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竞赛培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9311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竞赛培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化学竞赛培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化学竞赛培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化学竞赛培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化学竞赛培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竞赛培训试题.docx

《化学竞赛培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竞赛培训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竞赛培训试题.docx

化学竞赛培训试题

化学竞赛培训试题

1、将一些CuO粉末加入到100g14%的稀硫酸中,微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蓝色溶液中加入m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烘干得到干燥固体物质mg。

求:

(1)所加氧化铜的质量;

(2)当m取何值时,才能满足加入的铁粉和得到的固体质量相等。

2、)有A、B、C、D、E、F、G六种物质,它们分别由X、Y、Z三种元素组成,其化学式分别为X2、Y2、Z、ZY2、X2Y、X2Y2和X2ZY4。

已知G是一种高沸点酸,且具有强氧化性。

反应③是实验室制备某种气体的化学原理。

六种物质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

A;B;C。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剂,这一反应体现了物质F的性。

(3)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已知G是稀溶液),这一反应体现物质F的性,反应中D作剂。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锌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其反应方程式为Zn+2H2SO4(浓)==ZnSO4+SO2+H2O)甲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中只有SO2,乙同学认为除SO2外,还可能有H2。

为了验证甲、乙两同学的判断,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设锌与浓硫酸共热时产生的气体为X,气体发生装置已略去)。

已知NaOH溶液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硫,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可用于判断二氧化硫是否被吸收完。

据图回答:

(1)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是因为二氧化硫属于氧化物。

高锰酸钾溶液会褪色是因为二氧化硫具有性。

(2)乙同学认为还可能产生氢气的理由是。

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图装置安装完毕,实验操作的第一步是。

(4)A中盛装的溶液是,其作用是。

(5)可以证明气体X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

B中;C中。

4、Ⅰ.纯碱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下面是实验室摸拟侯氏制碱法生产原理的主要过程:

20℃时,向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得到NH4HCO3饱和溶液;

②向NH4HCO3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细粒,并不断搅拌,直到NaHCO3结晶析出完毕;

③将析出的晶体过滤,得到晶体和滤液,洗涤晶体,然后将晶体充分加热,得到Na2CO3;

④向③的滤液中加入食盐细粒,析出NH4Cl晶体,过滤,得到NH4Cl。

(1)请写出步骤②和③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③:

(2)侯氏制碱法的优点之一是所得的副产品氯化铵是一种氮肥。

该化合物遇碱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化学式,下同),此气体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以上反应现象可用于检验氯化铵中的阳离子。

若要通过实验区分氯化铵和另一种氮肥硝酸铵,常用的试剂是溶液,请比较这两种氮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氯化铵硝酸铵(选填“>”、“<”或“=”)。

Ⅱ.侯氏制碱法所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现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固定用装置已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83.4g;

③准确称得6.0g纯碱样品放入装置B的广口瓶中;

④打开装置B的分液漏斗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85.6g。

试回答:

(1)鼓入空气的目的是,装置A中试剂X最适宜选用。

(2)若没有C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或“偏小”)。

(3)E装置的作用是。

(4)请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要求: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的信息,

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

C.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

D.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

6、草酸的化学式为H2C2O4,甲、乙两同学对草酸受热分解及其产物的检验做探究:

【猜想与假设】

第一种:

草酸分解产物是CO2和H2;第二种:

草酸分解产物是CO2、CO和H2O;

第三种:

草酸分解产物是CO2和H2O;第四种:

草酸分解产物是CO2、CO。

以上猜想,第种一定不可能,原因是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碱石灰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

【实验设计】(图中铁架台略去)甲同学设计了甲装置,乙同学设计了乙装置。

 

【实验过程】甲同学按甲装置实验,在给草酸晶体加热时,先,然后固定在底部加热,过一会儿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同学按乙装置实验,观察到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且生成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在干燥管的尖嘴处点火能燃烧,乙同学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燃烧的气体为CO,他的操作是

,现象是

【实验结论】第种猜想是正确的,请写出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有缺陷。

由于试管口向下倾斜,而且草酸晶体熔点较低,加热到182℃便开始熔化,因此实验中常会出现熔融的草酸流进导管而影响后续实验。

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

请你谈谈乙装置优于甲装置之处

(答出一点即可)

7、模拟酸雨形成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硫在单质气体A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通常情况下C为无色液体,B、C、D是氧化物;E、F和X都是酸,G是白色沉淀。

试填空:

 

(1)E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8、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现欲测定其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Na2CO3+H2SO4=Na2SO4+H2O+CO2↑

通过实验测定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求得原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得碳酸钠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如图连接装置(除B、C外)并加入所需药品。

②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m1)。

(称量时注意封闭B的两端。

⑧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

④连接上B、C。

⑤打开分液漏斗F的活塞,将稀硫酸快速加入D中后,关闭活塞。

⑥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

⑦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m2)。

(称量时注意封闭B的两端及E右端的出口。

⑧计算。

⑴已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则干燥管A的作用:

干燥管C的作用是

E装置的作用是。

步骤③中鼓气的目的是

步骤⑥中鼓气的目的是;

本实验能否同时省略③、⑥两个步骤?

,原因是

⑵若所取样品的质量为5g,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分液漏斗F中至少要盛放10%的稀硫酸(密度为1.07g/mL)mL,若m1为51.20g,m2为53.18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9、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Na+、NH4+、Ba2+、Cl-、CO32-、SO42-。

现取两份2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0.68g;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一定不存在Ba2+,NH4+可能存在B.CO32-一定存在

C.Na+一定存在D.一定不存在Cl-

10、下图为某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M、N两点分别表示该固体形成的两份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浓度。

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其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A.都升温10℃后,M、N点均向右平移

B.加水稀释(假设温度都不变)时,M、N点均不动

C.都降温10℃后,M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

D.蒸发溶剂(假设温度都不变)时,先是M点不动,N点左平移至曲线;继续蒸发溶剂,M、N点都不动

11、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同时,它也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在地球上它的含量比天然气、石油和煤的总和还多数倍。

(1)以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写出经以上途径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

若按上述方法生产1000万吨尿素,可固定的CO2将达万吨。

(2)英国Nature,2005,437:

681报道,目前海洋表层海水中溶解的CaCO3[20℃S(CaCO3)=0.0013g/100gH2O]处于饱和状态,海洋吸收大气中的CO2可以减弱温室效应,但却使海水中碳酸钙浓度降低,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H2O+CO2==Ca(HCO3)2。

海水中CaCO3浓度降低会造成。

12、有一种技术可将糖[通式为Ca(H2O)b]发酵进行无氧分解,生成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物质是沼气的主要成分。

写出糖发酵进行无氧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指出a、b之间的关系。

13、

(1)CaCl2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aCO3沉淀。

为表示这个反应写出了下列两个反应方程式:

CaCl2+NaHCO3==CaCO3↓+NaCl+HCl

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

你认为哪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合理,并简述理由。

(2)已知难溶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更难溶的物质。

将白色Mg(OH)2加到FeCl3溶液中有红棕色沉淀生成。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简述理由。

14、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海水中蕴含的元素多达80多种。

通过海水晒制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

以下是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能否改用硝酸钡溶液?

说明原因。

(2)进行操作①后,判断BaCl2过量的方法是

(3)加入Na2CO3的目的是。

为什么不先过滤而后加Na2CO3溶液,其理由是。

(4)滤液的主要成分有。

此实验方案尚需完善,具体步骤是

(5)请再写一种实验方案,添加沉淀试剂的步骤为:

15、现有16 gFe2O3和CuO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把混合物全部加入到100 g足量的硫酸溶液中,完全溶解。

然后滴加150g16%的氢氧化钠溶液,沉淀质量不再改变。

试计算所用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6、(6分)在100 mL稀盐酸中加入混合均匀的NaHCO3和KHCO3固体粉末,充分反应后使气体全部逸出。

右图是加入粉末的质量与产生CO2(该状况下,气体的密度为1.964g/L)体积的关系。

请计算:

(1)该盐酸中HCl的质量。

 

(2)若该盐酸为120mL时,加入粉末为58.5g,求产生CO2的体积。

 

(3)若粉末的质量为xg,该盐酸的体积为140mL,产生的CO2体积为yL。

试写出粉末质量x(g)与产生CO2体积y(L)之间的关系。

 

 

17、现用98%的浓硫酸配制10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g/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等

B.配制该稀硫酸需要加水800mL

C.配制时应将水小心地加入浓硫酸中

D.该稀硫酸中,溶液质量:

溶剂质量=5;4

18、某金属的氯化物溶液200g,洛质质量分数为5.55%g向其中滴加AgN03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干燥得固体28.7g,该金属氯化物的化学式应为()。

A.NaC1B.MgC12C.CaC12D.FeC13

19、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应用右图实验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

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A.烧杯中洛液的体积

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20、某些金属氢化物(其中氢显-l价)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NaH+H2O=NaOH+H2↑。

CaH2与水的反应和NaH相似。

试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CaH2与Na2C03水溶液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4分)水中有机物CnHaOb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和O2反应生成C02和H20,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uswell和Muller提出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有机物转化为C02和CH4的化学方程式

CnHaOb+(n-a/4-b/2)H20=(n/2-a/8+b/4)CO2+(n/2+a/8-b/4)CH4

请写出碳水化合物(以C6H10O5为代表物)、乙醇(C2H50H)厌氧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X和白色沉淀I、II都是含有镁元素的化合物,Z是一种能使地球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A是一种碱。

它们的有关变化如下图所示(微溶物以沉淀形式出现)。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白色沉淀I是_____________;Z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跟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常温下,在2.Og盐酸和硫酸混合液中,逐滴加入17.1%的氢氧化钡溶液。

当碱液滴加至20g,硫酸钡沉淀达到最大值:

当碱液加至60g时,溶液PH=7求:

(1)原混合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2)当pH=7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4、.(5分)合成氨工业生产中所用的α-Fe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FeO、Fe203。

(l)当催化剂中FeO与Fe203的质量之比为9:

20时,其催化活性最高,此时铁的氧化物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用小数表示,保留2位小数〉

 

(2)以Fe203为原料制备上述催化剂,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碳,发生如下反应:

2Fe203+C

4FeO十CO2↑

为制得这种活性最高的催化剂,应向480gFe203粉末中加入碳多少克?

25、已知CuO被C还原的产物是Cu2O(红色)。

现有CuO和木炭粉组成的混合物4.24g,在高温下充分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产物。

反应后产生的气体能全部被过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吸收,得沉淀2.00g。

试计算所得红色固体产物质量。

26、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n2-l。

下列有关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能形成化学式为X(OH)3的碱

B.X可能形成化学式为KXO3的含氧酸钾盐

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肯定为奇数

D.X能与某些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

27、生产、生活中的废物、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河水被污染的重要原因。

下图是长江中游某水质监测站在2004年8月的某天DO(溶解氧)的实测数据,下表为不同温度下DO(溶解氧)饱和值表:

水温/℃

25

26

27

29

31

32

34

DO饱和值/mg·L-1

8.15

8.00

7.85

7.65

7.43

7.30

7.20

仔细观察实测数据和上表,回答问题:

(1)在凌晨零点时,河水中的DO(溶解氧)仅为该温度下的DO饱和值的75%~80%;但在午后,DO出现过饱和,如在15时,DO饱和度可高达110%,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水里的微生物使有机物(化学式以C6H10O5为代表)与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作用而

转化为CO2和H2O的过程中所需的O2的量叫做BOD(生化需氧量),BOD是衡量水体质量的一个指标。

当天该水质监测站测得河水中所含有机物的质量折合成C6H10O5为0.010g·L-1,通过计算回答:

①该河段水体的BOD(生化需氧量)为______________mg·L-1;

②该河段适合鱼类生存吗(设水温为25℃)?

结论及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某些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水处理过程中常用到的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它的化学式为[Al2(OH)nClm·yH2O]x,式中的m等于( )

 A.3-n B.6-n C.6+n D.3+n

29、在19世纪,化学家对氧化锆的化学式有争议。

经测定,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

若氧化锆中锆的化合价与氯化物中的相同,试判断氧化锆的化学式为( )

 A.ZrO2     B.Zr2O     C.Zr2O3     D.ZrO

30、.将一块严重锈蚀而部分变成铜绿[Cu2(OH)2CO3]的铜块研磨成粉末,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成CuO,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可能是( )

 A.增重30%      B.增重10%     C.不变     D.减轻30% 

31、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⑴[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⑵[猜  想]小明认为:

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小鹏认为:

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

       小芳认为:

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⑶[设计实验方案]

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

                                    

⑷[现象与结论]

 如果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现象应是                  。

 如果小鹏的猜想是正确的,现象应是                  。

 如果小芳的猜想是正确的,现象应是                  。

⑸如果用CnH2n+2表示蜡烛的主要成分,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2、已知Cu2O是一种红色固体物质,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反应生成Cu2+和Cu。

请用已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最简便的实验方案,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有Cu2O。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化学方程式

33、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若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白色沉淀将完全溶解。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

当二氧化碳持续不断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沉淀质量的变化符合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34、地球外层空间存在着微量的臭氧(O3)和氧原子(O),该臭氧层的存在能吸收和阻挡太阳有害的紫外线的强烈辐射。

可是人为的大气污染物会破坏臭氧层,如超音速飞机排放的氮氧化物(NO和NO2),它们和O3及O发生如下反应:

O3+NO=NO2+O2;O+NO2=NO+O2。

这两个反应反复循环,其总反应方程式为:

           。

氮的氧化物在破坏臭氧层的过程中起了       的作用。

35、1.42gR元素可与氧元素组成2.38g氧化物X,或组成3.66g氧化物Y,则X、Y的化学式可能是( )。

(A)R2O和R2O5(B)R2O3和R2O5

(C)R2O3和R2O7(D)R2O和R2O3

36、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条件下,气体压强(p)与气体分子数目(n)成正比关系(p=kn)。

若ag碳和bg氧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为p,然后,提供一定条件使容器内的物质发生充分反应,待温度复原时,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仍然为p。

则a与b的关系可能为( )。

(A)a=

b(B)a﹥

b(C)a﹤

b(D)a﹥

b

37、某化学小组为了测定生石膏的组成(CaSO4·xH2O),即测x值,做了如下实验:

将含结晶水的硫酸钙放在坩埚中加热,加热前和加热后都进行称量。

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加热的时间不断延长。

他们在实验中将数据整理如右表。

实验顺序

(按序延长加热时间)

固体质量/g

加热前

1

3.44

3.26

2

3.44

3.12

3

3.44

2.90

4

3.44

2.90

5

3.44

2.80

6

3.44

2.78

7

3.44

2.72

8

3.44

2.72

利用数据可绘制成以下图像:

⑴利用实验数据,通过计算推断生石膏的化学式。

⑵通过计算解释图像中产生AB段的原因。

38、20世纪20年代,丹麦和英国的一些化学家提出了新的酸碱理论——质子论。

质子论认为:

凡能放出质子(即H+)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能结合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根据这个理论,试判断:

①H2SO4、②OH-、③HCO3-、④NO3-、⑤Na+中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

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