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612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省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川省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川省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川省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ocx

《四川省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ocx

四川省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四川省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217

 

四川省科技顾问团办公室编

二○○八年十月

四川省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专题研究报告》217期

 

反馈意见:

 

回函请寄:

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1号七楼省科技顾问团办公室

邮政编码:

610041

E-mail:

scskjgwt@

提要

一、资源现状与问题

四川省复杂而又特殊的地形、地貌与独特的气候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中药材资源达5000余种,其中植物药4600余种,占全中国中草药品种的75%。

著名地道药材有30余种,如:

川芎、麦冬、附子、川贝母、白芷、丹参、冬虫夏草、麝香等,在国内外药材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超过130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38个,有4个药材通过了国家GAP质量认证。

野生药材品种多,储量大,年允收量超过100万吨,是我国最大的中药材产地。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药产业化的发展,曾经拥有丰富中药材资源的四川,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的挑战,给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由于长期采挖,无序开发,资源量逐渐减少甚至濒危,如:

冬虫夏草、川贝母等。

麝香资源比50年代减少80%;冬虫夏草的产量已不足20年前的10%,价格由上世纪90年代末的7000元/公斤飙升至现在的10余万元/公斤。

受生态环境变化和中药资源的无序采挖的影响,导致大面积植被被毁,反过来又加速中药资源的枯竭。

此外,缺乏有效的保护、可持续利用和资源监控等措施也是我省中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野生药材的生长周期长、种植效益低等原因严重制约了野生抚育与人工种植的进程。

四川虽然是我国第一个中药现代化基地,但目前只有4种药材通过了国家GAP质量认证,科研投入严重不足,导致规模化、规范化程度不高,部分药材质量还不稳定,药材引种与栽培缺乏科学的论证与统一的规划。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我省中医药产业造成巨大损失,中药产业链的相关环节(中药农业、制药工业、商贸等)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经济损失达23.3亿元。

主灾区的中药材资源和生产基地普遍受到重创。

其中:

阿坝、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等6市州中药材种植基地受灾面积达12.3万亩,药材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需尽快恢复重建。

二、中药制药业及其它相关行业的现状与问题

通过实施名企战略,全省中药产值快速增长,2007年全省中药产值达到150亿元,其中中药饮片产值28亿元,中药产值已占全省医药工业产值的50%以上,形成了地奥、雅安三九、康弘等20多个生产规模上亿元的中药制药企业,产生了省医药集团、科伦医贸、西部药业等10余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药品经营企业,涌现出地奥心血康、三勒浆、参附注射液等10多个单品种销售上亿元的品种,超500万的产品已达140多个。

天然提取物生产也正成为我省中药的一个新兴产业。

但仍然没有可以种植中药(丹参、川芎、白芷)等实现农业、工业联动上亿元的产品,实际上存在着药材有名,成药不够成名的现象,制药加工业生产能力过剩,创建品牌意识不强,饮片加工规模不大,饮片质量多不稳定等。

此外,政府尚未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与引导作用、中药商业的纽带与桥梁作用不足、四川省在全国率先推进中药现代化,但整个产业链行动不同步,反应度差,成效不明显、产学研尚未形成合力等。

三、四川中药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四川中医药发展的目标:

到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中药工业总产值达到260亿元,工业增加值120亿元,销售收入240亿元。

要实现这一目标,应该对四川中药现代化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和小结,明晰阶段目标和步骤。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1.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服务。

政府部门应加强组织协调与引导,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整合四川药材资源,打造四川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我省中药产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链的健康形成与发展;同时,建立中药商业电子商务平台,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使其成为种植企业、药品生产加工企业、药商、药农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发挥其快捷、简便的网络作用;加强中药材的市场规范化管理,使四川的道地药材形成品牌化经营。

2.加强野生中药材资源生态环境和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的力度。

加强大宗野生原料药材的野生抚育与野生变家种研究;建立中藏药材种质资源库与种质资源圃。

同时建立中药材种子低温长期保存与活体保存相结合的种质资源保存体系。

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客观制定全省栽培药材的发展规划,加强大宗栽培药材的规范化种养殖研究,生产出优质的绿色中药材。

同时,加强我省道地药材的优良品种选育及优良种质快繁技术研究;加强药用动物的养殖研究及养殖场建设,扩大养殖规模。

4.尽快对灾区药材基地恢复重建。

利用现有科技力量开展灾区道地中药材重建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促进灾区中药材产业的恢复和发展。

各灾区要有计划、分阶段的恢复重建当地重点药材或种源基地,如:

在平武、青川、安县、北川重点恢复附子种源基地建设;在彭州、青城后山重点恢复川芎种源基地建设;在汶川、小金重点恢复红毛五加基地建设;在中江重点发展丹参基地建设;在成都、彭州、什邡重点恢复川芎、黄连基地建设。

在恢复重建中,要充分保证资金的投入,可结合各省区对灾区对口支援经费中一并计划安排。

5.加强中药制药产业的宏观调控,防止中药制药加工业的盲目扩张。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同时要求中药制药企业重视原料基地的建设;对新药研发应以大宗道地药材为主要原料;对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应加快设备改造,全面提高中药饮片质量。

6.建立川产道地药材质量标准控制体系,完善中国药典标准的不足,使其我省道地药材更好地走向世界。

7.新药研发应以中药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的研发作为一条主线。

中医药的研发应以常用、大宗药材为主要原料;加强中药的综合开发利用,充分发掘中药的潜在附加值;加强川产道地中药材,如:

麦冬、川芎、附子、郁金、半夏等的质量标准研究;加强主流川产道地中药材与其它产地的药材之间系统(药材形态、遗传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疗效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8.加强藏药、彝药、羌药、苗药等民族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加强民族药物资源的保护,促进民族医药的继承与发展。

9.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中药发明专利、中药商标、中药的外观包装设计、中药原产地、地理标志等保护,培育我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增强中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0.推进产学研商联盟体建设,提升四川中药产业层次。

中医药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我省中医药产业的腾飞,必须坚持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政策,健全中药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促进中药产业链的形成与健康发展,以保护珍稀濒危中药资源为重点,发展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中药科技产业基地,保障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同时,积极发展灾区道地中药材生产对于促进灾区中药材产业的恢复和发展,对于灾区植被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通过宏观调控与引导,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为技术依托的运行机制,并以中药的电子商务为平台,围绕川产道地药材的研究开发与资源保护,以川贝母、川附子、川麦冬、川郁金、川白芷、川芎的种植加工一体化为核心,提高川产道地药材的品质,打造川产道地药材的品牌,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推进我省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四川省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目录

一、基本概况…………………………………………………1

1.自然环境………………………………………………1

2.四川中药材资源………………………………………2

3.中药材的生产现状……………………………………2

4.四川主要中药生产加工业概况………………………14

5.四川中药商业概况……………………………………20

6.四川中药新药研发概况………………………………21

7.政府对中药产业的宏观调控概况……………………21

8.四川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概况…………………………21

二、存在的问题………………………………………………22

1.野生中药材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22

2.中药材的种养殖方面存在的问题……………………23

3.中药制药产业方面存在的问题………………………25

4.四川中药研发方面存在的问题………………………26

5.中药商业方面存在的问题……………………………27

6.政府的宏观调控方面存在的问题……………………27

7.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28

三、四川中药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28

1.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服务…………………………29

2.加强野生中药材的保护与野生抚育…………………29

3.加强大宗栽培药材的规范化种养殖研究……………31

4.利用中药材生产帮助灾后重建………………………33

5.中药制药产业方面……………………………………33

6.中药新药研发方面……………………………………34

7.加强民族药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工作………………36

8.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36四、结语……………………………………………………

四川省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一、基本概况

1.自然环境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现辖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辖区面积48.5万平方公里。

四川的地形分为东部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山地两大部分。

四川地处亚热带,受地势的影响,盆地的气候和川西高原山地气候迥然不同。

盆地属温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雨的特点。

1月平均温度5~8℃,7月平均温度25~29℃,年均温15~19℃,无霜期280~300天。

川西北高原,是典型的高原气候—大部分地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降水量少而集中;昼夜温差大,日照强,阳光充足。

其年日照达2500小时,同盆地形成鲜明的对比。

 川西南山地有完整的垂直气候分带。

从大渡河畔至贡嘎山顶峰6500米高差的范围内,就生长着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的各种代表药用植物。

金沙江河谷具有南亚热带的气候特征,同云南西双版纳的气候相近似,日照充足,冬季温暖,是药用植物避寒的天堂。

多种多样的地势与地势地貌条件,造就了四川类型各异的自然环境,再加之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000-1400毫米。

使四川拥有发展中药材生产的十分优越的空间环境。

2.四川中药材资源

复杂的地形、地貌与显著的气候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成为全国中药材的主要产区,自古就有“无川不成方”之说。

全川中药资源达5000余种,其中:

植物药4600余种,动物药320多种,矿物药130余种,约占全中国中草药品种的75%;其中著名地道药材和主产药材30余种,如:

川芎、麦冬、黄连、川贝母、冬虫夏草等。

四川中药材不仅是我国出口较早而且量大的商品,同时在国内的生产和销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川芎占有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超过130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38个;各种动植物药的年允收量超过1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中药材产地。

3.中药材的生产现状

根据全省地理气候特点将中药划分为四大分布区:

Ⅰ.四川盆地药材生产区——本区位于四川盆地底部,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主产川芎、麦冬、丹参、白芍、附子、川乌、郁金、姜黄、莪术、泽泻、川白芷、川明参、干姜、佛手、无花果等1000—1500种。

Ⅱ.攀西地区药材生产区——包括凉山州、西昌市、攀枝花市、金沙江干热河谷等地,水热条件好,主产芦荟、茯苓、补骨脂、红大戟、穿山甲、川续断、三七、黄芩、防风、砂仁、山奈等2400余种。

Ⅲ.盆地周缘山地药材生产区——本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是四川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中药资源约1500—2000种,主产天麻、川牛膝、杜仲、厚朴、黄柏、银杏、黄连、金银花、柴胡、辛夷、半夏、红花等品种。

Ⅳ.川西北高原及川西高山峡谷药材生产区——该区地势北高南低,海拔2500—5500m,主要包括阿坝州和甘孜州,盛产大量名贵中药材如川贝母、麝香、红豆杉、薯蓣、羌活、党参、冬虫夏草、黄芪、大黄、秦艽、、红景天、雪莲花、雪上一枝蒿等约1800种。

3.1四川野生药材集中分布于阿坝州、甘孜州以及凉山州,主要的野生药材如下:

(1)川贝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甘肃贝母F.prezewalskiiMaxim.etBatal和梭砂贝母F.delavayiFranch.的干燥鳞茎。

尤以红原、若尔盖、康定、甘孜、炉霍、石渠、德格、白玉产川贝母质量最好,年产川贝母最高约30000公斤。

目前,在松潘、康定建有野生抚育基地。

川贝母为常用名贵中药材。

阿坝州与甘孜州为川贝母的主产地,占全国川贝母药材的90%以上。

目前川贝母市场用量非常大,年销量高达20万公斤以上,大量用于中医配方、中成药生产及出口创汇。

随着中藏药产业的发展,以及在旅游产品中的拓展,川贝母现有产量已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

(2)冬虫夏草来源于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以康定、九龙、小金、马尔康、黑水、阿坝、若尔盖、理塘、稻城、石渠、德格、白玉、色达、红原等县为主产区,年产冬虫夏草药材5000公斤左右,历史最高产量达70000公斤。

目前在甘孜州建有野生抚育基地。

冬虫夏草自古为名贵中药材,上世纪50~80年代,全国年均销量为2~3万公斤;80年代末销量达到历史最高,年销量达到6~7万公斤。

到了本世纪初,由于冬虫夏草独特的保健功能,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用户已由以出口为主逐步转移到国内市场。

目前,冬虫夏草的价格已经上涨到10余万元/公斤,冬虫夏草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3)羌活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incisumTingexH.T.Chang或宽叶羌活N.forbesiiBoiss.的干燥根茎及根。

以壤塘、九龙、康定、丹巴、阿坝、黑水、小金、茂县、松潘、九寨沟等县为主产,最高年产羌活近5000吨。

目前,在阿坝州建有野生抚育基地。

羌活为常用中药材,早在1987年羌活就被列为三级中药材保护品种。

甘孜州与阿坝州为其主产地之一,产量约占全国销量的2/3。

目前羌活市场用量非常大,年销量高达200万公斤以上,大量用于中医配方、中成药生产及出口创汇。

然而羌活主要来自野生资源,生长周期很长,随着逐年采挖,野生资源明显减少,价格亦由早期的10~12元/kg猛涨到目前的40~60元/kg。

随着中藏药产业的发展,羌活现有产量已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

(4)秦艽来源于龙胆科植物麻花秦艽GentianastramineaMaxim、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DuthieexBurk.或小秦艽G.dahuricaFisch.的干燥根。

以炉霍、康定、道孚、石渠、色达、甘孜、白玉、新龙、若尔盖、壤塘、红原等县为主产区,最高年产秦艽60余万公斤。

秦艽为常用中药材,甘孜州与阿坝州为其主产地之一,产量约占全国销量的1/2。

目前秦艽市场用量非常大,年销量120~130万公斤以上,大量用于中医配方和中成药生产,是治疗风湿痹痛之要药。

然而秦艽主要来自野生资源,生长周期较长,随着逐年采挖,野生资源明显减少,价格亦由早期的10多元/kg猛涨到目前的40~45元/kg左右。

随着中藏药产业的发展,野生秦艽现有产量已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

(5)大黄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和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的干燥根及根茎。

以马尔康、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松潘、九寨沟、茂县、理塘、德格、石渠等县为主产。

常年产量1200吨,最高年产量达7000吨。

大黄为常用中药材,甘孜州与阿坝州为其主产地之一,产量约占全国销量的2/5。

目前大黄市场用量非常大,年销量300万公斤左右,大量用于中医配方和中成药生产,是治疗实热便秘、积滞腹痛之要药。

大黄以往主要来自野生资源,近年有栽培,生长周期较长,一般3年以上才能采挖。

目前市场价格3~5元/kg不等。

随着中藏药产业的发展,大黄现有野生产量已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

(6)独一味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独一味Lamiophlomisrotata(Benth.)Kudo的干燥根及全草。

主要分布于海拔4000m以上的高山草甸及高山灌丛草甸以及退化草地之中。

以石渠、德格、色达、白玉、理塘、壤塘、若尔盖等县为主产。

常年产量数十万公斤。

独一味为藏药主用药材,甘孜州为其主产地之一。

目前独一味市场用量非常大,主要用于中藏成药生产或新药开发,为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要药,年销量达数十万公斤。

然而独一味来自野生资源,由于近年大量采挖已导致资源量的逐渐减少和生境的破坏。

随着中藏药产业的发展,独一味现有野生量已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

(7)甘松来源于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chinensisBatal和匙叶甘松NardostachysjatamansiDC.的干燥根及根茎。

以红原、甘孜、色达、石渠、马尔康、若尔盖、德格、炉霍、雅江、理塘、稻城等县为主产,年产量数十余吨。

甘松为常用中藏药材,因具有浓郁香气而大量用于香料、香精的配制和提炼;也用作日用品的定香剂和大量出口。

甘松年销量约20万公斤,最高年约100万公斤。

目前甘松主要来自野生资源,因逐年采挖已导致资源大量减少。

随着甘松新用途的开发(如香料、香精等),对资源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现有资源难以保证今后不断发展的需要。

(8)红景天来源于景天科植物大花红景天Rhodiolacrenulata(Hook.f.etThoms)的干燥根茎。

阿坝州与甘孜州为其主产区。

年产量近百吨。

近年由于过度采挖,野生资源量明显减少。

红景天为现代新兴中藏药材和保健品原料,在藏药中使用历史悠久,用于藏医配方和中藏成药生产及出口,近年在食品保健方面应用广泛,抗疲劳等功效显著,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

目前红景天主要来自野生资源,由于逐年采挖已导致资源量的逐渐减少,随着今后中藏药及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现有红景天野生资源量将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

(9)沙棘来源于胡颓子科植物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肋果沙棘HippophaeneurocarpaS.W.LiuetT.N.He的果实。

以小金、汶川、道孚、炉霍、石渠、丹巴等县为主产。

常年产量数十万公斤。

沙棘为新近发展的常用中药材,阿坝州与甘孜州为其主产地之一,种类多、产量大,广泛用于中藏成药生产,新药、保健品、食品及饮料开发之中,年销量达数十万公斤。

目前沙棘主要来自野生资源,其开发尚处于初期阶段,且资源十分分散,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必须开展较为集中的野生抚育或人工种植,以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0)天麻来源于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lume的干燥块茎。

主产区为甘孜州、阿坝州、绵阳、乐山等地。

年产量数十万公斤。

天麻为名贵中藏药材,在上世纪70年代前商品均为野生,产量少,销量大,一直为名贵紧缺药材。

70年代以后,开始进行人工栽培研究和生产示范,并逐步推广。

天麻年需求量在100万公斤以上,广泛用于中藏药配方、成药生产及出口,在食品保健方面应用亦十分广泛,具有平肝熄风、止痉的功能。

但由于逐年采挖,野生天麻资源量已逐渐减少,必须开展野生或仿野生抚育,使天麻处于野生状态下生长,保障药材的品质,使其资源达到可持续利用。

此外,石斛、黄芪、川赤芍、独活、藁本、川木香、雪莲花、乌梅、桃儿七、川续断、白及、獐牙菜、川射干、天南星、丛菔等也有大量的野生资源分布。

3.2四川栽培药材以盆地为中心,向盆周山地辐射发展。

主要栽培药材有:

(1)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子根的加工品,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药用已有2300多年历史,为国家40种基本中药材之一。

商品行销全国,并出口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等国。

四川绵阳市江油、平武、安县等地为附子的主产区,2007年四川种植6000亩。

附子是我国传统名药附子理中丸等100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于1999年与四川江油恒源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四川江油建立了附子的规范化栽培基地。

总结了附子的规范化栽培与加工技术,开发了一系列的饮片(白附片、黑附片、黄附片、盐附子、炮天雄)等品种。

附子为百药之长,全国年总需求量约100万公斤。

(2)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根状茎。

川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芎窮,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开郁燥湿等功效。

川芎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目前通过了国家GAP质量认证,种植面积已经超过40000亩。

由于川芎具有特殊的活血化瘀作用,近年来川芎浸膏、川芎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速效救心丸等新药相断问世,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又因其具有较强的抗放射作用,还被大量用于癌症治疗。

近年来其年用量在7000吨上下,同时大量出口东南亚市场,四川川芎产量占总产量的90%以上。

正在实施的川芎深加工项目将进一步带动整个川芎产业的发展。

四川省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于1999年开始川芎GAP种植基地建设,在川芎的规范化栽培、川芎苓子的培育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3)麦冬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Thunb.)Ker-Gawl.的干燥块根。

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

三台麦冬质量上乘,远销国内外。

三台县常年栽培面积2万亩左右,2007总产量高达8500吨,占四川全省总产量的95%以上。

麦冬是生产参麦注射液、参麦冲剂、止咳冲剂、中成药饮片以及保健食品(保健茶、清热解毒茶等)、中药汤剂等的原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雅安三九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1999年开始麦冬GAP种植基地建设。

麦冬基地已通过国家GAP质量认证。

(4)丹参来源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根及根茎。

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

中江是丹参的主要产区,目前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

丹参不仅是生产丹参滴注液、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胶囊、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注射液、冠心丹参滴丸的原料,而且是生产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等提取物的原料。

2007年市场需求量为20000吨左右。

四川新世界丹参基地产业有限公司于1999年起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峨眉学院合作开展丹参的GAP规范化栽培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007年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又与中江县逢春药业联合进行了规范化(GAP)栽培技术研究。

(5)白芷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杭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etYuan的根。

白芷是祛风散湿、排脓生肌、止痛的良药,具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

除中医饮片配方外,以白芷作原料生产的中成药有参桂再造丸、都梁丸、牛黄上清丸、牛黄清胃丸、清眩丸等,应用历史悠久,疗效显著。

白芷香气浓郁,是轻工业原料和调料,植株还可以提取芳香油,用于日用化工产品的生产。

白芷的年需求量保持在6000吨以上。

遂宁常年种植白芷面积超过8000亩,年产量4000多吨,占全国商品白芷的70%。

四川银发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银发公司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