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中考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287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中考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马说中考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马说中考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马说中考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马说中考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说中考复习要点.docx

《马说中考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中考复习要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说中考复习要点.docx

马说中考复习要点

《马说》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

1.韩愈,字退之,唐代河阳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是其中的第四篇。

3.本文的体裁是“说”。

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二、加点字解释

1、伯乐:

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

辱:

受屈辱。

3、骈死:

并列而死。

骈:

两马并驾。

槽:

喂牲口的食器,枥:

马棚。

槽枥:

马厩

4、不以千里称也:

不因为是千里马而著称。

以,凭借。

称,著称。

5、马之千里者:

马(当中)能行千里的。

之,助词。

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6、一食(shí):

吃一顿。

或:

有时。

尽粟一石:

吃尽一石(dàn)食料。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粟:

古代喂马的口粮石,十斗为石。

7、食:

同“饲”,喂养。

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sì。

而食也,是“而食之”的省略,“食”是使动词,解释为“使……喂养”

8、其:

指千里马,代词。

能千里:

能走千里。

之:

(定语后置,不译。

9、是:

这样,指示代词。

10、能:

才能。

11、才美不外见:

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

见,同“现”,表露。

12、且:

犹,尚且。

欲:

想要,要。

等:

相当。

不可得:

不可能。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13、安:

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4、策:

本意指鞭子,这里名词作动词用,译为:

用鞭子打。

之,指千里马,代词。

以其道:

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办法。

15、尽其材:

竭尽它的才能。

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16、鸣:

马叫,之:

不译(转接)。

通其意:

跟它的心意相通。

17、执策:

拿着马鞭。

策,赶马的鞭子,名词。

临:

面对。

临之:

面对千里马。

18、呜呼:

表示哀叹,唉。

19、其:

难道,表反问语气。

20、其:

可译为“恐怕”.表推测语气。

三、原文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

“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

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四、翻译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里之间。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现。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五、阅读探究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千里马才能的发挥依靠伯乐。

2.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3.第2段是论述了从哪方面论述了什么问题?

(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从反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4.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6.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

7.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

8.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9.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10.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

这是什么写法?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11.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

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的尽是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

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

12.对对联。

上联:

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

有志可成万里驹

13.“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

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1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的?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15.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

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16.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17.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的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

18.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

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如: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咏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19.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

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

如:

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

20.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

请畅谈你的看法?

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

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

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

再如:

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21.第2段连用四个“不”字,表明了食马者的无知,第3段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不”字可见作者的郁愤之情。

22.你如果是千里马该怎样做?

是“食马者”该怎样做?

我如果是千里马,我会挣脱缰绳,摆脱“食马者”的束缚,主动寻求碧绿的草地,使自己膘肥体壮,再找机会显示自己的超凡本领,相信会有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的。

我如果是“食马者”,我会平等对待所喂养的所有的马,使它们有强壮的身体,各尽其能。

23.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当今是经济社会、信息社会,社会竞争强烈,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的人才。

国家应该创造宽松的人才环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积极主动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起其用,促进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24.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

赤兔:

先是吕布的,后是关羽的,最后到了马忠手上,绝食而死的卢:

刘备的,后与庞统在落凤坡被射死。

2005年——2011年马说中考题汇编

1.(2011•安徽省)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2)才美不外见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4)安求其能千里也安:

(5)执策而临之执: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7.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3分)

1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分)

2.(2010·资阳市)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

岂远千里哉?

”(注解:

①安事:

要……何用   ②捐:

弃  ③之:

指死马  ④期年:

满一年   ⑤诚:

真心 ⑥致士:

纳贤士 ⑦见事:

被侍奉)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买其首五百金(                          )(4)鸣之不能通其意(                            )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2分)

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3分)

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⑴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3.(2010年朝阳市)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

副词,接连地。

 ②还:

通“环”,环绕。

③朝:

早晨。

④一旦:

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才美不外见。

 见:

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

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

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

(3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5分)

4.(2010年芜湖市)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

“卿得良马否?

”飞曰:

“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

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帝称善,曰:

“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

①帝:

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

②介:

备上鞍甲。

③褫(chǐ):

脱去,卸下。

④秣:

喂食。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比行百里始奋迅(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

(1)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2)然非精洁则不受

19.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 ”的特点。

(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

20.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阐述,他们都希望。

(4分)

5.

(一)(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执策而临之

20、文中第

(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        ,。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分)

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4分)

6.(2006年湘潭市)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

“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

“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

“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

“吾非悲刖也。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

[注释]①璞:

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

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

何,为什么。

④理:

加工雕琢玉石。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12.《马说》以“‘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

(3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7.大庆市(09黑龙江省)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

“卿得良马否?

”飞曰:

“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

”帝称善,曰:

“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帝:

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

②介:

备上鞍甲。

③褫(chǐ):

脱去,卸下。

④秣:

喂食。

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执策而临之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初不甚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帝称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骈死于槽枥之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策之不以其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驽纯之材也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此其寡取易盈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文:

  ⑵比行百里始奋迅。

  译文:

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

(3分)

答:

8、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25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⑷执策而临之(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2分)

(二)(9分)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

师贫甚,炊不得米。

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

师怒,谓其窃,却弗受。

林归以告母,母笑曰: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

”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

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

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

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

②亟:

急忙。

③束修:

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

④呼备:

叫人准备。

⑤赍(jī):

携带。

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

⑴从师读(      )  ⑵以袜实米(      )⑶负以致师(    )

2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分)

若心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