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204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docx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docx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氢气的性质,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1.如何检验一种气体是不是氧气?

2.查阅资料获取有关氢气的知识并完成下表。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比空气

于水

3、法国化学家首先确定了水的组成,得出了的结论。

4、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

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

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

一、自主探究:

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定义

 

2、完成下表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元素组成

从属关系

单质、化合物从属于,氧化物从属于纯净物中的。

3、物质的简单分类

(种物质)

质纯净物(种物质)单质(由种元素组成)

化合物(由种元素组成)

二、精讲点拨(解疑答惑)

(一).水的电解实验:

(1)水的导电性,为了,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2)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的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3)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1内的无色气体,木条,证明是;

点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2内的无色气体,火焰呈,证明是。

(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结论

思考与讨论:

(1).由电解水的实验得到结论: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这种理解对吗?

(2).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2倍,为什么?

 

(二).氢气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在空气中点燃

(1)现象:

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色,放出大量的热。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作燃料的优点:

燃烧产物;

是理想的能源。

(4)验纯:

原因:

当氢气不纯时,点燃时可能会发生。

(氢气还原氧化铜装置)

方法:

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火焰点火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氢气不纯(若声音很小→氢气较纯)。

2、还原性:

氢气还原氧化铜

装置(见上图)、步骤、现象:

文字表达式:

实验注意事项:

1、安装仪器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2、实验开始时要先通氢再点灯、3、实验结束时,要撤灯再停氢

三、典例分析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单质的有,属于化合物的有,属于氧化物的有。

①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二氧化碳⑤高锰酸钾⑥铁粉⑦氮气⑧氧化铁

分析:

此题不仅要求掌握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定义,还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检测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氧化B.水结冰C.水电解D.水沸腾

2.水是生命之源,它属于()

单质②混合物③纯净物④氧化物⑤化合物

A.①③⑤B.②④C.③⑤D.③④⑤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A.铁粉、硫磺粉B.空气、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氧气D.水蒸气、冰

4.经分析知道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可能是混合物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单质D.不可能是化合物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D.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6.如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与B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极,A量筒中产生的气

体是,该气体的检验方法是。

(2)如果用VA和V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气体的体积,

则VA﹕VB约等于。

(3)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2L,则生成氢气L。

(4)该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

7.现在请你在实验室中探究氢气的有关性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要证实“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这属于氢气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请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该方案的操作方法和有关现象

(2)欲点燃氢气,实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在点燃氢气以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以防止发生。

点燃氢气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火焰,并放出大量热。

如果要检验氢气的燃烧产物,应采取的操作方法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在某庆典活动中,欲用氢气来填充气球,你认为是否可行?

,理由是,你认为作为大型升空气球应具有的性质是:

①②。

(4)氢气能与氧化铜在加热时反应,得到金属铜和水,写出这一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讨论与思考:

1、安装仪器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2、实验开始时为什么要先通入氢气一会再加热?

3、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为什么?

 

课题二分子和原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能运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渗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认识物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

构成水和氧气的最小微粒分别是什么?

2、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

3、原子是()中的最小微粒。

4、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________,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

(3)分子间有_____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温度升高,间隔。

一、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分子的概念

思考感悟:

水蒸发与水通电分解有什么本质区别?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

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思考感悟: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吗?

2.分子的构成:

如1个水分子由构成。

3.定义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1)区别:

化学变化时,可分,不可分。

(2)联系:

是由构成的。

(3)相同点:

①质量、体积都②都在不停地

③微粒间都有④同种微粒性质,不同种微粒性质

⑤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

5.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反应物的分子分解结合聚集生成物。

但有的物质直接由构成。

以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

加热氧化汞时,分解为和,每2个构成1个氧分子,许多聚集成金属汞。

二、精讲点拨

1.分子的存在:

(1)品红在水中扩散实验: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生产、生活实例来证明分子的客观存在?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

科学事实: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P50页活动与探究:

实验1现象:

实验2现象:

烧杯A

烧杯B

现象

解释

 

 

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

(3)分子间有间隔,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温度升高,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三、典例分析:

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观看多媒体动画)

反应物的分子分解结合聚集生成物。

但有的物质直接由构成。

以水通电分解为例:

电解水时,分解为和,每2个构成1个氧分子,每2个构成一个氢分子。

检测

1.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A.水结成冰B.水分蒸发C.水被电解D.水汽化

2.小明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能缩身,甚至能缩小到分子大小,他到水世界旅行一趟,并报告了见闻。

他的报告不正确的是()

A.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水分子之间有间隔C.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D.电解水就是把水中的氢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3.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A.大小不同B.能否直接构成宏观物质C.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

4.小李同学测得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后的体积小于100毫升,这个事实说明()

A.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都有空隙B.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质量很小

C.酒精和水发生了分解反应D.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变成了原子

5.右图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

关于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6.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实质的是()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B.分子间隔变小

C.分子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D.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去

7、下列不同物质的微观粒子示意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表示纯净物的是,表示化合物的是,表示单质的是,可以表示氧化物的是。

 

 

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分子能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

(2)很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盛满水的水缸被“冻”破,是由于水结冰时体积膨胀。

这说明水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

(3)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

【课外拓展】:

1、有些物质是由________构成的,如氧气;有些物质是由______直接构成的,如汞。

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能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

2、为什么乒乓球会变瘪?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他恢复原状?

如果破了,还能用同样的方法恢复原状吗?

3、已知一个氨气(NH3)分子的质量小于一个氯化氢(HCI)分子的质量,

且分子运动速率和其质量成反比。

已知氨气和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又知氨

气和氯化氢相遇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氨气+氯化氢→氯化铵(白色固体)。

A中充满HCI气体,B中充满NH3气体。

当反应发生时会看到有大量白烟

生成。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白烟现象,应怎样操作?

白烟首先产生在瓶(填“A”或”B”),原因是什么

这种白烟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化合生成的微小的氯化铵晶体。

从这个实验你能获得的信息是(任写两点):

(2)若要在B瓶中产生喷泉现象,应怎样操作?

课题3水的净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1、你知道水存在于哪些地方吗?

这些天然水是不是纯净物?

2、海水是不是清澈透明的?

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尝一下他的味道,说一下为什么?

 

3、自来水中常含有一些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在通入用户前应如何处理?

(自来水净化流程)

4、作为家庭饮用水最简单的消毒方法是什么?

5、如何除去黄泥水中含有的泥沙,在此操作中应注意哪些要领?

6、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什么?

应怎样鉴别?

7、怎样制作简单的净水器?

各物质的作用是什么?

一、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纯水:

无色、无味,清澈透明,属于。

2.天然水:

含有许多杂质和杂质,常呈浑浊状,属于。

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天然水→加→沉淀→→吸附→→自来水。

4、吸附

①絮凝剂吸附:

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的将较小的悬浮颗粒吸附成较大的悬浮颗粒而沉降。

②活性炭吸附:

能吸附水中杂质和少量杂质,除去。

5、

(1)硬水:

含有较多的水。

(2)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的水。

实验探究:

【实验3-3】

水的种类

实验现象

硬水

软水

讨论与交流:

硬水的危害有哪些?

(1)和肥皂反应,降低洗涤效果。

(2)锅炉烧水时,易形成,妨碍热传导,严重时可能引起。

(3)饮用硬水,会影响人体健康。

硬水软化的方法

(1)生活中:

采用法

(2)实验室:

采用法。

①原理:

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然后冷凝成水。

②实验时应注意:

a.烧瓶需垫。

b.烧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

c.烧瓶中加沸石的目的是。

d.不能使液体剧烈沸腾以防。

e.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二、精讲点拨

1、过滤,可用于分离与

过滤的注意事项:

“一贴”

(1)

“二低”

(2)

(3)

“三靠“

(4)(5)

(6)

过滤后所得滤纸上的物质是,漏斗下端烧杯中的液体是

问题讨论:

(1)为何有些同学得到的滤液不澄清?

有哪些原因造成?

(2)要使滤液变澄清,怎么做?

2、水的净化方法

 

 

原理

作用

 

沉淀

静置,使不溶性杂质与水分层

除去不溶性杂质

过滤

把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

除去不溶性杂质

 

吸附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把天然水中一些可溶性杂质和臭味物质吸附在表面

除去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

蒸馏

通过加热使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分解生成沉淀

硬水软化

检测

1.列净化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静置B.吸附C.过滤D.蒸馏

2.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A.观察颜色B.加入明矾,搅拌C.溶解食盐D.加肥皂水搅拌

3.下列物质适合用过滤方法分离的是()

A.食盐和蔗糖的混合物B.将粗盐(含泥沙)提纯

C.酒精和水的混合物D.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

4.4.指出图中的错误:

(2)。

5.自然界中的水含有各种杂质,可以用不同方法进行净化。

(1)如图所示是用空塑料饮料瓶、带导管的弹孔胶塞、膨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沙等材料自制的一个简易净水器。

①根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征,B层放置的材料最好是;

②该净水器不同位置的纱布所起的主要作用不同,其中第二层纱布的主要作用是;

③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④你认为上述简易净水器(填“可以”或“不可以”)将硬水变成软水。

(2)实验室为了配制溶液,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

①在连接好装置后,应先进行的操作,再加入水和沸石进行蒸馏;

②在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

③烧杯中装有冷水,它起的作用。

【课外拓展】

1、从日常生活中取材,自制一个简易净水器。

并说出各部分的作用。

2、实验探究:

如何鉴别蒸馏水、食盐水?

①此过程中要用到哪些仪器?

②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现象

蒸馏水

 

 

食盐水

课题4爱护水资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初步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

(2)学习利用数字和图表来获取信息,并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地球储水

地球上总储水量约为1.391×1018m3,地球表面约被水覆盖,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为:

(如图)

2.水资源概况

总水量,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

3.我国水资源

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且分布不均匀。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提高水的,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以减少用水量。

2.防止水体污染

(1)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2)水体污染的来源:

(3)水体污染的危害:

破坏,影响工农业和渔业生产、危害人体健康。

(4)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工业上:

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

②农业上:

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和。

③生活污水实行。

一、阅读课本“人类拥有的水资源”部分解决下列问题:

 

【训练题一】

1.自然界中储水量最多的是()

A.气态淡水B.陆地淡水C.陆地咸水D.海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B.水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

C.人类需要的淡水可通过海水蒸馏来补充D.雨水是天然蒸馏水,所以是纯净物

3.下列有关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大量抽取地下水会造成地表塌陷、沿海海水倒灌

B.地球上淡水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海洋水

C.目前人类可以大量使用的水资源有湖泊水、河水、冰川等

D.冰川是淡水中储存水量最多的,分布在东南亚地区

二、精讲点拨:

阅读课本“爱护水资源”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谈谈你的节水经验。

2.说说今后你将在“爱护水资源”方面如何去做?

 

【训练题二】

1.通过化学课的学习,成语“细水长流”可理解为()

A.在家用细细的长流水洗衣或刷牙B.节约每一滴水,形成“细水长流”的水资源观念

C.地球淡水储量丰富,可供人类永久使用D.水龙头漏水可让其“细水长流”,方便使用

2.某湖水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植物快速繁殖生长,死亡腐烂后使水体产生异味。

为改善该湖水水质,除去水中的异味,下面所提建议不合理的是()

A.人工捞藻,投加活性炭B.加入大量明矾

C.增加水量,促进水体流动D.严格控制各种污染源,确保达标后排放

检测

1.保护环境,防止空气和水体的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①控制工业生产中废气和废水的直接排放;②增大绿地面积;③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④分类回收垃圾⑤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⑥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⑦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⑧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

A.全部B.②④⑥⑧C.①②③④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

2.某学校组织同学们对水资源状况进行调查,调查报告中的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水的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危机

B.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D.可以考虑对海水进行淡化来解决淡水危机

3.“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全面动工。

(1)“南水北调”说明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状况是。

(2)“南水北调”工程必须遵循的三个重大原则:

①先节水,后调水,如图所示标志中属于节水徽记的是,请你分析该徽记,说出

其中一种象征意义。

 

 

②先治污水后通水,请你任举一个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

③先环保后用水。

4.2009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

“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用水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B.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将工业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D.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

(2)水是生命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澄清透明的液体就是纯净水B.用活性炭吸附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婴幼儿、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健康不利

(3)有两瓶从外观无法区别的“水”,其中一瓶是硬水,一瓶是软水,你区别它们的方法是。

(4)净化水的方法有很多,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其中过滤(填“能”或“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5)“建设碧水中华,从我做起”这是邓亚萍代表中国节水大使提名人在第十七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二届“中国水周”来临之际,在宣传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发出的倡议,号召社会各界青年踊跃投入节约保护水资源行动,共同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请你写出一个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课外拓展】

我家的水龙头坏了,每秒钟滴水2滴(大约20滴为1ml),剧统计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引用2L水,试计算这个水龙头一年流失的水能供给一个成年人引用多少天?

课题4爱护水资源答案

【基础知识整理】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71%海水陆地淡水陆地咸水

2.丰富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

1.利用效益2.

(1)自净能力

(2)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3)生态平衡(4)②农药化肥③集中处理和排放

【训练题一】

1.D2.B3.A

【训练题二】

1.B2.B

【有效训练】

1.B2.C

3.

(1)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

(2)①D节水需公众参与,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②生活污水的排放(或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

4.

(1)D

(2)D(3)取等量的两种水,然后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少的为硬水(4)不能玻璃棒普通漏斗(5)使用节水龙头、将洗菜的水用来浇花和冲厕所、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和滴灌、工业用水进行循环利用等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认识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记住实验的现象和反应产物;

(2)能够区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3)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并掌握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4)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了解水体污染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5)了解氢气的性质,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氢气,了解氢气的用途。

2、过程和方法

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化学反应;用过滤、蒸馏等方法分离混合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一)水的电解实验的现象:

正极气体气的验证方法:

负极气体气的验证方法:

结论:

这说明水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质:

化合物:

画出物质的分类图表

 

(三)净化水的方法有、、、。

(四)过滤操作要点主要有哪些?

(五)1、什么是软水和硬水?

2、如何鉴别软水、硬水?

3、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带来哪些麻烦?

4怎样使硬水软化?

(六)

1、水污染的成因:

(1)、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