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备考考前10天易错点专项突破专题10 化学实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290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备考考前10天易错点专项突破专题10 化学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备考考前10天易错点专项突破专题10 化学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备考考前10天易错点专项突破专题10 化学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备考考前10天易错点专项突破专题10 化学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备考考前10天易错点专项突破专题10 化学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备考考前10天易错点专项突破专题10 化学实验.docx

《高考化学备考考前10天易错点专项突破专题10 化学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备考考前10天易错点专项突破专题10 化学实验.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备考考前10天易错点专项突破专题10 化学实验.docx

高考化学备考考前10天易错点专项突破专题10化学实验

专题10化学实验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

B.用10ml量筒量取8.58ml蒸馏水

C.制取氯气时,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一定量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错误分析】本题多数同学易错选B项,原因是对量筒的精确度把握不够。

也有同学会误选A项,主要是没考虑到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潮解且有腐蚀性。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纠错】本题考查的是实验的基本操作,做好这类题要掌握如下一些知识点:

1.几个“先后”加热操作、制取气体操作、收集气体、中和滴定、焰色反应等。

2.几个“零”滴定管的零刻度、量筒及容量瓶没有零刻度、托盘天平、温度计等。

3.几个“数据”几种仪器的精确度如托盘天平、滴定管、量筒等。

选项A中正确的做法是将氢氧化钠放在玻璃器皿(如烧杯中)称量。

选项B可以用移液管或滴定管能实现。

选项C.是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用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12下列实验中所选用的仪器合理的是()

A.用200ml量筒量取5.2ml稀硫酸

B.用500ml容量瓶配制250ml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C.用托盘天平称量11.7克氯化钠晶体

D.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1ml溴水

【答案】C【解析】200ml量筒精确度不够,量5.2ml稀硫酸要用10ml量筒,所以A不正确。

一般配制多大体积的溶液就选用多大体积的容量瓶,B不正确;托盘天平可称量精确到0.1克,故C正确;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应精确到0.01ml,所以D不正确

【纠错】

(1)容器与反应器中

能直接加热的:

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垫石棉网加热的:

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能加热的:

集气瓶、广口瓶、启普发生器、容量瓶、量筒、滴定管

(2)长期存放药品的仪器:

广口瓶、细口瓶、烧杯

(3)加热仪器:

酒精灯、喷灯、水浴装置

(4)计量仪器:

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量筒、容量瓶、移液管

(5)干燥仪器:

干燥管、干燥器、洗气瓶

(6)夹持仪器试管夹:

铁架台、镊子、坩埚钳、铁圈、三脚架、泥三角、铁夹、滴定架

【3】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错误分析】此类题为经典题型,错选的原因是搞不清每个制备装置中仪器的作用,平常训练要认真注意课本中的每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答案】B

【纠错】A项中制乙烯的温度计应插入液面以下以测溶液的温度;C项中没有除杂装置;D项收集乙酸乙酯时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

【4】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正确的做法是()

A.银镜反应实验后附有银

的试管,可用稀H2SO4清洗

B.在中学《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称量操作至少需要四次

C.不慎将浓H2SO4沾在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

D.在250ml烧杯中,加入216g水和24gNaOH固体,配制10%NaOH溶液

【错误分析】误选D.此题考查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及事故处理方法。

要掌握此类题的解法,必须正确掌握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还有要掌握易变质和具危险性药品的特性及保存方法。

【答案】B

【纠错】A、银不溶于稀硫酸,A、错误。

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干布擦净再用大量水冲洗。

NaOH溶

液有强腐蚀性,所以C错误。

D中配制溶液约216ml用250ml烧杯过小,一般配制溶液所选的容量约为所制溶液体积的2倍,所以D错误。

B项先称坩埚的质量,然后用坩埚准确称取2.0g硫酸铜晶体(已研碎),加热失水后冷却称量,再加热再称量,到连续两次质量差不超过0.1g为止。

最少四次称量。

【4】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请从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6mol/L盐酸和蒸馏水)。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在实验中Na2O2和Na2O分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应选用的装置是(只要求写出图中装置的标号)_____。

  (3)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字母,连接胶管省略)______。

【答案】

(1)2Na2O2+2H2O=4NaOH+O2↑Na2O+H2O=2NaOH

  

(2)应选用的装置是⑤①④

  (3)连接顺序应是GABF。

【解析】明确实验目的——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从比较Na2O2与Na2O不同化学性质入手,选择测定Na2O2含量的方法,其中Na2O2能分别与H2O、CO2作用生成O2是一明显特点,能测出产生的O2就能测出Na2O2的量;按实验要求,只能选择最简单的实验(同时考虑所供试剂),蒸馏水与试样反应符合题意。

此外,需注意的是,因是排水测量O2的体积,所以制得的O2不需干燥,且接口时要短管进长管出,与洗气装置相区别。

【纠错】考查有关实验装置的选用及连接的知识。

【5】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2.18g·cm-3,沸点131.4℃,熔点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

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图2-1-7所示装置制备1,2-二溴乙烷。

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

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本题中制备1,2-二溴乙烷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

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

(3)容器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学生在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过许多。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CH2=CH2+Br2→CH2BrCH2Br

(2)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溢出。

(3)除去乙烯中带出的酸性气体。

或答除去CO2、SO2。

(4)原因:

①乙烯发生(或通过液溴)速度过快;②实验过程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70℃(答“控温不当”亦可)。

【解析】观察在实验室里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其连接顺序是:

制取乙烯装置→安全瓶b→气体净化装置→乙烯与溴加成的反应器→尾气处理装置。

头脑中立即浮现气体综合实验的知识框架:

二者的差别有两点:

第一,前者新增加了安全瓶b,题目明示,它的作用是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

第二,乙烯与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反应,不需要将乙烯干燥。

通过仔细阅读题目要求,迅速从大脑中提取下列知识:

①两个化学方程式:

乙醇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乙烯与溴加成。

②在制取乙烯的实验中,由于控温不当,若不能迅速达到170℃,可能有乙醚生成;若温度过高,乙醇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蒸气和炭黑,使烧瓶中液体变黑。

③乙醇制乙烯时,反应速率很快。

④混在乙烯气体中的CO2,SO2,可用NaOH溶液洗气除去。

以便应用这些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对安全瓶b的作用,题目已经给出,要求叙述d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可按支管锥形瓶中气体无法进入c瓶来分析,便知b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致使b中水面下降,水被气体压入竖直的玻璃管中,甚至溢出。

【纠错】

(2)问:

①液面下降,水柱上升,水被压出瓶b。

②c中NaOH倒流入b,使液面上升,c中气体倒流造成b压强增大,长导管倒吸。

③液面沿玻璃棒上升;液面沿玻璃试管上升;液面沿温度计上升;④产生红棕色气体。

第(3)问:

①去杂,除气。

②去除H2SO4,HBr,乙酸,Br2等。

③去除H2SO4分解或蒸发出的SO2,SO3。

④干燥,吸水。

第(4)问:

①只答“有副反应进行,生成乙醚”。

②装置不当,造成乙烯逸出,不能与溴充分反应,如乙烯的导管未插入液溴中。

③液溴中有水,使浓度变稀,故与乙烯反应不完全。

④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而消耗。

⑤温度过高,乙醇挥发。

(1)问:

出现①误区,是由于未注明反应温度是170℃,CH2=CH2是气体,未标“↑”符号,导致失误。

出现②误区,是由于标明的温度不对,140℃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得不到乙烯,导致失误。

另一个失误是C2H4是乙烯的分子式,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严格区分结构简式和分子式。

出现③误区,是由于出现了“水浴”这两个字,导致失误。

众所周知,沸水浴温度为100℃,达不到170℃。

出现④误区,是由于标明的“

”可逆号所致。

看起来是“画蛇添足”,究其原因,是由于不清楚此反应不是可逆反应,导致失误。

出现⑤误区,是由于未记清反应条件所致。

出现⑥误区,是由于不清楚加成反应的实质所致。

出现⑦误区,是由于化学键的连接不对,表示方法有误所致。

(2)问:

出现①误区,是由于未答出什么地方液面下降?

什么地方水柱上升?

属于文字表达不准确所致。

出现②误区,是由于不会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安全瓶b的作用,不知道当d堵塞时,支管锥形瓶中的气体无法进入c瓶,导致b瓶中气体压强增大,使b中水面下降,水被气体压入竖直的玻璃管中,甚至从玻璃管上端溢出,导致失误。

出现③误区,是由于看不懂题意,误将直立的玻璃管看成了玻璃棒、玻璃试管、温度计。

说明有些同学不懂反应原理,不会分析安全瓶内的压强变化,导致失误。

出现④误区,是由于不知道溴在水封时,是难于挥发,也难于逆向而行的,导致失误。

第(3)问:

出现①误区,是由于未能指明是酸性气体,回答不确切所致。

出现②误区,是由于对H2SO4的性质、CH3CH2OH与浓H2SO4反应可能发生的副反应不清楚,导致失误。

出现③误区,与②误区原因相似,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H2SO4是高沸点酸,在170℃不会挥发,也不会分解。

出现④误区,是由于不懂c装置的作用,不知道NaOH溶液不可能用来干燥气体,造成失误。

第(4)问:

出现①误区,是由于未答出根本原因是“控温不当”,且漏答了另一个原因是“产生乙烯的速率过快”,不能通过对一整套实验的综合分析推理,解释实验中的异常情况,导致失误。

出现②误区,是由于未审明题意,本题一整套装置设计严谨,不存在“装置不当”问题,导致失误。

出现③误区,是由于不懂得液溴中水封的作用所致。

出现④误区,是由于忽略了乙烯与水加成的条件,不能抓住“控温不当”和“速率”快慢两个要点对实验中的异常情况做出解释,造成失误。

出现⑤误区,是由于未答出温度过高,使乙醇炭化,消耗了乙醇,造成失误。

【6】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

A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

再升高至65℃以上,

溶液变澄清。

C6H5ONa溶液

B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

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Na2SiO3溶液

C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

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退去。

Ca(ClO)2溶液

D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

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Ca(OH)2溶液

【答案】B

【解析】将CO2通入C6H5ONa溶液中会发生CO2+H2O+C6H5ONa

C6H5OH+NaHCO3反应,生成的苯酚的溶解度在温度低于65℃时较小。

所以观察到溶液变混浊,当温度高于65℃时,苯酚能以任意比例溶于水,因此溶液又变澄清,故A选项正确。

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会发生CO2+2H2O+Na2SiO3=H4SiO4↓+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O2过量时沉淀不会溶解,所以B选项错误。

将CO2通入Ca(ClO)2溶液中会发生CO2+Ca(ClO)2+H2O=CaCO3↓+2HClO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在向溶液中滴加品红溶液时,红色将退去,所以C选项正确。

将CO2通入Ca(OH)2溶液中会发生CO2+Ca(OH)2=CaCO3↓+H2O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后发生CO2+H2O+CaCO3=Ca(HCO3)2,此时沉淀消失溶液又变澄清,若向溶液中加NaOH溶液,又会发生Ca(HCO3)2+2NaOH=CaCO3↓+Na2CO3+2H2O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又变混浊,所以D选项正确。

【纠错】化学试验题目的形式多样,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推断题、实验简答题;考查点也比较灵活,可以是粒子的检验、物质的检验,也可以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为基础,以化学试验为基本操作对材料的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主线进行考查。

特别要关注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7】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1)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填代号)。

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                          。

(2)停止CO和CO2混合气体的通入,E内放置Na2O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O2,并用O2氧化乙醇。

此时,活塞a应     ,活塞b应   ,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     (填代号),m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改加NaOH固体,E内放置铂铑合金网,按A→G→E→D装置顺序制取干燥的氨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

①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                       。

②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证明氨气具有    性。

【答案】

(1)ACBECF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2)关闭打开k和m2CH3CH2OH+O2

2CH3CHO+2H2O

(3)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降低而放出;氢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气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的OH-浓度,使氨的电离平衡左移,促使氨气放出。

②还原

【解析】【解析】本题为开放的综合性设计实验,综合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提纯、物质的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

(1)选择仪器时应该考虑实验目的和有关物质的性质。

该实验时将CO分离并提纯,然后验证其还原性和氧化产物。

根据实验要求,A装置中通入的气体为CO和CO2的混合气,在A中,CO2被氢氧化钠吸收,若要获得纯净干燥的CO,需要选取装置C,证明CO2被除尽,然后通过盛有浓硫酸的B除去水蒸气,要验证CO的还原性,需要装有CuO的装置E,验证CO的氧化产物CO2,还需要装置C,最后需要用点燃法除去未反应的CO(尾气处理)。

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CBECF,能验证CO的氧化产物的实验现象是:

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2)该实验续接实验

(1),因为要用过氧化钠制取氧气,必须用水或者CO2,而由题目选择装置顺序看,只能提供CO2,所以联想

(1)中的CO2与NaOH反应生成了碳酸盐,又由于A装置提供了硫酸,所以利用强酸制取弱酸,此时a活塞关闭,b活塞打开;氧气氧化乙醇的条件是需要加热且有铜做催化剂,因此需要加热k使乙醇挥发,并且加热m,使氧气与乙醇蒸气反应生成乙醛。

(3)该实验是制取氨气并验证氨气的还原性,从题目中的铂铑合金即可得出。

该题目的关键就是在与语言的组织,能用该方法制取氨气的原因有三个,必须描述完整。

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并且在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中的OH—的浓度增大,这些因素均能促使浓氨水中的氨气放出。

根据常识可以判断出在E中出现的红棕色气体应该是NO2,由氨气和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判断氨气被氧化生成NO2氨气体现出的是还原性。

【纠错】化学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①接受信息。

接受、分析、筛选信息,明确实验设计的课题、条件和要求。

②实验设计原理。

通过对新旧信息的加工,实现制定的实验设计。

从设计的要求及解决问题的顺序分析,大致有以下两个层次:

一是实验方案的选定。

二是实验装置与实验操作的设计。

③实验现象的描述与解

释。

【8】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硫酸钠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方案。

实验用品:

硫酸钠晶体试样、研钵、干燥器、坩埚、三脚架、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①准确称量一个干净、干燥的坩埚;

②在坩埚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晶体试样,称重,将称量的试样放入研钵中研细,再放回到坩埚中;

③将盛有试样的坩埚加热,待晶体变成白色粉末时,停止加热;

④将步骤③中的坩埚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⑤将步骤④中的坩埚再加热一定时间,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重复本操作,直至两次称量结果不变;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钠晶体试

样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分析该方案并回答下面问题:

(1)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是;

(2)指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错误并改正:

(3)硫酸钠不能放置在空气中冷却的原因是;

(4)步骤⑤的目的是;

(5)下面的情况有可能造成测试结果偏高的是(填序号)。

A.试样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

B.试样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

C.测试前试样已有部分脱水

D.实验前坩埚未完全干燥

E.晶体加热脱水不完全

F.加热时有晶体溅出

【答案】

(1)坩埚钳、酒精灯(可以不答“火柴”)

(2)步骤②有错误应先将试样研细,后放入坩埚称重

(3)因硫酸钠放置在空气中冷却时,会吸空气中的水分

(4)保证试样脱水完全

(5)B、D、F

【解析】对实验的基本操作不熟悉,致使第

(1)题选错实验仪器,如漏填坩埚钳等。

对所含结晶水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理解不透彻或不会分析,而使第(5)题多选C等。

【正确解答】本题是一个定量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硫酸钠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1)根据实验步骤结合已经给知的实验仪器,可以得出使用坩埚时必须使用坩埚钳进行挟持。

因实验需要加热坩埚,因此需要使用酒精灯、泥三角等仪器。

(2)将

各步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会发现步骤②中的称量存在问题:

若先称量样品再在研钵种研细,必然会导致部分样品附着在研钵上而损失部分样品。

正确的操作应为先用研钵将样品研细,再进行称量。

(3)硫酸钠晶体加热失去结晶水后生成的无水硫酸钠,若在空气中冷却又会重新吸生成硫酸钠晶体,因此应将失水后的硫酸钠放于干燥器中进行冷却。

(4)实验步骤⑤的目的是保证试样脱水完全。

(5)假设步骤①中坩埚的质量为m1,步骤②中坩埚和样品的质量为m2,步骤⑤中称量的质量为m3。

则硫酸钠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

,A选项试样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将会使m3偏大,结果偏小;B选项中试样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将会使m3偏小,结果偏大;C选项中测试前试样已有部分脱水,将会使m2-m3的值偏小,结果偏小;D选项中实验前坩埚未完全干燥将会使m1偏大,结果偏大;E选项中晶体加热脱水不完全,将会使m3偏大,结果偏小;F选项中加热时有晶体溅出,将会使m3偏小,结果偏大。

【纠错】注意实验用品的选择,不多不漏,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9】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

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KOH溶液,并置于水浴中;③的试管里盛有15mL8%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l)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

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

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B.饱和食盐水C.浓硫酸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

二者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

右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色

【答案】

(1)分液漏斗B

(2)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M过滤

(3)Cl2+2OH-=ClO-+Cl一+H2O

(4)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

黄绿

继续通入的氯气溶于水使溶液呈黄绿色

【解析】

(1)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用的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其中浓盐酸装在分液漏

(4)试管④中盛的是紫色石蕊试液,因将氯气通入后会发生如下反应Cl2+H2O

HCl+HClO,而生成的HCl和HClO均为一元酸使溶液显酸性,所以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同时由于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有机色质氧化为无色物质,因此变红的溶液由逐渐退为无色;当溶液中的有机色质——石蕊消耗没时,在继续通入氯气,将会使溶液达到饱和而成为饱和氯水,此时溶液的颜色为浅黄绿色。

【纠错】实验题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搞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的意义,特别要关注图表类、信息类实验题的考查。

【10】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回答:

(1)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CuO和生成物H2O的质量(m(CuO)、m(H2O))时,请用下列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试验方案。

①仪器连接的顺序(用字母编号表示,仪器可重复使用)_________;

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实验完毕时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②列出计算Cu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_________;

③下列情况将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________。

(以下选择填空不限1个正确答案,均用字母编号填写)

A.CuO未全部还原为Cu

B.CuO受潮

C.CuO中混有Cu

(2)如果仍采用上述仪器装置,其它方案可选用测定的物理量有_______

A.m(Cu)和m(CuO)B.m(N2)和m(H2O)

C.m(Cu)m(H2O)D.m(NH3)和m(H2O)

【答案】

(1)①b→c→a→c→d;吸收产生的多余NH3,防止空气中H2O进入C中影响结果。

黑色的CuO全部转变成红色的固体

  ③A、C

  

(2)A、C

【解析】仪器连接的关键处是:

b装置产生的NH3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应先用C(碱石灰)除去,通过a(CuO)后产生的水蒸气和过量的NH3气应先通过C(碱石灰)吸收水,然后再通过d吸收多余的氨气(如先通过d对结果有何影响?

)。

故正确的连接顺序应为:

b→c→a→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