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2100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8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                       观 潮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一.谈话引入

   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

你看到什么潮?

感受如何?

   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

   3.生自由畅说。

   4.小结:

……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

  二.理解课题

   1.“观潮”(看潮)

   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三.播放录象。

(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

让我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四.教学“潮来之时”

   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

(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

   ▲那声音……颤动起来。

(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

指导朗读)

   ▲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

(模拟“沸腾”。

“人声鼎沸”。

读出“沸腾”感觉)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

(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

指导朗读)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

(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

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

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

   ▲小组赛读。

(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

   5.小结:

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

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板书)

  五.理清写作顺序。

(课件演示)

  1.填空理解:

  

(1)自己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

  

(2)指名填空。

(课件演示:

由远及近)

  2.师生分读。

(是呀,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声潮水的变化。

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一下。

  六.指导背诵。

  1.老师留下括号里的词语,你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2.练习背诵。

(自己准备)

  3.会背的一起来。

(看着屏幕)

  4.小结:

背得多有感情啊!

我们仿佛站到钱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称为(天下奇观)!

  七.积累语言。

  1.咱们学习的这两个自然段中,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下来?

  2.开展比赛。

(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反应快,很快站起来说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3.做读书卡。

  4.分组领读。

  八.运用语言。

  1.同学们懂得了词语意思,不过,会不会用了呢?

  2.选用其中的二三个词造句(鼓励选用几个好词,说一段话)

  3.学生交流

  九.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了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叙述方法,积累了好词佳句。

学得不错。

下节课……

  板书设计:

                观潮

              (钱塘江大潮)

               雄伟壮观

     天下奇观  潮来时        如临其境

               有声有色

 

教学后记: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

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

(提纲式)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

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

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

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

  3.练读: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

美读4、5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

  2、课外阅读

  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

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

          世界之最    世界最后一块密境

  课后札记:

 

 

3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正确;

(2)读通顺。

    思考:

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

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

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

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

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

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

(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

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

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

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