗的叙事方式有别于前此的叙事诗。

它从概括描写走向写具体事件的片断,因写细节而更少概括描写常有的夸张,更多真实感。

故事性被冲淡了,而生活色彩则得到极大的加强。

《兵车行》、《羌村三首》、“三吏”、“三别”、《彭衙行》、《赠卫八处士》等诗无不如此。

 杜诗叙事,融入强烈的抒情。

多数的叙事诗,他其实是作为抒情诗来写的。

 

第二节杜甫的律诗

1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杜甫写时事的诗,多是古体,因古体便于叙事。

他在古体上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

但他的律诗,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却更为辉煌。

2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

他不仅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