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成功学校初中化学 《实验分析题》专项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022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西成功学校初中化学 《实验分析题》专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西成功学校初中化学 《实验分析题》专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西成功学校初中化学 《实验分析题》专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西成功学校初中化学 《实验分析题》专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西成功学校初中化学 《实验分析题》专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西成功学校初中化学 《实验分析题》专项练习.docx

《河西成功学校初中化学 《实验分析题》专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西成功学校初中化学 《实验分析题》专项练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西成功学校初中化学 《实验分析题》专项练习.docx

河西成功学校初中化学《实验分析题》专项练习

河西成功学校2018-2019年初中化学

《试验分析题》专项练习

1、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实验前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导致无法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小明对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__,也可能呈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无色酚酞溶液____

溶液呈碱性,使其呈碱性的微粒是_____

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______________

[继续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粉末部分或全部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溶液呈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呈________

2、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产生一些现象,同学们发现将CO2通入NaOH溶液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把一支收集满CO2的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上图所示),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原因:

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讨论分析后,同学们认为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还有另一种原因,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

分别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如上图所示),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试管B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实验的现象不同,但都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3)实验过程中需要吸收CO2时,大多会选择NaOH溶液,但是,检验CO2时常常选择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简要解释原因:

3、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

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上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2

加入2mLNaOH浓溶液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3

先加入2mL浓硫酸再通入约4mL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续表)

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4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5

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CO2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_______。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___(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

4、“蜡烛一吹就灭”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根据灭火原理,针对蜡烛熄灭原因展开了探究。

探究一:

小明依据呼出气体成分认为:

吹的气流中有较多的________气体,使蜡烛缺氧熄灭。

小聪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否定了小明的想法。

从而认为蜡烛熄灭是因为产生的气流带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探究二:

小红依据灭火的原理经过进一步思考认为,也可能因为吹的气流移走了可燃物——蜡蒸气,使蜡烛熄灭。

为此她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查阅资料:

蜡烛的着火点大约是190℃,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在400℃~1000℃;蜡烛燃烧实际是石蜡蒸气在燃烧。

实验1:

如图T6-15甲,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

实验2:

如图乙,先将带柄金属活塞放到左端位置,点燃酒精灯,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280℃以上时,点燃右端的蜡烛,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出,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蜡烛一吹就灭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讨论]

(1)实验2中用两盏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为验证自己的想法,做了实验1和实验2两个实验,主要是应用了科学探究方法中的______________法。

[拓展应用]下列生产、生活中灭火方式与上述实验灭火原理一致的是________。

A.消防用大功率风力灭火机灭火

B.用干冰灭火

C.用锅盖盖灭油锅着火

D.用水灭火

5、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过氧化氢分解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

三个小组均采用如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记录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

实验室可供选择的试剂有2.5%、5%、10%三种浓度的H2O2溶液、MnO2、CuO、红砖粉末。

A组:

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5mL10%的H2O2溶液,三次实验分别加入0.5gMnO2、CuO、红砖粉末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试剂

MnO2

CuO

红砖粉末

t/s

10

20

60

由此得出结论:

MnO2、CuO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红砖粉末无催化作用,某同学对该结论提出疑问。

补充对比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

长时间(大于100s),收集到很少气体。

更正结论:

红砖粉末____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三者中____________催化效率最高。

B组: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甲同学:

取10mL5%的H2O2溶液,加入0.5gMnO2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t1。

乙同学:

取10mL2.5%的H2O2溶液,加入0.5gCuO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t2。

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丙同学:

对实验设计提出疑问,并补充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时间t3,且t1<t3<t2。

更正结论:

当____________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C组:

探究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0mL5%的H2O2溶液和0.5gCuO为催化剂进行实验,两次实验分别将试管置于冰水浴和50℃热水浴中,记录时间t4、t5,且t4>t5。

结论:

当反应物浓度和催化剂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上所述:

①为了研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明、小芳二位同学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1)试管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写离子符号)。

(2)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芳同学把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小芳同学欲探究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成分,她分析得出无色滤液中一定不含HCl,理由是_________。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NaCl;②NaCl和CaCl2;③NaCl、CaCl2和Na2CO3;④NaCl和Na2CO3。

小明认为猜想__________一定不正确。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猜想____成立    

7、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性质时,进行了一些相关实验。

实验一:

配制饱和的澄清石灰水

(1)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Ⅰ是________。

(2)取③中一定量液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某种物质后立即得到白色浑浊液。

加入的此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填序号)。

A.氧化钙 B.干冰C.冰块 D.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二:

如图所示试管①中的溶液变为无色;试管②中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后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的废液变为无色澄清溶液。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的溶质是什么(不考虑指示剂,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猜想一:

废液中所含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

废液中所含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钙、氯化氢。

[进行实验]取少量实验二烧杯中的废液,向其中逐滴滴加________________,刚开始滴加时无明显现象,当加入一定量该试剂时,废液突然变为红色。

由此得出结论:

猜想二成立。

[交流讨论]小刚认为,取少量实验二的废液,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也能验证猜想二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超市发现一种新型的衣物助洗剂“污渍爆炸盐”,该洗涤产品能迅速、彻底地去除衣物上的各种油性及非油性顽固污渍,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助洗剂之一。

同学们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一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爆炸盐主要有效成分为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俗称固体双氧水,是一种无机盐,呈白色颗粒状粉末,溶于水后,会生成一种碳酸盐和另一种化合物。

(1)对于这两种生成物,小红猜想是: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小丽猜想是:

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她们猜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有碳酸盐,可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另一种化合物,同学们做了下列实验,请填写表格。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向爆炸盐的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粉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__________置于试管口

木条复燃

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过碳酸钠溶于水能生成过氧化氢

(4)还有同学提议为了确认碳酸钠的存在,还可以选用其他类别的物质鉴别,请你任意写出一种物质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在做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实验,他们将铁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在铁钉表面附着了红色的固体。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猜想一:

二氧化硫;

猜想二:

氢气;

猜想三:

氧气。

作出猜想的依据是: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作出这样的猜想。

[进行实验]

(1)小红提出,闻一闻产生的气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判断该气体不是二氧化硫。

(2)他们又做了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证明了该气体不是氧气。

从而判断该气体是氢气。

经过向老师咨询得知,一般配制硫酸铜溶液时都要加入适量相应的酸以保持溶液的稳定存在。

实验中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从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改进]

小明提出,实验中溶液变色的现象不明显,他们决定从铁钉入手进行改进,小明同学提出可以增加铁钉的用量,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化学小组的同学用图所示装置进行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在进行实验时,他们首先将木炭和氧化铜研磨成粉末,且混合均匀后,再开始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该装置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分反应后,化学小组的同学对试管内的固体成分进行了探究Ⅰ,对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Ⅱ。

请按要求填空。

探究Ⅰ:

试管内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

Cu;猜想二:

______________;猜想三:

Cu和CuO。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的固体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过量稀硫酸,振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固体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Ⅱ:

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通过图甲的实验分析,生成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是否含有一氧化碳,小组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收集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除尽二氧化碳气体、干燥后,再将气体通入图乙装置中

A中的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B中产生白色沉淀

生成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则B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图乙装置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1]

(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水生成。

(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提出质疑:

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析出了氢氧化钙。

  甲

同学们又用如图中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min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

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________。

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2]

(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12、同学们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制取结束清洗仪器,发现加热高锰酸钾的试管内壁有用水洗刷不掉的黑色固体。

问题一:

黑色固体是什么?

[交流讨论]同学们结合实验现象和对高锰酸钾及其分解产物的了解进行分析判断。

判断

依据

不是KMnO4

KMnO4能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不是________(填化学式)

冲洗试管时出现深绿色溶液,说明该物质能溶于水

是MnO2

其他实验用过MnO2,知道它是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某种液体,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证明上述判断正确。

加入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

用什么洗掉MnO2?

[交流讨论]MnO2与BaCO3、Mg(OH)2、Fe2O3、P2O5、Cu中的某一种物质组成最相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MnO2也能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黑色固体没有变化。

[交流讨论]实验说明同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MnO2有什么化学性质,用什么试剂清洗呢?

同学们请教老师后决定用草酸(H2C2O4)溶液试一试。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草酸溶液,黑色固体果然被除去,同时发现产生许多气泡。

问题三:

产生了什么气体?

[交流讨论]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产生的气体可能为CO2、CO、H2、O2等。

[实验验证]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CO2,检验CO2气体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提高]以上探究活动中,清除试管内壁附着的难溶物的思路是:

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了解其化学性质,然后选择合适试剂进行清洗。

13、节选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________(填孔穴序号,下同)。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结束,甲、乙同学进行了讨论。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提出质疑。

但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设计有问题,实验时应先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就可以看到反应发生。

[观察与讨论2]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

废液中含有CaCl2、NaCl两种溶质。

猜想2:

废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

废液中含有HCl、CaCl2、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红。

乙同学实验: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铁钉,有气体生成。

[结论与反思]猜想________(填“1”“2”或“3”)正确。

[表达与交流]

(1)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想证明氢氧化钙与稀盐酸能够发生反应,还可以采用的方法:

在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氢氧化钙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此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将U形玻璃管内的物质过滤后,对滤液成分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Na+外,还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

A同学:

含有OH-、Cl-、CO32-;

B同学:

含有OH-、Cl-、Ba2+;

C同学:

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实验探究]B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

由此B同学得出结论:

自己的猜想不成立,A同学的猜想成立。

[评价与交流]B同学的结论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

B同学在验证自己的猜想时,若将所加试剂调换成足量的________(填化学式),既能验证自己的猜想,也能确定滤液中的离子成分。

C同学取该试剂进行实验,出现________,最终确定了A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

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离子成分时,一般应加入适量的某物质,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确定溶液中的离子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