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卫生部消毒用品交接制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72112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卫生部消毒用品交接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万卫生部消毒用品交接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万卫生部消毒用品交接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万卫生部消毒用品交接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万卫生部消毒用品交接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卫生部消毒用品交接制度.docx

《万卫生部消毒用品交接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卫生部消毒用品交接制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万卫生部消毒用品交接制度.docx

万卫生部消毒用品交接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万卫生部消毒用品交接制度

  篇一:

各项消毒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离开工作场所应脱去工作服;禁止穿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等非工作场所。

  2、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消毒。

  3、无菌容器、器械、敷料罐、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表一人一用一消毒。

  4、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

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床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用1:

100“84”消毒液湿擦、抹布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

定期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如使用紫外线消毒,要登记消毒时间、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

  5、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污衣筐内,不得随地乱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

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严格消毒后备用。

药杯、餐具、便器必须消毒后再用。

病人被褥要随脏随换并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6、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做好床单位终末消毒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

  7、传染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处理。

  8、无菌物品每天检查一次,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

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签,严禁用过期物品。

  泰禹家园社区卫生服务站

  消毒药械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的监督管理。

  2、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提出改进措施。

  3、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

  4、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使用;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5禁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明的消毒、灭菌药械。

  泰禹家园社区卫生服务站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统一采购,临床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试用。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认真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临床应用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3、医院采购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三证复印件应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即《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登记制度。

  4、在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必须进行验收,除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相一致,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内外包装应完好无损,包装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进口产品应有中文标识。

  5、医院设置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库房,建立出入库登记制度,按失效期的先后存放于阴凉干燥、禁止与其它物品混放,不得将标识不清、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临床使用。

  6、临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认真检查,若发现包装有破损、过效期和产品不洁等不得使用;若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7、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8、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处置。

  泰禹家园社区卫生服务站

  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规及相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医疗废物分类存放,警示、标识清楚。

  2、医疗废物收集、存贮专人管理,交接责任明确。

  3、医疗废物不得露天存放,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4、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地点应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工作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

  5、存放地设置明显的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盗以及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6、暂存设施、设备每天定时消毒。

  7、暂存处负责,转运,焚烧。

  泰禹家园社区卫生服务站

  医院感染管理培训教育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须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制定该年度的培训学习计划

  2、每半年对全院医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活动;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与考核,培训时间不少3学时。

  3、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学习,经常参加省、市以及国家级的培训及学术研讨会,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4、临床科室每月必须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根据各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特点,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率。

  5、感染管理科每年对全院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核。

及时发现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6、积极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学术活动,鼓励全院医护人员撰写医院感染方面的学术论文踊跃投稿,加强我院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泰禹家园社区卫生服务站

  篇二: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

其目的在于统一我国医院消毒、灭菌的方法和消毒、灭菌的监测技术,以提高医院消毒、灭菌的质量,减少医院感染。

  1.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包括医院、诊所、门诊部、卫生院、妇幼保健院、产院、结核病防治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疗养院、康复医院、保健站、血站、医务室等。

1.2名词术语1.2.1医院消毒(&sinf6ctdriinhospiul):

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2.2媒介物(vectors):

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物质,也包括污染的人体体表和表浅体腔。

  1.2.3消毒合格(disinfestdrigualified):

在医院消毒中消毒后媒介物携带的微生物等于或少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若能使人工污染的微生物减少99.9%或使消毒对象上污染的自然微生物减少90%,则为消毒合格。

  1.2.4疫源地消毒(disidectdriofepiderl)lcli:

)cui):

本规范中是指对医院内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感染性疾病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

  1.2.5随时消毒(concurtentdisilllect。

):

本规范是指对医院存在的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

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清除病人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感染症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的病室或床边消毒即为随时消毒。

  1.2.6终末消毒(temnnaldisil7lechonh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例如医院内的感染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过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

  1.2.7预防性消毒(onivedislillechon):

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例如医院的医疗器械灭菌,诊疗用品的消毒,餐具的消毒和一般病人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进行的消毒等,均为预防性消毒。

  1.2.8消毒剂(sinfectw):

能杀灭外环境中感染性的或有害的微生物的化学因子称为消毒剂。

  1.2,9消毒器(isinfechoninstrumnt):

能杀灭外环境中感染性的或有害的微生物的消毒器械.

  1.2.10灭菌(serilizahon):

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媒介物携带的一切微生物的过程。

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抱子。

灭菌是个绝对的概念,灭菌后物品

  必须是完全无菌的。

然而事实上要达到这样的程度是困难的,因此规定,灭菌过程必须使物品污染微生物的存活概率减少到10-6。

换句话说,若对100万件物品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最多只允许有一件灭菌物品中仍有活的微生物,即灭菌保证水平为1016。

  1.2.11灭菌剂(sterilant)能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化学物质称为灭菌剂。

  1.2.12灭菌器(sterilizer):

能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含细菌芽胞)的灭菌器材称为灭菌器。

  1.2.13无菌检验(eihty——w):

检验灭菌后的物品中是否存在活的微生物的一种试验方法。

  1.2.14消毒作用水平:

是指消毒、灭菌方法杀灭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的大小。

可分为下述四类:

  

(1)灭菌方法:

可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物理、化学方法。

属于此类的有:

热力灭菌。

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和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乙型丙内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化学灭菌剂。

  

(2)高效消毒方法:

可以杀灭一切致病性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这类消毒剂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和致病性芽胞菌)、病毒、真菌及其抱子等,对细菌芽苞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属于此类的化学消毒剂和物理消毒法有:

紫外线及含氯消毒剂、臭氧、二氧化氯、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

  (3)中效消毒方法:

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致病性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洗必泰碘等)、醇类、酚类消毒剂等。

  (4)低效消毒方法:

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散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低效消毒剂有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新洁尔灭等)、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啶中草药消毒剂和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毒剂等。

  1.2.15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

按照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将其分为如下三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

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人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

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2)中度危险性物品:

这类物品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人无菌的组织内。

例如,体温表、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压舌板、喉镜、口罩、便器、餐具、茶具等。

  (3)低度危险性物品:

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

只有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

  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

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粘膜相接触。

例如,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

例如:

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墙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诊断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等)等。

  1.2.16生物指示物(bioidmcalindi。

ato,bi):

接种了一定量特定试验微生物的载体。

这种微生物是国家或国际标准化组织选定的、对特定的灭菌过程有特定抵抗力的试验菌(毒)株。

用于对消毒或灭菌的效果进行检测。

  1.2.17载体(carier):

试验微生物的支持物。

  1.2.18生物负荷(bioburdenl):

在一个产品或一个包装中,含有活的微生物体数量。

  1.2.19杀灭率(killingrate,kR):

是表示消毒效果的指标。

用消毒过程中杀灭微生物的百分比表示。

  杀灭率,(no-nn)/no×100%

  式中:

no二消毒前(或对照组)菌数

  nn二消毒后(或消毒组)菌数

  1.2.20灭菌(或消毒)指数(killingindex,ki):

灭菌或消毒后微生物减少的程度。

灾菌(或消毒)指数。

no/nno

  1.2.21d值(decimalreduchonvlue):

消毒过程中杀灭90%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1.2.22st值(survralt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