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007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3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感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感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感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感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动.docx

《感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感动.docx

感动

感动+遗憾+感伤

--2013年山东省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心得

           

                   初中英语五组 李泽红

   首先,感谢省教育厅、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领导、老师以及负责培训的各位专家给我们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们相聚一堂,共享了“磨课”的盛宴。

  本次培训内容的安排可谓匠心独具、考虑周全。

其实我们的培训已经在网上悄悄的拉开了序幕,为我们的实践-磨课做好了铺垫。

10多天的苏格拉底式的研讨,给为“磨课”而深感迷茫的我们释惑了答案。

经过九天的实践磨课,我们知道了只有不懈地追求,精心打磨,潜心实践,悉心反思,在课堂教学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打磨蜕变,才会达成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回首研修过程,有几多感动,有些许遗憾,亦有一丝感伤。

 感动于专家忘我工作的精神,感动于研修团队的团结,感动于研修学员的奉献,遗憾于瞬间的匆匆,遗憾于交流的不深。

感伤于离别;

   我们五组的专家教授是于月清教授、杨淑萍老师与祝英玉教授。

第一看见到于教授,我们五组所有成员都被她美丽的外表所倾倒,我们的第一印象:

这是一个年轻美丽的教授!

  第二天,我们被她那谦逊的谈话方式所感动,做为一名教授,她没有高高在上,对我们一线教师十分的尊重,说话随和,我们都被她的亲和力所折服。

于是我们五组给她界定:

这是一个素养很高的教授!

  第三天,研修正式开始,我们发现,原来确立一个研究问题并不是很简单的事,不仅需要我们认真的提炼,还要正确规范的表述。

各小组情况基本一样,有的确立的问题太大,有的太笼统或者模糊,有的把目标与问题混淆。

幸好,我们有于教授把关。

在确定研究问题的时候,充分显示了她的敢于创新的魅力,践行了尊重实事求是真研究的原则。

因为我们五组成员中有10人主张研究如何提高写作能力这一问题,这是一个冷门的话题,也没有可以借鉴的材料,我们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去做这个课题。

但于教授充分尊重我们的选择,她的确遵循着这次研究要接“地气”的宗旨,要做真研究。

所以我们一直认为于教授很有魄力。

  于教授走到哪儿,都会被一群人围住。

这时的她最有魅力。

她耐心而专业的指导、回答着老师们的问题,没有一丝慌乱,没有一丝不耐烦,我们为于教授折服的不仅仅是她渊博的学识,更多的是她身上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辉,人格的魅力。

特别是到了制作观察量表的时候,于教授先做报告,教老师们做,然后针对每个小组的课题,指导老师们怎样制作。

我们小组的量表于教授看了4遍,我们改了5遍,最后于教授才满意,我们都被她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感动。

于教授高水平的引导,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问了其他小组,情况基本和我们一样,量表大都改了3-5次才过关。

这是多大的工作量啊!

需要熟悉每个组的研究问题,还要进行指导,她每天喝咖啡提神,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在研修的这几天里,于教授在大报告厅给各组指导,经常会到了午夜一点后。

因为专业性比较强,研修的学员都排着队等着让她指导。

有两次,因为已经到了午夜两点,不得已的于教授,只好与学员们凑合着在一个房间休息。

就是在吃饭时,她也边吃饭边给学员讲,我想每个组都有她在餐桌上指导的照片。

看到她这样的工作态度,我们真的被深深地感动了,一个教授竟然如此的忘我工作,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感到非常惭愧,自愧不如。

  每个小组的课,于教授都多遍听,亲自把关,特别是录制的时候,亲自记录观察量表,然后留给学员们做参考。

这是怎样一种风格?

  在录制脚本的过程中,于教授不止一次地用自己的私家车把一组与五组的学员送到西校去录制视频,然后再把我们送回来。

教授给我们当司机,这种待遇,我们一组与五组的学员都惊叹:

聊城大学有这样的教授!

你相信吗?

 

                        几多感动

 

一、感动于专家的引领。

  “专家”在我的眼里就是学问高,这是我对这个称呼的第一阐释。

可是这次研修让我懂得了“专家”的深层次含义,一个“专”字诠释的更是教授们的让人无限尊敬的敬业精神,谦逊的品格与为人师者的高尚情怀。

   聊城大学于月清教授在整个研修中全程陪同,不分昼夜。

曾有学员有两句诗来形容研修的情景:

“夜夜灯光夜夜明,研修学员不曾眠”,可是你知道陪着研修学员不曾眠的核心人物是谁吗?

那就是我们的指导专家!

每个专家全程陪同着自己的小组,通宵达旦。

  在专家之中,最令我们感动的是于月清教授。

在研修的九天,每个午夜时分,我都能看到于教授耐心地,微笑着向学员解释着,指导着。

尤其是在确定研究问题与制定量表的时候,于教授到了午夜三点,还在报告厅里指导着研修的学员,一组走了,还有二组;二组走了,还有三组;三组走了,还有四组;四组走了,还有五组;五组走了,六组又来了。

于教授就这样承受着我们轮番的咨询,喝水的时间几乎都没有。

不知哪个小组,竟然找到了一个契机,那就是在餐桌上向于教授请教。

于是于教授所在的餐桌,座无虚席。

餐厅无形地变成了研讨桌,研修内容也成了我们餐饮文化的一部分。

每次倾听,我们都会沐浴一次精神的洗礼;每次交流,我们都会拨云见日,迷途知返。

  在研修结束后,在分散研修中,于教授与都书记仍然不厌其烦地督促着我们的研修的任务。

更令我们动容的是,在高级研修群中,到了午夜2点,我们的专家梁老师还在耐心地回答着每一个老师的问题,在我们英语研修群中,我们的于教授与都书记经常等待最后一个学员下线,他们才会离开。

他们已经用他们的智慧砥砺我们的灵感,用他们的才情触发我们的激情,用他们的淡定包容我们的急躁,用他们为人师者的执着涤荡着我们的胸襟。

   至今,仍然有几个难以忘怀的镜头,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映,一直难以忘却。

 于教授走到哪儿,都会被一群人围住。

这时的她最有魅力。

她耐心而专业的指导、回答着老师们的问题,没有一丝慌乱,没有一丝不耐烦,我们为于教授折服的不仅仅是她渊博的学识,更多的是她身上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辉,人格的魅力。

特别是到了制作观察量表的时候,于教授先做报告,教老师们做,然后针对每个小组的课题,指导老师们怎样制作。

我们小组的量表于教授看了4遍,我们改了5遍,最后于教授才满意,我们都被她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感动。

于教授高水平的引导,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问了其他小组,情况基本和我们一样,量表大都改了3-5次才过关。

这是多大的工作量啊!

需要熟悉每个组的研究问题,还要进行指导,她每天喝咖啡提神,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在研修的这几天里,于教授在大报告厅给各组指导,经常会到了午夜一点后。

因为专业性比较强,研修的学员都排着队等着让她指导。

有两次,因为已经到了午夜两点,不得已的于教授,只好与学员们凑合着在一个房间休息。

就是在吃饭时,她也边吃饭边给学员讲,我想每个组都有她在餐桌上指导的照片。

看到她这样的工作态度,我们真的被深深地感动了,一个教授竟然如此的忘我工作,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感到非常惭愧,自愧不如。

  每个小组的课,于教授都多遍听,亲自把关,特别是录制的时候,亲自记录观察量表,然后留给学员们做参考。

这是怎样一种风格?

  在录制脚本的过程中,于教授不止一次地用自己的私家车把一组与五组的学员送到西校去录制视频,然后再把我们送回来。

教授给我们当司机,这种待遇,我们一组与五组的学员都惊叹:

聊城大学有这样的教授!

你相信吗?

  最后研修结束的时候,因为马司令,王崇老师、王建涛老师,庄昕芹老师与我走在最后,是于教授用车把我们送到车站,送走了最后一批学员。

让我们五个人感动万分。

   我们的另一个专家祝英玉老师也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感动,在给王立刚老师打造课的过程中,不惜寒风刺骨,赶来指导。

在深冬的晚上,她自己骑着自行车来到东校来指导我们的课,让我们感动不已。

尤其是到了第二天,她自己亲自来到王老师的房间,手把手地指导课,让我们为之一动。

她还积极主动地安排好课,给我们小组提供模拟上课的机会,祝老师对教育的执着也感动着我们。

杨老师因为教育部另有任务委派,提前离开。

但是她仍然牵挂着我们的研究问题,她也多次与专家梁成峰教授、鲁子问教授与张涛主任多次论辩,并在深夜2点的时候,再次把研究问题发给我们。

虽然她不在我们身边,但是她始终在牵挂着我们五组的进展。

  我们五组能有幸做于月清教授、杨淑萍老师与祝英玉教授的学员,是我们的极大荣幸!

他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上的营养,更重要的是他们教会了我们如何用心去做教育,如何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教育之中。

  于教授,杨老师与祝教授,我代表五组的全体学员,再次向您致敬!

 二、感动于五组战友的团结

  中国古代寓言:

吐谷浑阿豺有疾,召母弟慕利廷曰:

「汝取一箭折之。

」慕利廷折之。

「汝取十九支箭折之。

」慕利廷不能折。

阿豺曰:

「汝曹知乎?

单者易折,众者难摧。

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阿豺有子二十人,终生同心协力。

回眸我们的这次混合式课例研究,两者的精神内涵却有惊人的相似,因为我们五组有了吐谷浑氏的精神传承,我们的研修大业方得圆满完成。

   五组的团队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团队,也是一个人杰组灵的团队。

但是每个人时来的时候,都只是冰山的一角,都很谦虚地向别人讨教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地发现,每个人的海平面下都蕴藏着一笔巨额宝藏。

  第一个被我发现的就是陈景琳老师,她是省教学能手,她的纯正的、流利的英语让我们钦佩不已,其余老师一般都是各县市的名师,让我喜忧参半。

惊的是我的团队竟然有这么多的人才,忧的是,我这个组长能当好吗?

   在制定研究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指导教师马应沛老师(后被我组尊称马司令)与李新章老师(后被我组尊称李司令)率先展现了指导教师的风采:

关键时候,一锤定音,很有魄力地确定了研究问题-尽管是很冷门的写作课。

   在磨课的过程中,陈景琳老师、马静老师、张军老师与孙海秀老师显现出了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指导思路与技巧。

他们在磨课的过程中,两天两夜几乎没有合眼。

  在会议记录时,我们的刘晓婧与庄昕芹老师展现了高水平的文秘才能,利落而又次序,井井有条,让我们惊叹不已。

   在量表制作的过程中,高效亮与方秋风老师让我们知道了他们的严谨与执着。

制定量表的过程中,稿纸一张张的填满了书包,桌面上一个个的试用表格占据了整个桌面,通宵达旦,让我们异常感动。

  李新章老师与宗燕老师在审查修改教案的时候,经常到午夜三点还在大报告厅里继续工作着。

他们的治学严谨闻名于五组。

   我们的马应沛老师承担了我们小组的所有文字工作,一天到晚,笔耕不辍,有时到了午夜三点,筋疲力尽了,但仍孜孜不倦,毫无怨言。

   李新章老师负责网上的所有资源的传递,他的负责的态度让我们每个人都很感动。

经常听到组员说:

“李老师在网上发布通知了,我的任务还没提交,刻不容缓!

”。

  只要有人完成自己的任务,都会争着去帮助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从来没有一个人抱怨。

于是就出现了一下的场面,我们都在大报告厅,经常集体呆到午夜三点。

如果我们困了,我们就用照相的方式给我们提神。

现在的一张张合影却成了我们互相怀念的寄托。

   我们五组的不知从那天起形成了一条规矩,那就是都在一个餐桌上吃饭,很多小组不解,吃饭也在一块?

这样也太“法西斯”了吧?

只有我们明白,我们不是“法西斯”,我们是“马克思”,我们把研讨搬到餐桌上来了,餐桌是研讨桌的替代品。

   我们小组的团结在我们几个小组中是非常有名的。

每个人都尽量去分担更多的任务,也许这种感动只有当组长的感受最深。

回顾我们的过程,我们五组是集体的力量带着我去奔跑,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把工作做好!

所以,我们五组的精魂就是要团结一致,我们不是吐谷浑家族的后裔,但我们创造的奇迹,非他们所能及。

三、感动于研修团友的奉献精神

   很多人很奇怪,我们五组的学员为什么都喜欢聚集在大报告厅研修。

今天我终于可以告诉大家解密。

   因为东湖宾馆安排的是两个教师同住一间房,可是房间只有一根网线。

我们为了把这个机会让给与我们同行的研修者,我们五组学员达成共识,我们来报告厅,把网线让给与我们同住的2013级山东省初中英语高级研修班的其他队员。

  为了彰显五组的奉献精神,留下这永恒的一刻,我特附照片如下。

 

   我们五组的庄昕芹老师,用自己的私家车来回为五组的事情奔波,我们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场景一:

   在上完模拟课后,在评课的时候,省教学能手陈景琳直言不讳地指出课的缺点,马静老师也毫不客气地点出课的不足,张军老师,孙海秀老师等老师指出虽然这是一节研究课,但更是英语课。

我们对课的打磨已经超越了面子问题,我们这里只有对研究的尊崇,对真理的追求,只有理性的争辩。

我们的陈老师评课一针见血,直切主题,让我们印象尤其深刻。

我在想:

如果我们每个人或者说每个领导都像陈老师一样,评课时,不说拜年的话,说实话,我们的教研氛围还用再人为地去营造吗?

事后,陈老师多次很不好意思的说:

“我是不是评课时太直接了”,人家王立刚老师能不能受得了?

没等我说话,可爱的王立刚老师不紧不慢地、温声温气说了一句:

“能受的,没关系,这次课的设计专家就是陈老师领衔指导的!

”。

我们哄堂大笑!

场景二:

  已经到了午夜两点,我去大报告厅,报告厅里只剩下李新章老师与宗燕老师还在盯着电脑,一丝不苟地修改着教案;到了418房间,陈景琳老师与马静老师身着内衣,把电脑放在膝盖上,抱着电脑发帖子;我到了302房间,方秋风老师与高效亮老师正在做着量表,稿纸扔了一地;我到了321房间,张军老师,孙海秀老师与秦风菊老师正在整理着帖子;我到了412房间,刘晓婧老师与庄昕芹老师正在听着录音笔整理着会议记录;我到了508房间,我看到马应沛老师坐在地上,正在写着脚本。

这样的团队,谁看到能不感动?

  还有很多,很多……

   四组的指导教师王崇老师,因为与我们马应沛老师同住一室。

有很多时候,有事协商,我们就选定王老师所在的房间,一直打扰着他。

尽管他很忙,要忙于指导四组的课例研究,但是他都是很真诚地欢迎着我们在他的房间谈论事情。

最使人感到敬佩的是,王老师始终没有忘记他作为一个教研员的职责与义务,他有一双睿智的眼睛,他一边忙于研修,一边在寻找着有效资源,引进胶州。

如果他看到某个教师的做法值得学习,他一定会想法邀请该教师去他的县市传经送宝。

   其实很多时候,在我内心,很为胶州的教体局教研室而自豪,有这么一位有思想,有见地,尽职尽责的高素养的教研员。

我想他能做胶州教体局教研室的英语教研员,是胶州市初中英语学界的一大幸事。

   没有人会相信,一个教研员经常到了午夜两点,竟然还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全神贯注地写着或者批改着文章,他是一位才德兼备的教研员。

为了心中的这份感动,更为了对王老师的无线敬佩之情,我拍下了这张照片,以作为我在教育之路上前行的动力。

    还有我们班长,他的电脑水平极高,虽然他在三组,但是他的服务范围不限于三组,他是为我们全体学员服务的。

经常看到他帮着学员们调整着电脑,修理着电脑。

所以在我们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戏言:

“马班长不仅仅属于三组,他是我们全体学员公用的!

”为了让大家一览我们班长的英姿,特附照片如下:

   还有指导专家崔怀亮老师,他的谈吐儒雅,见地不凡,尤其是他的视野很开阔,让我们很愿意与他交谈。

对于我们的问题,他都欣然解答。

还有指导专家王建涛老师,他的思维导图,我非常感兴趣。

当我向他表达这个想法的时候,当天晚上,他竟然把他几年来研究的成果毫无保留地发给了我,并且当面指导我怎么去学习,更快地接受思维导图。

我很感动于他的一句话,只要你想学,我会毫无保留地教给你。

还有王丽珠专家,宋纯杰专家,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都书记的平易近人与做事果断让我们刮目相看,肖征老师的周到让我们感动。

他的说话幽默风趣引得大家都很愿意交谈,于是他被我们五组当成明星,被我们“抢来”,拍了很多合影。

   初中英语研修班中的每一个人都用行动来诠释着对这次研修的爱,用自己的甘于奉献来释放着对这次研修的情。

   尤其是我们研修五组,我为能成为这个小组的组长而自豪,是他们给了我自信,是他们带动着我的成长,是他们对完美的高质量的追求推动着我们组的研修任务几近完美。

                                            些许遗憾

    10天的研修,真的不长,相对于人生来说,这只不过一转瞬,可就是这一瞬间,我们收获了很多,我们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科研能力,更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得以飞速提升,更重要的是我们纯真的友谊在这浮躁的社会中得以绽放。

对于这些而立之年的成年人来说,这种友情倍感珍贵,这是我们的一笔独特的财富。

但我有一丝遗憾萦绕心头。

   遗憾之一:

十天的相聚,太短暂,因为我们的友谊才刚刚开始!

如果时间允许,我们的友谊之花会开得更加浓艳。

  遗憾之二:

因为我们的骨干教师是分成小组进行,因为研修任务的关系,在我们小组内组员也不是能得以充分的交流,更不用提及其他小组的学员进行交流。

他们中间有我仰慕已久的专家,但因时间有限,我甚至都没时间去问候他们,心中甚是遗憾。

例如王丽珠老师,从2012年远修中,我的作业多次被这位专家推荐,在那个暑假中,这曾带给我与我们东阿三中的英语教师很多惊喜与自信。

所以我一直想结识这位专家,可是她就在咫尺之间,却只是寥寥说了几句话,根本没有讨教的机会。

再就是崔怀亮老师,在网上研修时,我就知道崔老师水平很高,尤其是课堂观察方面,很有自己的见地,可是我只是到了研修第八天,才知道哪个是崔怀亮老师!

因为时间紧迫,根本没有时间得以请教!

                        一丝感伤

   当无情的列车载着曾经的战友离去的时候,心中的牵挂与不舍在拉扯着彼此的心,但成年人的持重,令我们都克制着自己,任凭泪水模糊了我们的双眼,打湿了我们的胸襟,我们只是无奈地望着我们的团队在被时间无情地分化,任凭飘零的雪花心碎地落在了我们的头上,身上……..

   透过模糊的视线,我依稀看见每个人向我微笑,向我招手……

   我仿佛听见“团结协作、超越自我”的口号再一次响彻在我的耳旁,蓦地忆起了我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我想起了——

    我的战友们,因为对团队的不舍,更因为自己不忍离别的伤感,每个人选择了不同的离别方式!

  孙海秀老师悄悄地离开了我们。

 【短信留言】“你们要熬夜,晚上带到大报告厅,给我们五组的学员吃,垫垫吧”。

当我和张军老师看着房间的两大包零食,我的眼睛忽然湿润了,为她的一心时刻在为别人着想着,为团队奉献着。

   第二批离开的是陈景琳老师,马静老师,高效亮老师与刘晓静老师。

 【短信留言】泽红:

我们四人已经顺利坐上火车,你们受累了,这次培训很开心的一件事情就是遇到你们这一批有思想、有抱负的青年,教育有了你们就有了希望,很为我们小组自豪!

Keepintouch!

----如果觉得我还有用,以后有事找我们。

最后的短信:

都到家了,放心吧!

  第三批离开的是方秋风、宗燕老师

 【短信留言】泽红,上了回家的车了,勿念。

别忘了量表要传到网上!

   王立刚老师,单独与马应沛老师、庄老师、于老师与我告别,我们的眼睛都红红的,眼中充满了泪水。

【短信留言】我已到家,组长。

向你报个平安!

九天建立的友谊今天早上跟你们告别时真的想流泪,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另外,于教授没有把脚本D2拷贝上,麻烦你告诉她发到我们五组的群上!

 高效亮老师

 【短信留言】组长,我走到的时候下雪,回家的时候下雪,你那里没有吧?

我准备写篇短文,你发到我们的磨课空间,丰富我们的点数!

 张军老师

【短信留言】泽红:

我已到家,勿念。

辛苦了。

以后相信我们五组的全体人员一定会保持联系的。

 

  李新章老师:

悄然离开的帅气严谨的他,总是让我们伤感。

他的悄然离开,给了我们无限遐想。

 【短信留言】我已离开,告诉王立刚老师今天一定发教案三,这是最后一天!

 马应沛老师:

坚持到最后

 【短信留言】泽红,快到济南了----马上下动车---到青岛了----到学校了。

 当我收到报平安的短信时,我又一次感动了。

  感动于我们五组的团结,感动于每个人的离别,都不忘向我这个组长报一句平安!

  感动于研修结束了,即使是在回家的路上,每个人还不忘叮嘱着,挂念着我们的研修任务!

试问培训学员中有几组的组员能做到这一点?

我们五组就创造了这个奇迹,这个培训的神话。

因为只要团结,只要一致,高山会低头让路,大河会倒行逆淌,蓝天会捧给星月,地球会献出宝藏。

    我不知道别的小组是怎样分别的,但我知道我们五组的指导老师是送走所有的学员之后,他们才离开的。

李新章老师与马应沛老师路途遥远,但他们走在了最后,因为他们是小组的指挥者。

我不仅为他们的学识折服,更为他们作为领导的惯性使然而钦佩。

我们组的每个人在学校都兼任着不同的职务,最低还是年级主任。

他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伟大胸怀将会影响我一生,他们这种坚持到后的精神会一直促进我前行。

  至此,我们五组的同志终于安全抵达家,我悬挂的心终于落了地。

  看到他们转身离开的身影,我幻想这是我们相聚的开始有多好,因为那样我们还有珍惜的机会,我们还有相互巴山夜雨时的畅谈,但我知道这是枉然,看到他们渐行渐远的身影,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这种无奈的别离,纵有万千理由,却无有一字能出口。

  每个人虽然离开了,但是他们最后向我报平安,我很感动,我在想,我何德何能能接受这么多优秀教师的尊重与支持!

有省教学能手的陈景琳老师,其余都是各市级的名师,他们都可以当我的指导教师,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卓尔不凡,却极力维护着我一个平庸的组长-一个来自乡下的乡村教师,是什么使他们这样?

  是他们优秀教师的风采使然!

  是培训的引领使他们使然!

  是他们对教育的大爱使然!

                                                               2013年12月24号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