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2067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庄市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枣庄市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枣庄市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枣庄市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枣庄市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枣庄市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枣庄市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庄市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枣庄市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枣庄市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6日在枣庄市市中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理区长于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依靠全区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区委“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不动摇,奋力拼搏,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2010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5.4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3倍、2.7倍和2.4倍,年均分别增长15.6%、22%和19%。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79亿元,是2005年的2.69倍,年均增长21.9%。

与2005年相比,全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14项主要指标总量翻了一番多或两番。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原安厦集团、枣庄焦化厂、第二毛纺厂、六棉厂和中能热电公司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

去年全区民营经济纳税额是2005年的2.4倍,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总数达到28件。

累计实际到位外来资金243.07亿元、利用境外资金1.18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8.4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7.7%、18.1%和18.6%。

五年来投资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206个,有183个项目相继竣工投产,累计完成投资241.75亿元。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63家,比2005年增加173家。

我区先后荣获中国针织文化衫名城、全国二手车交易示范基地、山东省最佳投资城市、山东省产业集群十大典范经济区、山东省重点服务业城区等称号。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变化巨大。

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6.5亿元,年均增长36%。

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到4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5%。

投资4亿元的枣庄全民健身中心落成开放,成为市中新区的新地标。

投资51.3亿元,完成35个旧城开发项目,开发面积260余万平方米。

新建改造城市主次干道15条,整治维修背街小巷19条,七纵七横的城市路网更加畅通。

实施了22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成开发面积200余万平方米。

全区97%的农村人口吃上了自来水,98.7%的自然村通上了有线电视,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48.5公里,所有行政村实现了通油路、通客车。

我区成为全省首批7个新农村电气化县之一。

  社会事业繁荣进步,民生保障有效改善。

累计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38项,申请专利1133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小学和初中入学率、“两基”巩固率均达到100%,城乡教师工资实现统一标准发放。

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城乡卫生服务网络,打造了“十五分钟就医圈”。

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基本实现充分就业。

先后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认真兑现增资政策,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工资和补贴执行标准与市直机关一致。

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严格执行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

2010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40元,分别是2005年的1.8倍和1.6倍。

我区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区、全国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等称号。

  自身建设优中创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大力推进政务管理创新,创办了“政务论坛”,累计组织集体学习30期。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开通手机移动办公系统、政务督办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和工作落实。

实行区级领导分线指挥和联系帮包,推行建账、查账、交账的“三账”制度,建立了优胜劣汰、竞相发展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

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舆论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21件、政协委员提案410件。

开展千家企业明察暗访、“马上就办”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活动,严厉打击破坏经济环境的违法乱纪行为。

坚持从严治政,推行政务公开和机关效能监察,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得到新的提升。

  各位代表!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建设枣庄中心城区东部核心区、全市商业中心区和城市转型示范区,实施项目带动稳增长,注重民生促和谐,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共同谱写了富裕文明生态和谐新市中建设的新篇章。

  项目带动战略成效显著。

城市转型百项工程快速推进。

累计开工建设项目96个,贵州康金煤矿、云南小发路煤矿、远东农科环保包装等69个项目竣工或一期工程投产。

招商引资氛围更加浓厚。

成立27个招商组,大力开展定点招商、产业招商和节会招商,新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45个,实际到位资金58.35亿元;利用境外资金3706万美元,增长20%。

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投资5000万元,启动枣庄经济开发区5公里路网提升工程,加快项目清理置换,盘活节约土地403.2亩。

开发区被省商务厅核准为科学发展园区。

  结构调整取得重要突破。

投资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

预计全区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4.1:

59.6:

36.3。

服务业发展跨入新阶段。

全区三产服务业投资完成67.1亿元,增长25%,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5%,增幅和投资总量连续两年都超过了二产。

全区新发展各类快捷商务酒店33家,总数达到71家,新建、在建、改建商业设施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

大力发展节会经济,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枣庄)二手车博览会等10多次节会活动。

加快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中兴公司工业遗址被命名为“国家矿山公园”,仙坛山温泉小镇投入运营,龟山风景区百子庙观音殿即将封顶。

拓宽“二日游”促销渠道,地接南京、淮安游客45336人次。

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

加快贵州新春和左鸠戛、云南小发路和付家湾等煤矿开发建设,全区煤矿矿井发展到7对,年产能达到350万吨。

泉头集团日产5000吨旋窑熟料生产线正式投产,全区旋窑水泥年产能达到1000万吨。

实施纺织服装产业三年提升规划,出口过千万美元纺织企业发展到10家。

预计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5亿元、利税46.8亿元、利润31.1亿元,分别增长15%、16%和16%。

现代农业取得新进展。

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分别发展到23家和21家,国家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达到23个。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获得批准。

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取得新成效。

关停立窑水泥生产线25条,累计淘汰77条、770万吨;万元GDP能耗可降至1.927吨标准煤,COD、二氧化硫污染物总量减排,在全市率先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控制目标。

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预计达到26.64%,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

总投资180亿元的80个重点城建项目,开工建设78个,完成投资126亿元。

旧城改造大力度推进。

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累计拆迁7135户、105.42万平方米。

西沙河治理文化路至光明路段完成工程总量的90%。

枣临铁路市中段14.9公里新线建设已完成80%,部分路段达到铺轨条件。

投资4400万元,完成了8个居民小区、50余万平方米的供热二次管网改造和BRT市中段拆迁建设。

配合市里实施13条主次干道大修工程,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新区建设大规模拓展。

中兴阁已竣工使用,枣庄城市转型展览馆正在安装设备。

东湖明珠、金泰御苑、湖西景苑等6个住宅小区加快建设,总开发面积140余万平方米。

枣庄全民健身中心先后获得“国家级体育公园”、“山东省水利风景区”称号,鲁南水城·枣庄老街成为我区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新农村建设大范围展开。

启动农村住房建设项目18个,涉及39个村、8691户,完成住宅建设近100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2450户。

环境质量大幅度提升。

投资3.2亿元,对东外环、北外环、206国道、西昌路、青檀北路、枣台路等重点路段和重要节点,实施主体改造和景观绿化提升;完成光明路、君山路等道路沿线3万余平方米户外广告升级改造。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就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

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81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315人。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99.76%和94%。

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城市低保月人均标准、农村低保年人均标准分别提高到220元和1200元。

社会秩序持续安定。

积极推进依法治区,加强公安队伍、矛调处置队伍和城市管理队伍建设,认真做好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特别是校园安全工作,顺利实现了第十八个安全生产年。

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在全省140个县(市、区)中分别列第58位和60位。

基础教育水平保持全市领先,新建改造校舍4.3万平方米,实验小学和文化路小学综合教学楼、46中学生宿舍等重点校舍安全工程全部投入使用,省、市级规范化学校达到59所。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分别发展到5处和73个。

投资5000万元的区医院外系病房楼主体工程已竣工。

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全国万人健美操大赛总决赛。

在全市率先设立了“人才驿站”,引进和招聘硕士研究生、学科带头人和大学生263人。

全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1‰以内。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扎实开展。

国防教育、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加强。

妇女儿童、外事侨务、广播电视、食品药品、国税、地税、工商、国土、质监、审计、供电、物价、地震、史志、老龄、残疾人、邮政、通信、金融、保险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

过去的五年,是我们面临新形势,谋求新转变,实现新跨越的五年;也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历届区领导班子围绕既定发展思路,一届接着一届干、良性积累的结果,是区委坚强领导和区几大家班子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各部门攻坚克难、创先争优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凝心聚力、埋头苦干、敢为人先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区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区中央和省属企业、市直部门、社会各界,向在我区创业的投资者、合作者、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

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传统资源型产业比重较高,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高端高质高效产业项目还不够多,城市转型任务十分艰巨;服务业发展载体不够强,还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还相对较弱;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建设管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就业保障工作形势还比较严峻;经济发展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等等。

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总体要求

  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城市转型的攻坚时期,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区作为全市城市转型的核心区和示范区,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继续获得中央和省、市的重点扶持,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新区的大开发、旧城的大改造、产业的大调整,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投产达效,城市资源优势更加突出,全区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高涨,必将成为我区“十二五”期间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迈入“十二五”,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

  主要奋斗目标是:

到“十二五”末,实现“三个率先、五个全覆盖、六个翻番”。

三个率先,即率先建成全国转型发展示范区,率先打造全省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率先在全市迈入惠及全区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样板区;五个全覆盖,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六个翻番,即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服务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民生与社会事业投入均实现翻番。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推动“十二五”发展,必须突出抓好以下重点任务:

  

(一)全力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强力推进项目带动战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以调整促转型,以转型谋发展,推进一产高效、二产高新、三产高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实施“一区、六园、六大百亿板块、十大龙头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即推进枣庄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膨胀浙江工业园、飞艇工业产业园、市南工业园区、中泰化工园、枣庄纺织工业园、枣庄民营科技园六个园区,打造煤炭、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非煤矿业及机械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大百亿板块,培植壮大中泰、中翔、枣庄中联、泉头水泥、沃丰水泥、阿齐兰兄弟纺织、华派针纺、安泰橡胶、佳程橡胶、联丰焦电十大企业集团,努力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多极增长的工业格局。

五年内全区煤炭年产能突破1000万吨,纺织服装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实现上市企业和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

坚持把服务业发展作为城市转型的主攻方向。

研究制定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规划,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突出三角花园省级商务商贸区一个龙头,围绕二手车交易、税郭铁路货运站两个中心,培植发展二手车产业、城区北部现代商贸物流业、三角花园百货零售业三个百亿园区,打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二手车交易、现代服务业五大板块,争创鲁南水城·枣庄老街、仙坛山温泉小镇、龟山风景区、中兴国家矿山公园、永安生态休闲度假区五个4A、5A级景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年至少提高2个百分点。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

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五年后,全区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2.6:

55.4:

42,努力建设产业富强、城乡富庶的实力市中。

  

(二)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实施新一轮城乡规划建设,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旧城改造,高标准拓展新区建设,完成棚户区拆迁改造300万平方米,新区开发400万平方米、形成10万人的规模,构建“十纵十横”的城市路网体系。

五年后,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6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

加大公共财政倾斜力度,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十二五”末,实现户户通自来水、通水泥路,村村通有线电视,沼气、太阳能示范村比例分别达到50%和60%。

力争用5—10年,将全区111个行政村整合建成41个新型农村社区,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努力建设全区人民引以为豪、充满活力的魅力市中。

  (三)全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坚持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形成清洁生产、节约资源、集约高效的绿色产业体系。

落实总量减排目标,加强环境保护,实施生态修复、绿化美化、蓝天碧水三大工程,全区塌陷地治理利用率达到80%以上,森林覆盖率和城区绿化率均达到38%,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到300天以上,让青山长驻,碧水长流,蓝天长在,努力建设山川秀美、生态“五宜”(宜学、宜居、宜商、宜业、宜游)的绿色市中。

  (四)全力加强社会建设。

研究制定社会建设工作规划,坚持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相统一,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大幅度增加人民群众的财产性、经营性收入。

及时足额兑现上级各项增资政策,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

加大统筹城乡就业力度,以创业促就业,切实让每一名有劳动能力和致富意愿的群众有活干、有钱赚。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和医药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救助、福利、慈善事业,完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让广大城乡居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统筹发展其他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提高政府保障能力,维护社会稳定,让全区人民生活得更富裕、更文明、更健康、更有尊严,努力建设文教繁荣、社会和谐的幸福市中。

三、2011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九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个一”执政理念、“三大战役”的部署要求和对市中区的“三区”定位,坚持区委“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不动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稳增长、注重民生促和谐,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转型“百项工程”建设,坚定不移地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坚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推进富裕文明生态和谐新市中建设,努力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区发展实际,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实际利用境外资金增长8%,出口创汇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万元GDP能耗下降3.8%。

  全面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全区上下要以迎接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为契机,大力实施“城市转型百项工程攻坚年”活动,围绕总投资629.9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9.81亿元的城市转型百项工程建设,集中精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在城市转型示范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抓项目、促转型、增后劲,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依托十大工业续扩建项目,提升优势产业。

年内建成总投资43.1亿元的中科盐煤联产化工、远东农科环保包装等“十大工业续扩建项目”。

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要求,加快膨胀优势产业集群。

煤炭产业做大规模。

依托中泰、中翔两大集团,实施“境外市中”战略,加快新春、左鸠戛、付家湾、小发路等煤矿建设,逐步形成500万吨煤炭产量;同时向盐煤化工、文化旅游、冶金材料等非煤产业延伸,加快打造煤炭产业百亿板块。

水泥建材产业拉长链条。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今年底全部关停立窑水泥生产线。

积极发展中联水泥制品深加工等新型建材项目,提高附加值,努力实现水泥大区向建材强区的转变,加快打造建材产业百亿板块。

纺织服装产业做优品牌。

依托纺织科技产业园、枣庄纺织工业园等载体,重点培植华派针纺、海扬中泰等5大纺织服装集团和华欣、鲁瑞、润保等20家纺织服装骨干企业,走品牌发展的路子,巩固提升中国针织文化衫名城影响力,加快打造纺织服装产业百亿板块。

非煤矿业和机械制造产业做成骨干。

依托济钢集团刘岭铁矿、金正矿业、联丰焦电、通晟恒力、中原资产等企业,加快发展不锈钢、镍基材料等下游产业。

发挥瑞祥科技、力拓重工、龙岳机床等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培育数控机床和机械加工基地,加快打造非煤矿业和机械制造产业百亿板块。

  依托十大工业新建项目,壮大接续产业。

认真研究国家和全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实施一批产品提升型、产业延伸型、技术创新型项目,强化土地、资金、政策等扶持,全力促其做大做强。

对总投资34.5亿元的镍基材料、微湖橡胶、夏而服饰等“十大工业新建项目”,千方百计往前赶,争取早日投产达效。

今年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

  依托十大工业科技项目,培育新兴产业。

加快总投资29.46亿元的平流层飞艇、欧意光电微型投影、洪海广告光栅装饰等“十大工业科技项目”建设,形成规模,提高档次,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区政府出台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快发展石墨制品、新型磁性材料、结构陶瓷、新型电池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培育壮大以赛诺康生化、杰诺生物科技、康力医疗等为龙头的生物制药产业,膨胀发展以洪海、三立、立升等企业为重点的广告设备制造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百亿板块。

依托中科盐煤联产化工、泰和水处理、志达化工等项目,发展壮大精细化工产业,加快打造化工产业百亿板块。

大力实施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工程,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二)突出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全市商业中心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增强素质、提高层次为重点,加大“四引”、“七个一”建设力度,抓好总投资63.58亿元的“服务业十大续建项目”和总投资31.63亿元的“服务业十大新建项目”,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

今年全区新增限上服务业企业50家。

  围绕一个龙头做大商贸。

盘活三江大楼、华联商厦等城市资产,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传统商贸业,积极运作金伦世纪广场、金三角国际商业中心等项目,加快鲁南信息产业园、格林豪泰连锁酒店、贵诚鹏盛1818美食广场等建设步伐,打造三角花园百货零售业百亿园区。

依托鲁南水城·枣庄老街、捷隆惠邦国际家居装饰城、大润发超市等载体,积极引进餐饮名店、商业名店、百年老店,规范发展“西街酒吧”一条街和华山路、人民路、振兴南路美食休闲街等特色街区。

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第三方物流、总部经济等新型业态,启动东湖五星级酒店建设,打造西部高端服务业核心区。

积极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便民服务,鼓励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休闲等服务型消费,扩大家电、摩托车下乡覆盖范围和规模,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农超对接工程,加快标准化农家店、社区便民网点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今年全区各类农村超市发展到110家。

  拓展“一轴两翼”做强物流。

按照“一轴(北外环)两翼(南北片区)”的区域布局,规划建设城区北部4平方公里商贸物流业百亿园区。

重点抓好总投资19.5亿元的盛北商贸城、大运河物流二期、森博建材物流市场和莹泉、联丰、汇通、联运等物流项目建设,打造区域性综合物流节点,推动物流业向网络化、信息化、连锁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膨胀二手车交易产业做活市场。

以中国(枣庄)二手车交易中心为核心,加快投资10.7亿元的三期工程(枣庄汽车文化产业园)建设,延伸发展汽配维修、装具美容、物流运输、住宿餐饮等配套产业,带动西华路4S店、东安路工程机械车销售区聚集发展,规划建设汽车回收拆解市场,加快打造二手车产业百亿园区。

同时,进一步整合专业市场资源,完善功能配套,带动加工、仓储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培育区域性高端专业市场。

  打造特色景区做精文化旅游。

坚持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挖掘历史文化元素,提升文化软实力,尽快完成鲁南水城·枣庄老街建设,高水平布局景区业态,精心打造枣庄老街文化品牌。

运作启动“老中兴·城中城”核心景区和市南工业区开发,规划建设百年中兴、五十年工业和枣庄老街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促进城市记忆、文化片段、商业空间的融合,着力打造“百年中兴、幸福市中”。

加快龟山风景区、十里生态画廊(百子庙)、永安生态休闲度假区建设,打造宗教文化基地和影视文化基地。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会展,加快新区群众文体中心、3D高档院线建设,组织开展鲁南水城·枣庄老街水舞台演艺活动,打造娱乐演艺文化基地。

积极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带动旅游经济与体育产业互动发展,提高市中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进仙坛山温泉小镇、泉水花乡和谷山生态园等建设,开发高端会议游、休闲自驾游,搞活农家乐、乡村采摘游,策划节庆、演艺、体验等文化旅游项目,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

抓好森博大酒店、银座佳驿商务宾馆、金仕康康体休闲健身中心、鲁南美术创作基地等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功能。

继续推进“二日游”活动,创新营销模式,加快由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