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提纲.docx
《会考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考提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考提纲
会考复习提纲
必修一《经济生活》
1、价格变动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1调节生产:
一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会减少产量;价格上涨,生产者会增加产量。
2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供降价空间,在价格竞争中处于优势。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只有这样,才能把产品卖出去,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多利润。
2、要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答: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消费。
无计划消费、举债消费缺乏理智,过于节俭也不可取。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并重。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答: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原因,意义?
。
答:
原因: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意义:
①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②才能充分现实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出来?
答: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是什么?
为什么?
答: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原因:
该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意义:
该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7、公司经营能否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企业信誉和形象是无形资产,关系到企业成败
8.怎样解决就业问题?
A党和政府:
最根本是发展经济;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B劳动者: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9、什么是正确的择业观?
答:
(1)树立自主择业观:
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等,自主选择职业。
(2)树立竞争就业观:
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3)树立职业平等观:
各种正当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能有所作为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灵活选择就业形式和渠道,实现就业。
10、劳动者享有哪些主要权利?
如何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
答:
(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怎样:
A劳动者:
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基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重要依据);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
B企业:
强化企业经营者素质,提高职业道德,自觉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C国家: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1、我国财政有哪些作用?
答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1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有哪些?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模式、消费模式。
1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科学发展观
①科学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②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怎样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14、怎样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答:
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15、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16、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17、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8、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9、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
答:
(1)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0、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答:
(1)根本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与消费水平成正比。
(2)主要因素:
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
必修3☺政 治 生 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这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
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③监督权。
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3、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①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③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④公民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2)社会公示制度
(3)专家咨询制度(4)社会听证制度
6.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1)信访举报制度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3)舆论监督制度
(4)其他方式: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7.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8.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9.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0、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1、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3)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12.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3)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4、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性质:
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不是国家机关)。
人民政协的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15、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原则:
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民族团结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16、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基本权利:
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主权国家承担的义务:
不侵犯别国。
不干涉他国的内政。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17、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
必修3文化生活
1.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不同文化的不同作用: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文化渗透、文化入侵与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已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态度和原则)
正确的态度是: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原则:
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4、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必要性、重要性)
(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2)[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5、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途径)
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
重要途径:
①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6、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爱国主义。
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7、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必要性]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重要性]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推进当代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要求。
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请你说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1)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有了“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富发展。
9、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原因)
必要性: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重要性: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10、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1、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建设
(3)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当代青年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12、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必要性和重要性)
必要性:
(1)道德本身所具有的时代性特征,要求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实现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需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重要性:
(1)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进行思想道德建设,能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也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3、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主人翁的创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提高人们的素质,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
文化创作的最深厚的源泉,存在于亿万人民的生活实践之中.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14、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15、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16、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17、文化传播的形式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及文化娱乐活动等
18、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9、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和史书典籍。
2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22、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24、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①含义: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意义: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也是没有的。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②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6、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7、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表现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错误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①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②正确认识和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人的个性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而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A.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B.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C.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9、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11、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13、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5、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16、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
客观性
17、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