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一中九月月考语文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3844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城一中九月月考语文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麻城一中九月月考语文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麻城一中九月月考语文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麻城一中九月月考语文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麻城一中九月月考语文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麻城一中九月月考语文及答案.docx

《麻城一中九月月考语文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城一中九月月考语文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麻城一中九月月考语文及答案.docx

麻城一中九月月考语文及答案

麻城一中2012年秋高一年级九月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命题人:

凌约齐审题人:

周斌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峥嵘(zhēng)遏制(è)叱骂(chì)百舸争流(gě)

B.颓圮(qǐ)团箕(jī)浮藻(zǎo)星辉斑斓(bānlán)

C.长篙(gāo)青荇(xìng)漫溯(shuò)怒发冲冠(guān)

D.偏袒(tǎn)瞋目(chēng)典押(yā)忸怩不安(niǔn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寂寥沧茫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B.萧瑟廖廓凄婉迷茫图穷匕见

C.揣摩笙箫咄咄逼人剑拔弩张

D.凌侮荆棘融会贯通感人肺腹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作为一名心理医生,读着这样的来信,我常常为某些年轻人的和苦闷深感不安。

②北美人民经过独立战争的艰苦抗战,从英国殖民统治下出来,赢得了民族独立。

③最近,世界上有些人把国际油价的上涨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毫无道理的。

A.徘徊摆脱归罪B.徘徊解脱归咎

C.彷徨摆脱归咎D.彷徨解脱归罪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2年我校高考再创辉煌,荣获“黄冈市高考特别优秀奖”。

高考的成功靠的是2012届全体高三老师和同学的努力拼搏取得的。

B.某网站就百姓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以82.48%的关注度高居榜首。

C.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艾青倾吐了对大堰河无比真挚的爱,这种爱是与黑暗社会的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D.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这对于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

1929年4月,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作者左丘明。

它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C.《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它和《大学》《中庸》《孟子》一起称为古代的“四书”。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

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

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

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

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

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

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

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

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

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

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

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和宋(南北朝时期的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

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

明代的陆时雍说:

“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

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

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

”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

《文心雕龙·明诗篇》说: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

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

正如沈德潜所说:

“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

”(《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

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

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

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

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6.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成为主要形式。

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中国诗歌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的交互作用上,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7.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的特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

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

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

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

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

欣至军,报曰:

“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

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

愿将军孰计之。

”陈馀亦遗章邯书曰:

“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

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

何者?

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

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

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

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

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

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

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

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大破之。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将军孰计之。

孰:

通“熟”,仔细。

B.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

竟:

竟然。

C.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从:

同“纵”,合纵。

D.无愚智皆知之。

 无:

不论。

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①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

②夜缒而出。

①因以法诛之。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①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①分王其地,南面称孤。

②吾其还也。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和驻扎在漳南的项羽的军队相持未战。

由于秦军屡屡退却,秦二世派人来责问章邯。

章邯害怕了,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去请示公事。

B.长史司马欣到了咸阳,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呆了三天,赵高竟不接见,心有不信任之意。

他非常害怕,赶快奔回棘原军中,都没敢顺原路走,赵高果然派人追赶,没有追上。

C.司马欣回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在朝廷中独揽大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鉴于当前形势,要及早做好反叛的准备。

D.陈馀也给章邯写了封信,用白起和蒙恬有功却被杀的事劝告他与诸侯联合,订立和约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为王。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①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3处)(3分)

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14.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4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

请说明理由。

亦可另抒己见。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②大行不顾细谨,。

(《鸿门宴》)

③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④揉碎在浮藻间,。

(《再别康桥》)

⑤其恕乎!

,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⑥芭蕉不展丁香结,。

(李商隐《代赠》)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母亲的手艺

侯发山

那年她十四岁,要过年了,村里的伙伴们大都穿上了新衣服,常常聚在一起捉迷藏、放鞭炮,一个个兴高采烈得跟找到食儿的麻雀似的。

她因为没有新衣服,就猫在家里不愿出去。

她从未穿过新衣服,平时都是穿姐姐的旧衣服,长一片短一截的,不合体不说,衣服上净是补丁摞补丁,烂了补,补了穿……她觉得特没面子。

听着外面不时炸响的炮仗,以及伙伴们的欢声笑语,她就斗胆对母亲说,娘,我要新衣裳。

母亲就沉下脸,瘦削额头上的皱纹簇成了结,满是厚茧的手轻轻摩挲着她的头,长叹了一声。

母亲沉默了许久,才一字一顿地说,好,娘给妮儿缝条裤子。

这时,她苦巴巴的脸上才绽出灿烂的笑。

母亲拍了拍她的肩膀,哑着声音说,妮儿,你要好好学习。

她使劲点点头,说放心吧娘,我会的。

第二天,母亲就把攒下的一罐鸡蛋带到集上换回了一块布。

母亲给她量了尺寸后,每天晚上就到隔壁二婶家去做裤子,二婶家有缝纫机。

大年三十早上,她还在被窝里赖着,母亲就掂着一条裤子站在床前,笑吟吟地催她起来。

那是一条用帆布(以前厂矿里的工作服布料,俗称劳动布)做的裤子,这种布料耐磨,而且在农村比较少见,当时谁穿有这种布料的衣服就跟现在拥有一部手机一样趾高气扬。

因此,她兴奋地嘿嘿直笑,忙从被窝钻出来去穿棉裤棉祅,最后在娘的帮助下套上了那条裤子.

嘿,两条裤腿上綉着四五朵向日葵的图案。

图案的布料是用褪了色兰布做成的,显然是从旧衣服上栽下的,但图案很好看.图案的边沿给剪得一缕一缕的,像是向日葵盘的叶子,十分逼真。

她就一派喜气在脸、滋润在心的感觉,觉得娘真行,娘不但会缝补丁,还会绣花。

母亲原以为她不满意,见她如此高兴,也就松了一口气,满是皱纹的脸上也开出了花。

她匆匆扒了几口饭,就像只出笼的小鸟飞了出去,她要出去跟伙伴们玩,同时还要炫耀一下她的“时髦”裤子。

果然,伙伴们看到她的新裤子,眼睛为之一亮,她们想不到,一向打扮得跟叫花子似的她,也有光彩照人的时候。

特别看到裤子上绣的花,都羨慕得不得了,纷纷围过去观看,有的用手去摸裤子上的“向日葵”。

不曾想,一个伙伴用力过猛,把一朵“向日葵”图案边沿的“叶子”给拽掉了,露出了里面脏乎乎的棉裤——原来,那一朵朵"向日蔡”是变了花样的“补丁”!

她耳根一阵发热,脸腾地红了。

大家轰地笑了,都看着她,眼神里满是讥讽和嘲弄。

被人家窥见了隐私的那种害羞又惶恐的心情害得她直想哭,她努力不让满积在眼眶里的泪珠往下掉,转身便跑回了家。

她狠狠瞪了母亲一眼,麻利地脱下新裤子,揉成一团甩到母亲面前,撅着嘴说,啥狗屁裤子?

母亲气得整个身子颤抖个不停,伸出抖抖索索的手,想打她,高高扬起的巴掌却在空中停住了,最后落在自己脸上,旋即便有晶莹的东西在她的眸子里闪动。

她不知所措地低下头,准备迎接母亲的责骂。

“扯的布不够尺寸,只有那样了……我这当娘的无能啊。

”母亲的声音涩住了。

她的眼泪涌了出来,紧接着,就像断了线的珍珠簌簌地滚下脸颊,终于唏嘘地哭起来。

自此以后,本来话就不多的母亲变得更加寡言少语了,一天到晚忙碌个不停,做饭、洗衣、缝补、养鸡……没过多久,母亲就病倒了,再也没有站起来……母亲去世后,她才从姐姐那里得知,为了给她做那条裤子,一直吃着药的母亲停了药!

她愈发内疚,扑在母亲的坟头追悔莫及嚎啕不已。

所谓的人穷志不短,马瘦有雄心。

她发愤读书,考上了大学,留在了城里,生活得有滋有味,日子过得五光十色。

有一次,她特意参加了一个服装博览会。

她准备买一套高档衣服,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博览会上的服装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忽然,她看到一位靓丽的模特穿了一套牛仔服装,那裤子的式样跟当年母亲给她做的一模一样!

她木木地呆了许久,眼里的泪悄悄爬满了脸庞。

在场的人都诧异不解,她便哽咽着讲了当年的故事,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了。

最后,一位满头银发的服装设计大师感慨地说:

“其实,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艺术家。

”(有删改)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一段中“她斗胆对母亲说”,从“斗胆”一词来看,母亲平时虽疼爱孩子,却是个非常严厉的人。

B.娘答应给她缝条裤子,并嘱咐她努力学习,为以后“她发愤读书,考上了大学,留在了城里”埋下了伏笔。

C.文中的母亲虽身体不好,生活清苦,却是一个沉默寡言、吃苦耐劳、心灵手巧、富于创新、疼爱孩子的高尚母亲形象。

D.母亲去世后,她从姐姐那里得知事情的真相,扑在母亲的坟头追悔莫及嚎啕痛哭不已,把小说的情节推向了高潮。

E.这篇小说感情真挚,文笔细腻,娓娓的叙述中饱含深情,服装大师的话道出了人们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17.小说一开始写“母亲沉默了许久,才一字一顿地说,好,娘给妮儿缝条裤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划线部分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说的结尾有人认为只保留“她木木地呆了许久,眼里的泪悄悄爬满了脸庞”就可以了,你认为是否合适?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脍炙人口。

某班在学习了《沁园春·长沙》后举行了“毛泽东诗歌朗诵会”,请为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

要求:

引用毛泽东诗词,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不少于50字。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据悉,学校将在十月底十一月初举行麻城一中体育文化艺术节。

现面向高一学生征集此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拟写一条。

要求运用对偶手法,不少于12个字。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2个字)(4分)

   在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很受欢迎。

开设这两门课的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日前来京宣传新书《幸福超越完美》。

昨天他在接受采访时称,“积极心理学”的实质其实就是在诠释《道德经》的精华,因此他呼吁中国读者认真阅读《道德经》。

  泰勒在研究中发现,绝大多数人追求完美,这恰恰是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原因。

在新作《幸福超越完美》一书中,泰勒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应对完美主义。

泰勒解释,这本书的主旨其实是在教大家如何克服负面情绪,将负面情绪看做正常现象而自然接受。

这一切与老子《道德经》中的内容是吻合的。

他说:

“‘积极心理学’的实质其实就是在诠释《道德经》的精华,只不过是更系统化、科学化。

现在的年轻人都热衷关注潮流,其实回归传统才会让我们更幸福。

答:

   

六、写作。

(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离别是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的时刻。

离别的方式、离别的心情也千差万别。

关于离别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描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有时,离别意味着一段故事的结束,又预示了新的征程的开始。

请以“离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不得抄袭或套作。

 

麻城一中2012年秋高一年级九月月考

语文试题答题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16题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6

答案

12.(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3.请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3处)(3分)

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14.(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5.(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