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考历史五四爱国运动90周年专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077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年高考历史五四爱国运动90周年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09年高考历史五四爱国运动90周年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09年高考历史五四爱国运动90周年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09年高考历史五四爱国运动90周年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09年高考历史五四爱国运动90周年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年高考历史五四爱国运动90周年专题.docx

《09年高考历史五四爱国运动90周年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年高考历史五四爱国运动90周年专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年高考历史五四爱国运动90周年专题.docx

09年高考历史五四爱国运动90周年专题

热点周年专题:

五四爱国运动90周年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又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故教材的地位相当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

通过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二十一条”是日本妄图灭亡中国而提出的,“二十一条”激起了人们的反帝斗争,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深层背景。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②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③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结果及五四精神

难点:

五四精神的内涵

二、基础知识掌握

(一)原因(背景)

1、根本原因:

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和严重的民族危机

2、基本条件

①阶级基础:

一战间。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②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③外部条件:

十月革命胜利,开辟了被压迫阶级、民族解放斗争的新时代,给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斗争的正确方向

3、直接原因(导火线):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山东问题:

1897;1914年;1915年;1919年;1922年)

(二)经过                         

 

第一阶段(5月4日~6月3日)

第二阶段(6月3日后)

中心

北京

上海

参加者

青年学生、知识分子

学生、知识分子、工人、小资、民资

主力

青年学生

工人阶级

斗争形式

学生罢课、游行

三罢斗争

(三)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

(撤消三个卖国贼的职务、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四)意义:

1、 性质:

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

(1)反帝的根据:

①从斗争起因看:

由山东问题引起,此问题是分赃的巴黎和会所导致的。

②从斗争口号看:

"外争主权"不承认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

(2)反封建的根据:

①从斗争目标看:

开始时提出罢免卖国贼职务,工人参加后,进一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

②从斗争口号看:

"内除国贼"。

(3)彻底的根据:

指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而言。

2、伟大历史功绩

①“启导广大人民觉悟;准备革命力量团结”。

即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及中国先进知识青年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思想、干部条件。

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③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三、重点难点解析

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胜利

A被迫释放学生;

B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C未签“和约”

初步

提出的口号没有完全实现

没有改变山东的状况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因素

(1)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迅速扩大,为实现革命转变打下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2)十月革命使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3)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无产阶级开始领导革命。

(5)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资产阶级的改良和共和国方案都行不通,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落到了无产阶级身上。

最主要的因素:

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斗争的发展。

影响:

这个转变是中国历史的进步,从此中国革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提出了正确的纲领,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

 

社会背景

任务

性质

动力

领导

指导思想

结果

前途

范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人民

群众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社会主义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新”在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指导思想。

所以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识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1840-1949年)。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无力领导这一革命,所以革命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身上。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众的革命,实质上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别是在什么时候登上历史(政治)舞台?

对中国历史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领导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广泛的作用。

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5.五四运动有何特点?

(前沿人物:

先锋、主力、领导人、群众基础。

)彻底性;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划时代性;各阶层的作用。

6.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新变化及其原因。

变化: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政治上,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兴起,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开来,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马克思主义吸引了众多进步青年。

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的主流。

出现的原因:

一战的爆发和战后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必然遭到中国人民的反抗。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无产阶级斗争水平提高。

7.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之所以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因为:

(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

(2)五四运动启发广大人民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因此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使更多的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并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4)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这样,五四运动后,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8.什么是“五四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主旋律);

民主科学精神;

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1999年在五四80周年纪念活动中把它们归纳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四、知识的纵横联系和中外联系

1.山东问题的形成与解决

形成

①      19世纪末,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强占了胶济铁路和青岛,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

③又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诱饵,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不仅接管德国在山东所享有的一切权力,而且加以扩大。

袁世凯接受了有关条款。

解决

①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中国要求收回从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但和会决定把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引发了五四运动。

在国内人民的支持下,中国代表团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②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收回山东权益的要求。

由于中国坚持斗争,加上美英反对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对日本施加了一定压力,日本同中国在会外签订了有关山东问题的条约。

但是,日本在归还山东主权的同时,要中国交付一定款项才把胶济铁路归还中国。

日本代表发表声明,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至此,山东问题才得以解决。

2.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相同点、不同点,发生变化的社会根源

相同点:

前后开展的范围都主要局限于知识界和思想领域;开展的目的都是为了探索改造中国之路;都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不同点:

①内容不同,前者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后者以各种新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②斗争目标:

前者以反封建斗争为主,后者虽仍具有反封建性,但新文化运动阵营分裂后,内部斗争很激烈,变成了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

③运动的强度不同,前者主要是反封建礼教,后者则着重探索新的救国方案,并开始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为中共成立作了准备。

④所属性质、作用不同: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思想运动,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的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原因:

①五四运动前,我国思想领域封建复古逆流泛滥,维护民主共和是历史潮流。

五四后受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等新思想被大量介绍到中国,并被许多人所接受。

②随着形势变化和新文化运动阵营成份的复杂化,代表了不同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发生分歧。

3.李大钊等人高举社会主义大旗的历史必然性

(1)前期对民主科学的提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自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来,先进知识分子的探索并没有找到真正的振兴中华之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中国人看到新的希望。

(3)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新的“和平曙光”,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是当时世界革命的潮流之一。

(4)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屡屡失利,教训在于不能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发动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李大钊的文章认真研究介绍十月社会革命,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出路和革命力量。

4.一战期间,中国政治思想领域出现的进步潮流的相互关系及特点

①民主共和。

史实:

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护法运动;

②实业救国。

史实: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出现张謇等著名的实业家;

③民主科学。

史实:

新文化运动;

④社会主义。

史实:

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相互关系及特点:

①相互促进。

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反映在文化思想领域产生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促进了社会主义的传播。

②影响深远。

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提供了条件。

5.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时间

内容

影响

19世纪末

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激烈论战。

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905-1907年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保皇派之间就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展开论战。

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915-1919年

新文化运动(前期)以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6.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三派主要力量在反封建和学习西方问题上的特点

(1)各有侧重点

①维新派: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学习西方,兴民权,设国会,走君主立宪道路。

②革命派:

反对封建统治,主张实行西方民主共和国方案。

③激进派:

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

(2)各自实践方式和结果

①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依*光绪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但君主立宪制问题在变法诏令中并未涉及到,且由于不发动群众,没有武装力量,最终失败。

②革命派,通过暴力斗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国方案也未能真正实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并未改变。

③    激进派,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革命,掀起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促使人民追求民主和科学,并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7.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学生运动的比较:

五四运动与一二九运动

相同点:

(1)两次学生运动都是由中华民族危机引发的: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一二九运动发生的背景是华北局势危急,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2)都是由北京最早发动的,然后向全国扩展

(3)都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有关,并且两次学生运动都把矛头直指日本帝国主义。

(4)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二九运动则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5)都遭到了反动政府的镇压。

不同点:

(1)领导者不同:

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一二九运动的领导者则是中国共产党。

(2)学生运动指向的反动政府不同:

五四运动的矛头指向是北洋军阀政府,一二九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国民党反动政府。

(3)性质不同: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的反对封建主义的学生运动。

一二九运动则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4)影响不同:

五四运动使人们看到了民众力量的伟大;一二九运动使学生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5)结果不同: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而一二九运动则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镇压。

8.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异同点

革命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领导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群众基础

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缺乏群众基础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参加者有学生、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

革命前途

建立资本主义社会,革命最终失败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革命走向胜利

革命范畴

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9.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异同点

相同点:

(1)都是发生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都属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2)都是在国运艰难的历史背景下针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发起的运动。

(3)都是进行思想解放和探寻救国救民道路的运动。

不同点:

(1)新文化运动的政治指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五四运动的政治指导者是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2)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前者的指导思想是“科学与民主”,后者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4)前者在运动中基本力量是知识分子,范围很小;后者在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姿态登上了中国社会的政治舞台,使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形成强大的革命潮流。

(5)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工人阶级的觉醒。

10.胡绳曾说过:

“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革命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诸多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应辨证地分析这些因素。

”上述“诸多历史因素”指什么?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它是如何得以具备的?

试结合有关史实加以分析。

诸多历史因素:

(1)一战及十月革命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同时也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经济迅速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革命基础。

(3)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人民的思想,起了启蒙作用。

(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斗争性加强,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群众**国运动,标志着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最主要的因素:

中国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及斗争加强。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封建营垒分化出一些有识之士大力发展实业,于是中国民族企业得到迅速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随之得到壮大,为民主革命的转机提供了主要条件。

五、体验高考

▲(1999年广东卷) 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是因为他(C)

①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②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  

③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④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01年上海卷)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D)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民国建立、五四运动 

▲(2003年全国卷) 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B)

A.戊戌变法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五卅运动时期    D.一二·九运动时期     

▲(2003年江苏卷) 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概括指出在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中,中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构成以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参考答案]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

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产生了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新的阶级。

出现了新式学堂。

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

▲(2004年江苏卷) 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B)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C.十月革命的影响        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2004年全国文综卷4)在中国近代史上,山东是列强激烈争夺的地区之一。

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山东成为其“势力范围”。

回答:

(1)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发生了什么变化?

(2)巴黎和会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

中国代表团和中国人民作出了什么反应?

(3)华盛顿会议期间山东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能够得到解决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要点]

(1)日本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2)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

本。

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中国人民掀起发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3)中国与日本签订条约,收回在山东的主权。

中国人民和政府坚持斗争,美英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国,向日本施加了压力。

▲(2005春季文综)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B)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

▲(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8)“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B  )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08年广东单科,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D )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