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九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280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九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一上学期九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一上学期九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一上学期九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一上学期九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九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一上学期九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九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上学期九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一上学期九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九月份月考

历史测试试卷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

1.狄摩西尼指出:

“培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

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志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

如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雅典(  )

A.人文主义盛行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具有反抗精神

D.对公民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

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

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这件事最可能发生在哪一时期(  )

A.秦汉B.魏晋南北朝

C.宋元D.明清

3.“王沔,字楚望,齐州人。

……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

A.汉朝人B.唐朝人

C.宋朝人D.清朝人

4.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

“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于是(  )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

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D.由议政大臣会议共议

5.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

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

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同一个人。

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维护等级制度

6.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有()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

姬姓贵族

山西

姬姓贵族

河北南部和河南南部

姬姓贵族

山东南部

功臣

山东北部一带

姬姓贵族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同姓诸侯多被分封在经济富庶地区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A.①③B.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7.大禹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所治的“水”是指()

A.长江B.珠江C.雅鲁藏布江D.黄河

8.“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甘肃固原东南)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

这是指与北宋并立的哪一个政权()

A.辽B.西夏C.金D.大理

9.对下列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君主制中的三权分立 ②有利于决策时集思广益 ③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④对隋唐政治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B.②④

C.②③④D.①②

10.大禹治水用的方法是()

A.堵塞B.疏导C.抽干D.蒸发

11.汉初的政治体制基本沿袭秦制,又恢复了秦代已废除的分封制,采用郡县与封国并行的体制,汉初的诸侯国突出特征是()

A·诸侯权力不能世袭,一世后自行消亡

B·诸侯国势力较大,一直威胁中央

C·诸侯国在中央集权制度下运行

C·王国问题最后被汉武帝武力铲除

12.柏拉图建议的理想公民人数是5040人,他特别指出:

“共同体的领土应当足以维持一定数量的最有节制的人的生活,但不要再大了,共同体的人口应当能够足以保护自己,反对侵略。

”亚里士多德也强调城邦人口不宜太多或太少。

他们这种构思的主要依据是(  )

A.雅典生产力水平低下B.雅典土地与资源匮乏

C.殖民扩张会带来灾难D.政治运作的客观需要

13.古代神话和传说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远古蛮荒时代的空白。

“创文字,造舟车,走出洪荒;……巍巍先祖功德,绵绵万世流芳。

”孙中山先生的这篇祭文是写给传说中的()

A.盘古B.炎帝C.黄帝D.尧

1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诗人金榜题名后在京城写下的诗句。

该诗人是生活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15.我们现在的建筑的屋顶仍有使用瓦。

瓦的使用最早可追溯到()。

A.夏B.商C.西周D.春秋

16.夏曾佑认为:

“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

”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

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17.翻阅下面这部著作,你不可能看到的论述是(  )

A.城邦是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B.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C.城邦的狭小阻碍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D.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18.我国奴隶社会的“天子”制度与封建社会的皇帝制度的最根本区别是

A.对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不同B.对最高统治者的身份和地位的规定不同

C.最高统治者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D.最高统治者拥有的权力不同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19.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沈芝《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

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

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三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

……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

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

——[美]R?

R?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途径。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3)以法国和中国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三中欧洲国家与非欧洲国家在政治层面的“巨大差别”。

20.政治文明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高原适于畜牧,行族长政治,不能形成巩固的国家,无文明可言;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

(注:

非洲为高原之地,亚洲为高原、平原交错之地,欧洲为高原、平原、海滨三者调和适均之地。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

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

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1)概括材料一中粱启超的基本观点,(2分)并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及古代中国专制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评析这一观点。

(5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3分)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4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4分)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

(2分)

21.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同。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

告子》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一判断这种制度封什么人为诸侯?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人可以被封为诸侯?

及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所学课文,概括出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4)西周实行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他担任雅典第一执政官,创立了陪审法庭,规定司法案件须由一定数目的陪审员陪审,其能杜绝徇私舞弊,使法治趋于清平。

他还在贵族会议之外设四百人组成的议事会向公民大会准备提案,限制贵族的权利。

打一个不是十分恰当的比喻,这四百人类似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的议员。

材料二观察下列图片(刻有希腊人名的陶片实物照片)

材料三《古代罗马人正在观看和议论十二铜表法》图片

(3)《十二铜表法》颁布于何时?

它的颁布有何积极意义?

阅后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谁?

其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叫什么?

他的改革有何重要影响?

(2)制定“陶片放逐法”的古代雅典改革家叫什么?

他的改革有何重要作用?

23.从汉到元,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发展,请回答:

(1)汉、唐时期都曾出现地方权力过危及中央集权的现象,分析指出其原因。

(2)宋代采取对地方进行极端限制的措施有何利弊?

对此元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24.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

“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据《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资料记载:

时期

全国人口(丁)

官员

官民之比

西汉

5959万

7500人

1:

7945

唐高宗时

5238万

13465人

1:

3927

元成宗时

5816万

22500人

l:

2613

清康熙时

2459万

27000人

l:

911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

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材料二

图一唐朝中央机构图二明朝中央机构图三清朝军机处内景

(2)图一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与图一相比,图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图三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

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5.“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

图一图二元朝疆域图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上”是指谁?

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②材料二图一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图二反映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该地方行政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③明清时代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代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你怎样认识明清时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被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

依据这两则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

由材料分析,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27.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长久影响。

据此回答:

(1)秦朝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该制度建立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2)秦朝为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采取什么措施?

(3)秦朝负责中央与地方监察的官员各是什么?

西汉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采取什么措施?

(4)秦朝有一种为皇帝裁决提供依据,减少决策失误的大臣参政议政的制度是什么?

汉武帝时代,由其亲信近臣构成的实际决策结构是什么?

(5)元世祖忽必烈对地方管理的贡献是什么?

(6)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呈现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

……雅典还一度盘剥附属国居民……甚至对退盟国公民进行大屠杀。

材料二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

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

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以上材料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三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

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四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

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

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引自《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雅典民主存在的不足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体现出罗马法的什么特点?

(3)据材料三,《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罗马法的实质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法制建设有哪些影响?

29.国事抉择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代的决策者,公元前127年,需要进行一项重大决策,是否推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在决策前,你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

请回答:

(1)请在文本框内A、B两处填写恰当的文字。

(2)综合以上因素,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

理由是什么?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

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

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汉初哪些政治制度?

指出其渊源。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这些受封的诸侯王与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

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

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

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

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题干材料表明,雅典公民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究其原因,主要是雅典民主政治给予公民充分的民主权利,使他们能够亲身参与国家事务,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2.【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看,该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它实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3.【答案】C

【解析】宋朝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从题干材料“王沔……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可以推断应该是宋朝人。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朝政治制度的理解能力。

公元1384年是明朝,“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由此可见,皇帝自己统治一切,不可没有辅佐的大臣。

因此,明朝设殿阁大学士,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废除丞相。

丞相被废除以后,全国的重大政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明太祖平均每天要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忙得不可开交,于是他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故选C。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宗法制主要目的的理解。

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微子启虽为长子,但其母当时身份不是嫡妻,故大臣力争,以保证权力与财产的继承分配问题,故C项符合题意。

A项虽是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的;B、D两项从题干中反映不出来。

6.【答案】B

【解析】姬姓贵族属于同姓诸侯,从其封国的地理位置看②正确。

诸侯国分布的地理位置说明西周的疆域扩大了,故③正确,④不正确。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①不正确。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所治的“水”是指黄河,故选D。

8.【答案】D

【解析】此题为基本常识题,依据所学知识可选择D.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提高了办事效率;在封建君主统治时期,始终是君主专制,皇帝把握着决策权,故应排除①,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成熟,故应排除③,此题应该选择B。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禹治水的史实。

大禹治水采用的是疏通河道的方法,把洪水引入大海,故选B。

11.【答案】C

【解析】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黄帝的贡献。

相传黄帝造宫室、车船,其下属发明文字,故选C。

14.【答案】B

【解析】

15.【答案】C

【解析】:

瓦的使用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故选C。

16.【答案】B 

【解析】夏曾佑所说的“周”包括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东周。

周代是君主贵族政治,希腊主要是民主政治,故A项不正确;C、D两项与史实不符。

17.【答案】C

【解析】城邦的狭小使得公民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方便实行直接民主制。

18.【答案】C

【解析】本题问的是两者根本上的不同,这应该从整个历史的宏观角度来审视,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但本质上的差异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最高统治者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二、非选择题

19.【答案】

(1)途径:

通过思想家著作流传。

影响:

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深刻影响。

(2)变化:

议会由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到执掌立法大权;议会由贵族阶层垄断,到资产阶级参与分享,再到普通民众获得权利。

主要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君主立宪制确立并完善;工人运动的推动。

(3)中国:

仍维持封建专制统治,人治色彩浓重;虽然部分开明人士开始了强国御侮的探索,但以器物层面为主,制度层面涉及较少。

法国:

经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践行了资产阶级人民主权、权力制衡、法治等原则。

【解析】

20.【答案】

(1)观点一:

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

评析: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不起决定作用。

地理环境对政治文明有一定的影响,希腊是海洋国家,海滨交通便利,工商业经济繁荣,向往自由的思想有助于民主政治的产生;而中国是大陆国家,幅员辽阔,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客观上要求专制集权制度与之相适应。

(从东西方各自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思想文化等方面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观点二:

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

评析: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结合古希腊、古代中国地理环境对各自政治文明影响作答(任答其中一种,言之有理即可)

(2)制度:

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

影响:

保证了英国社会长期稳定;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深远。

(3)中国政治民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

如: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实行政党制度等。

认识:

应大胆地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可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是由本国国情决定的。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古今中外的民主政治。

(1)问考查学生概括历史观点和史论结合归纳、分析史学观点的能力。

此问是开放性试题:

首先亮明基本观点,然后结合史实从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思想文化等方面回答,结合东西方古代地理环境对各自政治文明影响加以评析。

(2)问考查对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完善过程及其影响的理解。

首先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法律建设成果和政治制度建设加以展开说明;其次影响可以从自身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影响人类进程加以归纳即可。

第(3)问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的借鉴西方合理成分的表现和认识:

首先借鉴可以从制度沿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