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972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docx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docx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后现代主义”应该是和“现代主义”对应的,而且应该是在“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

当然,这里的“后”有“之后”的意思,没有“现代主义”也就不会有“后现代主义”的说法,然而,这里“后”还有更重要的一层意思就是“相对”的意思,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的很多思想其实是针对现代主义来的,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为了创立一个理论,为了创立一个主义而出现的,而是在现代主义的弊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有关专家考证,“后现代主义”一次最早出现于1934年出版的《1882-1923年西班牙、拉美诗选》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

如同很多的哲学、心理学范畴的名词一样,后现代主义推广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而且后现代主义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实际上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上加以理解:

文学艺术上的后现代主义;社会文化上的后现代主义;哲学上的后现代主义。

因为我们认为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虽然这句本身就是要被后现代主义所怀疑的),我们要讨论的是哲学上的后现代主义思想。

后现代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解构的后现代主义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

前者包括以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福柯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以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为代表的新解释学;以美国哲学家奎因、罗蒂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

这种后现代主义否定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拒斥本体论,反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主张向统一性开战,取缔“深度模式”,宣扬所谓不可通约性、不确定性、易逝性、碎片性、零散化,最终陷入了以推崇主观性、内在性和相对性为特征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就像尼采所说的“存在的只是解释”完全否认了客观的存在。

后者主要是大卫·格里芬的思想,他倡导创造性;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关爱世界,力图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

对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哈桑把后现代主义概括为如下特征:

不确定性,它包括多元论、反叛、随机性、分化、模糊和破裂;破碎性,包括对总体性的不信任;反正统性,对权威的挑战是其重要内容;非我性,抛弃将主体等同于实体的传统;内在性,反对超验性,强调心灵与语言的自生能力。

哈桑的这个定义基本综合了关于后现代主义的概念理解。

对于后现代主义有这么多零散的词汇来描述,对于我们的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来讲,最有影响力的方面在于:

第一,后现代观念认为科学认识主体不能超越内在的概念系统去将理论与实在进行直接比较,因而任何科学的观察与实验都不可能是真正中性的、客观的。

第二,由于任何观察和实验都不能摆脱作为原因而先在的内心意识的“污染”,因而也就不存在所谓唯一的,能确保发现和证实“客观普适性真理”的正确方法,任何理论的证实和证伪都是主体确定和决定的.进而再谈论真理的客观或普适性也就成为没有意义的事,所谓“真理”只是相对于生活于特定的文化领域中,具有一定“文化成见”的认识主体或特定情境而言,这样,也就导致了后现代观念在科学方法上的多元主义和理论上的多元主义。

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也是建立在现代主义心理学的对立面的基础上的,现代主义心理学也是我们心理学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方向,现代心理学认为我们应该有一个可能被探讨的世界,具有一个基本的研究领域,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心理”,具体一点就是“人的心理”,在这个研究领域内,我们可以找到具有普遍性的特征,比如说我们在经济心理学中研究展望理论,研究博弈,认为这些几乎可以排除任何差异而适用于所有人的经济行为;在消费心理学中我们寻找普遍的影响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因素,渴望这些可以用来预测实际的消费行为;最显然的例子要数行为主义,他们用“刺激-反应”的模式来说明一切人类的行为。

要找到这种普遍性的特征,现代主义心理学采用实证的方法,尤其是对变量进行严格控制的实验法,我们认为只有这种实证的方法才能得出确定的结论,我们摈弃了那种自以为是的内省的无法证实或证伪的方法,认为只有客观的,量化的东西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完全遵循了实证主义的原则,而实证主义则是现代主义哲学的一个广泛的基础。

不仅仅是心理学,实证主义的精神和原则在总体上支配和主导着近现代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既有价值观方面的,也有方法论方面的。

首先它对心理学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产生了影响,引起了心理学家在这个方面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反思。

现在的主流心理学期望把心理学构建成像物理学式的学科,因此非常重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客观性、可观察性、可重复性和可证实性。

对于主流心理学的这种心理学观和心理观,后现代主义者从其解构主义立场出发给予了深刻的否证。

他们认为主流心理学所研究的人以及人的心理并不存在,人的心理与客观事物并不是一一映照。

因此,不能将心理现象当成客观事物来看待。

不能将心理学当成自然科学,否则,就会缩小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舍弃本应属于心理学研究领域的许多内容。

就像现在我们研究视觉,研究听觉,研究脑成像,研究行为等等,都是我们可以观察的,都是可以有数据表示的对象,然而对于真正的“心理”,对于“意识”或者“无意识”,我们却研究的很少,甚至把它排斥在心理学之外。

后现代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以格根等为主的解构性或否定性后现代主义者倾向于将心理学看成是人文科学,而柯菲尔、迈克尔等建设性或肯定性后现代主义者坚持认为心理学是一门中间、边缘、交叉学科。

但是不管哪一种,都试图阻止现代心理学向物理学方向的靠拢。

而且现代心理学试图去寻找一些共性的东西,排除个体差异,排除群体差异,排除文化差异的,普遍适用于全人类的原理。

虽然实际上人类心理确实存在一些共性,但是主流心理学却夸大了这种共性,尤其是现在的很多研究都很“鄙视”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分析。

后现代主义恰恰提供了一种差异的视角,主张研究个体差异,群体差异以及文化差异,认为人的心理现象是相当主观的,因此不可能像物理定律一样是普适的。

每一位研究者在从事自己的研究时都开始考虑进行研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简言之,后现代学者必备的条件之一就是对自己所处的文化具有强烈的反省意识。

正是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现在的心理学研究越来越倾向于跨文化的研究,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现象的差异性。

也正是这种后现代观点的流行,本土心理学也逐渐发展起来。

主流心理学仿效自然科学.强调心理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也就是要求研究者保持中性态度——排除所有成见,客观地观察对象、陈述和反映研究结果。

这种价值中立的观念反映在心理学知识上,表现为对“客观性知识”的追求,也即追求物理语言式的心理学知识对主流心理学所持的这种观点。

后现代主义者表现出了极为的不满,他们认为,不存在中性的观察与陈述,一切观察和陈述都渗透着主体的主观假设与价值选择,科学研究都是-在一定的先在理论和文化的负载下进行的,不可能排除主体性的影响,因此不存在什么普遍性的客观知识或真理。

正如格根所指出的,心理学研究要想获得客观的、普遍性的知识只是一种梦想、一种奢望。

心理学的最重要作用在于具体应用和解决现实问题,心理学家应投身于多彩的文化生活中,成为文化建构的积极参与者。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与现代心理学对峙最尖锐、分歧最明显的是关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问题。

首先,后现代主义促使心理学从以方法为中心向以问题为中心转变。

现代心理学之所以离现实越来越远,其根源就在于以研究方法为中心。

心理学家总是以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标准,来衡量对象的可研究性,过分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与操作,使心理学始终处于研究对象取舍的困惑中。

而以问题为中心其实质就是应先考虑研究问题的真实性,而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让研究方法服从于研究对象而不是相反。

面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带来的诸多问题,心理学在研究中必须还原问题的本质,面对真实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各种心理现象。

我们评价一个研究的好坏首先要关注的是它研究的问题有没有意义,而不是首先看它的方法可不可取。

现代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其合理性是在实验、实证的客观研究基础上的,而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却反对机械论和实证主义,提倡经验论和相对主义。

从历史上看,现代主义所处的是分析的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是分析范式,而后现代主义所处的是综合的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是系统范式,因此,后现代主义在思维方式上是由分析范式向系统范式过渡。

受其影响,现代心理学家的思维方式也由传统的原子论思维方式向整合的思维方式转变。

他们认为在研究中采用什么方法不能由研究者主观任意决定,而是由研究对象定的。

因此,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第二点影响是使得心理学从实证主义方法为主导向多元化方法转变。

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费耶阿本德在《经验论的问题》一书中谈到,如果我们要了解自然,如果我们要掌握我们的物理环境,那么我们必须运用一切观点、一切方法,因为只有方法上的多元才能导致真理。

费氏作为多元主义方法论的倡导者,其目的在于反对科学的独裁主义,即对理性主义思维方式的否定。

在这个研究方法多元化的问题上,后现代主义首先提倡研究的生态效度,在这一点上一直以来我们推崇的实验法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后现代的观点更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最终要有利于生活的指导,现实的指导,因此,其研究方法必须以现实为基础,脱离了现实的实验室研究是不足够的,现场研究,观察研究等方法应该得到重视。

一方面这些是具有生态效度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它们也是质的研究方法,后现代主义认为我们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很多是不能用客观数据来表示的,毕竟人的心理很多方面的的确确是很主观的,因此单纯的定量研究是有所偏颇的。

后现代主义者重视理解、解释,淡化对客观真理的追求,他们认为,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北京、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只采用定量分析是无法对人的心理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作出恰如其分的理解和解释的。

科学化只是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尝试,然而,就人的心理活动而言,总有无法量化的质的规定性存在,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人,经过那么多年的进化,与其他动物相差那么多,并不是简单的几个公式就能解释清楚的。

这里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还包括曾经被心理学抛弃的内省的研究方法,虽然没有客观数据,虽然分析起来比较困难,但确实能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事实。

可以看到,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恰恰是建立在现代主义心理学的不足之上的,它本身没有要求完全推翻现代心理学,不是完全的“破”,而更像是一种补充,在实验法的基础上补充其他方法,在研究对象上也取了更宽的视野而不是相反的视野,即使是“破”,后现代心理学也不是“只破不立”,它指出了现在心理学的不足,同时提供的解决这种不足的方法。

现阶段的心理学研究已经接受了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表现就是本土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的流行。

一方面可能也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发达,交通、通讯等给跨文化研究带来了便利条件,无论是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还是消费心理学等等分支,都在进行跨文化的交流研究。

而且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质的研究设计,质的分析方法都越来越多的被心理学家所采用。

另一方面,现代的实证性心理学研究并没有消失,仍旧在蓬勃发展着,心理学研究正在朝向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峰强: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心理科学,2001,第一期,p50-53

2.王小章:

后现代景观下的心理学,心理科学,1998,第21卷,p354-358

3.张媛芳:

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其对心理学的冲击,青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2002,第3期,p102-104

4.赵光武:

后现代主义哲学述评,西苑出版社,2000

5.佟立:

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