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449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一历史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一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一、【设境亮标】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1、学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2、了解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结合土地革命时期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2、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重难点:

1、武装起义;土地革命的内容、意义;红军长征的原因、意义。

2、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遵义会议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自主研读】

1、练习

1、南昌起义的背景:

南昌起义的意义:

2、八七会议的内容:

八七会议的意义:

3、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4、红军的长征原因:

时间:

年月—年月

5、遵义会议内容:

全力纠正,

肯定了。

意义:

结束了,事实上确立了,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长征的意义:

7、完成《历史填图册1》

★三、【我的疑难问题】

 

★四、【问题探究】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根据地建设以及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五、【精致讲解】

一.南昌起义

1、背景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为挽救革命,共产党开始用武装起义来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2、南昌起义

1927年8月,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南昌起义。

它虽然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但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教训:

夺取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所以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顺利。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

内容:

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意义:

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9月,毛泽东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起义军攻打长沙受挫后,毛泽东率余部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土地革命

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影响:

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含义:

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根据地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三者的关系:

共产党的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内容,进行土地革命,能充分发动群众,为革命发展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就不能保卫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赖以发展的战略基地,如果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不与根据地建设相结合,武装斗争就失去了阵地和依托,土地革命就失去了根基。

(3)意义:

这一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4、反“围剿”斗争(武装斗争)

原因: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使国民党十分惊恐,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调集重兵,向根据地发动三次大规模的“围剿”。

结果:

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成功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1931年冬,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三.红军的长征

1、长征背景

博古、李德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遵义会议

(1)背景:

长征一开始,博古等又犯逃跑主义错误,红军损失惨重,处于极端危险境地,红军将士对博古、李德不满。

(2)内容:

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3)意义: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胜利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当地红十五军团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1)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3)保存了党和红军的精华,成为以后领导抗日战争的骨干。

重点难点突破:

1遵义会议

(1)遵义会议由于受形势的制约,它只是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而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除党内的“左”倾思想。

(2)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党的领导从根本上说是对思想路线的领导,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就是从思想上路线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当时的中心任务是军事斗争,中央把军事指挥权交给毛泽东,就在事实上确立了他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3)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解决了自己的路线;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独立解决了党中央领导机关改组问题。

改变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做法,实际上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全局上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政党,完全可以独立地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2.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涵:

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谋利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2.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那种坚苦卓绝斗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和精神,学习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主义的教育。

★六、【巩固练习】

1、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开始认识到

A.统一战线的重要性B.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C.掌握武装的重要性D.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

2、“八七”会议

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

③指出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④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④

3、八七会议在《告全体党员书》中指出:

“在严重的环境下……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到新的道路。

”“过去严重的错误”主要是指

A、放弃党对革命的领导权B、“左”倾冒险主义C、与国民党合作D、专搞军事不搞政治

4、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作,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川陕革命根据地D、川陕甘革命根据地

5、“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应包括

①党的领导②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③统一战线④根据地建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湘赣边秋收起义B.井冈山会师C.第五次反“围剿”D.长征

7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

“……哎!

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

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

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B.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C.遵义会议的召开D.长征胜利完成

8、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9、右图是江泽民同志参观某一纪念馆时的题词。

你认为这一题词应该出现在 

A、井冈山纪念馆B、南昌起义纪念馆

C、遵义会议纪念馆D、秋收起义纪念馆

10、图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论断的准确内涵是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B、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C、开辟解放区,以夺取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D、开展游击战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课标要求】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

经济危机的内涵、表现以及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

2、理解:

20年代经济繁荣的景象,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

3、运用: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补充的相关图片、文字信息的比较分析、整理,归纳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影响,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学习,理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造成的,它会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而胡佛自由放任的政策只会进一步激化矛盾。

【重点难点】

重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自由放任”的政策。

【新课学习】

导入新课

导入设计:

利用PPT连续播放“廉价卖车”、“美国人领取救济”等图片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进而设问: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生答:

股市崩溃引发了经济危机),它又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从而导入新课。

一、探源经济危机

1、美国经济的“繁荣”(引导学生阅读引言中的内容)

问题设计1: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2)一战期间美国大发战争财

表现:

(1)1894年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一战后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2)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伦敦不再是唯一的金融中心)

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为学生理解发生于美国经济危机转为世界性经济危机作铺垫。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

此后,平均大约每隔十年左右发生一次,如1837年、1847年、1857年和1866年。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同程度地爆发了经济危机。

2、虚假繁荣的幻灭

问题设计2:

什么是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那生产为什么会“过剩”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以及《历史纵横》,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学生自主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

(2)贫富差距扩大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重要原因

“过剩”表面上来看是因为生产出的产品太多,而市场需求有限,产品过剩,出现滞销,是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

但产品是真的过剩吗?

(学生回答:

不是)

那又是什么原因使供需矛盾逐步激化了呢?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组数字。

(以课件或幻灯出示资料)(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材料二、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而年收入在xx美元以下的贫困户占全美家庭总数的60%,他们的总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22%,还有12%的家庭收入不到1000美元。

通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20年代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经济发展的成果却没有平均享有。

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因此,产品并非出现了绝对过剩,而是由于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而无力购买,出现了相对过剩。

这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

然而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当时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恰恰相反,人们所感到的是自己正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社会里,为什么呢?

一是可以通过贷款和分期付款的方式,买到想买的一切。

二是可以通过股票投机活动赚到自己想赚到的金钱。

(3)分期付款造成了市场的虚假繁荣(引导学生阅读81页学思之窗,完成思考题:

分期付款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刺激消费市场的活跃,造成了市场需求旺盛的假象。

1925年,有约49亿美元的零售商品是靠分期付款的方式售出的。

1926年,赊购票据达60亿美元。

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

提示:

适度的分期付款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度则会导致市场的虚假繁荣。

问题设计3:

假如你是一个拥有年薪xx美元、即年购买力为xx美元的美国人,现在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一辆10000美元的汽车,10年还清,计算一下,在今后的10年中,你每年的购买力还剩下多少?

(利息不计)

分期付款实际上是提前消费,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消费的疲软,购买力下降。

20年代初,股票投机成风。

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极端,股票以其账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

多媒体展示股票的相关知识。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向公众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本身没有价值,但购买者可以凭股票取得股息或红利(预期收益)。

股票可以买卖,但不能退股。

股票有面值(即发行时的价格),市值(市场价格),市值=面值*预期收益率/当时银行利率。

一般情况下,股票价格受市场供求情况影响。

但从根本上讲,受该股份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影响,整个股市行情必然受整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制约。

(股市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

问题设计4:

假如一个美国人从银行贷款1000美元买股票,当股票涨到10000美元时还不抛售,等着再涨,同时他还认为自己已拥有了近9000美元的资产,于是又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去商店买东西。

一旦股票下跌,会有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当时的人们相信,股票是不会下跌的,但是,这种不幸还是发生了。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崩溃。

一夜之间,繁荣化为乌有。

多媒体播放视频《经济危机的爆发》。

第二环节:

感受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的表现

问题设计5:

经济危机的表现和特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1页内容并回答。

表现:

见教材。

大萧条(Greatdepression)

2、经济危机的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多媒体展示的材料,总结经济危机的特点

范围特别广。

问题设计6:

危机很快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为什么?

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各国经济联系紧密。

(联系第二单元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②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

多媒体展示几幅危机扩展的图片。

持续时间特别长。

发展——繁荣——危机——萧条——复苏——发展

破坏性特别大。

——“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引导学生阅读81页图,对比图上和图下的人物表情和82页资料回放。

上:

乐观,有足够的信心,下:

悲观失望

3、经济危机的影响

引导学生阅读82页两段文字,总结经济危机的影响及表现。

影响:

①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德国法西斯分子和日本军国主义抬头。

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各国加紧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摩擦;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掠夺——反抗。

有史有论,论从史出。

政府危机严重、世界局势的紧张。

经济危机如此肆虐,面对如此形势,怎么办呢?

你有没有解决之道?

第三环节:

应对经济危机

情境探究:

假如你是美国总统?

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稳健的政策,确保了香港金融的稳定。

主要看站在什么立场上。

胡佛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我们党站在人民立场上。

1、胡佛的对策

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中关于“自由放任”政策的介绍,了解“自由放任”政策的含义。

2、政策的效果

效果说明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经不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必然要求变革运行机制,说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策要与时俱进。

3、民众的呼声

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不但没有克服危机,形势反而不断恶化。

民众渴望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克服危机,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罗斯福新政》。

第四环节:

反思经济危机

从经济危机的发生原因和解决措施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居安思危;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生产关系;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课堂巩固练习(略)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本课重点,从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崩溃为开端,爆发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面对危机胡佛政府采取了失败的反危机措施,使形势进一步恶化,由此,胡佛政府失去了民心,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败给了罗斯福。

罗斯福上任后大胆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适时根据形势变化进行政策调整,从而促进生产力的恢复,摆脱危机,并最终使美国经济制度发生了最为深刻的变革。

【板书设计】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探源经济危机

1、美国经济的“繁荣”

2、虚假繁荣的破灭

二、感受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的表现

2、经济危机的特点

3、经济危机的影响

三、应对经济危机

1、“自由放任”的政策

2、美国民众的呼声

【教学反思】

第二:

归纳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是什么?

贫富差距过大:

财富过于集中于少数人和企业,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

股票投机过度,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信贷消费过度;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课后作业】结合本课内容,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例写一篇调查报告:

金融危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