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959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一、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2.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重点: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难点:

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二、教学目标及其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道并理解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及成像特点。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分析:

(1).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观察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让学生获得知识,并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问题分析:

学生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并不陌生,但是通过对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的时候采取探究法、实验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活动和独立地获取知识。

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学习的愉快。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流程:

   导入——揭示(学习)目标——检查预习——讨论(学生),点拨(教师)——学生展示——拓展延伸——目标检测——课后小结

 

●教学情境

(一)导入(1—2分钟)

  播放多媒体课件,播放畹町中学校园图片,以及冬季田径运动会图片、文化艺术节图片。

[问题]这些丰富多彩的照片是由照相机拍的,同学们知道这些照片是怎样得到的吗?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

生活中的透镜

 

【设计意图】日常生活图片,学生很熟悉,勾起记忆的同时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照相机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求知欲。

 

(二)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

(1)知道并理解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及成像特点。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检查预习(3—5分钟)

问题1: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镜,胶卷相当于______。

照相机的物距是指______和_____之间的距离,像距是指______和______之间的距离。

(2).拍照时,物体离镜头比较______(远或近),像离镜头比较______(远或近),所以照相机的物距____ (大于或小于)像距。

要使照相机所成的像变大,应使照相机离镜头______(近或远)一些;要使投影仪所成的像变大,应将镜头往______(上或下)调。

 

问题2:

(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镜,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投影仪的物距是指_____和_____ 之间的距离,像距是指______和______之间的距离。

(2)。

使用时,投影片离镜头比较_____(远或近),像离镜头比较____(远或近),所以投影仪的物距____(大于或小于)像距。

 

问题3:

放大镜是一个______镜,它所成的像是______像。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问题的自学,使学生对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认识,再通过后面的学生之间的讨论及教师的讲解,学生能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觉得学习很有趣,自己也能学很多东西。

 

(四)讨论(学生),点拨(教师)(8—10分钟)

师生活动:

围绕导学案上的探究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问题1:

介绍照相机的构造,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 ,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像距与物距哪个大?

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

 

问题2:

介绍投影仪的构造,所成的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像距与物距哪个大?

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

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3:

放大镜所成的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像与物位于凸透镜同侧还是异侧?

 

问题4:

实像是由______而成的,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______而成。

实像______承接在光屏上,虚像______承接在光屏上(后面两个空选填能或不能)。

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分别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侧,凸透镜成虚像时,像和物分别位于凸透镜____侧。

(填同或异)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能把自己在课本上没弄懂的知识弄懂,也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五)学生展示(8—10分钟)

1.学生总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特征

 

镜头的作用

像与物体比较

像距与物距比较

照相机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像缩小、倒立

像距小于物距

投影仪

凸透镜

像放大、倒立

像距大于物距

放大镜

凸透镜

像放大、正立

 

2.区别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是由光线实际会聚而成,可以用光屏承接,是实像;放大镜所成的像只能通过眼睛看,不能用光屏承接,是虚像。

 

师生活动:

小组对第四环节讨论的问题进行展示,学生、老师质疑、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通过学生、老师质疑、点评能让学生学到更多。

 

(六)拓展延伸(3分钟)

(1).照相机为什么会有暗箱?

(2).空白投影片为什么是透明的?

放投影片时,用一条白纸将习题的答案部分遮住,为什么在屏幕上就看不到答案?

 

师生活动:

老师帮助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把课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目标检测(5分钟)

     1.有下列光学器具:

照相机、潜望镜、幻灯机、穿衣镜、放大镜、牙医内窥镜,根据成像原因可大致把它们分成两类:

一类包括:

  ______,其特征为______;另一类包括:

______,其特征为______。

2.关于以下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3.手拿凸透镜远离书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不可能观察到的像是( )               

A. 正立放大的像      B. 正立缩小的像

C. 倒立放大的像           D. 倒立缩小的像

4.用照相机给某人拍了一张半身像后,再给他拍一张全身像,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近一些  

B.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离底片的距离近一些  

C.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远一些  

D.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远一些

5.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两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设计意图】对本节的知识掌握的如何让学生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

 

(八)课堂小结(2—3分钟)

1.照相机: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巩固提高。

 

(九)课外作业

 

     优化设计的提升部分

 

【设计意图】完成课外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

(1)结构特点。

(2)成像特点。

(3)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

2.投影仪

(1)结构特点。

(2)成像特点。

(3)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

3.放大镜

(1)结构特点。

(2)成像特点。

4.实像和虚像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着重解决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应用及成像问题,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探究,而是演示、观察、制作、探究的混合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目的是总结成像的特征,同时根据课堂的情况适时增加三种凸透镜的动态调节来观察像的大小变化,深化了凸透镜成像的内涵,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高效的参与物理课堂。

因此物理老师应当利用生活中及课本中的实验,来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用一组平行光线经过透镜会发生不同情况的偏折,将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基本知识串联起来。

大致模式为:

创设情境—演示实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反馈练习。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色。

在课堂中分小组体验式教学,学生经过体验自制投影仪模型,照相机模型,生活的中放大镜等环节,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不同应用。

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分享,自己找到实验结论,并进行探究形成对影响成像的因素的感性认识。

课堂采用了体验式,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模式,而不是讲解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看似简单但实际很难,要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又不能说明,因此任务的设置,活动的安排尤为重要。

学生的行动力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力。

在本节课中,大量器材的使用,任务逐级设置,教师巧妙引导,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和体验,做到了有目的,有计划在“做中学,玩中学”

看似轻松的课堂环境,学生一直在观察,操作,对比,思考。

体验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内在主动学习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收获达到最大化,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